七年級數學教案集合8篇 數學教案集錦:七年級全程通關!

來源:巧巧簡歷站 5.3K

本次編輯的主題為“七年級數學教案集合”,旨在為國中數學教師提供全面、系統而又優質的教學資源。教案集合包括了各個章節的教學要點、難點,專為教師備課所用。本教案集合將為國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備課提供有力支持,讓學生更輕鬆、更愉快地學習數學。

七年級數學教案集合8篇 數學教案集錦:七年級全程通關!

第1篇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學習重難點:探索並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內錯角也相等.( )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互補,那麼同旁內角相等.( )

2、填空1.如圖1,如果∠3=∠7,或______,那麼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筆________,那麼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麼a∥b,理由是__________.

2.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麼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麼ad∥bc;如果∠9=_____,那麼ab∥cd.

四、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1+∠2=180°,試判斷直線a、b的位置關係,並説明理由.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

毛2.分析題意説理過程,能靈活地選用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説理.

學習難點:選取適當判定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説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1.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麼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麼ad∥bc;如果∠9=_____,那麼ab∥cd.

2.如圖,一個合格的變形管道abcd需要ab邊與cd邊平行,若一個拐角∠abc=72°,則另一個拐角∠bcd=_______時,這個管道符合要求.

1.你能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比如,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與同伴説説你的折法.

2.已知,如圖2,點b在ac上,bd⊥be,∠1+∠c=90°,問射線cf與bd平行嗎?試用兩種方法説明理由.

七年級數學教案集合8篇 數學教案集錦:七年級全程通關! 第2張

第2篇

能按照有理數的運算順序,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的混合運算.

培養學生在計算前認真審題,確定運算順序,計算中按步驟審慎進行,最後要驗算的好的習慣.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認識到國小算術裏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於有理數系,學生會感受到知識的普適性美.

1.教學方法:嘗試指導法,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

重點和難點是如何按有理數的運算順序,正確而合理地進行有理數混合計算.

?教法説明】2題都是學生運算中容易出錯的題目,學生口答後,如果答對,追問為什麼?如果不對,先讓他自己找錯誤原因,若找不出來,讓其他同學糾正,使學生真正明白髮生錯誤的原因,從而達到培養運算能力的目的.

師生共同分析:觀察題目中有乘法、除法、減法運算,還有小括號.

思考:首先計算小括號裏的減法,然後再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乘除運算,這樣運算的步驟基本清楚了.帶分數進行乘除運算時,必須化成假分數.

動筆:按思考的步驟進行計算,在計算時不要“跳步”太多,最後再檢查這個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迴指導,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教法説明】通過此題的分析,引導學生在進行有理數混合運算時,遵循“觀察—思考—動筆—檢查”的程序進行計算,有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法説明】讓學生仿照例題的形式,自己動腦進行分析,然後做在練習本上,兩個學生板演.由於此兩題涉及負數較多,應提醒學生注意符號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練習情況,作適當評價,並對學生普遍出現的錯誤,及時進行變式訓練.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觀察題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減法運算.

思考:容易看到 , 是彼此獨立的,可以首先分別計算,然後再進行加減運算.

動筆:按思考的步驟進行計算,在計算時強調不要“跳步”太多.

一個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予以指正並板書做示範,強調解題的規範性.

首先要求學生觀察思考上述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有哪些?然後再動筆完成解題過程.四個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説明:1小題主要考查乘方、除法、減法運算法則及運算順序等知識,學生容易出現 的錯誤.通過此題讓學生注意運算順序.3題主要考查:相反數、負數的奇次冪、偶次冪運算法則及運算順序等知識點.讓學生搞清 與 的區別; , .計算此題要特別注意符號問題;4題主要考查相反數運算法則及運算順序等知識.本題要特別注意運算順序.

?教法説明】習題的設計分層次,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通過變式訓練,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做練習時,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對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回授講解,然後再出一些變式訓練進行鞏固.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要求大家做題時必須遵循“觀察—分析—動筆—檢查”的程序進行計算.

?教法説明】小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給學生運算的方法、步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運算的準確率.

第3篇

1,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引入課題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説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並由此請學生思考:生

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佔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麼?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麼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並思考討論,然後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温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後,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先回顧國小裏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後,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共有相反意義的量,説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密性,但對於學生來説,更多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複習國小裏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麼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後師生交流.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説明,並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範,要捨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麼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並開拓思維.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説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小結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0由於實際問題中存在着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範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教科書第7頁習題1。1第1,2,4,5(第3題作為下節課的思考題。

作業可設必做題和選做題,體現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本課教育評註(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本課是有理數的第一節課時.引人負數是數的範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學生頭腦中關於數的結構要做重大調整(其實是一次知識的順應過程),而負數相對於以前的數,對學生來説顯得更抽象,因此,這個概念並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為了接受這個新的數,就必須對原有的數的結構進行整理,引人幣的舉例就是這個目的.

負數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原有的數不夠用了(不能正確簡潔地表示數量),書本的例子

或圖片中出現的負數就是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一點.使學生接受生活生產實際中確實

存在着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多舉幾個這方面的例

子,並且所舉的例子又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當學生接受了這個事實後,引入負數(為了區分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個教學設計突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書本中的圖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產中常見

的事實,學生容易接受,所以應該讓學生自己看書、學習,並且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就可以了。

第4篇

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第1節《整式》第一課時“單項式”。下面我從:教材的分析、教法與學法及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部分來説這一節課,其中,教學過程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新課講解、小結作業三部分;整個過程是先由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自然走入文本.合作交流去感受知識獲取的過程,並且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

就本節課而言,着重闡述了兩個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與整式乘法的互逆關係。它是繼整式乘法的基礎上來討論因式分解概念,繼而,通過探究與整式乘法的關係,來尋求因式分解的原理。這一思想實質貫穿後繼學習的各種因式分解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為後面學習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啟下作用。

根據單項式這一節課的內容,對於掌握各種單項式的係數和次數方法,乃至整個代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4.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1.通過參與對單項式概念的探究活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理解單項式的概念及組成是學習本節單項式的關鍵,而學生由數到式的變形是一個由質到量變化的抽向思維。學生對新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將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單項式及單項式的係數、次數的概念,並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係數和次數。

教法:為讓學生體驗單項式概念產生的過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結合,促進學生對單項式概念的理解;同時讓學生主動暴露思維過程,及時得到信息的反饋。我採用先學後導-自主合作-問題評價教學。

學法:針對教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讓學生去親身體驗單向式形成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知識、感受知識,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知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地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獲得能力。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電腦軟件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路和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激發情感,喚起某種動機,從而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若能利用短短几分鐘時間,在剛開始就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正是老師追求的一個目標。所以這個環節我設置以下的問題:青藏鐵路線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凍土地段,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千米/時,在非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可以達到120千米/時,請根據這些數據回答問題:

列車在凍土地段行駛時,2小時能行駛多少千米?3小時呢?t小時呢?

(讓學生思考、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輕鬆解答,對整節的學習也創設了良好的情緒狀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的任務。讓學生列代數式不僅複習前面的知識,更是為下面給出單項式埋下伏筆,同時使學生受到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單項式的概念,藉助於學生已有的能用字母表示是數的基礎,給學生提供一些問題背景,同時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空間,。這個環節圍繞幾個問題展開,在積極的狀態下,用觀察-猜想-驗證-自主學習的方法,找到新知生長點,把數的有關知識正遷移到式,由學生自己給出單項式的名稱,引出課題,顯得順理成章。

(1).邊長為a的正方體的表面積為(),體積為()。

(2).鉛筆的單價是x元,圓珠筆的單價是鉛筆單價的2.5倍,圓珠筆的單價是()元。

(3).一輛汽車的速度是v千米/時,它t小時行駛的路程為()。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建成的基礎上,得出答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走入文本,自主學習)我們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麼特點?對此大家都有一定的想法,也許一樣,也許不一樣.其實在我們的教材中給出了他們的説法,這樣大家可以藉助教材55頁第二自然段-四自然段內容來驗證一下.大家先獨立閲讀學習,然後前後每4人為一組相互交流,體驗自己的收穫,認識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相互彌補.這一設計,主要目的是以教材為中心為學生營造自主合作學習的氛圍,形成新的學習方式.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探索獲得數學的知識經驗.”實現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情感目標.同時對於學生的收穫及時地整理,使獲得成就感.

第三環節初步應用,鞏固新知:趁此時學生處在一個積極思維的狀態,教師給出練習

△這安排是為通過嘗試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造求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勢態,通過一定的練習,達到知覺水平上的運用,加深學生對單項式概念的理解,從而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尋求認識單項式的方法,為下一個環節例題的講解作了個鋪墊,降低了本節課的難點。

(3)一個長方體的長和寬都是a,高是h,它的體積是();

(4)一台電視機原價a元,現按原價的9折出售,這台電視機現在的售價為()元;

(5)一個長方形的長是0.9,寬是a,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1.為了進一步淡化難點,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所富有的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馬上讓學生模仿解題嘗試練習:

例1:判斷下列各代數式是否是單項式。如不是,請説明理由;如是,請指出它的係數和次數。

①-7xy2的係數是7;②-x2y3與x3沒有係數;③-ab3c2的次數是0+3+2;

④-a3的係數是-1;⑤-32x2y3的次數是7;⑥πr2h的係數是。

學生接受單項式的定義不是很難,但是做到判斷無誤卻很困難,需要通過練習,反覆強調單項式判斷標準及單項式中的係數和次數的不同和概念中要求,比如只有字母的係數的不是1就是-1,單獨一個字母的指數是1等知識出現的思維錯覺必須學生通過甄別、理解,逐步提高準確度和熟練度.同時及時總結提升經驗.

讓學生形成善於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當學生把所獲得的數學內容與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起密切的多方面的聯繫時,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數學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學生形成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是必須的。

本節課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課,它是進一步學習多項式的基礎,因此對單項式有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後續學習。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性,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知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認識概念,同時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單項式結構時,藉助反例練習,抓住概念易混淆處和判斷易出錯處,強化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單項式係數、次數,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熱情高,但觀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教學時將以啟發為主,同時輔之以討論、練習、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並逐步培養起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同類項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5篇

教學重點:會判斷正數、負數,運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意義.

課件展示珠穆朗瑪峯和吐魯番盆地,讓同學感受高於水平面和低於水平面的不同情況.

舉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買進90張課桌與賣出80張課桌,汽車向東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你能用國小算術中的數來表示出每一對量嗎?你能再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該如何表示它們呢?

為了用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把具有其中一種意義的量,如零上温度、前進、收入、上升、高出等規定為正的,而把具有與它意義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後退、支出、下降、低於等規定為負的,正的量用算術裏學過的數表示,負的量用學過的數前面加上“-”(讀作負)號來表示(零除外).

活動每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學説出有關相反意義的兩個量,由其他同學用正負數表示.

討論什麼樣的數是負數?什麼樣的數是正數?0是正數還是負數?自己列舉正數、負數.

總結正數是大於0的數,負數是在正數前面加“-”號的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

?例1】舉出幾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並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有“上升”與“下降”,“前”與“後”、“高於”與“低於”、“得到”與“失去”、“收入”與“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檢測中,一隻乒乓球超過標準質量0.02g,記作+0.02g,那麼-0.03g表示什麼?

?例3】某項科學研究以45分鐘為1個時間單位,並記為每天上午10時為0,10時以前記為負,10時以後記為正.例如,9:15記為-1,10:45記為1等等.依此類推,上午7:45應記為()

?點撥】讀懂題意是解決本題的關鍵.7:45與10:00相差135分鐘.

為了表示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引進了負數.正數就是我們過去學過(除零外)的數,在正數前加上“-”號就是負數,不能説“有正號的數是正數,有負號的數是負數”.另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1.下表是小張同學一週中簡記儲蓄罐中錢的進出情況表(存入記為“+”):

(3)如果不用正、負數的方法記賬,你還可以怎樣記賬?比較各種記賬的優劣.

2.數學遊戲:4個同學站或蹲成一排,從左到右每個人編上號:1,2,3,4.用“+”表示“站”,“-”(負號)表示“蹲”.

(1)由一個同學大聲喊:+1,-2,-3,+4,則第1、第4個同學站,第2、第3個同學蹲,並保持這個姿勢,然後再大聲喊:-1,-2,+3,+4,如果第2、第4個同學中有改變姿勢的,則表示輸了,作小小的“懲罰”;

(2)增加遊戲難度,把4個同學順序調整一下,但每個人記作自己原來的編號,再重複(1)中的遊戲.

(4)一年內,小亮體重增加了3kg,記作+3kg;小陽體重減少了2kg,則小陽增加了.

2.中午12時,水位低於標準水位0.5米,記作-0.5米,下午1時,水位上漲了1米,下午5時,水位又上漲了0.5米.

3.糧食每袋標準重量是50公斤,現測得甲、乙、丙三袋糧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數表示,請用正數和負數記錄甲、乙、丙三袋糧食的超重數和不足數.

2.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用正數表示其中具有一種意義的量,另一種量用負數表示)

第6篇

1、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意義。

2、會解由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能借助數軸正確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3、通過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確定,滲透轉化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形結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4、體驗不等式在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學習難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確定。

4、求下列兩個不等式的解集,並在同一條數軸上表示出來

例1. (問題1)題中的“買5筒錢不夠,買4筒錢又多”的含義是什麼?

例2. (問題2)題中的相等關係是什麼?不等關係又是什麼?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3)不等式組-<4->1的解集是__ __;

(4)不等式組->5-<-4解集是___>

第7篇

1、教材的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節的第一課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有所接觸,本章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首先研究相交的兩條直線,這是後面學習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礎也為後面學面直角座標系奠定基石,因此本節課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重點: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和應用。

(確定重難點的依據:本節的學習目的是研究兩條相交直線產生的四個角的關係,因此將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性質以及應用作為本節的重點。同學們剛剛開始接觸幾何,對推理説理不習慣也不熟悉,所以將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作為難點。)

(1).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歸納、推理等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培養操作能力、動手能力。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對相交線和平行線有了直觀的感性認識,且對互補和互餘有了清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來學習鄰補角和對頂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充滿好奇與期待.

葉聖陶先生倡導: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解放學生的時間.根據這一思想及我校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採取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學法:以學生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請學生欣賞觀察圖片,圖片中有大橋上的鋼樑和鋼索,窗户的窗格都給我們以相交線平行線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相交線平行線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由此產生研究它們瞭解它們的興趣和慾望,適時的給出本章課題:相交線和平行線

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具體操作:

(1):動手嘗試:剪紙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紙過程中的變化

(2):給出問題,由剪刀這個實物抽象出幾何模型——兩條直線相交。

(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符合國中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興趣愛好)

a、兩直線相交構成的4個角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6對)

b、對各對角進行分析,首先從位置上去分析————結論:可把這六對角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哪些角?——特點?——它們有一條公共邊,它們的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引出概念——鄰補角。

另一類是哪些角?———特點?——它們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引出概念——對頂角

c、再從大小上進行分析——量一量——結論:鄰補角互補、對頂角相等。

(一堂好課,是由一系列的真問題組成的,本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由的發揮,通過觀察分析,交流討論一步一步的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獲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設置見投影,讓學生判斷形成的兩個角是否為鄰補角,這一變換讓學生充滿興趣,此時一定讓學生用鄰補角的特點去檢驗,達到知識的正向遷移,並理解鄰補角和補角的關係)

例子1:是一組不同形式的角,判斷是否為對頂角,此題的目的是鞏固對頂角的概念,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例子2:例子2是用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在這裏設置了一組變式題,而且變式題目不是教師直接給出,而是啟發學生自己編,讓學生過了一把編導的癮,學生一定非常的開心,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方面鞏固了對頂角的性質;另一方面説明幾何裏的計算題,需要用到圖形的幾何性質,因此,要有根有據地計算.例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比教師單純地講解效果會更好.儘管學生書寫格式不如課本上的規範,但通過集體講評糾正後,學生印象會更深刻).

(讓學生始終對課堂充滿熱情,通過此練習,體會到數學來自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學生暢所欲言,在“以生為本”的民主氛圍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幫助學生肯定自我,欣賞他人,同時把本節課的內容形成知識體系.)

都是兩直線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個公共頂點,它們都是成對出現。

對頂角沒有公共邊而鄰補角有一條公共邊;兩條直線相交時,一個角的對頂角有一個,而一個角的鄰補角有兩個

(適當增加利用對頂角相等解決一些説理的題目,既讓學生感受到對頂角相等這個性質在解題中的獨特魅力,又為後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過程設計:學生親身經歷從現實生活的圖形中提出數學問題,並抽象其藴涵的數學本質(相交直線),最後迴歸生活去運用所學知識的全過程。

設計目的:讓學生帶着興趣、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新的問題、帶着高漲的熱情離開課堂,進行不斷的探究。

第8篇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