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5篇 反思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3K

本文是一篇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的範文。通過對教學過程和結果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文章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這類數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效。

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5篇 反思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第1篇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本節課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退位減法,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捕捉圖中的信息,能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並藉助擺小棒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時還能區別兩種算式在算法上的區別。

在觀察主題圖時,學生對於第一個小朋友提出的“還剩多少元?”的問題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對於第二個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錢買一個娃娃還差多少錢?”的問題,一小部分學生覺得有一定的難。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

(1)“還差多少元”説明什麼錢比什麼錢多?學生很快領悟:買東西需要的錢比身上帶的錢多,

(2)要求還差多少錢就是求什麼?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於前面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在計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我直接把兩道算式呈現在現實面前,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擺完後自己説説怎樣算,再把自己的算法與同桌交流。在反饋時,我要求學生結合剛才擺小棒的過程説説自己是怎麼算的,學生積極性很高,説得也很到位:算35減2等於幾,先從5根裏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併起來,也就是先算5減2等於3,再算30加3等於33;算35減20等於幾,先從3捆裏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併起來,也就是先算30減20等於10,再算10加5等於15。你瞧,説的多好!會這樣説的學生很多,這得益於我們在前面做計算練習時要求學生除了會算,還要把自己的算法與家長交流。

學生對兩種算式的計算方法瞭解如此透徹,接下來將兩種算式的算法進行比較就水到渠成了,老師稍加引導,學生就能歸納出兩位數減一位數是從個位上減,兩位數減整十數是從十位上減。除此之外,我還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在老師的的引導下,學生的語言逐步規範,概括出兩位是加減一位數都是從個位上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都是從十位上算。

本節課不僅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歸納算法以及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師教得順手,學生學得輕鬆。

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5篇 反思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第2張

第2篇

本節課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達到正確計算,並能歸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很輕鬆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可能是前一段時間《認識人民幣》讓學生覺得太吃力,這一單元的計算教學學生似乎感覺到從沒有過的輕鬆和容易,因此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34+2=時,當我問:“你準備怎麼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交流並彙報。一部分學生是用數的組成的方法算的:34裏面又3個十和4個一,加上2個一,等於3個十和6個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學生是根據擺小棒的過程總結的算法:先算4加2等於6,再算30加6等於36。我給予他們充分得肯定。接着提問:“為什麼4和2能加在一起?”學生都舉起了手:有的説“因為他們都表示幾個一”,還有的説:“因為他們都在個位上”,看來學生已經感覺到了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接下去計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讓學生擺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現算式:34+20=,要求學生想象:如果擺小棒,你會怎麼擺?“先擺三捆4根,再擺3捆”,“你準備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過想象操作情景,學生理解了計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除了讓理解算法達到會算,還要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法有什麼不同。由於有了前面的動手操作和想象操作過程作基礎,因此大部分學生能能歸納出兩位數加一位數是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而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先把十位上得數相加。在此基礎上,我問“什麼樣的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通過引導,學生得語言逐步完整和規範,最後歸納出: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

第3篇

本節課是一節平常的計算課。如何在平常的計算課中讓學生快樂而有效地學習?如何在平常的計算課中讓學生的思維獲得發展?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一、適當的複習鋪墊有助於學生的有效學習

傳統教學中的複習鋪墊在計算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複習鋪墊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通過再現或再認等方式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另一方面是為新知學習分散難點。本課的新知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不進位),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中存在着相關舊知,通過適當的複習和鋪墊,能夠發揮這些已有舊知的支撐作用,促進新知的生長,這也體現了教學要符合學生的數學現實的基本原則。

二、合理的學習層次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是一門講求邏輯和層次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採用合理的層次,能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並在不同層次的學習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主要結合:小棒操作→計數器撥珠→抽象計算這三個環節,從而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較歸納掌握算法這樣的層次。在課堂學習時學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應用的心理規律開展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教具的合理選用幫助學生實現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的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經驗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採取直觀教學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認可的;在由具體形象向經驗抽象邏輯過渡的階段,學生仍然要藉助具體實物,從直觀思維引發經驗抽象思維。教學的前測表明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都會做,但問學生是怎麼算出來的,有一大半的學生説不出來,即使説也説不明白。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通過學具使學生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渡。當然計算課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學具上,而是深層次算理的理解。教學中安排了小棒驗證和計數器驗證,從低層次(小棒的操作)過渡到高層次(計數器的操作)過渡到深層次(算理),這三個層次是密切聯繫的,逐步過渡深化的。

1、教學情境的設計要做到位,不能僅僅就是“拿來”。這節課我選用了教材中發新書的情境,雖然學生對這個情境不陌生,但它卻存在着清晰度不夠,離學生現在的學習時間也很長這樣的侷限。因此教學時費時較多。對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專家老師們精心選取的,他們在選材上能關注學生的認知。同樣教材是教學的“範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樣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學生很感興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學生則不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地對教材上的情境做適當地改動,或者是如於科長所説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只有重視學生已有的認知,高效才能落到實處。雖然我對學生前測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在教學會考慮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夠,如果讓學生先來通過説算法,在此基礎上通過操作理解算理會更好。像35+3=38可以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導學生知授化時,我可以讓學生彙報並提出:如何讓自己説的更清楚些呢?這時產生對學具的需求,從而擺小棒、撥計數器順勢產生。學生有了一種內在需要,明白為什麼要學習的時候,才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學習。

第4篇

上週我講了兩位數減整十數和一位數,在教學中我模仿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但是這節課有了之前的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的經驗之後,孩子在思考計算方法是節省了很多時間,孩子會遷移用之前的方法,這也是我很開心看到的。學會怎麼算之後,我讓孩子比較兩道算式有什麼不同之處,孩子能迅速發現兩道算式在計算過程中一個是十位上先進行計算,另一道算式是個位上進行計算。接着我追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孩子試着從減數入手,雖然回答的結結巴巴,但大概意思我還是能聽明白的,這個地方讓我發現了孩子其實真的很不錯,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節課的優點體現在:1.動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動手操作這一塊我組織學生用小棒和計數器來探究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而在探究兩位數減位數時,小棒,計數器只是作為個別學生輔助計算的工具。

2.注重於生活的聯繫。以學生最熟悉的春遊場景作為學習素材,學生在觀察,討論與交流中,體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和數學的價值。

3.注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從擺小棒到撥計數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幫助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到半抽象思維最後抽象出算法,給了學生理解的空間和時間。

第5篇

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先設計了針對性很強的複習題,再現並激活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舊知,使接下來的新知學習源於學生的數學現實,從而產生有效的正遷移,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充分利用課本“發新書”這一情景圖,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首先,讓學生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情況,選擇要解決的問題。在探討算法時,為學生搭建了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過程:小棒和計數器圖→移動小棒和算珠→隱去直觀圖→看算式説過程。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並給學生交流、展示的足夠空間。課堂上,學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學生通過比較,説説哪一種算法比較好,當然無論怎樣,最後都要讓學生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通過學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內算法的多樣化,再通過對算法的比較,使學生明確“把哪部分先合起來”從而提取出幾種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兩位數加整十數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學生對算法的理解和建構。

練習時我注意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交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為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提升。兩位數是由幾十和幾組成的,所以在口算時,若加整十數,就用整十數加,若加一位數時,就用一位數和它相加,要用兩步來計算,大多學生掌握了這種算法,只有個別學生還分不清個位和十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