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心得體會8篇 “探索科學的奇妙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W

科學課是學生在學校中接觸科學知識和實踐的重要課程之一。通過科學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瞭解自然界的規律,也能培養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篇文章將分享學生們在科學課上的心得體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科學課心得體會8篇 “探索科學的奇妙之旅”

第1篇

這次新課標的解讀讓我對於科學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新課標不但重視科學基礎、科學精神,更是結合人文底藴,建立多元文化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李老師在培訓中説:“內容要求是知識,學業要求是素養,質量標準是能做什麼”,這不但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新要求。通過本次培訓,我也會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促進孩子們在科學課堂上發現更多收穫。

今天的線上研修,依據新課標的新理念與新要求,對我啟發很大,一是駕馭教材,靈活使用。深刻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靈活地處理教材,展開課堂教學;二是重視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三是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初步形成。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認識、探索學習。

科學課心得體會8篇 “探索科學的奇妙之旅” 第2張

第2篇

科學是人類在研究自然現象、發現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識系統,以及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和在此過程中所利用的方法。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有助於學生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從親近自然走向親近科學,初步從整體上認識自然世界、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係,發展基本的科學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後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助於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

20xx年修訂的《國小科學課程標準》就明確地提出:“國小科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並應為他們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核心素養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的科學概念;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實踐能力;樹立基本的科學態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隨着國家推行“雙減”工作,對科學素質的需求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科技活動越來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技賦能有效支持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提高了學生科學素質,促進了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科學精神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貫穿於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科學教育成為學校教學中的常態教育,不僅要把科學精神體現在相關課程教材中還要體現在相關課堂教學和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中。因此,凡是有超前意識的學校都會注重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科學品質、智慧、文化、精神、情操等方面的綜合提升和均衡發展;注重兒童教育的人本性、尚美性、科學性、可持續發展性及生態性的建設;注重兒童時期“誠實、善察、善辨、好奇”科學精神的全面提升。

如何因地制宜發揮學校優勢,優化學校的科普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探索國小生科學精神培養的實踐途徑等系列問題亟需更進一步研討,探討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筆者以為:

科學學科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主渠道。科學精神的培養是要在主渠道中得到落實,就要貫徹落實《國小科學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要在遵循尊重天性與符合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選定內容、設計課案、組織教學。要構建學科專業指導、導學科配合、輔助學科協作互動,團隊共榮共生、同向而行的科學教學體系。學校應着力提升每一位教師的科學素質,建設-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科學教師隊伍,是搞好學科課程教育的關鍵所在。學校高素質的專業科學教師是學生科學精神培養的領頭人,在校園科學教育方面起到帶頭作用。在配備專業教師隊伍傳道授業的同時,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配備專業的科學實驗室,其中常規儀器也應按照學校相應規模配備齊全。只有確保了科學課堂高起點、高水準,才能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將科學實驗與理論學習做到有機結合,真正“學中做,做中學”。同時在指導學生做實驗時,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如:將實驗過程重複進行就是為了獲取更加真實可靠的結論;而對於科學理論知識的驗證性實驗則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每位科學教師都應明確兒童科學精神培養的目標要求,並能在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促使學生通過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的加減,達到科學精神的培養。

校本課程教育系列建設是學校科技特色教育校性化實踐與探索。學校可以根據地域特徵、學校特色、教育資源等實際情況,開發研製面向學生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校本活動教材。如校園周圍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風光,則可選擇開展“生物觀察”“種植培養”等有利於學生動手動腦的科學趣味校本課。如我校緊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則可以大學、國小互動開展“科普知識進校園”、“科研專家大講堂”、“大學實驗室參觀”等活動。如學生通過學校科普課裏“蔬菜種植”的.學習,自覺把理論知識應用於勞動實踐,主動參觀考察研究常見蔬菜的種植情況,找到了蔬菜生長的必要條件,最後通過製作相應的食物,如蘿蔔乾、泡菜、幹竹筍、油燜筍、幹豇豆等,最後吃在自己嘴裏的那種喜悦,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愛上科學,也能在受勞動成果的這個過程的獲得新鮮感與成就感。這樣在拓展實踐活動中豐富學生的科普內容,鍛鍊科普實踐能力,使學生科普意識不斷得到增強,更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自己今後的學習活動與生活活動中去。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結合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開展系列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參觀衞星發射基地”“保護周圍環境”“小區生活垃圾去向調查”“養殖蠶寶寶”等。這些生動有趣、別開生面的課外教學實踐活動,不僅激起了兒童探索求真的慾望,還增強了創造革新的意識,更能加快兒童科學精神培養進程。

要想營造國小生健康成長的環境,要想營造良好的培養他們科學精神的文化環境,那首先就要確保有良好的社會風氣,要想這個社會風清氣正,就要開展對周邊環境的綜台治理。同樣,我們在培養科學精神的目標引領下,力爭把學校建打造成為一座具有科學探索價值的兒童樂園。在校園佈置氣象觀測設備,綠蔭下或者草叢中豎立一塊專欄,專供小氣象員們每天在此觀測並記錄氣温變化和空氣濕度的變化;學校的生態種植基地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栽培番茄、油菜和觀賞植物等活動中,與教材中種植的單元不謀而台,真正落實“動手動腦學科學”的教育理念。校園中的宣傳廊也可用來裝飾學生參觀博物館、植物園、科技館等課外實踐活動的照片,體現學校對學生科學精神培養的實現。同時學校建立的科技角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前沿陣地,這裏應該展示學生的科技製作成果,展現學生的探索精神,還可以給學生提供製作科技作品的材料和場地,給予學生更多參與科學實踐、參加科學活動的空間。校園內的圖書館、科技館也是學生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知識寶庫,那-則則科學家的故事、那-次次科普知識系列講座,不僅增長了孩子們的知識,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科學熱情,同時更進一步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第3篇

新課標聚焦學科的“核心素養”。立足我國義務教育科學教育的現狀,提煉了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髮展要求,調整了課程結構,精簡了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注重綜合性、實踐性。通過今天的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新課標對科學教師在核心素養的理解、課程內容的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科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認真研讀課標,並在教學實施中切實踐行課程理念,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今後,我將在課堂上不斷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與提高,在提高科學探究的效果的同時,找尋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的教學策略。

第4篇

在20xx年5月85月9日,於臨沂第四國小和勝利國小,參加了《山東省國小科學優質課評比》聽課學習,會議聽取了十四節省級講課比賽課,並聽取了專家的簡單點評,使我受益匪淺。會議聽取了《骨骼》,《肌肉》,《玩鏡子》,《飛旋的陀螺》,《光與我們的生活》,《心臟和血管》,《種辣椒》,《潛望鏡的祕密》,等省級科學比賽課,它們各有千秋,有的以邏輯推理為主線,有的以觀察、實驗為主線,有的以查閲資料為主線,但是,不論是哪種課型,都注重了學生的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思考得出結論的過程,注重了學生的思維的訓練。有的課學生和老師的水平發揮到極致,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指導渾然一體,水到渠成。

問題情景的創設,要和我們教學內容相吻合,不能僅僅是為了引出課題,更重要的是引發學生思考,引領學生展開科學探究。像〈骨骼〉一課,聊城的孟老師創設的非常好,課堂一開始先展示了一個魔術,不光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就連台下的老師也都瞪大了眼睛,都想看這究竟。從而引出老師的手可以變魔術,咱們的手可以幹很多事,關於人體的骨,你想知道哪些事?問題出來了,使這一課的科學探究順利進行,水到渠成。老師風趣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科學實驗的設計一定要科學,能夠説明一定的科學道理。不能是似是而非的。如説明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熱空氣會上升。實驗是這樣設計的:平衡尺的兩端等距離處分別用線懸掛着兩個倒扣的紙杯,平衡尺平衡了。在其中一個紙杯底部用酒精燈加熱,紙杯上升,兩邊傾斜了。説明熱空氣會上升,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熱空氣上升,給紙杯一個衝擊力。而空氣的重力是受地球的引力而垂直向下的,紙杯是倒扣的,一個紙杯上升了,能説明熱空氣輕而冷空氣重嗎?

引領學生科學學習,首先要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才能靈活使用教材,才能生成一些新的探究問題。如天氣與生活一課,課中羅列了一些有利的天氣和不利的天氣。這種觀點是不太正確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任何天氣都有它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同一種天氣對於不同的人來説,有不同的感受。同是雨天,久旱逢甘雨,對農民來説是歡喜,對出行的人來説是沮喪,對賣雨衣、雨傘的人來説是暗喜的商機等。我們要充分利用天氣有利的一面,轉化不利的一面,這些才是本節課應該向學生滲透的。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主,科學探究不僅僅是一個動手做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腦的過程,探究是在教師適時、必要、有效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科學探究要深入一些,教學環節要簡潔一些,教師説得要少一些,學生思維要多一些。獲取科學事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指導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是教學設計的主線。科學結論的得出要體現學生的思維過程。科學探究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創新活動過程,創新思維習慣是長期逐漸養成的,長期的創新思維活動才有可能養成創新思維習慣。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創新思維是人的思維的最高表現。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是有一定規律的。因此,教學中應注意:要鼓勵、保護學生思維火花的產生。要教給學生善於捕捉思維的火花和理順的方法。要給學生創造活動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將想法深入的研究探討。每個學生都具有創造的能力,有待我們去開發。

總之,科學課要以探究為核心,注重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思維的訓練,科學探究不僅僅是一個動手做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腦的過程。

第5篇

跟着李霞老師學習了新課標,作為從事科學教學的新人,讓我體會到科學課程在各科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涵蓋的學科很廣,因而我們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科學是一門來源於生活的學科,因而我們要從生活出發,引導孩子觀察生活,提出問題,跟着科學家的腳步,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

第6篇

科學課對於學生們來説,既熟悉又陌生,撓有興趣又缺少學習方法經驗。如何讓他們既愛學又能學好這門功課呢?近一年來,我認真地閲讀了《國小科學課程標準解讀》這本書,並不時摘抄讀書筆記。通過學習,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也使我掌握了教好科學這門課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理論認為,人的觀察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去認識事物的知覺過程,是多種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科學課是由一個個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環境的探究活動組成的,學習科學,就要參加和經歷觀察活動,尤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培養具有重要性,從中有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因此,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要科學的根據學生的心裏特點,注重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持久性的關鍵。通過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眼裏的世界綻放異彩。

二、激發學生的探究的興趣,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探究的慾望是推動學生進行研究活動的'內部動因,這就是説學生的探究慾望一旦被激發,就會對探究活動感興趣,並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高漲的熱情去參與探究活動。因此,我們要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自主的探究慾望。其次,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感情建立,調動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興趣。第三,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探究環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激發探究的興趣。第四,教師也要設計富有情趣的實驗,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第五,通過小製作、小發明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所做知道發明創造不是神祕的事,只要我們留心身邊的事物,善於發現,勤于思考,學生人人都可以成為發明家。消除學生對發明創造的神祕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既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解決問題,又能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養。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科學探索是需要想象力的,但是這個想象力必須是立足客觀依據,富於想象力絕不是憑的亂想和幻想。要有實事求是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尊重證據、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其次,尊重事實、追求真實,不僅對科學研究,對生活中的思考和判斷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要培養學生敢於批判質疑的科學態度;第四,要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國小科學教師很多不是專業出身,而國小科學課堂的課程的綜合性又很強,教師自己也要充實自己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參加各類科學培訓,完善專業知識結構,深化科學概念,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教研,不斷積累。大力提倡豐富多樣的校內間、校級間的集體研討,還可以利用網絡開展網絡教研、論壇等形式豐富交流渠道。在交流中不斷提升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

最後,我們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真正讓學生展開“探究大自然奧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學會自行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造能力,就會為以後培養出創造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7篇

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從小培養其良好的科學素養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科學課的學習逐步讓學生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能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身邊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做到這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作為一個科學課教師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教學實踐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不斷的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改善教學摸式探究更合適自己教學的方法。做到教師教的輕鬆,而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樂於探究學習。

2、“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着”學生只有樂於學習,才能自主探索,才能學好科學課。科學是什麼,科學是指提出問題並想辦法尋找答案的過程。

3、‘要想讓學生樂於探索,就要提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提一些偏離生活不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特點的問題,只有那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樂於自主探索,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國小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對科學不會主動學習,因此需要從興趣入手,還應考慮科學內容的簡單性與他們的接受能力。

應從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事物開始,比如,晴天日出時太陽的大小、顏色與正午時的比較;月相的.變化;四季的更替;等等。引導學生多接觸自然,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逐步地誘導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實驗,例如,用米尺測量書本的長度並計算其面積;用停表測量靜態時和運動後的脈搏率;用人體秤稱衡物體的質量等。

在學生完成一項觀察或實驗後,應讓他們口頭描述所看到的現象或實驗過程,應及時地肯定他們的成就,使他們有滿足感。一點一點地使他們養成準確、簡潔地口頭描述現象和實驗,然後引導他們用書面語表達看到的現象或所做的實驗。

一旦學生們能夠主動地觀察自然現象,經常做些實驗,並能書面表達它們,他們就具備了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鼓勵並保持他們的這種興趣和熱情,使其成為習慣,則科學啟蒙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第8篇

作為一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骨幹教師,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1、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這是自然課與科學課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着渴望知識的願望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要經過一大段過程,沒有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他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後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要達到的目標。

2、課堂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意味着國小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繫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對科學與技術的關係、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