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10篇 深度剖析:説課稿的完美藝術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説課稿”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作為一種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文書,説課稿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系統性總結和闡述的文章。通過編寫説課稿,教師能夠對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進行深入思考,併為教學提供有效的指導和評估依據。説課稿的撰寫對於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説課稿10篇 深度剖析:説課稿的完美藝術

第1篇

本課以xxx健康第一xxx為指導思想,在教與學的關係上,既強調教師xxx教xxx的重要性,又突出學生們xxx學xxx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模式上,本課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生們的實際,自己選擇練習的手段、難度、夥伴,依據教師設計的評價標準,由學生們對自己進行評價,並及時調整練習手段、難度和評價標準。從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紮實的身心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個性發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不同的提高。

教學對象為八年級的兩班男生。該兩班男生特別喜歡體育活動,班級紀律好,集體榮譽感強,農村孩子身體素質普遍較好,大部分學生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xxx前滾翻xxx等基本技術動作,這為本課次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1、認知目標:瞭解魚躍前滾翻的動作技術結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懂得身體躍起騰空是區別於前滾翻的關鍵。

2、技能目標:大部分男生能獨立完成魚躍前滾翻動作,20%完成動作圓滑優美,具有明顯的騰空過程。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們接受美的教育,初步具有開拓創新、勇敢果斷、團結合作的優良品質。

魚躍前滾翻是在學習前滾翻和遠撐前滾翻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為以後技巧聯合動作教學服務。xxx魚躍前滾翻xxx的蹬、躍、撐、滾等各技術環節,同其他滾翻類動作技術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學好本課對以後的滾翻類教材的學習有着重要的輔助作用。

在結合技巧特點,做徒手操。六節,4×8拍。接着做誘導練習,團身滾動4次。半蹲後襬開始做兔跳練習5次。

設計意圖:為培養學生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們興奮性,同時為學習技巧做好身心準備。

(1)教師示範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並結合圖解,歸納、誘導、講解魚躍前滾翻動作要領,及保護幫助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瞭解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教師優美示範動作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①前滾翻xxx②遠撐前滾翻xxx③保護幫助下做魚躍xxx④躍過一定障礙物做魚躍前滾翻xxx⑤獨立完成動作。

設計意圖:這樣分層遞進、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教學,再加上語言的激勵,使學生們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從舊知到新知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分散了各個難點,保護幫助下做魚躍、躍過一定障礙物做魚躍前滾翻,兩個練習內容的設計主要是為完成本課教學重點,躍過同伴平舉的手(或者越過橡皮筋),都是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蹬、躍、撐、滾,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學生們掌握技術動作後,根據自己練習情況結合動作標準,組內討論進行自我評價,通過練習反饋,進行自我調整。練習難度分三組,基本完成組、達標組、提高組。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巡迴指導,分組後對基本完成組同學要進行重點輔導。

最後請2--3名不同類型的同學示範。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並能分析動作,然後師生客觀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力,自由組合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們都能體驗到體育運動樂趣。培養學生們觀察動作的能力,自我評價的能力,審美能力。

教師領做放鬆操(手臂、身體波浪),學生們模仿練習。在音樂伴奏下,師生同做,放鬆身心。最後教師總結講評,歸還器械,師生道別。

設計意圖: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們機體功能,對學生們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們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最後結束本課教學活動。

1、教學理念:xxx興趣是最好的老師xxx,挖掘能引起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習的熱情,讓每個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分層遞進教學法,因為在教學中xxx魚躍前滾翻xxx的騰空高度和手撐的遠度,應根據學生們的具體情況來定。同時再加上課初的示範、課中的語言激勵使學習重點分散,學生們易於接受新知,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在課初讓學生們觀察完整動作,建立整體概念;在學習與體會階段主要是模仿練習新知,同時聯繫舊知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技能;在練習階段主要討論練習法,根據學生們的實際,自己選擇練習的手段、練習的難度、練習夥伴,學生們自主的練習,依據設計的評價標準,由學生們對自己的技術水平、運動能力、學習效果進行討論評價,通過評價反饋及時調整練習手段、練習難度和評價標準。從而激發學生們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為終身體育學習打好基礎。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本次課的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説課稿10篇 深度剖析:説課稿的完美藝術 第2張

第2篇

早上好!首先非常感謝各位老師今天來我們學校參加本次研討活動。這次是我們區國小品德“推進課堂轉型”專題研討活動,要體現的是“以生為本,學為中心;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育理念。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負責向各位老師呈現一堂課,這堂課是是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課《美好的家園》,本單元的主題是生命和環境教育,引導學生過有愛心、負責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前兩課分別是《美麗的大自然》和《動物、植物和我們》。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神奇,激發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體驗了生命的巧妙與神聖,培養了他們珍愛生命的意識和能力。《美好的家園》是第三課,包括家在自然中、保護家園和心中的家園三部分,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包括家在自然中和保護家園兩部分。

第一,到底這堂課我要呈現給各位老師的是什麼內容,涉及哪些方面。在第二個環節環保大討論中,談到破壞環境的不良現象,破壞環境的現象有很多,在這裏,我主要預設了四種跟生活比較貼近的,學生容易想到的現象,也是比較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的,分別是:垃圾污染、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和破壞綠化。其中我重點關注的是廢水污染,這樣就使內容既豐富又有側重,在這裏我還結合了近期比較熱門的黃浦江死豬事件,通過播放一段視頻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廢水污染對環境的破壞。

第二,以學生個性特點,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來多形式的呈現學習成果。課前我下發了一張調查表,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自己去搜集材料,在調查表上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問題:1、你發現你身邊有哪些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2、你們小組準備重點研究哪種污染。這樣的形式培養了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和小組分工合作學習的能力,而且通過四人小組討論讓他們自主的選擇學習的內容,這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先四人小組討論,在討論前明確四人小組討論要求,這樣待會討論的時候學生就會更加有目的性,討論也會更加有效。討論完以後讓小組派代表來介紹他們蒐集到的資料,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他們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上來。而老師在這裏就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主要還是讓學生自己上來説來表達,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第一,是要讓學生感受到環境的破壞。在導入部分,我採用的是圖片的形式,用一組嘉興南湖等地的風景圖和兩張班級學生個人的照片並配上音樂,這樣的形式能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用嘉興本地的照片和學生自己的照片也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後定格在美好的畫面中。第一板塊主要是用畫面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與美麗,引發他們對美好自然的嚮往。在第二個環節環保大討論中,學生呈現的各種破壞環境的圖片文字,老師呈現的破壞環境的圖片和之前美好家園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種巨大的反差中引發學生對生態環境的思考,相信這樣大量的圖片和文字應該能讓學生感受到環境污染給我們家園造成的破壞。接着我又設計了一個拓展想象: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會變成什麼樣?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破壞環境帶來的巨大危害,激發他們要保護環境的強烈願望。

之前這些大量的破壞環境的照片相信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視覺衝擊,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更加激發了他們要保護環境的願望。在環保加油站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説説你能為保護環境做哪些事,並且用約定的形式讓學生寫下來,並上來貼,讓學生感受到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不扔一張垃圾,不亂踩草坪、不隨地吐痰等等,我們的家園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在他們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顆美好的種子。

第一,是教的緯度。這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教師在整個課堂上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和活動參與者的身份,當然必要時應該起到主導作用。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是創設了一個大的情境:以羊村長和羊兒們要到嘉興來尋找合適居住的地方入住為載體,一步步展開教學,先是他們發現這裏有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然後聽了同學們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彙報,有點擔心了,猶豫着要不要留下來,後來聽了同學們為他們規劃的美好家園,看了同學的承諾最終決定留下來。這樣的情境創設比較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能夠在輕鬆愉悦的情境中進入課堂。教師在這裏主要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學習的主動權始終在學生手裏。

第二,是學的緯度。這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年齡特點,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在這堂課的設計中,主要體現在課前由學生自主選擇要研究的污染項目蒐集材料,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另外,在規劃心目中美好的家園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心目中美好的家園,這也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關於這堂課的思考,非常簡單,可能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包括在整個試教以及磨課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困惑:比如,環保是一個很大的主題,低段可以上,高段也可以上,那麼到底上到什麼樣的程度是真正符合二年級學生的,還有在大量的資料中,如何取捨也是我比較困惑的。

在這裏,我還想感謝一下我們品德教研組,特別是周老師和沈老師,她們一直陪着我走過來,感謝你們在試教過程中給予我的寶貴意見以及勇氣和信心。是你們的點點滴滴的給予,讓我在這個忽冷忽熱的春天裏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暖意。也要感謝凌老師在磨課過程中給我的寶貴的意見和指導。

最後,至於這堂課最終呈現的效果如何。待會請各位老師看了以後,能給我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在座各位應該都是我的前輩,在品德教學方面都有比較有經驗,希望能給我待會的這堂課把把脈,提出一些好的建議,我一定會虛心接受。謝謝!

第3篇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本節教材是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之一—方向、是國中地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讓學生掌握地平面上的八個基本方向、並且學會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兩種主要方法。

通過課堂活動、比較並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使學生初步具備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辨別方向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圖的空間概念。

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並結合鼓勵性語言、課堂活動等、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學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使學生掌握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和技能;為突破難點、教學過程通過典型實例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內容教學方法以“讀圖分析、學以致用”為主、講授法相結合、並設置教學情境與課堂活動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國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地理必須從培養興趣開始。要搞好國中地理教學、教學方法很重要、

基於本節教材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合作討論法:課堂是地理教學的主要陣地、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上課前要認真備課、準備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同時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授和演示。

2、圖片演示法:圖具有簡明直觀的特點、充分運用地理圖是地理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徵、利用好地圖、對學生理解、記憶課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麼圖片演示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由創設情境設問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是從同學們的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重點使學生掌握如何在地圖上判別方向的兩種方法

最後、再通過設計學生活動、角色扮演等、學以致用。

(3)讓學生了解如何在野外判別方向、重點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和用指南針定方向。

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引用。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設計了這麼兩個問題:

各位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了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了教學。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4篇

本節課是人教版新課標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第一小節《口算除法》的第一課時《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口算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本節課教材安排了主題圖和例1,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一幅運送蔬菜的場景圖,通過小精靈的問題“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引出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交流討論活動中理解和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方法,並能運用方法熟練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數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應用能力。重視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數除法。

第一,注意突出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在學習例題之前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二,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繫,突出數學知識的遷移。在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強調把幾十、幾百、幾千看作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來想,突出本課的新知識與表內除法的聯繫,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於計算教學範疇,以往計算教學機械枯燥乏味,而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布魯納曾經説過:“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教材呈現的主題圖是和兒童生活緊密聯繫的,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藴藏着許多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願望。使學生體會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設計中我把數字稍微改動了一下。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因此,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我讓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並嘗試練習,再讓學生進行自我驗證。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明算理時,給足自主探索的時間,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通過質疑60真的變成了6了嗎?進一步明確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性過渡,豐厚了探究的底藴,為孩子們的進一步探究激發了熱情和慾望。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練習:本次練習有兩個層次。(1)基本練習;這些練習既重視基本訓練,又注意了綜合性訓練,層次比較鮮明,這樣由淺入深。(2)內化提高。練習中巧妙設計300÷5教學資源,實現了讓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良好效應。相對課始的探究素材,顯然最高位數字比除數小的這類口算除法要複雜一些,需要學生認真觀察、辨別,對比練習,突破難點。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三塊內容:一是摘蘋果遊戲,8道口算題。“被除數末尾要保留零”的情況和不用保留零的情況。二是由關聯的兩組口算題。讓學生感悟: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商也擴大10倍,滲透商的變化規律。三是解決問題能力的萌發和培養。尤其是在自然貼切的解決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利用口算解決問題。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以有層次的體驗貫穿全課,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能以極大的興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彰顯個性化的學習風格,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二是突出對教學實效性的追求,使教學目標不再是一個虛架子,而是實實在在地分解並落實到了具體環節中。三是廣泛地鏈接周邊的課程資源,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置身於廣闊的背景之下,變得豐富多彩。

第5篇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口訣求商》,我想通過説教材、説教學方法、説教學過程來進行今天的説課。

首先,我説説對教材的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2-6的乘法口訣,初步認識了除法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學習除法計算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表內除法以及今後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基於我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3個: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表內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理解並掌握用口訣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確口算被除數不大於12的除法算式的商。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關係,感覺用口訣求商的合理性,能聯繫除法的含義解答一些有關平均分的簡單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目標: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算法的學習活動,獲得探索算法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培養對計算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點:根據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應的乘法口訣。

接着,我説説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與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採用觀察、討論、遊戲等生動活潑的學習方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通過課件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最後,我説説本課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我想採用以下四個環節:(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訣,(三)、實踐運用,鞏固深化,(四)、總結提煉,課後延伸。下面,我具體説説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我設計了猴媽媽分桃的情境,以生動有趣的對話故事引入,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觀察後回答問題:猴媽媽是怎麼分桃的?引導學生蒐集圖中的有用信息,並提出用除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在學生列出算式後及時發問:你有什麼辦法計算出12÷3的結果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探究求商的方法上來。這樣有助於幫助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特別是習慣於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身邊的事務。比方説學生看到猴媽媽分桃圖馬上就會下意識的去數出桌上有12個桃子,是三個三個一分的。學生看懂了圖意,也就輕而易舉的根據圖意提出了“12個桃,每隻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隻小猴?”的問題,為接下來的探究口訣求商方法做好了準備。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設計,以學生感興趣的講故事入手。同學們在根據故事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繫。]

用口訣求商的算法教學部分我也事先預設了幾個教學層次: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計算12÷3的方法,再通過小組交流,得出多種計算12÷3的商的方法後,進行算法優化,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最終得到共識:即採用乘法口訣求12÷4的商的辦法最簡便。然後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充分體驗、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力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索用口訣求商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如學生提出解決第(1)個問題的方法,並列出12÷3之後,分小組討論解決“怎樣算”。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交流求商的方法。對學生想出的計算方法給予鼓勵,促使學生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讓學生通過了解、嘗試各種不同的算法,體會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比較好。體現了優化算法的思想。接下來第(2)個分桃問題意在使學生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通過設計兩組有層次的口算練習,使學生體驗到用口訣求商的關鍵在於看除數,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那麼,兩組題目訓練下來,大部分學生能達到比較熟練的用2-6的口訣求商的程度。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個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自己通過歸納交流,到了多樣的解題策略的化,緊接着提問:這麼多種辦法你認為哪種方法能很快地解決問題?通過討論交流各自個性化的算法,讓孩子們在傾聽他人意見時,反思、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算法的最優化,培養了學生的擇優意識。]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我精心設計了三個不同程度的練習題。

1、計算小博士: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為做後面的題作好準備。

2、愛心小天使:讓學生找到商是1的除法算式的特點,並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3、小小設計師:側重於加深對除法算式含義的理解,在展示學生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初步滲透符號意識。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練習設計,既着眼於基本技能的訓練,又着眼於相關知識的拓展,在這些多層次的練習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思維的又一次拓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一課後的收穫,將本課的學習延伸到以後將要學的知識中,為以後的學習作好準備。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總結,可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説説這課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再一次體驗成功的喜悦,讓學生用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第6篇

本課是大班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課文,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幼兒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調動幼兒主動去觀察、發現。

教學難點: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養成主動觀察發現的習慣。

大班幼兒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能夠在遠教資源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大班幼兒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能夠在遠教資源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閲讀能培養幼兒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要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幼兒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幼兒通過自由讀、默讀、合作讀、賞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是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一)創設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不竭動力。上課開始我是這樣導入的:冬天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這時媒體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幼兒的注意。看後我讓幼兒練習用我看到了什麼來説一句完整的話。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裏?孩子們我們一起唱這首歌吧!

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已經被那歡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都想一起去尋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我在板書課題,讓幼兒齊讀課題:找春天。

自主學習,能發掘和提升幼兒的學習潛能,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全面成長。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覺得難讀的字做上符號。再讓幼兒交流識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熟字變形、找規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如:猜謎語、編兒歌、比動作、引用同學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進行識記。運用媒體對生字進行直觀的教學,充分引起幼兒的注意,在他們的朗讀中對於難讀準字音的利用媒體進行一一範讀,這樣幼兒就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了識字任務。對於寫字,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幼兒已經基本掌握寫字要領,我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放手讓幼兒自主發現,獨立完成寫字任務,通過媒體演示難寫的字:這樣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加深幼兒的印象,正確書寫生字。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首先讓幼兒自由讀課文,讓幼兒説“孩子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並讓孩子抓住“脱”、“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悦,興奮的心情,再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用媒體資源出示相關段落,我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幼兒看圖,並讓幼兒圖文結合想為什麼把小草説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樣方法讓幼兒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幼兒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比賽讀。並要求生仔細聽,認真評,這樣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和幼兒的自主幼兒已經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説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説“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媒體出示)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播放春天景色的錄像我介紹錄象資料,生閉目想象。,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在老師的激情導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在這個環節中,我激趣導入:春天的景色美不勝收,音樂中的春天充滿幻想,孩子們朗讀中的春天猶在眼前,孩子們把自己眼裏的春天畫下來吧。讓幼兒動手畫,畫好後讓生上講台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鍛鍊。課內課外的春天場景達地到了有機的整合。孩子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昇華。

本課的板書採用了簡筆畫的設計,把孩子們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現,充分給幼兒以美的體驗。在讀課文以後,讓孩子們來進行補充、添畫,這樣的板書,既歸納本課的重點,又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展現自我的機會。

練習是讓幼兒在“手抄本”上選擇本課裏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進行摘抄,再寫一兩句讚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於有意識的指導幼兒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擴展課內學習的內容。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保持着高漲的熱情。這裏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給幼兒營造寬鬆的氛圍,採用平等對話,個性閲讀,並讓幼兒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

第7篇

河北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課《面對自然災害》。

本單元《農業文明的歷史發展》、以“農業的歷史發展為主線”設計了《我門的衣食之源》、《農業大家庭》、《面對自然災害》、《考察農業的歷史》《蒸蒸日上的新農村》五個主題。第三個主題《面對自然災害》分為三個小的版塊:抗災保生產、草場的悲哀、生靈的吶喊。主要是通過一些資料圖片,瞭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極大破壞和危害,體現人類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精神,並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才是防止自然災害的最好辦法。基於這種認識,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瞭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瞭解人們為了保證農業生產與自然災害所做的鬥爭。

能力:在蒐集資料,調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人類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可貴品質,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的重要性。

其中“瞭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瞭解人們為了保證農業生產與自然災害所做的鬥爭;體驗人類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可貴品質,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的重要性”是重點,因為只有通過了解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瞭解人們為了保證農業生產與自然災害所做的鬥爭,才能懂得尊重勞動者和珍惜勞動成果。才能體會農民的辛勤勞動。而這些僅從書中的幾幅圖去了解是不夠的,必須通過收集大量的資料,然後分析、整理,才能徹底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把“體驗人類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可貴品質,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的重要性”確定為教學難點。

那麼,怎樣組織教學活動,才能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五年級國小生,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喜歡直接有趣的故事,並且樂於參與教學,樂於想象,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聯繫現實生活,通過收集資料、觀察圖片、體驗交流等環節,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讓他們在體驗中感知人類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精神,並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才是防止自然災害的最好辦法。

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教學中我們要作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的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基於這一基本理念,在《面對自然災害》的教學中,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情境體驗法,我不僅用好書上的文字和圖片,還補充了一些音頻、視頻材料,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以得到在情景中悟理,在情境中陶冶情操的教學境界。其次輔以合作、交流討論法,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孩子。在學習方法上,我主要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凸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開始”。上課開始,我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時欣賞美麗的田野風光引入課題:如此優美的風景,大家喜歡嗎?此時話題一轉,讓學生觀看受災後的圖片,這樣形成強烈的對比,把學生引入研究自然災害的課題中從而激發了興趣。

在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下,我讓孩子們聯繫課本結合資料,進行研究討論,自然災害有哪些,危害有多大,如何預防?學生自主學習後,我相機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通過視頻、圖片,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對農業造成的巨大破壞。然後,我再引導:“孩子們這些災害都是自然形成的嗎?還是有人為因素呢?”讓孩子們明白:由於人類的破壞,使生態失去平衡,大自然正用自己方式向人類報復。最後讓孩子們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條件,才是防止自然災害的最好辦法。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的認識由理性提升到感性,形成了課堂教學的主線。

給學生播放有關自然災害的影片或幻燈片出示各種自然災害圖片,然後讓學生通過探究自然災害自己得到的收穫。接着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該怎麼辦?讓學生知道在災害來臨時,我們不應躲避,應積極面對,進行抗災、救災。因為我們有堅強的後盾――國家、人民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重要性。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不止是讓學生了解‘是什麼’,明白‘為什麼’,更重要的是懂得‘用觀點指導行動’,實現從明理到導行的順利過渡,實現知情意行的有機結合”。所以在全班同學瞭解了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後,我引導孩子們開展防災宣傳活動。通過形式多樣化,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得到和諧統一,最終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導行”的目標。

這節課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模式下,從嘗試中學,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並對他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另外,在現存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活化教材,發掘各種內在因素,這些都有利於品德與社會學科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8篇

“10的認識”是在學習1——9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代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認識10的組成和寫出數。

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

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沒有像前面那樣具體介紹。

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而將寫10安排在認識數的最,這樣安排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利於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和愛科學的教育。

第9篇

開頭可以這樣説: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xx,我將從以下九個方面進行我的説課:

選擇《綱要》或《指南》中的一句話,下面是我自己用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覺得好用的

語言活動: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秀,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健康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

藝術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科學活動: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數學活動: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數量、形狀、時間和空間等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社會活動:屬於xx班社會領域(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社會行為規範、社會環境與社會文化)活動類型的內容,有利於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根據《綱要》和《指南》中的要求,《課題》符合xx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所以我設計了此次教學活動。

xx班幼兒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根據此年齡特點,選擇此次教學活動。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xx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定了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方面的目標。

活動設計的順利組織和實施,要求教師必須對活動的重難點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因此根據活動的目標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活動重難點。

結合情況選擇兩個目標就可以。對於幼兒來説比較難得就是難點,一般來説情感目標比較難,比如喜歡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祖國,不是組織一節活動就可以養成的,但是體育活動樂於參加體育活動。幼兒本身就比較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所以這個就不算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特點以及幼兒的年齡特徵,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教法、學法:教法學法可以通用,可以根據自己的説課時間選擇一個到兩個。這一部分,我把它們是什麼,和使用依據都對應着寫,大家説教法學法的時候只説是什麼就可以了。後面説活動過程的時候,如果你用了什麼教法或者學法,後面可以對應着説設計意圖。

1.提問引導法:是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提問,並引導幼兒經過思考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方法。

依據:《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讓幼兒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用一個問題引導幼兒思考,推動活動的實施。

2.講解示範法:(體育活動常用)通過用語言講解並動作示範指導幼兒掌握基本動作技能的一種方法。

依據: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幼兒快速掌握動作的關鍵步驟和要領,以便順利開展動作練習,以達成本次活動的(認知或者技能)目標。

3.講述法:(故事)教師邊播放背景音樂,邊聲情並茂地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方法。

依據: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能更精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

4.直觀法:通過展示(圖片實物和視頻),讓幼兒更加形象直觀真實的感受……

依據:通過直觀的演示可以使得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更加形象直觀真實地感受到……從而有助於幼兒的理解,促使幼兒很快的進入到教學情境中去。

5.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將遊戲和本次活動結合起來,避免單一的活動方式,技能,使活動充滿趣味性,又能在遊戲中幫助幼兒鞏固(知識或動作)。

依據:《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與教育生活和遊戲中。

6.小組合作法:以合作小組為基本形式,共同實現活動目標的一種方法。小組合作法可以使幼兒優勢互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依據:《綱要》中指出,幼兒同伴羣體和幼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

7.練習法: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覆地完成操作/動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依據:練習法在鞏固幼兒知識,引導幼兒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幼兒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8.多元鼓勵法: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幼兒使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的一種方法。

依據:採用多元鼓勵法對幼兒的優點進行強化,使幼兒增加了學習的自信心,給幼兒帶來幸福感和滿足感。

建議:遊戲法,多元鼓勵法、小組合作法,提問引導法萬能。什麼活動都可以做遊戲,老師都可以鼓勵,分小組討論,分小組聯繫,老師通過問題引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動,實現活動目標,突破重點難點,體現教法學法,我進行以下準備: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第10篇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的第六節《美麗的田園》,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四大板塊來進行我的説課內容:

?美麗的田園》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加減法(一)的內容。本課以實際生活為例,要學生們解決數學問題。《課程標準》中講到,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應用學過的數,讓學生從多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正確運用20以內加減法解決相關的問題。

在學習中,創設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並且掌握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正確運用20以內加減法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以教材上的重點習題為主,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想加算減,破十法,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了同桌合作學習,故事講演,循環問答法,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美麗的田園》時,引導學生先觀察數據(如: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再讓學生嘗試提出問題,獨立試着解決,並給予充分的時間和同桌交流的機會。然後結合學生的信息反饋,教會學生用合併或者是比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如

①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一共有幾隻小鳥?

②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樹上的比空中的少幾隻?

③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空中的比樹上的多幾隻?

⑤一共有17只小鳥,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幾隻小鳥?

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同桌互説出其它物體的這類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幫助學生掌握了學法,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

一年級的孩子課堂上最容易產生無意注意,為此作為教師,課程的設計既要體現知識結構,又要新穎具有趣味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要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必需的數學。數學教學,要抓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交流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本節綜合應用課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以往的創設情境,大多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新課,本節課前我帶領學生做了充分的準備,每組一個相同的主題圖,以故事的形式編排出來。事先選出三組講的比較好的為創設情境做準備,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並且都能積極的配合。某月某日,老師帶我們到美麗的田園去郊遊,經過了一個美麗的公園一角,大家看看田園裏有這麼多可愛的小動物,你瞧,書上有五隻小鳥,水裏有8只鵝……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能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二年級的孩子仍然對圖畫講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我以這種形式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

此環節,我將選擇一個小組為單位,讓他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環節,來完成一種小動物潛在的數學問題。比如説:同學們看這幅美麗的圖畫,我看到了樹上有5只小鳥,空中有11只小鳥,樹上的小鳥比空中的少幾隻?(你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計算的呢?)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展示自己,此環節,我以小組為單位,讓組長分配好孩子們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有講故事導入的,有提出問題的,有列式解答的,最重要的是説一説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這個算式,最後總結。這一系列的問答,學生充分了彰顯了自己的特長,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提問來考考其他同學,他們非常高興能考別人,再次激發學生慾望。那麼同學們想一想,能提出什麼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彙報並列式計算。學生提什麼問題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師小結,教會學生用合併或是比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教師還課題指導學生流出如下算式

總結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想加算減(此環節之後,我會以小組的形式對書上的重點習題進行講解分析,首先講故事導入,然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算式進行分析,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通過循環問答法,讓學生考學生,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拜託傳統的師生一問一答式,讓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聯繫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同學解答,列出算式,總結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此環節,為了讓學生們熟記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練習為主,靈活的應用。做到舉一反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們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清晰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對於自己的其他同學做以平價,揚長補短,爭取更大的進步。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利於學生掌握知識點,更突出了本節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