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教學反思8篇 從反思中探索優質公開課教學之道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W

公開課是教學中最為直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為教師,不僅要在講解上盡心竭力,也要對每堂公開課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本文就來探討一下公開課教學反思的意義與方法。

公開課教學反思8篇 從反思中探索優質公開課教學之道

第1篇

在教學人教版第三冊《統計》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實踐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效果。下面,我從這三個方面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課本上的情境地是統計課本,但集體在統計的情況生活中幾乎是沒有的。第一次上這節課時,正巧學校馬上要召開運動會,我想不如創設運動會買t恤衫的情境。學生下了課問我:吳老師,為什麼開運動會就要買t恤衫呢?的確,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參加過運動會,對運動會一無所知,這個情境並不是學生所熟悉的,於是第二次上這節課時,我又創設了一個情境:夏天到了,今年暑假,學校要組織小朋友們參加夏令營活動,想給小朋友們每人買一件漂亮的t恤衫,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種顏色的t恤衫?因為學生通過電視等渠道,對夏令營有所感知,他們都樂於參加夏令營,可以玩,還可以學到知識,所以學生表現出的熱情相當高。可見,創設的情境越是貼近生活與實際,越有吸引力。

第一次上課,我想讓學生全員參與到統計過程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經歷調查的過程。所以一開始,我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想辦法統計全班喜歡四種顏色t恤衫的情況。學生想了好多辦法,然後,我讓學生每人設計出一張表格,離開坐位進行調查。這種,課堂上學生自由調查:請問你喜歡哪種顏色的t恤衫?課堂氣氛挺好,很活躍,我覺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課下思考:學生雖然每人都經歷了統計的過程,但是他們50多人都用同一種方法進行調查;一個一個地問。由於統計對象、範圍不同,因而難免遺漏、重複,根本無法得到統一的結果,統計結果也難以説明問題。而學生想到的很多方法難以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無法體驗成功,也不得取得統一的意見。能不能讓學生既經歷統計的過程,又新生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使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呢?於是,我把離開坐位調查這一環節改為:把全班同學分為6個小組,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小組內確定調查方法,喜歡哪一種方法就用哪一種。經過分組調查,學生投入到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中,結果確實令我吃驚。

他們第一小組的方法各有不同,充分地體現了小組分工合作的意識。在中心發言人的組織下,記錄員如實地記錄了統計結果,課堂活而不亂,每一個成員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各抒已見。這一方法,使我體會到:合理分工、方法得當,是組織有效學習的必備條件。

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調查的方法,我又創高了一個孔校長想知道全校20xx名學生喜歡哪種顏色的t恤衫多的情境。

學生們的想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讓學生真正在一種具體情境地下去做一次統計呢?上這節課時,正好市骨幹教師到我們學校聽課,台下有幾十名老師,正好給了學生一次實踐統計的機會。接着我指出:以後我們在調查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調查,這樣,學生既經歷了統計的過程,又體驗了統計的意義。

學生通過對小組統計和對聽課教師進行統計實踐及幫孔校長想統計辦法,親身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獲得了不同的學習體驗。學生經歷了“做”數學的過程,收穫是不同的。教師經過兩次統計教學,收穫也是不同的。由此我想到,教師應變“孝中學”,為“學中教”,真正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的同時,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公開課教學反思8篇 從反思中探索優質公開課教學之道 第2張

第2篇

我在對青藏地區的教學處理上採用瞭如下的教學方法:首先對課前的預習內容進行檢測;其次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對青藏地區的三種氣候類型的成因進行分析(重難點)和歸納;最後對整個青藏地區的氣候類型與分佈總特徵做總結與課堂練習。

1、新課導入簡單明瞭。以青藏地區特有的動物圖片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讓學生猜測這些動物的名稱和國家,並以在什麼樣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直擊本節課的.主題。

2、課堂檢測,銜接本節課的知識點。對經緯度位置、地形的檢測同時,聯繫與氣候類型的形成之間的關係,奠定接下來學習青藏地區氣候類型時的形成原因方面的基礎。

3、教學過程中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考。第一道探究題較為簡單,遵循着地域性的分佈規律,按常規方法分析即可,學生基本上能自行解決。第二道探究題為非地帶性的氣候類型,根據之前學習馬達加斯加東部地區形成此氣候的成因一樣,考慮地形與洋流的問題,需要小組討論完成。第三道探究題較難,學生很難想到風帶的移動,其需要教師引導下,能完成風帶的偏轉帶來海洋水汽,形成濕季。

1、師生互動仍不夠充分,問題的設計不夠老練,學生的興趣沒有被充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教學過程流暢,青藏地區氣候類型的成因分析貫穿整節課,但在拓展學生視野方面做得不夠。

3、課後結尾時,讓學生來小結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平淡。問題僅限於歸納,沒有延伸和探究,如果做成探究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瞭解自己在教學中純在的不足之處,鞭策自己不斷學習和提高。

第3篇

在第一課時中通過閲讀,自學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共同釋疑,然後學生再讀,達到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給全文分段。學生閲讀中,邊讀邊思考,養成閲讀中思考、思考中能讀的良好習慣。蘇霍姆林斯基説:“不動腦筋、沒有思考的閲讀,只能使兒童的頭腦變得遲鈍。”所以一直以來都想通過問題閲讀來培養學生思考的學習。

第二課時接上課時內容,分析各段內容,感受,理解有深刻含義的`句子意思,學習法布爾對待學習的自學態度,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以至於他才有輝煌成就。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學生閲讀(自主閲讀)來解決問題,問題主要由老師設計,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出問題,再釋疑。

首先,第1-6自然段是本文第一段,讓學生在讀中思考:

3、第六自然段通過什麼來説清?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學生髮言時並沒有像往常那樣,一窩蜂的説,他們舉手,逐個解答,雖然站起來的人中有的答案不沾邊,但在爭論中自然而然的明瞭。老教師也就用不着肯定這呀那的。

第二段是本文重點,從7-18自然段,上節課時有的同時認為可以分為兩段:法布爾的經歷(7-13)和他的輝煌成就(14-18),其時這也是可以的,但由於這兩處關係緊密,放一處更容易理解,而且分析前後相互映襯,便於理解。

第4篇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剛開始選擇這篇文章是源於我想挑戰文言文類文體教學,以此證實和突破自己的教學範圍。回顧兩年半的公開課教學《夏天裏的成長》《梅花魂》《刷子李》《七律長征》,你會發現我一直在不同文體中去嘗試、在改變,追求新的自我。但是我的這種自我,目前還是低層次的,要不斷學習,更要不斷在日常的教學中去有意識的反思。

那麼,把話題留給《伯牙鼓琴》這節公開課。《伯牙鼓琴》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瞭解文章的大意,並嘗試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借鑑部編版教材解析,我覺得這個重點的設置是非常巧妙的,因為它結合了閲讀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學生如果再上完課後,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那麼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得到了鍛鍊和發展,這種培養的巧妙之處在於源於興趣和潤物無聲。教學難點是展開想象,感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教學難點從單元主題“一首歌,一幅畫……開啟藝術之旅”出發,緊扣住語文訓練的要素,培養想象思維,領悟知音情感,並感悟音樂藝術的魅力。其中,想象的目標能借助創設情境比較容易達到,但是如何讓學生對知音的感受更具體、更形象、更立體,而不是概念化的解讀,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另外,最終能讓學生頓悟音樂藝術之美,又要有巧奪天工之力,因為你要從字裏行間不斷滲透美,還要在教學準備的音頻環節去搜集、篩選和加工,精益求精。每一場合格的公開課,都是圍繞着教學目標展開的;而每一場精彩的公開課,一定是對重難點的深刻突破。所以,我每次在教學設計的環節都會問自己:你的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新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當然,有自己的判斷力不是不去借鑑,閉門造車。司馬遷能寫出《史記》,離不開史學家的史冊;李時珍能寫出《本草綱目》,也離不開醫學家的醫學典籍……而教師要上一堂精彩的公開課,更要學會在教育武林中尋得一本適合自己的武功祕籍——教學設計。執教《伯牙鼓琴》,我進行了參考。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過濾和篩選,而是拿來就用,幸而無傷大雅,因為當我第一眼見到前人的教學設計時,我就覺得自己太幸運了,撿到了武林絕學中的《九陽真經》這一篇:導入已經為後文的語言實踐進行了充分鋪墊,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了創設情境、尋找語文味的層次,真正的把語文味和工具性潛移默化地統一起來。

峯迴路轉,課程標準對於國小階段的文言文要求相對國中而言並不高,那麼立足於此,我開始操刀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學設計。基於自己在朗讀方面的.不斷進步,我以朗讀教學為線索,貫穿全課,這符合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熟讀成誦。但是光有朗讀,是行不通的,就好像一個人光有澎湃的血液,但是沒有大腦的智思,這個人也是得不到發展的。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授之以漁”。《伯牙鼓琴》這篇文章應該要滲透的方法是想象,最基本的方法是註釋和插圖,最錦上添花的方法是資料,這裏僅表個人見解。當然,學習文言文,還有許多方法,至於要什麼,還得看學生的生成性回答。我的課堂中,有的學生能説道“補充”。有些方法在五年級的時候,學生就已經會運用了,所以在修改設計的環節,教研組長王老師建議我把方法直接放到初讀環節,讓學生回顧方法,不必拘泥於一定要方法的教學,而不是應用,這對我而言,無疑不是一種新的領悟。在課堂中,還做的不足的一點是,沒有及時對學生引用的方法進行點破,在方法中“扶和放”的把握還要進行思考。應該要相信學生,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對於初讀環節難點字詞,比如“巍巍、湯湯、少選”這些詞,我在課堂中僅用口頭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説,似乎做的並不精細,如果能結合古文或者説文解字對“巍、湯”字進行深入感受,會不會更好?如果能把《伯牙絕弦》與《伯牙鼓琴》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入思考編者修改文章字詞句的意圖,辯證地看待“峨峨兮若太山”與“巍巍乎若太山”,“洋洋兮若江河”與“湯湯乎若流水”在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是不是更符合深度學習的要求?更好的讓學生、文本、教師和教科書編者進行對話呢?

最後,我要從這節公開課中想開去的是:在課堂中怎麼呈現發展性?因為全面是一個終身的概念,也是一個終身的概念。我想只有把握了課堂的發展性,課堂的效果才能用上一個詞——畫龍點睛。

第5篇

我於第十五週星期五第二節(20xx年5月31日)在五(1)班上了一節有關雙腳連續向前跳的體育公開課。

這學期是我教學生涯中第一次上體育課。説實在的上課的時候我很緊張,因為自己從來沒有上過體育課,雖然平時經常會觀看其他老師上體育課,覺得並不難,但一到真正輪到自己上了,就不是那麼回事,不過我還是很認真的對待每一節課,讓自己也慢慢的融入到那種氛圍中。

這節公開課我設計是遊戲課。遊戲既是一種體育教學手段,也是一項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使用比較廣泛普遍。遊戲作為人成長當中的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最原始的學習活動,也是心理需要滿足的一種活動。從學生的心理需要角度出發,遊戲是學生情感體驗和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一環,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採用遊戲和遊戲化的教學手段是必須的。身體活動類的遊戲一般不需要太高的技能,規則寬鬆,由於本身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參與性,合乎學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學生比較能夠接受,也可以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一部分平時不怎麼好動,比較內向的'學生,在沒有老師參與的情況下一般就在旁邊看着其他同學遊戲,老師的鼓勵和參與,他們也會不自主的加入進來,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得更多的同學在體育課上得到真正的鍛鍊。

總的來説,學生也表現得很興奮,參與性很高,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由於經驗不足,還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室外的組織能力有待提高,要多注意有效的控制學生在室外課上表現的興奮程度,等等。

第6篇

10月8日我上了我成為教師的第一節公開課,由於是第一節公開課,學校領導可能都會來聽,加上自身的經驗不足,所以將這節課的內容設計得比較簡單,學習廣播體操和遊戲“打龍尾”。

在這次課中,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興趣的培養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本着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為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所採用的引導、鼓勵、表揚、遊戲等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從整體來看,我感覺比較滿意。

開始上課時,感覺有點緊張,意識到這一點,我馬上深呼吸穩定自己的情緒,並提醒自己:放開講,相信自己,我能行的!漸漸的進入了狀態。

在課的開始部分,我改變了以往以跑步熱身的方法,用少年拳來熱身,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上課狀態,這一部分在我和學生積極配合下,完成得比較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接下來開始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廣播體操和遊戲。廣播體操環節是本節課我最滿意的一個環節,學生們學習得非常認真,紀律也特別好,感覺越教越有勁,幽默的語言也漸多了起來,在這樣師生融洽的配合下我完成了本環節教學。但下面的遊戲環節卻讓我笑不下去了,因為學生們一開始玩遊戲,他們的興奮勁超出了我的想象,紀律不如上一環節好了,開始出現“亂”的現象。我開始緊張了,這麼亂我怎麼辦啊?無奈之下我提前結束了本環節。但當我看錶的時候傻眼了,離下課還有八分鐘呢,我怎麼安排啊?突然想起以前學過的一種放鬆身體的方法,正好可以教給學生,當我教完後距離下課還有一分鐘左右了,長長出了口氣後做了本節課的小結。就這樣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

課後我也自己想了想我這個課的`得失,想來想去遊戲環節也不能全怪學生,小孩們見到自己沒玩過遊戲總是特別的興奮、高興,是很正常的,所以這節課其實有錯的不在學生而在我,如果我的教學能力在強些駕馭課堂的能力再好些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我還要不斷的努力和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事們的幫助,我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第7篇

今天,我們七年級語文組繼續開展同課異構的公開課《散步》。

下午第一節由我主演,我提前到教室做準備。孩子們一下子圍上來,嘰嘰喳喳亂成一團。

“老師,你會緊張嗎?我們數學老師緊張的滿臉通紅。”

上課前,我已經瞭解到學生上公開課的狀態——既興奮又緊張。

本節課我精於設計,以“親情”貫穿整個課堂。設計了五個板塊:聽讀課文,感知親情。讀文分析,理解親情。美句賞讀,感悟親情。拓展延伸,抒寫親情。真誠行動,擁抱親情。

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充分訓練了學生聽説讀寫能力。首先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接着大聲朗讀,讓學生讀出感情。在品味語句中又讓學生默讀,在默讀中思考。在拓展延伸中,又讓學生寫對爸爸媽媽的心裏話。在每個板塊中都有學生的展示,突出了説的能力。

在講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課前事先與學生們約好:這節課誰如果回答問題積極,我就獎勵一個本兒。八九名同學一直爭着回答問題,避免了課堂上老師提問的冷場。特別是在聽讀寫的過程當中,每個同學都積極的參與到了活動當中來,面向了全體學生。讓學生都徜徉於親情的散步之旅。

當然。細細反思,課堂上有許多不足。首先,板書設計雖然重點突出,但沒有新意,也不美觀。其次,學生沒有形成學習小組,沒有進行激烈的討論。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很好的.鼓勵學生。第三,課堂上自己的語言不簡潔。有些囉嗦。引導和方法性的語言太少。第四是課堂臨結束時沒有對本課內容進行有效的小結,整個課堂的課堂氛圍不太活躍。

第8篇

(一)做一回“工程師小助手”,設計圖紙。

為了表現詹天佑的傑出的創新才能,書上舉了“開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個最“經典”的例子,如果藉助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總感覺學生學得很被動,效果不盡如人意。我説:“同學們,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幫他畫一張設計圖紙,並給大家彙報一下設計意圖嗎?”在冠以“工程師小助手”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二)過一把“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癮。

課文結尾沒有簡單地喊上幾句口號為詹天佑“歌功頌德”,而是設計了“老外坐火車”這樣一個情景展現,引導學生以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身分,向火車上的外賓介紹京張鐵路,穿插播放火車鳴笛“嗚…嗚…”聲中。學生對詹天佑的讚揚和懷念之情全包含導遊詞的.解説中。

在一顆顆童心面前,你無法想象“工程師小助手”、導遊小姐(先生)的“誘惑”力有多大,在體驗不同角色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達到了一個目的——學習詹天佑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優秀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