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範文4篇 《探究“一共有多少”的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7K

本文將介紹教學反思範文的數量及內容,以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瞭解該領域的發展與變化。通過對現有的教學反思範文進行整理和分析,我們將帶您瞭解目前市場上可供參考的反思案例數量,以及它們在教學方法、學生互動等方面的探索與改進。無論您是初涉教育的新教師,還是已經積極從教多年的老師,這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啟發。

《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範文4篇 《探究“一共有多少”的教學反思》

第1篇

?一共有多少天》是第八單元的第二節課,是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通過“一共有多少天”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獨立編制7的乘法口訣,進一步鞏固編制口訣的方法,體會相鄰口訣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並記憶乘法口訣。本節課嘗試着改進在亮相課《兒童樂園》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組在試講之前對本節課進行了深入的教研,在兩位老師的幫助下,這節課明顯比上節課有了很大的改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為了讓數學走進生活,引入了文學作品和古詩文,在習題的呈現方式中我們也引入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擬人化的小人物,將習題用“故事串”串起來。改進後學生學習積極性很強,改進後,學生做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改觀,他們能將自己設計成到為故事中的某一個角色,報着必勝的信念來完成每一道題目,進而提高了做題速度和興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但是本節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但是再次試講後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平時已經帶領學生背誦過乘法口訣,認為學生對口訣已經掌握的很熟練,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進行識記,沒有照顧到個別後進生的學習能力。

改進策略:經過研討後我們準備設計一個“對口令”或者“拍手”的遊戲環節來幫助學生儘快地記住口訣。本節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組還要不斷地進行研磨。

《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範文4篇 《探究“一共有多少”的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學生每天接觸的鉛筆作為教具,創設兩手分別拿着3支鉛筆和2支鉛筆的情境,並誇張地做把兩部分合起來的動作,讓學生一目瞭然一共有5支鉛筆。通過合起來的動作讓學生了解“合起來”就是計算一共有多少,並讓學生拿着鉛筆跟我一起做一做,以加深他們的印象。接下來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並且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數的。“數”對於孩子們來説都不是問題,但是讓他們説的時候,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由於他們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既不準確也不完整,於是我試圖讓他們跟着我學説,經過幾次的訓練,大部分孩子已經可以按照題目的意思表達清楚。接下來我試圖讓學生來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但學生的“問題”真的是一個大問題。有的學生的問題是:2+3=5;有的是:2支鉛筆加3支鉛筆是5支鉛筆;有的是:2支鉛筆加3支鉛筆是多少?雖然有的同學已經將加法的意義説出來了,有的同學的問題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簡練的問題。直到解決完問題,我結合本情境引導、強調算式和問題的不同後,還有些同學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問題的概念。在下面的“練一練”中,我也能讓學生結合情境圖説説圖意並提出問題再列出算式解決,進一步鞏固加法的意義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只為提問題開了個頭,學生在反覆引導下已經逐漸抓住了提問題的雛形,我相信以後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更棒的!

本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擺一擺”這一活動中,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只是把教材中的桃子等圖片轉換成學生現有的小棒,讓他們根據圖意來擺一擺,可是,一年級的小朋友真是一發不可收拾啊,讓他們拿出小棒來之後就開始和小棒交上朋友了,儘管我一直提醒,但是收效甚微,孩子們還是沉浸在小棒中不可自拔。數學課堂上的活動需要老師精心的設計與引導,由於本次是學生第一次使用學具來活動,所以孩子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我在以後的活動課中,我要更加精心的去設計和組織,爭取使學具成為真正的學具,讓學生充分體驗,在動手操作中逐漸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

第3篇

?一共有多少天》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主要教學7的乘法口訣。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不管從學習方法上説,還是從教學內容上説,這都是一堂沒有懸念的課,學生很容易可以把7的乘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有的老師甚至覺得它不是上公開課的好選擇,似乎太簡單了,沒什麼好上的。因此在選課時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設計才能從簡單入手,給學生創造“運用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進行思考”的機會;怎樣設計才能為長遠打算,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從數學角度去分析問題的素養。感謝我的導師在磨課過程中,用她專業的數學素養、精準的數學眼光指導我逐個環節地預設、推敲、改進。其中對我又不乏尊重,給我提過建議後,給我獨立思考、領會、自我把握的空間,她總説,只有我自己覺得順了才能夠準確地引導學生。

課堂中,在培養學生數學思考方面的能力,我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參與觀察,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本節課創設了“一共有多少天”的情景,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一個星期有7天,觀察情境圖中的對話提出“2個星期一共多少天?3個星期一共多少天?9個星期一共多少天?”的問題。接着再觀察表格,思考“幾個星期一共有幾天”,在集體交流中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乘法口訣算或用前一個數加7。在學習過程中,參與觀察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課標中數學思考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二、從編制口訣入手,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課標在概括闡述“數學思考”時指出希望達到三個目的:讓學生學會思考,體會數學思想,體會數學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思考,特別是學會數學思考,是數學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而學會思考的重要方面是學會數學抽象,學會數學推理,學會數學思維。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計了獨立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活動,在學習卡中設計了點子圖幫助學生編口訣,分解學習數學抽象的困難。在乘法口訣編制出來後,又結合點子圖引導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表示的不同意義,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如:四七二十八,點子圖橫着看是4個7,豎着看是7個4。接着又安排觀察討論活動,引導學生髮現口訣間的聯繫,充分給學生表達想法的機會。如:口訣裏有都一個“七”;有一個數字是從一到九在增加;後面的得數每次多7等。學生經歷了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滿足了表達的慾望,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三、從點子圖入手,理解數線圖,數形結合,記憶口訣。數線圖的理解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比6的乘法口訣中的使用點子圖推算的方法抽象得多。因此我在教學中還是藉助了點子圖的教具,結合板書幫助學生理解1個點代表1天,7個點代表一個星期有7天,7個點用一條線段表示有1個7。這個做法,化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接着還加以延伸,讓學生思考其它分法,數形充分結合,幫助記憶口訣。在調動課堂氣氛的思考中,我設計了打電話對口訣、摘星星兩個遊戲,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鞏固了新學的口訣。當然這節課中也存在着不足:教學評價語言比較單薄;對於課堂上生成的錯誤資源,反應不夠迅速,要遲疑一會兒才能改變策略;對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時,個別提問的語言比較瑣碎、不夠準確;在引導過程中,自己還是比較着急,對學生放手還不夠,扶得比較緊,尤其是課堂前10分鐘。一個人,如果只會理解和接受別人的觀點,只會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或者不善於進行獨立思考,將會十分平庸。學會數學思考,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學會思考的教師才能實現專業化成長的夢想。“實踐探索在繼續,我的思考也在繼續。”未來,我會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不斷前行……

第4篇

本課是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問題,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因此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不是難點。而學生缺少的是對於加法含義的理解,説不清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因此,在教學中,我把理解加法的意義作為重點,貫穿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從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加法的初步認識對現在的一年級國小生來説很簡單,我不擔心他們掌握不了這一內容,所以在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説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為一個傾聽者,將他們零散的知識串起來,用規範的語言深化他們對加法的認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