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篇 "從教學反思到改進:探索一年級上冊數學教育的有效策略"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4W

在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斷進行反思和調整,以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發現,學生們經常出現數學基礎薄弱、難以理解概念等問題,因此我們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引導學生理解概念。同時,我們也加強了練習和激勵,使學生更有動力參與數學學習。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篇

第1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乘車》教學反思《乘車》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學生能在具體的乘車情境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通過合作交流和討論,發展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分別有三個乘車情境。

出示情境圖,請孩子們在通過仔細觀察以後,敍述完整的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邀請幾位小朋友到講台上模擬表演上車的過程,使孩子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上車以後車上人數是逐漸增加的,考慮用到加法來解決問題;擺學具,逐漸引導孩子能夠列出算式,説出算式每一部分的意義;引導孩子能夠自己説出算式的計算順序和每一步這樣計算的意義;最後通過和之前所學算式的對比來引出“連加”算式。

同樣地出示情境圖,請孩子敍述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然後邀請了幾位小朋友到講台上模擬下車的過程,使孩子們能夠直觀地體會下車車上人數減少,考慮用到減法來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動手畫一畫來表示車上人數的變化,逐漸引導孩子能夠列出算式,説出算式每一部分的意義;引導孩子能夠自己説出算式的計算順序和每一步這樣計算的意義;通過和之前所學算式的對比來引出“連減”算式。

出示情境圖,請孩子敍述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讓孩子自己動手擺一擺小棒來體會車上人數的變化,逐漸引導孩子能夠列出算式,説出算式每一部分的意義;引導孩子能夠自己説出算式的計算順序和每一步這樣計算的意義;最後引出“加減混合”算式。在本節課中,能夠用到貼近生活的公交站台,以這樣的方式來使孩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選擇用模擬表演的方式,使孩子直觀感受公交車上的人數變化;也嘗試了用活動的形式,讓孩子通過自己動手來畫一畫,擺一擺,體會公交車上人數變化。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做出改善,對本節課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要檢查孩子的課前準備。在課堂上有部分孩子沒有提前做好課前準備,沒有準備好課堂練習本,導致在第一項活動“畫一畫”時不知所措,以後要檢查孩子的課前準備,來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課前習慣。

第二點,要注意提問語言的指向性。教師的提問語言不準確的話,孩子的回答有可能會偏離到錯誤的方向,或者不是預期想要的結果。

第三點,要注意教學語言的正面引導。要通過正面鼓勵,激勵表揚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不要出現過於負面的語言,比如“老師想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沒有認真聽講”之類的話應儘量少得出現在課堂上。

第四點,要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希望孩子解決問題時要明確指出希望孩子用哪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待孩子列出算式後,追問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或“為什麼要這樣列式呢?”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解釋算式的意義。

第五點,要明確課堂活動的要求。在講完課堂活動的要求,明確活動的內容以後,再讓孩子開始行動,在活動討論結束以後,告訴孩子用抱臂坐直的方式或者其他合適的方式來示意老師,可以在這個時候適當的多些鼓勵性的語言。

第六點,對孩子的評價語言不能過於單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多注意多多積累對孩子的評價性語言。

第七點,備課時要注意教材上的小細節。有關於教材上的情境圖是以圖片形式出現還是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這點在以後的備課工作中要特別注意。

第八點,不要害怕課堂上會出現一些預設之外的情況發生,很多時候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活動的方式來體會探索知識的過程。

準備被聽課的過程是很緊張的,但是被聽課以後的收穫也是巨大的,很感謝各位前來聽課和評課的前輩老師們的指導,感謝老師們提出的寶貴的意見,我會虛心接受,多加努力,不斷改正,在反思中進步成長。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篇

第2篇

?排隊問題》這節課是讓學生通過判斷、排列生活中的物體順序情境圖,讓學生理解“之間”的意思,並且用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排隊問題。從中悟出:排隊問題方法有很多,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解決問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學生在讀取信息,理解題意方面都有難度。

在上課前,我先帶領學生進行日常的數學課前感知力訓練和挑戰,同時為了讓孩子們更加理解“之間”的問題,我在課前訓練時又增加了“掃視訓練”的感知力訓練,一是為了訓練孩子們的讀題、審題能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二是通過詢問每一行第一個數字和最後一個數字之間有幾個數字讓學生體會、感受“之間”的含義。

在教學時,我引導孩子們經歷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你知道了什麼?怎麼解答?解答正確嗎?簡言之就是讓孩子們經歷了獲取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檢查正確與否的三個步驟。孩子們在日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是經歷了這樣的步驟,所以解決問題時很有條理。但本節課“之間”問題與以往解決問題問題不同,孩子們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不難解決,但孩子們畫一畫、數一數的方法不太精簡,因此我引導孩子們規範、總結了解決之間問題的方法。突破重難點後,我設計了一個課堂小遊戲強化孩子們對“之間”問題的理解,“我説你做”:請從第一排到第四排的同學舉手;請第2列和第4列之間的同學起立;請第3派和第5排之間的小朋友拍手。但這個遊戲孩子們的完成度不高,後反思難度過大,一是孩子們對“排”和“列”的概念比較模糊,二是孩子們對“之間”和“從哪到哪”混淆。導致遊戲浪費時間過長,後邊的習題沒有得到練習。

上完課後我發現有很多小細節存在問題。一是我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夠精簡,導致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表述不清;二是在孩子們嘗試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時,我對孩子們畫畫的先後順序沒有做強調,導致孩子們做題時有先畫兩邊的,有畫着畫着忘記畫到哪的,應該強調先畫兩邊,再往裏邊補充;三是習題的設計過於複雜,對學生的認知不夠深入,浪費了大量時間。今後每節課,我都應該從孩子實際出發,考慮孩子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組好充分的準備。並且多聽其他教師的課,吸取經驗教訓,虛心學習。

第3篇

上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剛剛入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做的以下努力,取得了一些效果,現反思上學期教學點滴工作,促進新學期的教學工作。

學期初,我認真鑽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師教學用書》、教材、教法,對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瞭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做好。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容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必須下一番功夫。由於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説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為“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至此,我儘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

對後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降低難度,進行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對教材的鑽研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和自信心,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律把握不到位。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使數學教學工作更上一個台階。

第4篇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

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覺得在我的教學當中,有如下幾點感受: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説,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並且在以後的教學中,讓學生不斷的反思自己的學習,有哪些收穫,有哪些感受。一定讓學生説出來才好,不僅僅説給老師聽,還有説給父母聽,更重要的是説給同學聽,渲染大家學習的氣氛,所以我教的孩子對數學還是比較的有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學生學習起來就主動了,愛學習了!

2、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

3、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這冊教學也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更加努力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