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6篇 追逐自由:草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1W

本文將介紹《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瞭解草原的特點、草原上的動植物以及草原的文化價值等內容。同時,本文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一課程。

《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6篇 追逐自由:草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第1篇

師:上課前,老師為大家清唱一首歌,大家聽聽歌曲裏唱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教師清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師:他説的對不對?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樣嗎?誰還有補充?

師:很好。大家想象很豐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實際情況。今天我們來學習老舍先生寫的一篇關於草原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生:寫作者去內蒙訪問,蒙族人民怎樣歡迎他們,還寫喝酒、唱歌、演節目什麼的。

生:還有,作者寫喝酒、唱歌等,並不是就要寫這些,而是寫了這些就説明了蒙族牧民們和作者他們這些漢族的人們很友好。

師:沒寫?但是他也説對了,課文的話裏已經帶出要分別的意思了,對不對?生:對。

生:我認為是最後一小節寫的。“天涯碧草話斜陽”(板書)的就是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

師:大家再考慮考慮,課文寫了那麼多的內容,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敍的?

生:以空間轉換的順序: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板書)

生:我認為可以分成三部分,初入草原為第一部分,目的地為第二部分,蒙古包內外為第三部分。

生:因為三~五自然段都是寫蒙古包內外的,所以我把它們歸為一個部分。

生:我認為可以分成五部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各為一部分。

生:我認為這樣分太細了,這樣一個自然段就是一段了。

師:我們分段是分邏輯段,將課文內容相近的段落分在一起的,不能太細了。那麼還有什麼樣的分發?

師: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草原風光,行不行?(板書:“風光”)

生:第二部分寫了蒙古族的人民歡迎了我們,接着我們一起聯歡。

師:他用“聯歡”來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觸的過程,可以不可以?

師:也就是説,第二部分寫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書“人情”)人的情感,那麼,你通過預習,對整個課文有一個什麼初步感受?

生:我感覺到草原十分美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師:(在“風光”後加“美”)那麼還有一點他説得不太清楚,誰來説一説?

師:對,還有嗎?熱情好客,蒙漢情深這都表現了人情的什麼?(在板書“人情”後加“美”)是不是一種人情美呀?那麼整個的課文連起來,草原的風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這麼美好,(在“風光美”與“人情美”間畫一直線相連)那麼就構成了一幅(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直線與“人情美”連接)可不可以這樣説?

師:其實分段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要你能充分説出分段的理由,根據課文內容的邏輯意義給文章分段,都有助於我們理解課文內容。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從課文整體來看,是不是這個意思?

師:那麼這幅畫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會兒來仔細學。

師:現在大家打開書,默讀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一邊讀,一邊想,手裏還要一邊畫。畫什麼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出來,看誰勾得準。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1、初讀課文,總體把握:讓學生對課文又一個總體的瞭解,總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理清脈絡:瞭解文章各段的內容,瞭解文章的敍述順率,理清脈絡。

3、品詞析句,理解內涵:深入理解作者老舍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本領,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4、深情朗讀,加深體會:進一步受到文章思想感情的薰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這是一節課題組的教研課,主要向大家呈現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這一教學環節。就《草原》這篇課文,我先讓學生理解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接着讓學生看看這篇課文按什麼順序來敍述?學生通過在課文當中找關鍵詞,知道各自然段是按空間轉換的順序描寫的,最後,我引導學生用歸併法給課文劃分意義段,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意見分歧時,我沒有一味地制止,而是讓學生充分説明自己的理由。通過大家討論交流,明白劃分段落不可隨心所欲,想怎麼分就怎麼分,一定要認真把握作者的思路,合理劃分。大段落劃分又不能過於強求一致,簡單地肯定一種,否定另一種。不管怎麼分,只要講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好,這樣做,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辯論能力。

但是,就研究課題的子課題“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段理解課文”,本課時所呈現的研究價值似乎欠缺。首先,在分段方法的總結上涉及不多,不利於學生對此方面能力的提升。其次,僅僅拿一篇課文來進行分段練習,沒有達到學習效果,最後,沒有對分段的方法進行復習概括,學生就沒有分段的依據。

師:上課前,老師為大家清唱一首歌,大家聽聽歌曲裏唱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教師清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師:他説的對不對?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樣嗎?誰還有補充?

師:很好。大家想象很豐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實際情況。今天我們來學習老舍先生寫的一篇關於草原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生:寫作者去內蒙訪問,蒙族人民怎樣歡迎他們,還寫喝酒、唱歌、演節目什麼的。

生:還有,作者寫喝酒、唱歌等,並不是就要寫這些,而是寫了這些就説明了蒙族牧民們和作者他們這些漢族的人們很友好。

師:沒寫?但是他也説對了,課文的話裏已經帶出要分別的意思了,對不對?生:對。

生:我認為是最後一小節寫的。“天涯碧草話斜陽”(板書)的就是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

師:大家再考慮考慮,課文寫了那麼多的內容,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敍的?

生:以空間轉換的順序: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板書)

師:課文我們暫時理解到這,讓們回顧一下,我們閲讀文章的時候,為了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常常要給文章分段,那麼,你們知道哪些分段的方法?

生:我知道的分段方法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生:我們學習13課《牛郎織女》時,我就運用到這個分段方法,全文按照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可以分為四段。

師:對,雖然是同一篇課文,但是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分段。誰還有其他的分段方法?

生:我們學過按“空間轉換的順序”分段,“總分分段法”, 按照事物的不同類型、不同性質去給課文分段。(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師:你知道的分段方法還真多,同學們,請大家根據黑板上的分段方法進行選擇,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應該運用什麼方法進行分段。

1草原(a、b案) 草原 支玉恆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説課設計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之一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之三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之四

《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6篇 追逐自由:草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敍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2課時)

2、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重點:1、必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敍述的。可分成幾段?段意是什麼?

5、複習檢查。請同學們根據課後習題1的提示,説説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課文寫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人民從幾十裏外來迎接客人。)

(這一段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茫茫:檬隴的樣子。儘管一望無際,但遠處仍是那樣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感覺。

"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a、在這一段申作者運用非常貼切的打比方的句子來寫具體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羣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演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作者用"『用綠色喧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比喻草原上小丘線條的柔美。

b、作者用詞準確,語句生動、形象、優美。比較句子,讀一讀,、説説哪一句寫得好,好在哪裏?

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a、自由讀第二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這一段主要寫了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從"灑脱"一詞體會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後面加了感歎號,説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會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景色有什麼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申交流(初人草原,看出草原遼闊、寂靜。從"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聽不見……也看不見……"接近公社時:看到了小河、牛羊、馬羣聽見了鞭響。

c、出示投影片:看圖,讀句子,説説從哪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麼? 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從"遠處"一詞看出,草原人民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體會到牧區人民情深誼長。"羣馬疾馳","襟飄帶舞"看出主人們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馬跑得飛快,體會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頂部成半圓形,因為馬隊是從小丘上過來的,所以遠看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熱鬧的場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靜。)

説説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用"--"線標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再"。"總是熱乎乎地握着"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注意:重音讀畫線的詞語,表達主客雙方激動的心情。)

a、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如b、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擺上了好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b、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1、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1)找出描寫草原美景的部分和敍述蒙古族同胞熱情待窯的部分讀一讀。

(2)小結:這篇課文既有草原靜態美景的描寫又有熱情迎客的動人場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要求:運用《草原》的寫法,突出描寫校園一角的特點。)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你能想一想,説一説嗎?

第3篇

案例:北師大版四年級第三單元《民族之花》中的:2 《草原》

?草原》一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的。文章記敍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草原的靜態美和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烈歡騰場面,勾畫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感人場景,表現了蒙漢兩族之間緊密團結,親如一家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這篇課文教學設計主要想體現老中求新。關於本課的教學,我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

把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操作平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能力,以教材文本為依託,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閲讀,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也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課內課外緊密聯繫,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基於這種理念,我是這樣授課的。開始我播放了歌曲《草原讚歌》,讓同學們聆聽美妙的歌聲,想像草原的美景。此時同學們的心已經飛進了美麗的大草原,學習課文的熱情達到一定的境界,這時我放低了音樂讓學生自讀課文,走進課文,去領略草原獨特的風光。

本篇文章,語言簡練、流暢、生動,特別是第一段意境優美,令人陶醉。在教學時,我力求通過生動語言描述,抓住動情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入情入境,如:抓住第一句這次,我看到草原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第一次看到盼望之物的心情,並以此來領會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時激動、興奮、驚喜的心情。學生興趣高漲,暢所欲言。

因為這是一篇意境深遠、情感濃厚、文字優美的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採用各種方式練習讀課文。如(1)想像感受示範讀。學生閉上眼睛根據教師的朗讀想像草原的美景。(2)聚精會神生默讀。讓學生投入課文中,找找作者去過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語句。(3)放開聲音自由讀。讓學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4)鼓勵學生起立讀。用各種激勵性的言語鼓勵學生起來讀,讀出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5)音、圖結合欣賞讀。如:欣賞一碧千里、翠色慾滴等草原圖片,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感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描述草原。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使學生彷彿置身於這遼闊的草原,在讀中悟道動情,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草原意境美,體會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真正理解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另外我在授課中還注意減少不必要的理性分析和講解,把大量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思、自己説。如讓學生説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語句,並反覆讀讀談談體會,我只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概括歸納能力,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並能與別人討論、商量。因此,本節課我在鼓勵學生閲讀後獨立發現自己的見解,談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如: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幅什麼樣的美景?草原給你留下了怎麼的印象?草原上的人們如何?就此展開交流討論。我採用小組討論、互相交流、代表發言等多種學習方法交互使用,並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體會通過具體詞語來描繪與表達複雜感情的技巧。如:用上美麗、碧綠、廣闊、令人欣慰、激動、令人驚歎、熱情好客等詞來描述草原的廣闊、美麗和草原人民的熱情。這樣給學生創建了良好口語交際的條件,使學生口語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詞語,有助於學生的詞語積累。

另外我還注重課內與課外緊密聯繫。課前給學生布置了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並指導學生們歸類、整理,同學們獲取信息能力特別強,查找資料豐富多樣。如:課前查找老舍的資料,瞭解老舍寫作歷史。瞭解陳馬巴樂虎旗的地理位置,瞭解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讓學生運用查找資料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第4篇

根據《新課標》20xx版的要求、農村學校五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時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高歌、綠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麗、回味、灑脱、迂迴、疾馳、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天涯、熱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慾流、襟飄帶舞”等詞語。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去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讚頌之情;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瞭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重點: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敍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難點: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瞭解西部的興趣。

農村學生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少,在狹窄的空間裏看慣了山清水秀的家鄉風景,幾乎沒有人見過真正的草原是什麼樣子,但是通過學過的詩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關草原的歌曲對草原有初步的瞭解,並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相當的閲讀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慾,願意主動去探索新事物。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是圍繞“走進西部”這一主題編寫的開篇課文。但本篇課文,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作者通過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課文語言優美,適合美美的朗讀;適合在不斷的朗讀、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發在課文的末尾一句,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本文的難點之一。

第5篇

師:昨天同學們給我介紹了南寧的美景,讓我感到真是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今天我也很想把大家沒見過的北國美景介紹給大家,到北國內蒙自治區的一片淨土去看看。那裏——,不好意思我也沒去過,咱們還是隨着語言大師老舍一起去那裏感受一番吧!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邊讀邊思考,自由讀書吧。

師:我們一起從課文中找到這個句子,誰能解釋一下,遠遠望見一條帶子,彎彎曲曲就是——

生:我想問一下灑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是瀟灑。

師:就是想怎麼開就怎麼開。這裏寫了草原的什麼,誰來看看你的看法?

生:介紹了風景怡人的風情,還有熱情待客的草原人。

師:老師補充一下還有蒙古人。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景色怡人,非常的美,還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的人。

師:那麼草原的景美在哪?我們騎上奔馳的竣馬,快快去尋找美麗的景色吧!快點,你認為哪裏景色最美?

師:讀完了嗎?注意一個句子要讀到最後。都覺得這個句子很漂亮的舉一下手。

生:我認為我的句子比他們的都好“那裏的天……”

師:咬定青山不放鬆。還有嗎?來,咱們比一比誰讀得好,讀得比唱得好。咱們看一下閲讀提示。

1你欣賞的句子描寫了草原的什麼美?它讓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這些句子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達出來。

師:課文説,我們説是不是好句子一讀就知道,下面我們就按課文的描寫順序讀一下。誰來讀一讀草原上的天。

生:讀得非常好,讓我感受到天空的感受,空氣的新鮮,不過我也想讀一讀。

生:我覺得剛剛那位同學讀得太好了。我也讓全班同學這樣讀一讀,如果不同很可惜。

生:他讀得不夠好,有位同學讀得更好,希望他讀一下。

生:我已經看到了那種美妙的景色,我才能讀出這麼美的感覺。

師:我們來看,天底下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何等壯美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師:草原上真是綠草千里,那草原上的羊羣誰能把他讀出來?

生:我好像看到了羊羣,飛來飛去,就像一朵大花一樣。

師:無邊的綠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讀一讀,想象一下草原的美。讀一讀,想象一下。

師:這是老師畫的兩幅畫,獻醜了。大家比較一下兩幅畫。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因為第一幅畫羊羣感覺像小河一樣。

生:我覺得第二幅比第一幅畫,小丘畫得很矮,顯出小丘的線條很柔美。

生:第一幅美,第二幅顯不出有羊有牛,就像一羣羣駿馬在草原上奔跑。

師:看來我畫得非常不成功。讓同學們看到了駿馬小河。大家看看第一幅圖。這裏用什麼顏色?第二幅我用了渲染的手法,綠色顯得畫面新鮮柔美。看來第二幅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的。我來讀給大家聽。

生:我覺得老師沒有把小丘柔美的線條讀出來。我來給你示範讀一下。

師:你也可以當個小老師了。你是怎樣把柔美讀出來的呢?

生:柔美就像波浪一樣,有波浪起伏的感覺。我是這樣讀的。剛才最後一句沒太讀好。

生:有。看不見一點雜色,就像綠色的海洋在流動。

生:我覺得他讀得太快了,而且他沒讀出波浪。我覺得應該全班示範一下。

師:大家比老師讀得好。面對這樣的景象,大家有怎樣的感受呢?來,誰來讀一讀。

師:陶醉在這(板書陶醉)草原上無邊的美景中。我們再讀一遍,看陶醉了沒有。

師:無邊的美景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和印象,甚至聯想到大牛和駿馬在回味草原的樂趣,你能想象一下大牛和駿馬回味什麼樂趣?

師:讓我們拿起書美美的讀一遍,盡情地遊覽草原那美麗無邊的景色吧!

師:讀得真好,讀要比唱得好。我想通過讀,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差不多背下來了吧,我們來試試好嗎?

出示: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羊羣,那些小丘

師:我看美麗的草原都給大家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生:我想變成一隻小鳥,那樣我會飛到蒙古大草原去。

師:希望大家能繼續領略草原的美景。這節課就上到這

第6篇

?草原》一課是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感覺,遼闊美麗的草原景色,熱情好客的內蒙古人民,都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草原》 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完成這篇文章,首先描繪了一副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的奇麗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寫了人們盛大歡迎的場面,最後是草原聯歡,把酒話別的情形直至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全文,文章脈絡清晰,行文流暢而且語言優美,既不失純樸簡練的語言風格,又呈現生動感人的氣息。

由於地域的限制,絕大數同學對大草原的瞭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學都向往草原,學習這篇文章,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的瞭解,也可以在網上查看草原的風光和民族風情。學生比較喜歡這樣的課文,因此要引導學生採取多種方式朗讀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重點: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敍述,在頭腦中浮現一幅幅生動讀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難點:聯繫課文,説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蒐集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請學生談談觀後的感受。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着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麼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畫面)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1、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後,待會彙報你們自學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於組織教學。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彙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説説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

過渡:這麼迷人的景色,這麼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板書:風景美〕

過渡: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麼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後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麼樣的事,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麼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麼話要説?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熱情的蒙古人民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情美)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麼捨得分別?作者感歎: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在班上交流展評,並就保護環境方面談談感受。

國小語文教材精選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語文教師在教學這些名着佳篇時,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語言文學美和藴含的道德情操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從而陶冶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健康的人生觀。下面就是我教學《草原》一文的點滴體會。

?草原》是我國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學習課文,就是要讓學生理解這些美,並從中受到美的教育,從小爭做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人。基於此,我教學本文,採取讀的方式。

?草原》具有豐富的美育內容。初讀時,學生可以瞭解到草原的天很藍,地很綠,是色彩美;有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戲,是動態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騎馬飛奔幾十裏外迎客,蒙古包內熱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傳統美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給課分段,並加上小標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高遠素雅的美麗圖畫。精讀時,透過課文優美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啟發揣摩、品味語言美,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語言描繪的圖畫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筆下草原的天比別處更可愛,什麼地方更可愛呢?作者抓住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來寫的。引導學生仔細品讀,並閉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讓學生的感受與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讓學生讀出我讚美草原美的方式是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追問:為什麼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決意用歌聲來讚美草原。

天很美,抓住藍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碧的語句,仔細品味。平地是綠的,小丘是綠的,無邊的綠毯上羊羣還為它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線條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作者被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從而產生了驚歎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的感受。讀到這裏,師生都被這美境打動,腦海裏就會浮現出那美境的形象,體會到作者的神妙之筆,達到與作者感受同步,產生共鳴。也不知是誰帶的頭,師生們一齊唱起了: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情待客那一段,當他繪聲繪色地讀道: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人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切,一點也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舉杯,舉杯,回敬再回敬……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發言:嗬!蒙古包裏待客真熱鬧!多新鮮啊,吃的,喝的全是奶製品,都是我愛吃的東西。説完,還響響地咂咂嘴。還有手抓羊肉,我從沒見過。更新鮮的是吃飯時,還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麼新鮮,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同學們紛紛表示:放暑假,我動員爸媽一起去草原旅遊,親口嘗一嘗那些我沒見過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個影。我要去學摔跤,藍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會疼。……同學們在追求美的嚮往中陶醉了。

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獨運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草原美景圖。同學們儘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選讀其中某部分,然後就向先生學習,仿寫一個美景片斷,題目自己擬定。學生們熱情很高,拿出紙筆盡情揮灑。有位學生繪下了一幅小河美景圖:我的家鄉在蘆溪,那裏有一條迷人的小河。它養育了兩岸兒女也給我和夥伴們帶來了許多歡樂。

記得我小時候,隨爺爺、奶奶住在鄉下,常到小河邊玩耍。河水清可見底,它終日喝着歌歡快地流淌着。偶爾有幾隻大白鵝游到河裏,都像給綠色的河面上繡上了幾朵大白花。在輕漾的河面上,一隻小船駛過,船尾留下道道水痕,漸漸擴散開去,立刻打破了水面的平靜。

夏天,小河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夥伴們來到河邊,小掛一脱,褲子一扒,撲通一聲扎進水裏。有的像泥鰍一樣在水中穿梭來往,河面濺起朵朵浪花;有的三五成羣打水仗,那是我們最高興的遊戲。……

還有一位學生描繪了一幅人猴和睦相處圖畫:今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到峨眉上觀猴子。猴山上猴子真多呀!大的、小的,老的、幼的,有的站在樹上齜牙咧嘴,有的在叢林中奔跑,有的在樹枝上倒掛金鈎,更有大膽的,竟敢攔路索要食物,大有不給食物休過此關之意。看,有一隻猴子衝着我奔來了,我連忙學着媽媽的樣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帶殼花生放在手掌上餵它。説來也怪,這隻猴子不但沒有抓咬我,而是很講文明。它不慌不忙地拿起一顆花生,咬開殼,吃完再拿一顆。……爸爸抓住這絕好的時機,咔嚓一聲,留下了珍貴而美好的一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