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4篇 《一棵樹 經歷的歲月與沉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1W

本文主要對《去年的樹》這篇語文教材作文進行反思,該作文以寫樹為主線,感慨歲月流轉。通過對教學實踐的觀察和反思,探討學生對於這篇作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文學作品的內涵,提高寫作水平。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4篇 《一棵樹 經歷的歲月與沉思》

第1篇

?去年的樹》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濃的童話故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於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説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藴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小鳥那種“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的行為。一定會感動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

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感情,從而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既讓學生感悟文本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獲得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來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1、認知目標: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燈”等詞語。

2、能力目標:理解文章內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角色對話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播放媒體課件:聽,一隻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着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着……這是一幅多麼美麗、動人的圖畫呀!圍繞這隻美麗的小鳥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來讀一個動人的故事。

3. 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你能根據提示説一説嗎?

a:鳥兒飛累了,就在樹上休息;鳥兒也為樹捉蟲子。

b:鳥兒住在樹上,樹成了鳥的家;鳥幫助樹趕走要害樹的人。

d:鳥兒問樹:“你給了我一個這麼温暖的家,我應該怎麼感謝你呢?”樹説:“不用謝,愛是不用回報的。我們就這麼生活在一起,多好。”

過渡:樹和鳥是一對多好的朋友啊!就是這樣一對朝夕相處、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卻要在寒冬來臨之際,不得不短暫分別。臨走之際,一對好朋友依依惜別。

1.讓我們快速瀏覽尋找,用“——”劃出課文中鳥和大樹的對話。

2.出示要求:自由感情朗讀,寫出評註,分別應讀出怎麼樣的感情。

⑵ 生活中,你也許經歷過離別,想一想那是怎樣的情景?想後再讀一讀。

指導要點:樹的話中包含着請求,期盼;鳥的回答信誓旦旦,語氣堅決而肯定;樹(他)和鳥(她)性別不同,要讀出區別。

他們就是這樣,依依惜別,並約定明年春天,鳥兒再回來唱給樹聽。他們到底能否重逢?讓我們期待下節課的學習。

過渡: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裏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裏,找她的好朋友大樹來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見了。她找了又找,問了有問。

1. 她分別找了誰,問過誰?讓我們快速瀏覽尋找課文5至最後一個自然段,用“——”劃出課文中三組對話。

⑵ 指名讀,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教師相機指導,指導要點:

a 樹根本是樹的一部分,讀他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

b 門先生對伐木的事見多了,不以為然。讀他的話時,要平淡、冷漠。

⑶ 師啟發:鳥兒找不到好朋友時,心裏着急嗎?會在心裏説些什麼餓?她會在心裏怎麼呼喚她的好朋友呢?

過渡:鳥兒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裏是多麼焦急,當她得知樹被“砍倒”,被“切成細條條”“做成火柴賣掉了”“火柴已經用光”,只剩下用火柴點燃的火還亮着時——齊讀

⑶ 小結:鳥兒費勁周折,終於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儘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體做的火柴點燃的燈火。鳥兒怎能不傷心呢?她睜大眼睛,彷彿在説:“朋友,我終於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

⑴ 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從這第二個“看”字,你又品出了什麼?

⑶ 引導想像:鳥兒對着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唱完了歌,她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透過那深情的“看”字,我們彷彿聽見鳥兒在説——

⑸ 師:正如同學們感受的那樣,這兩個“看”字雖然普通、平淡,卻飽含着鳥兒對大樹無比的深情與留戀。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 鳥兒飛走了,帶着傷感走了,但她給燈火留下了歌聲,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你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嗎?(友情、守信)

2. (機動板塊)課文學完了,你肯定還有很多話想説,你想對誰説呢?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下來。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話故事,一起為小鳥和大樹的深厚情誼而感動,一起為大樹的離去而傷心,那麼讓我們站起來一起共同祝願:願我們的世界---誠信之花遍地開放;友誼之樹萬年永存;環保之河綿延不絕!

?去年的樹》用樸素透明的語言,講述了一隻鳥和一棵樹之間生死不渝、悽美動人的友情。鳥兒那執着的愛所傳達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純潔、最真摯、最恆久的情感,整篇童話氤氲着古典主義感傷之美,給人一種無法釋懷的悽婉情結。

第一遍讀《去年的樹》這篇童話,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被緊緊地揪着,文章雖然沒有一個華麗的詞句,也沒發現一個難理解的詞語,語言相當樸實,但細細品讀,又覺得文章情意深濃,還帶着些許傷感的色彩,很有味道。如何才能把學生帶入樸實的文字所藴涵的意境中,體會到鳥兒與大樹之間那種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呢?經過反覆的讀文和思考,我被文中“一棵樹和一隻鳥兒是好朋友”這句話吸引了,既然是好朋友,何不讓學生通過體會他們如何的好來貫穿全文呢?於是我很快確定了教學思路:以讀為主的語言情感訓練課。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能體現小鳥和大樹是好朋友的句子認真讀,仔細體會,談感受。然後緊緊抓住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的三次對話,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讀文,體會小鳥越來越着急,擔心的心情,這樣為歌頌鳥兒信守誠諾,珍惜友情的品質服務。最後再通過體會小鳥與大樹點燃的燈火見面時,兩個“看”字的不同含義,進一步讓學生體味這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

課上完後,雖然有許多我不滿意的地方,比如教學機智不夠,引導學生深層次的體會欠功夫,放手還不夠大膽等。但從學生聲情並茂的讀書聲中,從學生有一點深度又有些稚嫩的言語回答中,我感覺學生的情感基本被調動起來了,我還看見有幾個孩子還流淚了,我很高興,因為我覺得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在最後,我沒有隻採取書中的要求“對課文中的小鳥説點什麼”,而是採取更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對課文中哪個人物説話都行。這下學生的感受就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學生對小鳥説:“鳥兒啊,你用你的行動和歌聲告訴了我,朋友之間應該信守諾言。”又如一學生説:“鳥兒啊,你唱的不僅是一支去年的歌,還是一支讚美的歌。”另一生接着説:“這支歌不僅讚美了大樹,而且也讚美了小鳥自己。”有的學生對伐木工人説:“伐木人,是你讓這麼好的朋友從此相隔兩地,難道你看到如此純潔高尚的友情還沒有一點覺醒嗎?請你趕快停下你罪惡的手吧,讓我們都來愛護樹木,愛護環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有對大樹説的:“大樹,我真羨慕你,雖然你已經不在了,但我覺得你是最幸福的,因為你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我一邊認真地聽,一邊不停地修正孩子們説得不太恰當的地方,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孩子們的心被童話中的人物所感染了,感動了。我想:這也許也是童話吸引他們的地方——除了想象力豐富,故事有趣以為,還能給人以很多的啟示。

我真希望每一節課都能把學生真正帶入課堂,帶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文中人物對話,這樣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4篇 《一棵樹 經歷的歲月與沉思》 第2張

第2篇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化的童話,兒童化的語言和形式,非常利於學生接受和學習。文章講述了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面對着朋友的生命點燃的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因此語言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本課教學時重點抓住對話的朗讀來進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在話語中感受人物的心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言為心聲”。

教學時,先讓學生小組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角色説話的語氣。我再來範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我在讀文時與自己讀時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學生體會出我讀的有感情,讀不同的角色時的語氣不同。接着我出示文中四處對話分別來讀,再讓學生聽聽從我的語氣當中聽出了什麼樣的情感。學生感受到第一次樹與鳥的對話要讀出依依惜別之情;後面三次對話,鳥兒在尋找樹,要用詢問的語氣,還要讀出它非常焦急的心情,讀樹根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門先生的話要讀得比較平淡,小姑娘的聲音要稚嫩一些。在體會出人物的情感後,接下來讓學生再次分角色朗讀、表演。學生朗讀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充分的朗讀後,更有助於學生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認識到文中的鳥兒是一隻非常信守承諾的鳥,並且還有不少同學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不講信用的行為,並下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

閲讀教學時讀得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充分的品讀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閲讀體會。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還是應該

第3篇

?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是一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藴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 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覆地朗讀中一步一 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既然是一篇童話故事,寓意是個重點。我設計補空的形式去呈現問題:

這樣一個説話訓練,學生自由選擇,在交流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都值得稱讚。這樣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還在路上。

第4篇

?去年的樹》是日本童話作家新美男吉的作品,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承載了極其豐富而深厚的內涵。新美男吉可謂惜字如金,他似乎有意少説或是不説,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它讓我們相信,世間有些東西將超越時空,走向永恆,比如友誼,比如誠信……但如何才能把學生帶入樸實的文字所藴涵的意境中,真切的體會到鳥兒與大樹之間那種忠貞不渝的友情呢?於是教學時,我始終把握情感這條主線,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激情喚醒學生的熱情。如:在指導學生練讀小鳥的三句問話時,我創設了情景,讓學生走入文本:“如果你是小鳥,找不到朋友大樹了,你會怎麼呼喚自己的朋友呢?”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説:“大樹你去哪兒了?”有的.説:“大樹呀,你到底在什麼地方啊?你快出來啊,我來給你唱歌了”……孩子們一聲聲深情的呼喚,道出了鳥兒尋找朋友的艱辛和心焦,隨後孩子們又在文中找到小鳥找朋友的三組對話,用情地讀着。小鳥的問句一次比一次着急,一遍比一遍傷心。這時課堂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當學生這種焦急的心情還沒有回落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進入最後一段的學習。齊讀課文最後一節,引導他們抓住文中為什麼鳥兒兩次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來體會小鳥的友情與誠信。此時為了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深入小鳥的心靈,感悟大樹和小鳥感情的深厚,我設計了這樣兩個説話練習:師:經歷了長途跋涉,幾乎精疲力盡的鳥兒追尋着樹的蹤跡,飛啊,找啊,終於在小姑娘的桌上找到了“樹”,老朋友終於相見了,但是往日的朋友卻變成今天的燈火,小鳥怎能不傷心呢,它的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此時它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會説些什麼?(老朋友,你好嗎?我終於找到你了?我多麼想念你啊?我是來唱歌給你聽的)一句句真摯的獨白和孩子們臉上掛着的淡淡的憂傷,我深深感受到他們對大樹不幸遭遇的同情、關切,他們已經和鳥兒感同身受了。為了讓他們的體會更深我又説:“小鳥唱完了這首去年的歌,往日和大樹快樂的日子歷歷在目,在他即將離去時,小鳥又對燈火看了一會,他又會説什麼?”孩子們的話又一次震撼了我,他們有的説:“朋友,歌唱完了,好聽嗎?我不能陪你了,再見了朋友。”有的説:“大樹,明年我還要為你唱歌,我們永遠是朋友!”有的説:“大樹,如果有來生,讓我天天唱歌給你聽吧!”每個同學的發言都是那樣發自肺腑,感人至深。此時我的眼圈紅了,為小鳥和大樹這對摯友將無奈的訣別,從此天各一方而遺憾,更為孩子們那字字句句透出來的真情而激動。我發現不止我一個,很多孩子的眼圈都紅了,有的甚至留下了眼淚。悲傷的氣氛在教室裏凝固了,大家誰也不説話,這時,趙嬌嬌同學突然站起來激動地説:“同學們,我們要珍惜我們之間的友情,像大樹和小鳥一樣互相關愛……”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孩子也紛紛説出他們的心聲。在不知不覺中,文中信守諾言,珍惜友情的鳥兒已深深地觸動了孩子們的心絃,它就像一股清泉,滋潤着每個孩子。

一節課又在不知不覺中“溜走了”,但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在收穫着、成長着。從這節課我明白上課前教師只有深挖教材,才能引導學生真正走入文本,與文本產生共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