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7篇 "精編數學教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8W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本單元主要涵蓋數的認識、數的大小比較、數碼的意義及數的讀法等內容,旨在讓學生建立起對數的基本概念與認識,為深入學習數學奠定紮實的基礎。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7篇

第1篇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初步瞭解計數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瞭解珠算的計數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造源於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慾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計算比賽(出示口算題)。仔細觀察,你準備選擇什麼計算方法讓自己算得又對又快?

師:為什麼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麼?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台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麼?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設計意圖:學生對計算器已並不陌生,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通過兩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快捷、方便、準確,並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師:這麼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樣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隻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悟體會計數的原始歷程,初步瞭解計數的變革是人類生活發展的需要。】

師:於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預設:什麼時候發明的?是誰發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麼想的呢?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着擺一擺。(屏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

這些數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瞭解0的出現也經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視頻)

看完後,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麼樣?怎麼評價祖沖之?

(預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着追求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擺數讓學生體會位值制的含義,體驗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籌計數法的繁瑣;通過讀算籌擺出的數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感受到算籌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推動了計算工具的發展。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兩個方面,揚棄的過程就是發展的.過程;通過觀看小視頻體驗用算籌計算的弊端以及數學家嚴謹執着的數學精神。】

師: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新的計算工具---算盤。你見過它嗎?在哪裏見過?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裏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組研究,集體彙報:)

(預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樑、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學生會收集關於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瞭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點。)

生:我在家裏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裏,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並把珠算列入國小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製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設計意圖: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學生通過課前查找,課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盤這一燦爛的文化。】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並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研發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2、調查瞭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製成數學小報。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7篇

第2篇

1、例題的編排增加了一些銜接語,使內容更具連貫性;還注意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儘量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引導。

2、讀數、寫數例題的編排更具層次性,強調分級讀、寫數的好處;對大數的讀法、寫法法則,以學生討論、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顯示。

3、增加了將一個數寫成擴展式的例題。用不同形式來認識數,也為中學學習科學記數法做一定鋪墊。

4、將把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和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分別安排例題教學,以避免學生將二者混淆。

5、計算工具的發展原來是閲讀資料,現將其作為正文,以連環畫形式,配以簡要的文字,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歷程。隨後單獨介紹了算盤、計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嗎”的版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至六個。主要圍繞:對一億的感知、數的分級、非位置制計數方法、記數符號的來歷、位置制計數方法、計算器特殊按鍵的介紹等進行,豐富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充分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特點和十進制計數法的優勢。

首先通過呈現北京市的人口數,説明學習比萬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藉助計數器,利用動態撥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計數單位的基礎上,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並讓學生初步感知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有了計數單位後,簡要説明了用數字表示數的方法,由此引出數位和數位順序表。並讓學生結合北京市人口數,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時應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由萬以內的數引出比萬大的數,由已知的計數單位引出新的計數單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例如,在計數器萬位上撥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十萬怎樣表示”的問題,經歷“滿十進一”的過程,引出計數單位“十萬”。還應注意讓學生了解“數位”的意義,體會“位值”的含義。在認識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後,要説明:“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使學生初步體會計數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數位順序表後,通過説出北京市人口數中一些數字表示的含義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教學讀整萬的數,讓學生體會讀數的本質,第二個層次是教學讀一般的含兩級的數,總結讀數的方法。

例2的編排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整萬數的讀法的思路。第1個學生是遷移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順序把每個計數單位都讀了出來,這實際上也體現讀數的本質:就是讀出計數單位的個數。第2個學生則歸併了“萬”字,簡便了讀法。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加深對萬級數的讀法的認識。此外,例2給出的4個數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學讀含有兩級的數,第一個數沒有0,給出讀法;後邊兩個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沒有給出讀法。特別是有關“0”的讀法。例3的數據的選擇也突出了讀數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上鑄字的信息,引出寫數活動。對照數位順序表,出現4個不同的數。第一個給出了寫法,採用畫豎線的形式,凸現了先分級、再寫數的思路,其餘3個則讓學生自己探究寫出。總結出寫數的方法。

教材首先給出了20xx年6個國家到我國旅遊的人數,為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了生動的學習資源。法則,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位數相同的情況和位數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大小比較。

探討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小精靈的話,則凸顯了把整萬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題後面的“做一做”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方面讓學生在“改寫”中深化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瞭解一些科普知識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學習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時,可舉一些實例説明近似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用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人口、全國國小生數、全國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實例,説明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沒必要十分精確地表示一個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數來表示。

教材通過圖文配合的方式,簡要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數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出示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3幅圖,展現了古人一一對應的記數方法。隨後簡要説明了數字產生的原由,並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展和完善的,並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然後呈現了0~9的阿拉伯數字,並以首先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數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的產生和發展的認識。最後用簡練的文字揭示自然數的概念與特點,一方面對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後把數的範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準備。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實例,説明比億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顯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計數器數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此基礎上,“擴展”數位順序表,系統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並概括出“十進制計數法”,併為億以上數的認識和讀、寫作好準備。

教材通過呈現地球不堪人口重負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提供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把億以內數的讀法遷移到讀億以上的數之中。在讀法的總結上,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讀數和重點關注“0”的讀法問題。

教材結合數位順序表,呈現了1個整億數和兩個非整億數,讓學生通過思考與嘗試、討論與交流,自主遷移、探究寫法,並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按級寫。

“做一做”第2題採取題組形式,把個級數、整萬數、整億數對照編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級寫數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寫數方法。

第一個呈現改寫結果,其餘2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熟悉改寫的方法。

4、例4: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再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所以這裏用色塊和文字標註的形式説明如何用“四捨五入”法省略一個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然後直接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下面的閲讀材料介紹了我國古代用算籌計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位值制,感受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並由此瞭解數字“0”的產生,豐富對“0”的認識。

實驗教材是放在“閲讀材料”裏的,修訂教材把它作為了正式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用簡潔的文字與畫面揭示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由兩千多年前的算籌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了人類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與發明,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對算盤和計算器的詳細介紹。

接下來教材説明了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了解算盤在生活中的應用。接着呈現中國算盤和日本算盤的實物圖,讓學生感受算盤的影響和傳播的廣泛。最後,呈現了3幅直觀圖要求學生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因為二年級已經學過用算盤記數,所以這裏簡單回顧介紹一下即可。(見“算盤的數學文化”)

對於“計算器”的認識,通過呈現結賬這一情境,讓學生了解到計算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並説明計算器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算得又對又快。然後呈現了計算器的實物圖,並標註了顯示屏及兩個功能鍵的名稱,其餘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則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來的例1教學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基本的四則運算。教材呈現了加法計算的例子,減、乘、除法式題,則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例2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過計算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

本單元是國小生整數認識的最後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數運用的事例,突出學習大數的必要性;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數。

2、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

大數的認識中,萬以上的數、計數單位、數位、數級、十進制計數法、大數的讀寫法則、近似數等,都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緊緊抓住數的分級,引導學生探索數的讀、寫方法。

注意培養學生“先看級再看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寫”的習慣。

第3篇

教學內容:練習課,課本第28頁到32頁練習三的內容。

2.通過讓學生觀察、發現規律,從而感受有些題目用簡便方法比計算器還要快一些。

每人用數字卡片擺出一個多位數,其他三人分別讀一讀。

3、用3、6、0、0、0、0、8、9、這八個數字,按要求寫出八位數。

説明:這第二課時應是第十一課時,而上一課時“1億有多大”的活動課應是本課時。

第4篇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祕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屏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麼功能?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後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並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讓學生獨立完成,並説説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麼新的本領?

計算器對學生來説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第5篇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並能用字母表示,並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瞭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瞭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別,彙報自己發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學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小組研討,彙報交流師:這是一個規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後觀察,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第6篇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四年級數學上教案。

2.掌握數位順序表,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大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會用“四捨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萬位或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3.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教科書第2~5頁的例1,例2,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一中的習題p1-5。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2.理解多位數的讀法,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體會並能闡述多位數讀數的規律。

3.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4.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3.關鍵:讓學生熟練掌握數位順序表。掌握數位的名稱、順序,進率關係。四位分級法以及數的組成等知識。並以萬以內數的讀法為基礎,把個級讀的方法推廣到萬級。能正確地讀億以內的數。

(四)教學準備:師準備計數器。學生每人收集現實生活中有關萬以內的及比萬大的數的信息各兩條。

1.出示課題,揭示目標。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同學們有信心學好嗎?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

2.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2、3頁的內容,比比看誰能最先完成任務。通過預習課文,你瞭解了億以內數的哪些新知識?

3.學生自學。先四人小組討論,在彙報,師在黑板上作簡要記錄。

(1)數位名稱: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

(2)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邊彙報邊整理成數位順序表:(略)

(3)計數方法:用萬作單位,一萬一萬地數,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由此得出: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要求學生在小組裏撥珠數一數,然後請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示範。

1)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表示的是多少個一。

2)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表示的是多少個萬。

3)億位和億位以上的數位是億級,表示的是多少個億。在數位順序表上補充數位。

(5)數的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萬位,表示8個萬,説説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6)總結。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他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一個數字所佔的數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數的大小也不同。

4.數學億以內數的讀法。看來大家對億以內數的知識瞭解得真不少,那麼這些億以內的數你們會不會讀呢?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在出現不同答案時,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闡明理由。教師適當點撥,指正。

2)把每個數的讀法用漢字記錄下來,開展小組討論:讀數時有哪些規則?

3)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修正,最後進行歸納: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讀萬級時,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後面加讀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5)向讀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取經,看怎樣讀起來更方便?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幾種方法:數出最高位後,按照數位順序往下讀;先分級,用虛線把萬級和個級隔開,先讀萬級,再讀個級;(可以進一步詢問:為什麼用虛線隔開呢?)標上數位再讀。肯定學生的`方法,然後徵求意見:你們會選用哪種方法呢?

(3)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八千萬數到一億。(指名讀,全班讀。)

(4)説一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分小組讀一讀本小組成員收集的信息數據。)

(1)課本第9頁的第5題:你能正確地讀出第2頁上的數嗎?(先個別讀,再同桌互讀。)

(2)課本第8頁的第2題:讀出下面每組數。(重點是準確讀出每一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

教科書第6-7頁例3、例4,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一的第6、9、11、12題。

1.使學生在己有知識基礎上,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能根據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數,教案《四年級數學上教案》。2.培養學生主動遷移知識的思維習慣。

3.結合顯示素材感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激發民族自豪感。

3.關鍵:讓學生熟練掌握數位順序表。掌握數位的名稱、順序,進率關係。四位分級法以及數的組成等知識。並以萬以內數的寫法為基礎,把個級寫的方法推廣到萬級。能正確地寫億以內的數。

師:含有億以內數相關信息的音像材料,數位順序表。

生:收集現實生活中億以內數的信息數條,計數器或算盤。

(1)播放新聞。荊州長江大橋總長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北京路二小現有學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園面積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師:你在剛才的畫面中瞭解到了哪些數據?你能把這些數據寫出來嗎?

2.出示自學學習目標: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來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

3.出示自學指導:看書上第6頁的內容,分組討論億以內數的寫法。

(1)讀新聞:據統計,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萬少先隊員參加了“手拉手”活動,三千零八十萬人蔘加了“保護母親河”行動。

(2)提問:在剛才的新聞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數據?這些數據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學生可能會説:這些數都很大,它們都佔有兩個數級……。學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師都給予肯定。

師:你能試着寫出這些數嗎?先獨立寫一寫,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傾聽小組意見,瞭解學生的討論情況。

各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意見:

1)先寫出數位順序表,對準數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寫,如果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佔位。

2)一級一級地寫,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教師鼓勵同學提出質疑或進行補充。

師:這些數的位數很多,寫的時候可能會出錯,誰有好的檢查方法介紹給大家呢?學生可能提出兩種方法:

(1)寫完後可以把寫出的數再寫一遍,看是否與要求寫的數一致。

(2)根據最高位的判斷這個數是幾位數,然後進行核對。教師肯定學生的方法,並提醒學生寫完後注意檢查。

完成第9頁第6題,先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然後再寫下來。

1.通過複習使學生理解數位、計數單位、數級等數學概念,掌握億以內數的讀寫法。

2.通過“爭當小老師”一事,培養學生反思的意識。

1.創設情景:我們都想當小老師吧?今天我們就比一比誰是“優秀小教師”。每人發一張學生課前做的小片子。

(1)萬級的計數單位是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

①第一題涉及哪些數學概念?(數位、計數單位、數級)

② 談談你對數位的認識。(把計數單位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在的位置,叫做數位;所學的數位有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

③談談你對計數單位的認識。(所學的計數單位有: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計數單位與數位的字面的區別是沒有“位”字。)

④ 談談你對數級的認識。(四位一分級,分為個級、萬級、億級)

①觀察第一、二小題你有什麼想法嗎?(億以內數的讀法與萬以內數的讀法相同,只是多加一個級稱)

②觀察第三、四小題你覺得應該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億以內數每級末尾的零不讀,數中間的零隻讀一個)

②有什麼需要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嗎?(零佔位的問題)

(4)就億以內數的讀寫法你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也就是怎樣

第7篇

2.認識億級的數,掌握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以及千億以內的數為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3.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師: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隻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教師出示第16頁的主題圖讓學生看,進一步説明: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同樣多”、“多”或“少”。那時人們只能藉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隻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隻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説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再如,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説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説的一一對應。以後,隨着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着文字的發展又發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1.師:生活中還有更大的數,需要用數級更多的數位表讀寫。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上一億,然後一億一億地數,一直數到九億,再撥上一億。

提問:“九億再加上一億是多少?億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10個一億是十億。並讓學生回答“十億”應板書在什麼位置。板書:“十億”(寫在剛才板書的億位的左邊。)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對百億、千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億、千億。提問:“個、十、百、千、萬”“億都是用來計數的,叫什麼?”(計數單位。)

教師把板書出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並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計數單位,由於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千億的左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計數單位。

提問: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即十進關係。)説明像這種“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1)説明寫數時,要用盡可能少的符號來表示,這些符號叫做數字。提問:“我們學過了哪些數字?”(1、2、3、4、5、6、7、8、9、0)説明這些數字叫阿拉伯數字。

(2)説明寫數的時候,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再説明數位的作用:有了數位以後,由於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的大小不同,

(3)讓學生説説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是怎樣的,教師板書出來。然後引導學生把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擴展到“千億”位,並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數,由於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數位順序表後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數位。

(4)使學生明確右起第五位是萬位,第九位是億位。

(5)引導學生對數位分級。先讓學生説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麼級,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麼級,再進一步説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億級。同時説明數位分級的作用:數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讀不方便,通過分級可以很方便地讀數。

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接着板書:個級、萬級、億級,製成表,並把它和計數單位表連接起來。

(6)讓學生觀察數位順序表,看一看個級、萬級、億級的異同點:都是四個數位;

每一級從第二個數位起,都是十、百、千,但萬級多了個“萬”字,億級多了個“億”字;個級第一位是個位,萬級第一位是萬位,億級第一位是億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