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的心得體會4篇 《黃帝內經》的深刻領悟:健康人生的真諦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7W

《黃帝內經》被譽為中醫的經典之作,包含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和人生哲理。閲讀《黃帝內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自身身體狀況,有效地調節身心,提高健康素養。本文將分享一些個人對於《黃帝內經》的心得體會,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黃帝內經的心得體會4篇 《黃帝內經》的深刻領悟:健康人生的真諦

第1篇

?黃帝內經 金匱真言論》雲: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這只是經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時讀經典後,運用經典的幾個病案寫出來,與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有一天,我的一個同事過來找我鍼灸治療頸椎病,因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針就能明顯減輕,有時一針就可以了,今天又來了,説昨天科室有個事挺氣人的,領導安排給他做,又沒地方發泄,實在不想接那個活兒,晚上想着這事,沒睡好,早上起來,頸椎部位疼痛,頭暈不適。 因為我很瞭解我的同事,平時蠻有性格的,脾氣較大,又急躁,聽他説完,心裏明白了他的頸椎病是因為肝鬱化火,想起內經的原話: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針刺肝經原穴太沖,用瀉法,1分鐘後拔針,頭暈頸痛消失。

省公安廳一領導,上班期間辦公室突然感覺心好像要跳出來了,很難受,自己摸脈,每分鐘接近150次,持續了近30分鐘,打電話諮詢該怎麼辦?問起病因,説最近因為國慶60週年慶,因安保工作方面的問題,工作壓力大,自己火氣很大,經常對下屬發脾氣。我比較瞭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牀上,用手重按左手內關穴處,他照做了,開始壓上去疼痛難耐,很想放棄,電話中一再囑咐直壓到內關穴處無疼痛為止。20分鐘後電話告知心跳如常。這也是來自於學習經典的體會,內經原文: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選手厥陰心包經內關穴,指壓治療,療效確實令人感到驚奇。如果病人沒經驗的,肯定會急診叫120送去醫院,其實這也是中醫鍼灸在急診臨牀應用的典型案例。

一從事藥材生意的病人,廣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為肩背疼痛近1月,在北京協和醫院照片,mr檢查,均未見異常,局部打封閉,貼膏藥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見改善。回廣州後約出來吃晚飯,餐桌上見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狽的樣子,連聲説對不起,他夫人説感冒很長時間了,把他嘴上的煙拿掉,還暗示要我告訴他抽煙會加重咳嗽。其實自從見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療取穴已瞭然於心。於是選手太陰肺經滎穴魚際,用瀉法,患者痛得哇哇叫,不到2分鐘拔針,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疼痛,咳嗽,流涕所有症狀全消失了。我也點了一支煙,順手給他一支,邊聊邊抽煙。這哪與抽煙相關啊。西醫可是講抽煙與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啊,記得在老家有的抽煙,活到九十多也未見咽喉炎,氣管炎及肺癌的,有的從不佔煙酒,50多歲也一身的病啊。其實他只是肺經外感風寒,是肺經的問題,針刺肺經魚際穴,針到病除。病人覺得很神奇,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在《黃帝內經 金匱真言論》記載了該病的治療方法: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還有關於脾經病和腎經病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以西醫命名的疾病, 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這裏就不舉例了,只是想説明一點,想學好中醫,做一個名理的中醫,臨牀療效好的中醫,無論您走遍千山萬水,訪遍五嶽九州的名師,您終究還得回來温習我們共同的的經典:《黃帝內經》。

這只是《金匱真言論》中的一小段,讀了,也經常用,常常收到針到病除的臨牀療效,很多病友説我看病用藥取穴很隨意,但見效快,療效好,對西醫的同一個病,能用很多穴位,很多方法治療,很難學,也難看懂的,其實我只是繼承了中醫學先祖的一點點東西,在臨牀上運用經絡辯證治療而已。《黃帝內經》裏還有很多的寶貝等着我們的中醫學子去挖掘,去探索,去繼承,去發揚。

黃帝內經的心得體會4篇 《黃帝內經》的深刻領悟:健康人生的真諦 第2張

第2篇

?黃帝內經》很多篇章理都在講一些我們生活中的道理,寓治病於日常生活中,如《五常政大論》篇雲…..故適寒涼者脹,之温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這句經文的大致意思是西北寒涼的地方多脹病,東南方温熱的地方多瘡瘍。脹病用下法可消,瘡瘍用汗法可愈,這是氣候和地理影響人體腠理開閉所致,天地陰陽的太過與不及所致。

具體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還得從天人合一的觀點出發來理解。首先把人地球化,地球人化。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冬天井中的水是暖的,剛打出來的井水還冒熱氣,而冬天氣候寒涼,當然地表是涼的;夏天剛打出來的井水很涼,但夏天氣候炎熱。也就是説冬天地球的表面冷,地心熱,夏天地表熱,地心寒,放到中醫的整體觀裏可以表述為:冬天地球為表寒裏熱,夏天地球為表熱裏寒。把人地球化,東南方是不是氣候炎熱,西北方氣候寒涼,那麼東南方表熱裏必寒,西北方表寒裏必熱,根據天人合一,取類比像的原則來思考,生活在東南方氣候炎熱的人,腠理開泄,陽氣易外泄,容易形成一種外熱裏寒,內臟相對以虛寒為主;生活在西北方氣候寒冷地帶的人,腠理密閉,容易形成一種外寒裏熱的格局,內臟相對以裏熱為主;理説透了,法和方藥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內經雲:適寒涼者脹,之温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真正理解了這句經文的含義,在東南方治療皮膚瘡瘍病,你應該是高手。作為廣東省中醫院的一名肛腸外科醫生,感悟了內經這句話的一點內涵後讓我在皮膚病的治療領域大獲豐收,真的。

經典的內涵很深,我深深的感悟到,只要你真正理解了哪怕是一句話,在某一類疾病的治療上,肯定會有很大的突破,比如只要你理解了《陰陽印象大論》篇雲:…..六經為川,腸胃為海…….,簡簡單單八個字,學中醫的我們都讀過,也許都能背出來,但並不代表理解了經文的含義。我也只是從中感悟到一些道理,並把他運用於臨牀,在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中療效明顯提高,以後還有很多很多的路走,對我而言,也許中醫藥攻克腫瘤只是萬里長城才開始邁出了第一步,但我深信不疑,通過傳統的中醫藥、針、刺絡及灸療,腫瘤的治療效果應該上幾個台階,有些患者治癒並非不可能,而不是處於目前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現狀。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六經是指太陽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陽明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少陽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太陰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少陰經(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厥陰經(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腸為手陽明大腸經,胃為足陽明胃經,腸胃均為陽明經;經雲:六經為川,腸胃為海,川為江河,海為大海,在自然界中,江河的水最後均匯入大海。那麼六經的病變可不可以通過一定的法,疏通經絡,把病變通過經絡引入腸胃之海排出體外呢?我想能,因為海納百川,上善若水。關鍵在於怎樣把六經的病變轉變為陽明經的病變,也就是説把六經的病變通過中藥或針刺或灸法或情志治療,通過經絡的內聯臟腑、外絡四肢百骸引入腸胃之海,從而排出體外。

?黃帝內經》被奉為中醫學的經典,為歷朝歷代中醫學大家奉為準繩,説內心話,目前我們談中醫,離創新還太遠,首先應該面對現實,好好的繼承,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來不得天馬行空,來不得半點馬虎,更來不得“大躍進”。而臨牀上,很多人批評中醫不科學,《黃帝內經》不科學,其實很多人根本都沒讀完過內經,更別説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內核,更談不上繼承和創新了。《黃帝內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書的作者是誰,有過很多爭論,我們暫時擱置爭議,看《五運行大論》篇黃帝與歧伯的對話,帝曰:地之下為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讀到這句經文,我的內心為之一震,幾千年前的作者岐伯競能看到地球在大氣中,是大氣托起來的,我坦誠,我看不到地球在大氣中,我只知道地球在我的腳下(地為人之下)。

第3篇

?黃帝內經》學習心得四則 《黃帝內經》學習心得四則 南方中藥港 20_ 一、《內經》是中醫學術之源有人認為在中醫藥現代化的今天研究《黃帝內經》似乎違背常理,《內經》對 臨牀指導意義不大,現已有中醫臨牀各種教材,以及大部頭洋洋數百萬的專著, 何苦再去鑽研幾千年前的東西??種種認識,都有不同的見解和依據。筆者在 通讀《內經》之後,尤其是在任繼學老師的指導下,深刻領悟到《黃帝內經》 確是中醫學術之源,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繼承是創新之本。 老師任繼學教授極力主張:中醫學術的發展關鍵在於繼承不夠,要在充分繼承 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腎實質的研究就是在《本草綱目胡桃條》下證實 並有所發展的。《內經》是中醫學術之淵源,我提出的絡、毒理論無一不是源 自《內經》,重視中醫藥理論的繼承是首要的!任老的觀點十分重要,不僅是 他人幾十年的體會,而且確是中醫發展之所必須。其一,中醫藥是個偉大寶庫, 是實踐得出的結論,但的挖掘不夠。

其二,任何科學學科都離不開繼承,甚至 有不少極端的例子證實了理論雖錯誤,但在學科發展史上也有其閃光點和現實 意義。目前中醫藥現代化發展至今,有許多突破與發展,但總體框架尚未超越 《內經》理論,同時《內經》構建的醫學模式與現代醫學總體趨勢又相一致。 “以人為本”的天地人觀,整體醫學理論,個體化診療模式等等,均源自《內 經》,只是體現了《素問玉真要大論》“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之發展思想 而已。然而在《內經》中藴藏的、眾多的合理內核需要進一步挖掘,並在此基 礎上加深與發展。如“膜”學、氣街、“器”等理論的闡發與研究都有良好的 前景。

?內經》理論的實踐價值極大。 《內經》的實踐價值是公認的,無需多言。但僅就個人學習導師經驗和臨牀體 會試述一二。“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對腎病綜合徵、肝硬化腹水的診療指導 意義很大。合理選取千金鯉魚湯,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化裁療效肯定。再如學 中醫方法的誦、解、別、名、 彰五大教學法至今對學習中醫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內經》的養生理論至為 關要,足以指導防調疾病,《內經》中的辨體治病尤應引起同道們高度重視等。

.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決定了科學合理內核。《內經》中藴含着豐富的思維方式方法,有別於現代醫學且有着極其重要的學 術價值,惜其研究挖掘不夠,尤其是參合現代複雜信息挖掘技術,必會對中醫 藥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整體認識、動態把握、循證醫學、黑 白結合、“象”法、陰陽思維法、器氣學術觀等均有重大的開發價值。

?內經》理論的不完備性決定了學科的發展潛力與前途。 崇古派認為經中遍地寶,而現代派認為學術發展不能停留於幾千年前的水平, 強調發展。筆者認為《內經》確屬中醫學術之淵源,但也承認中醫學術確需發 展,二者應協調統一,承認《內經》的理論不完備性,恰恰是當今中醫學子的 機遇與挑戰。依科學學原理而論,學科不可能完美無瑕,否則即標誌着該學科 走向滅亡。故此,中醫學術的欠缺,另一方面又顯示了其發展前景的寬闊與研 究的生命力會長期持續下去。

術數新解 術數者,歷代醫家多理解為醫術與方法。如馬蒔注:“術數所該甚廣,如呼吸, 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道者,萬事萬物之規律,體現在自然界和人體的陰陽變化消長律。即經之養生法,強調“法”字,是因為 其重要,萬物之靈也必須嚴格遵守之,否則必遭疾災,甚則喪生。然而如何識 而知之——自然和人體之道,須以“術”御之。何謂“術”,方法手段而已, 如醫術(方法,包括養生術等),天體運行之術,氣術(自身律等)之類。 “數”者,計數也。此言人體養生法非言共性而強調個體之數,因人而異。古 人言“數”而不言“量”是由於當時的認識法和古代中國人認識也界於西方不 同。

第4篇

前陣子突然對易經,黃帝內經,難經和手診等感興趣,胡亂看了一通

現總結一下看黃帝內經的感受,我認為一般人只要知道以下幾點和一個圖就夠了,不要想成很神祕的。

2。 均衡就是健康。陰陽平衡,冷要取暖熱要降温,成年了就該結婚不好單身,晚上應該睡覺白天該運動等;營養要均衡,不能太足,也不能缺乏,以前是營養不良而得病的多,現在是營養過剩而得病的多;七情六慾,滿就泄,壓抑就出問題,過了也出問題,適可而止;體育鍛煉有益身體,挖掘人體極限的所謂奧運比賽就過了,有損身體了;飽一頓餓一頓最傷身體,舉例如,今天吃1斤肥肉,而膽汁還按昨天的2兩肥肉的標準供應,腸胃就不適;明天你改吃1兩肥肉,而膽汁按今天的1斤肥肉量供應,多的膽汁只好存儲起來,經常如此,膽囊放不下,就壓縮,最後可能就結石了;一個部位太強,會打破平衡,影響上下,如金肺太強,不但剋制腎水,而且反壓脾土了,人體器官相互關聯,一個出問題,會上下影響,繼續下去就連鎖反應了,如最初得某個病的人,而往往最後要其命的是另外一個病。

肝膽屬木,春季旺,青色食品補肝膽,酸味食品也有益肝膽,注意防風,肝膽旺易發怒等,其他類似。

我們怎麼來理解相生相剋的理論調理身體呢?還是拿肝木來説,春天時候,肝火易旺,由於木克土,春節如果多吃酸的,會讓肝火更旺,而傷脾胃,我們應該補弱勢的,多吃甜的,黃色食品,補脾胃,讓肝膽與脾胃平衡。其他由此類推。

相生為母子,如土是金的母,金是母的子;當有實症熱症,就得瀉/清子,當有虛症時,那就補其母;舉例,如果胃熱,肺是脾胃之子,那就清肺,如果肝虛,腎是肝之母,那就補腎。還有要記住:心肝肺宜清不宜補,脾腎宜補不宜清。

許多人,特別中老年人,一到冬天就開始藥補,對一般人來説,一定要找中醫確診自己虛實在哪裏,再決定補什麼,用什麼,不能瞎補,否則南轅北轍了。

健康的年輕人還是不要隨便補,最好作息正常,就餐規律就可以了。

總之,均衡的營養,平常的心態,適量的運動,正常的作息能保持我們一個均衡的身體,遠離失衡帶來的病痛。

最後建議一些年輕人,不要透支身體,讓其經常無所適從,尊重之,否則,一旦發瘋發狂就不聽你指揮了,最終會提前歸還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