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合集5篇 從實踐中探索成功:實施方案合集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K

本文是關於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合集,涵蓋了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包括社會實踐、校園實踐以及志願服務等方面。這些方案不僅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而且涵蓋了不同羣體的需求和利益。經過實踐驗證,這些方案能夠幫助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高個人素質,推動社會進步。

關於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合集5篇 從實踐中探索成功:實施方案合集

第1篇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脱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和善於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繫時,才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着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着眼創新。着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着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娶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

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我校的具體活動主題如下: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鑑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

關於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合集5篇 從實踐中探索成功:實施方案合集 第2張

第2篇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設立的一門必修課程,是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年的實踐中,我區各國小以活動為載體,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現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案:

1、成立區“綜合實踐活動”中心研究組:由校長、教導主任和教研組長組成,由校教導主任劉麗軍同志任組長,由教研組長劉旭平同志任副組長。

2、各學校成立校“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由教導處、教科處有關人員、任課教師組成,由校長任組長。

3、建議成立校級“導師團”:由學校教師、家長代表、社區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員組成。

1、根據《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全縣20xx學年國小3—6年級開設,每週平均2課時。

(1)各學校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學習省、市有關文件精神;

(2)各學校總結反思20xx學年課程實施情況,結合學校特點,研討並制定20xx學年課程實施方案;

(1)各學校按照課表,認真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2)進行實施階段的校本教研:原則上兩週一次,以沙龍式研討為主;

(4)參加大市範圍內的教學交流活動(光盤)(12月份)。

(1)學習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常州市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研究方案;

(2)學習形式:學習與研討相結合、自主與合作相結合;重體會、重感悟、重反思。

(1)通過系統性的講座、組織參觀、校際研討等形式有效開發和活用校內人才資源。

(2)面向社會、家長宣傳學校的教育目標,嘗試建立家長人才資源檔案庫,有效開發地域、人才資源。

(3)有效開發和利用社區和社會的物質資源:自然體驗活動的設施設備,如綠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會體驗活動的設施設備,如博物館、福利院等。以此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

(1)課程目標:圍繞知識、態度、能力三個基本維度研究;

(2)課程內容:圍繞三條線索:學生與自然的關係;學生與他人、社會的關係;學生與自我的關係進行選擇與組織,實現三者的均衡與整合。

(3)課程實施:重視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四大領域的融合研究;重視課題發現——課題探究——成果發表的單元活動流程研究。

(4)課程評價:結合“成長記錄袋”的評價方式,進一步探索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的有機結合。

第3篇

本次活動系全校活動,組織學生到野外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地點選在河壩。基於以上原因,為保障學生在安全的情況下參加活動,特制定以下的安全預案:

1. 出發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由各班的班主任對該班學生進行活動前的安全教育,並且講清楚活動的安排以及注意事項。在班級內實行班主任領導,科任老師監督,組長負責制度,將學生分成若干組,由組長帶領,組長負責成員的安全,並且隨時與班主任及課任老師取得聯繫。

2. 在乘車的時候,老師按年級順序安排好學生的座位,並且安排老師負責,保證學生在車上的安全。同時向學生做出乘車的要求。以及要求汽車司機在開車的時候注意安全。

3. 到達目的地,先由老師選好活動地點,在選地點的.時候注意對不安全因素的排除。同時安排好老師的監督崗位,做到有學生的地方就有老師。

4. 將學生分組進行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對班主任老師提出具體的要求,除了安排好學生的活動以外,同時注意學生的安全。

5. 在學生活動的時候,學校領導隨時走訪,密切關注學生的活動安全。

6. 活動結束的時候,教師將學生全數召集,待確定學生全數集合以後,組織教師,按原來的順序將學生護送回學校。

7. 回到學校以後,要求學生徑直回家。不能在路上停留。要求“路長”做好監督。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萬木齊發。為了使孩子的學習不侷限在書本里,課堂上,學校中,中心寺少先隊大隊部特計劃3月21日,(星期五)全校師生共同走出校園,感受春天的美,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了使活動能有效地開展,特制定以下的安排:

(1) 上午9點,組織全校師生乘坐1路車,前往目的地。安排好老師的任務。

(2) 到達目的地以後,將學生集合,佈置活動任務,並且作好安全的要求。要求老師選好活動地點,並且作好安全的監督。

(5) 待學生就餐後,清點人數。聯繫好汽車,在汽車到達後,按原來的安排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回到學校。要求學生徑直回家。

第4篇

為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温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温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為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為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置、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信息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為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在我省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衞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説温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細則,指導和審核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為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為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科學地組織和有效地管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第5篇

1、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保、歷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境。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

4、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勤於實踐、勇於探索、精誠合作的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完善學生人格。 二、社會實踐的內容

1、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考察,接受思想教育(進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抓住焦點、熱點問題,進行環保、國情民

情調查等活動;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性的調查; 2、班級值周活動和校內勞動。

社會實踐課程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統一負責實施。各年級負責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班主任對全班的社會實踐活動負責,指導老師對所管的社會實踐小組負責。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規,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劃。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實際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並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繫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並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

3、活動實施。新學期開學的第三週組成活動小組,確定活動主題,明確成員職責,制訂活動計劃。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服從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

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係,各成員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貫徹三結合評價原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③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穫:認識社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和人際交往、協作、適應環境等能力的發展情況;

對於那些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強,有勤於實踐、勇於探索、精誠合作精神的學生個人或小組,他們付出了努力且有了豐碩的收穫,學校給與表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