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蓮讀後感模板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W

讀後感是一種對文學作品的致敬和尊重,因為它表達了我們對作者和作品的敬意,寫讀後感是一種享受,通過它我們可以享受閲讀的樂趣和滿足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故鄉的蓮讀後感模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故鄉的蓮讀後感模板7篇

故鄉的蓮讀後感篇1

我最喜歡看的書是《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簡單講講吧。它的內容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叫比利,他非常想要兩隻浣熊獵犬。可因為比利家沒有錢,他就沒辦法得到獵犬。

一天,比利無意中看到了一張賣獵犬的廣告,他暗暗把地址記了下來。爸爸媽媽不給他錢,比利決定自己賺錢來買。他天天採黑莓、釣魚、種菜,把得到的黑莓、魚和蔬菜賣給河邊的釣魚人,直到腳上都磨出了很多血泡。

兩年後,比利終於攢夠了錢可以買獵犬了。他按照之前的地址,獨自一人翻山越嶺到很遠的城市裏去買了兩隻小獵犬。比利給它們起了名字,一隻叫“老丹”,另一隻叫“小安”。這兩隻獵犬非常聰明,它們會分工合作,老丹比小安強壯,小安比老丹聰明。比利帶着他的兩隻獵犬成功捕獲了很多浣熊,度過了歡樂的時光。

這天,比利帶着老丹和小安去參加比賽。比賽過程中,老丹被一頭山獅抓破了肚皮,到家後老丹就死了。小安見老丹死了,它什麼都不吃,沒幾天也死去了。

比利非常傷心,親手把兩隻小獵犬埋在了他家的後院。後來,比利家搬家那天,比利去跟老丹和小安告別。呀,他發現埋着老丹和小安的地方長滿了羊齒草!這種草通常都長在神聖的地方。比利覺得這些羊齒草是老丹和小安化成的。他哭着跟老丹、小安告了別。

從此,比利永遠記住了這美麗的故鄉。

故鄉的蓮讀後感篇2

不知在哪裏觀過盛開的稻花,卻不像記憶中的稻花。看着它們,我卻像在聽一個恍如隔世的故事,故事裏有我的稻花,有帶給我許多温暖的人,有我那同稻香一同飄走的童年。

茅盾説:“故鄉之於我,猶如心底的一汪清泉,涓涓流淌,生生不息,它流經過往的歲月,流經我人生的每一寸土地,流經心尖尖上那些永恆的記憶……”

小時候,故鄉之於我,是大片大片的稻田,在風吹起的金色浪濤中遨遊。它生長在我對於故鄉的每一寸印象之中。我拍下一望無際的稻海,金黃金黃的,風兒吹來,帶來稻米的氣息,瀰漫在空中的是故鄉的味道。這便是故鄉的味道,這便是永恆的味道。嗅着稻香,徜徉於稻海,輕聲哼唱:“還記得你説家是唯一的城堡,隨着稻香河流繼續奔跑……”,那時,我身自有稻花香。

茅盾説:“歷史的發展大凡是一種文明改變另一種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立什麼,破什麼,留存什麼,發展什麼,選擇將決定和影響太多東西,它正悄悄地構建着我們未來的世界。”

後來啊,故鄉的土地上還會種植水稻,卻沒有了曾經的那般金黃,而是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灰。我目睹着柏油馬路代替鄉間土路;目睹着高樓大廈代替平房小屋;目睹着私家車代替驢車馬車。故鄉的消亡,也許是城市化的一種必要犧牲吧。我慶幸着,那時在故鄉的秋天,仍能聞到不多的水稻的氣息。以後的以後,再看到一株水稻,嗅到一陣稻香,我能夠記起故鄉的那片稻海,能夠想起空氣中瀰漫的稻香,那時,我鄉自有稻花香。

茅盾認為,在歷史滾滾的車輪中,故鄉的消亡似乎變成了一種必然,故鄉的消失便是告別一箇舊時代,迎來一個新時代。

而現在,故鄉是為我們留下的是原始而美好的記憶,可能我們無法遏制故鄉的城市化。但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記錄下這片土地曾經的美好。未來的故鄉將變作心靈之鄉。每每當我們念起那片滿是稻香的土地,就會感到欣慰。

也許,故鄉真的要消失了,一併帶着他們的故事與滄桑,從我身自有稻花香到我鄉自有稻花香。現在與未來,我會説:“我心自有稻花香!”

故鄉的蓮讀後感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紅色羊齒草的故鄉》,書中主要講了一位小男孩比利攢了兩年的錢,買回了兩隻獵犬。兩隻獵犬忠誠地陪伴比利捕捉浣熊,並在比賽中獲得了勝利。可在一次捕捉中,他們遭遇到一隻山獅的攻擊,老丹為保護比利而死亡,而小安也因此傷心過度而死去。

其中,兩條獵狗間的真情深深地感動了我。當老丹為保護比利而失去生命後,它的同伴小安很傷心。小安每天不吃不喝,最後死在了老丹的墳墓前。

老丹與小安之間真摯的感情,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家剛養不久的兩隻小鴨子。不久前,我興致勃勃地拿着飯去餵我小鴨子,我剛打開門,可我看到眼前的一幕,我驚呆了!其中一隻小鴨居然閉着雙眼平躺在地,我趕忙過去,輕輕地用雙手將它托起,它竟然一動不動。那一刻我才明白,它死了!另外一隻小鴨放聲大叫,一直啄我的腳,似乎像多看看對方,我嚇得把已經死了的小鴨放在地上,另一隻鴨子則不停地“嘎嘎嘎”叫着它,並用那長長的嘴巴不停地安撫着躺在地上的冰冷軀體,我拿着米飯放在它面前,它卻不為所動,站在那一動不動,也不吃。忽然,它用嘴夾着一顆米飯,放在已死了的小鴨的面前。從那時起,它每天不吃不喝,一直蹲在已死了的小鴨曾經躺着的地面,似乎在等待着同伴的回來。我驚訝於這兩隻鴨子間的真情,它們固然不是人,卻有着與人類同樣赤誠的心。

動物之間的感情,遠遠勝過了人類。我們也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它們,尊重這看似弱小的生命。

故鄉的蓮讀後感篇4

晚上讀書,讀到季羨林先生的《月是故鄉明》,忽然有些失落。

季老先生説,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

離開家鄉十年。

十年,物是人非,家裏老舊的房子,依然在城市的一角,灰色的水泥牆,斑駁着我的心。父母都已年近花甲,因思念我的緣故,白髮驟生,本已憔悴的面龐被歲月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寄希望於父母心情的開朗,身體的康健,我才能少些愧疚。

月是故鄉明,讓我想起了家中陽台上看到的月亮,還有兒時經常仰望的星空。那時的夏夜,治安極好,不關門,鋪了席子睡在門口走廊上,不需費神,就可看到星星閃爍的表情。

不知是我內向還是家庭的原因,我極少與父母有語言上的交流,以至於而立之年依然不知如何與父母溝通,釀下了諸多矛盾。還好是我的親人,他們原諒我,也讓我在能夠有勇氣面對生活。

生活是快樂的,不管有多少困難,現實總是在矛盾中不斷前進。幸福就是痛並快樂着。

月是故鄉明,對家鄉的思念愈久愈沉,沉在心底最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是對親人感恩的心。

月是故鄉明,新的家鄉也有明亮的一彎新月,這份感情,愈久愈深,深深地紮根於心間,開枝散葉。

月是故鄉明,心中永遠銘刻着的,是對過去的懷念,是對生活的憧憬。

成長是憧憬和懷念的天平,當我走出青澀的歲月,漸漸成熟,這心頭的天平才漸漸趨於平衡,希望它不至於頹然倒下,倒下了,將倒下我自己。

月是故鄉明,永遠的懷念,永遠的憧憬。

現在的我,早已過了強説愁的年齡,總會在不經意間,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言語所觸痛,我想,這才是真實的我。

故鄉的蓮讀後感篇5

狗狗一直是人類最真摯的朋友。狗甚至會心甘情願地為它們的主人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狗一直都是忠誠、善良和勇敢的化身。我第一眼看到書的題目時覺得很奇怪,這和羊齒草有什麼關係,難道作者的故鄉長滿了羊齒草嗎?隨後我看到了書的封面,上面有兩隻棕色的小狗,似乎是形影不離的。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帶着疑問翻開了這本書,看到了一個感人的男孩與狗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美國作家威爾遜·羅爾斯所寫的《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書中的那個男孩叫比利,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像個真正的獵人一樣擁有兩隻浣熊獵犬。可是,那時比利家窮得一貧如洗,怎麼可能買得起獵犬呢?這個夢想對於比利家來説是遙不可及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夢,但是比利卻不那麼認為。他每天都挖野菜,摘野果,用捕獸夾捉負鼠、野兔,再拿出去賣,日復一日地勞動着。終於,在兩年以後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賺足了美元,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浣熊獵犬,並給它們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老丹和小安。讀到這裏,我被比利那執着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做過很多的事情,卻大多是半途而廢。就算我有了夢想,也總會認為,夢想離我還很遙遠,算了吧,所以怎麼也無法成功。成功實現夢想是要付出努力,要有行動,並堅持不懈,這樣才會一步步的離夢想更近。

當比利擁有了老丹和小安之後,成天帶着它們打獵,訓練它們,在城市裏的一次狩獵比賽中獲得了金獎盃與銀獎盃。它們一起長大,卻始終無法長久在一起。當比利在與山師搏鬥時,老丹為了守護小主人,奉獻了寶貴的生命,深情的小安也不願意獨活於世。老丹與小安的那份生死之誼讓我最感動。後來老丹與小安的墳前長出了紅色羊齒草,比利的童年也永遠地埋葬於此。

讀完了全書,我知道了狗其實心裏的愛比人還要多,有了愛就不會有貪婪、自私,有了愛世上就不會有戰爭、屠殺。這本書還教會了我怎樣實現夢想,體驗了實現夢想的感覺,老丹和小安將永遠記在我的心中。

故鄉的蓮讀後感篇6

這的的確確,確確實實是我第一次沉下心來去觸碰季老先生的文章,以前只是在國小課本上讀到它在外留學時寫得日記,字字句句裏都充斥着愛國思鄉之情。國小課本里這樣的文章很多,讀了後,我也不留記憶。如今卻無意間翻到一篇老先生的《月是故鄉明》,還沒來得及去細細品味,就已經被這個題目給醉倒了,寫得多好呀,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明,一語道破,點醒夢中人。往日裏讀到的那些,什麼想念家鄉啊,什麼思念故園,頓時都化為了浮雲,都不如這五個“月是故鄉明”。

這篇的名字叫《故鄉的二月蘭》,簡單而不失風雅,單調而不失古樸,極其吻合了老先生那種獨有的氣質。起先是被開頭提到的“燕園”二字迷住的,我極其嚮往那裏,去窺視那個海納百川、兼容幷包的園子。殊不知老先生竟然住在那裏,轉念一想,老先生就該住在那兒,也只有那裏值得老先生祝我細細地往下看,看懂了什麼叫“一見鍾情”,徹徹底底地伏倒在老先生的文字之下。對這些文字油然而生一種“相見恨晚”的情感。

他説,二月蘭是在努力攀爬着的,這“攀爬”兩字用得妙絕,彷彿可以看見二月蘭那頑強的生命力。“連喘氣的聲音似乎都能聽到”二月蘭的喘氣竟被老先生聽見了,我痴笑,大概也只有老先生這樣的人能聽得見吧。

婉如是季先生的女兒,但是對她描寫,倒讓我想起了“江南伊人,在水一方”的場景,“她總穿過左手是二月蘭的紫霧,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綠煙,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帶到湖對岸的拐彎處。”

“紫氣直衝霄漢,連宇宙都彷彿變成紫色的了。”這句話在文章中足足出現了三次之多,我本是覺得奇怪的,從沒讀見文章中竟出現了這麼多重複的語句,想拿着書去找胡老師問問的,但後來多讀了幾次,便覺得就該這麼寫,已經找不出比這更好的語句了。

我的這篇文章絕不是在點評,因為即使讀了許多次,也不敢斗膽寫一篇點評的文章,只是寫寫心中的敬佩之情而已,僅此而已。

故鄉的蓮讀後感篇7

主要內容簡介:

?鄉關何處》是野夫的一部散文,雖然我很少讀散文,可以讀完之後,還是挺喜歡他這種帶着悲傷情緒的文章。

讀後感心得體會:

散文一直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從文學上來看,需要有一定的文學細胞且有文藝範兒的人,才能很好的理解散文的美,對於我來説,既沒有文學細胞,也不會裝文藝,散文對於我來説,一直都是提不起興趣的類型。在好友的推薦下,我才抱着嘗試的態度,去嘗試讀一讀這本書。

閲讀之初,好友春紅已經給我灌輸了這本書的基調——有點悲傷。我原以為,這又是一部描寫愛情的散文集,因為太多的散文就是這種類型。但是當我讀完第一篇文章後,我發現,這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也不是我想象的那種情愛的散文,而是懷舊,是對故鄉、故人、故事真實情感的抒發。於是我,懷着對作者的尊重,對好友的最終,讀完了這本書,不得不説,我被作者那樸實的情感所吸引,那種飽經滄桑的經歷,充滿無奈的生活,活生生的反映出當年作者身邊人的身邊事,無奈,辛酸,被生活所折磨,我彷彿看到了,從抗戰到80、90年代的社會的樣子。

作為一個90後。我或許沒有親身經歷過80年代甚至抗戰,平淡的生活。但從我童年的經歷來看,當年的生活一定是非常的艱辛,非常的不容易吧。記得我都還用過一分錢,兩分錢五。

那個年代。雖然會有很多弊端。但是較80年代,甚至抗戰年代而言。人民可以做主,社會還沒有那麼專制,言論還是比較自由。作者身邊的人,如果還活着,他們一定會羨慕現代i的生活。可是有大多的人已經作古。他們已經看不到現在生活的樣子。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活着就已經很好了。想想現在的我。其實和作者有相同的地方。從作者的文章來看,是一個比較悲觀的人。悲傷的情緒是他的主線。和我一樣。作者也是重感情的人。我能夠理解到作者的那種心酸和無奈。看完之後,突然想回到當年的時代。去看一看作者當年生活的樣子。可是沒有機會也不可能。就現在社會而言,我可能是一個不入流的中年。本想説是青年,但想想自己已經二十七八了,也是中年人了。

生活還在繼續,時代還在發展。我也有我自己的目標。不管怎麼樣,我都要為之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