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1K

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科的要求來定製教案,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課堂管理和教學效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8篇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複習除數是整十數除法方法。

2、讓學生鞏固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鞏固算理和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豎式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具 練習卡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複習導入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60

21070

35050

2、脱式計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3、筆算

6320 26080

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板書課題:筆算除法練習

二、練習內容

1、判斷並改錯。

説一説找到的錯處和糾正的結果、錯的原因和怎樣避免。

2、筆算

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20

47870

16330

29460

3、應用題

1)一個足球30元,用75元錢可以買幾個小足球,還剩多少錢?

2)有飼料100千克,這些豬每天要吃30千克飼料,一袋飼料夠喂幾天還剩多少千克?

3)計劃生產400台電視機,每月生產70台,半年內是否可以完成任務?

4)每節車廂限乘60噸,有500噸貨物,需要多少節車廂才能裝完?

三、思考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對的。

○20=□ □20=○

○20=□ □20=○

○□=20 □○=20

四、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

自主練習計算題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着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説。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説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説説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説、提名説。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麼?討論、彙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四、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後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彙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麼具體詳細,説明了什麼?(觀察細緻、耐心)

五、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着牆與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質疑

七、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獨立列式:145×12=

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範圍。

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並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5、讓學生説一説計算過程。應説以下幾點:(1)先算什麼;(2)再算什麼,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後算什麼。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後,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後,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四、教學反思: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複習兩位數乘除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兩步(或三步)的應用題。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對我們人類來説非常重要,世界的個別地區已經開始缺水,我們為了節約水源,大家應該從小行動起來,養成人人節約用水的習慣,你看小胖家行動的如何?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

小胖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決定從身邊的小事的做起,節約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節約水30千克。

你能根據這個條件提出一些什麼數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一週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

一個月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計算)

一年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計算)

你們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練習、彙報

這道題你是怎麼想的,數量關係是什麼?怎樣列算式?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出示:當因數末尾有零的時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得到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二)探究二

實際上節約水資源也可以節約水費的開支,關於水費的問題小兔幫小胖算了這樣一筆帳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繳了1224元的水費,它想請大家幫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個月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練習、彙報,由學生自己講解

(問:這道題你是怎麼想的,數量關係是什麼?怎樣列算式?)

一年的水費÷12個月=平均每月要繳的元數

1224÷12=102(元)

問: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時候,你又有什麼話想對大家説呢?

出示: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夠除就用“0”來佔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問:這裏哪些詞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來?“照這樣計算”是什麼意思呢?是照“怎樣”的計算呢?

請大家自己試着做一做,有困難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學生嘗試、彙報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 師:①説説你們是怎麼想的?

②這三種解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③這樣的兩、三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三、課內練習

1. 練習一:計算下列各題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師:在計算的時候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嗎?

2. 練習二:括號中應填幾?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號裏的數該如何求?

3. 練習三:實際運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館練習游泳。(從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樣的速度遊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遊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們倆誰遊得快呢?如果他們同時出發,都遊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課堂小結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裏的。

板書

複習兩位數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 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裏的。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着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敍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 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 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多種方式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激發興趣,並從中瞭解到植物的特點。)

2、導語: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牆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麼?(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聖陶爺爺就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拿自己和作者對比,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3、對課題質疑。

讀課題,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麼爬、腳的變化)葉聖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置換角色,從課題質疑,可激發探究的興趣,又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敍述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麼?

2、檢查交流: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讀第一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麼?(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

2、欣賞爬山虎爬到巖石、屋頂、牆上的圖片。

四、佈置作業,重視語言積累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説説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麼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穫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穫?可以和你的小夥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閲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彙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麼收穫?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麼地方?(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麼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聖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麼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嚮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着很大的關係。出示圖片:誰能説説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腳的樣像什麼?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麼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麼?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麼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並數了有六七根,説明葉聖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緻了。

(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緻。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交流話題三:怎麼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麼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呢?

誰能彙報你讀這段的收穫?(沒有觸着牆的,枯萎了,觸着牆的,腳巴在牆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説明了什麼?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牆是多麼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麼新的感受?請帶着這種感受再讀最後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象中滲透人文薰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麼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緻。(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讀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2、課外查詢資料:(1)本文作者葉聖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學習需要課堂外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查閲資料,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板書設計:

25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嫩綠綠得新鮮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麼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萎了

課後評析: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他們的興趣,我以趣味謎語、親切談話、課題質疑的形式激發他們探究渴望能的慾望。請小老師帶讀生字,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學習,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還語文課堂以朗朗的讀書聲

閲讀教學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課始,學生初讀,掃除生字障礙,理清了課文脈絡。接着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葉子的動態美和靜態美后,配樂和畫美讀,在讀中培養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後,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於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三、 讓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本教學比較好地實現了信息技術和理解內容的結合。如果課件出示過早,那些直觀形象的畫面容易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學適宜時機運用多媒體,提高了教學效率。

1、再現美景,激發情感。在學生充分通過語言文字品味爬山虎葉子的美麗之後,為了進一步激發情感,在音樂聲中邊請學生欣賞爬滿山坡、牆頭、巖石的情景,邊請學生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薰陶。

2、再現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麼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上,再適時機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説話權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閲讀、感悟、思考、質疑、解疑,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師的牽引下被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突破難點,在讀懂內容基礎上,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課文中的觀察和寫作知識實現遷移,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並掌握文章的重點字詞,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生長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初讀和研讀,掌握描寫爬山虎腳的特點的修辭手法,並且能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這篇爬山虎的學習,一方面建立起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對身邊大自然的喜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的。

三、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圖片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們來玩猜一猜遊戲,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師: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細了啊,老師手上有一些圖片,同學們來猜猜這是什麼?(教師模擬第一張圖片)大家看看這個圖片上畫的是什麼呀?我們來看看那個同學平時最善於觀察了。

(這時學生思考,紛紛舉手想要回答)

就這樣通過小貓腳圖片、小鴨子腳圖片、小狗圖片和爬山虎腳的圖片,引出腳這個話題。

師:同學們,其實不光是我們的動物有腳,我們的植物也有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的腳,看看它怎麼走路的,好不好?

生:好......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1、初讀課文,學生自由拉朗讀,勾畫出不會、不懂得字詞,同座之間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幫助學習。

2、再度課文,以前後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勾畫出爬山虎腳的描寫句子,然後四人通過討論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點?從哪些方面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引導學生從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和如何爬的這四個方面去尋找)。

3、深入研讀課文

整體閲讀課文,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例如:葉聖陶爺爺為什麼要這麼仔細的描寫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寫這篇課文的目的,以及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在這過程中,通過分析句子來介紹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辭手法。

(三)你説我演,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通過一個遊戲來加深學生對課文描述的爬山虎的腳的爬行方式的理解。

遊戲一:一個同學説爬山虎的腳樣子以及運動方式,一個同學根據同學的敍述一步一步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遊戲二:貼紙遊戲,在黑板上展現課堂開始的圖片,讓學生把對應的圖片上腳的特點貼在對應的圖片中來。

(四)鞏固提高

通過遊戲的方式鞏固回憶字詞。

從第一小組的同學開始:

師:爬山虎爬呀爬,爬到…同學

生:我是爬山虎,這個是我的腳,它讀….,它可以這樣來造句,我身邊有這樣的….植物,它的腳是這樣的…..。

通過爬山虎腳移動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起來分享自己這篇課文學習到的字詞和修辭手法以及身邊的其他相似的有腳植物。

(五)小結和作業

1、課堂小結采用發散式+收束式,通過提問的方式完成: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的是什麼呀?

生:《爬山虎的腳》

師:那有那個善於總結的同學能告訴老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那些新本事呢?

生:我學到新的生字和新的修辭手法

師:這個同學非常棒,還有哪位同學能起來和大家分享嗎?

………..

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了我們的一個新朋友-爬山虎,一起了解了植物爬山虎的腳,知道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以及它是如何的爬,在這之中呢,我們也學到了新的生字寶寶和新的修辭手法。最後,讓我們再次的自由朗讀課文,去再一次感受爬山虎的神奇運動腳步吧!

2、同學們下去後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有哪些植物是有腳的,用今天新學到的修辭手法來描述出來,明天上課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分享,看看哪位同學觀察最仔細,描述的最生動。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7

教材分析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5、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對生字中存在着“觸着牆”的“着”有個別學生讀錯,重點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通過學習學生使弄清了爬山虎的腳,莖,葉子,之間的相互聯繫。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瞭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腳,這些都是動物的腳。,那你們有沒有見過不會走路的植物也長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聖陶爺爺寫的一篇文章今天《爬山虎的腳》。

二、理解課題,瞭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誰?(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中國現代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②、讀課題,想一想,這個課題圍繞什麼來寫?讀了課題你想説點什麼?

③、葉聖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三、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瞭解情況、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彙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麼?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麼特點?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麼?(滿牆的葉子)你能説説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麼變化?重點寫的是什麼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麼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後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着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説説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做練習3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着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説。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説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説説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説、提名説。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麼?討論、彙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四、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後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彙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麼具體詳細,説明了什麼?(觀察細緻、耐心)

五、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着牆與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七、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幫忙比較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測量工具的選擇

看到這四個字,你有什麼問題?(用什麼量?怎麼量?……)咱們一個個的來解決,先看第一個問題“用什麼量?”誰來猜猜看?(尺子……)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誰説的對呢?咱們一起想一下以前學過的有關測量的知識,能不能有所啟發。(課件)線段的測量和麪積的測量。大家想想看,用什麼來測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線段的長度測量大線段的長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積來測量大圖形的面積,應該用小角來測量大角。)

2.兩種量角工具的選擇

(1)用單個小角量角

用單個小角量一量練習紙一上的角一是幾個小角?(先自己量,然後生演示操作,是兩個小角。)那麼角二是幾個小角呢?試着量一量。(學生演示)這次需要四個小角,有沒有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來呢?

(此處,更改為量取四個小角的角,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半圓量角工具。四個小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在一個點上,就是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為後續角的度量打下基礎。)

(2)連在一起的角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角連在一起,組成這樣一個量角工具(出示半圓)。我們再用這第二種工具來量一量角2是多少個角?(4個小角)用第二種工具來量角3是多少個角?(3個半小角)

?設計意圖:4個小角製造麻煩,促使改進量角工具為半圓量角工具,更為簡單快捷。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小角的頂點都在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個半小角製造認識的衝突,促使學生思考改進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進量角工具

(1)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改動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們的測量結果精確的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呢?(課件)將每一小角再分成兩個小角,數出一共有七個小角。

(2)給量角工具標上數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個一個的數,有什麼感受?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一個一個的數,一眼就能看出這是12呢?

開始的這條邊上應該表上數字幾?想想我們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時,都是從刻度幾開始的?

(3)再測量一個角,但是還是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怎麼辦呢?(課件)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數出7個、12個角,體會到一個個數比較麻煩,引發出進一步改進量角器的必要。】

4.簡化量角工具

看看現在的量角工具有什麼感受?簡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幾乎是一樣的。

5.量角器上讀角

(1)認識一度角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那兩個一度角是幾度角?三個一度角是幾度角?

(2)認識幾度角

①認識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讀角,怎麼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辦法不用計算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設計意圖:認識角的計量單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時引發讀角過程中的矛盾衝突,引出外刻度。】

6.認識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量角器外圈數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內圈數字叫內刻度。量角器有兩個0刻度線,分別對應着內外刻度。所有小角頂點聚集在一起的這個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學們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師一起説説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7.(1)讀出下列各角的度數

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開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內刻度,開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號練習紙上畫出下列各角(注意強調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線)90°,180°,120°,60°(強調內外刻度兩種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和使用內刻度和外刻度,在會讀的基礎上正確的畫出各個角。】

(此處增加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紙上畫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外角,也為量角做好了準備。)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試着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角一的大小。(學生操作演示)強調注意中心點對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看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並讀出度數。

(4)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其餘各角的度數。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