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不錯的教案都是有獨到的見解和可操作性的,教師對於教案的撰寫要體現出教學改革的思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活動教案6篇

科學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嘗試用多種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兒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並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個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紙箱,將凍有幼兒玩具的大冰置於大紙箱裏。

2.錘子、剪子、鋸子、鉗子、積木、塑料棒、熱水、爐子、砂紙等各種工具材料。

3.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及紅星。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

1.幼兒將手伸進紙箱洞裏觸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壓一壓,知道冰是固體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兒一隻手摸冰,另一隻手摸沙紙,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將摸冰的手拿出來與另一隻手比比看,這隻手的水是從哪裏來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讓幼兒自由感受、探索,説出自己發現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體的、透明的、冰涼的、會融化的……

二、提出問題

1.請幼兒觀察冰中的玩具,並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取出自己心愛的玩具。

2.幼兒在實驗記錄板上畫出自己的設想,教師巡迴指導並瞭解幼兒的想法。

3.幼兒交流各自的設計方案,並將設計方案貼在白板上。

三、實驗論證

幼兒開始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迴觀察,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及時給予適宜的支持和引導。

2.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採用幼兒沒有想到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4.當幼兒取出玩具後,請幼兒在成功的方法處貼上一顆紅星。

四、交流討論

根據冰的各種特性,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你是用什麼辦法從冰中取出玩具的?為什麼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1.幼兒分別介紹自己在實驗中採用過的方法。

2.教師小結:可用熱水或太陽來曬,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會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來了;當用硬的物體敲擊冰時,物體比冰硬,冰就會碎,玩具也就可取出來……

活動延伸:

如果冰裏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可以讓幼兒想一想:放在室外,它們會出來嗎,為什麼?哪種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動可根據情況進行延續。

設計評析:

活動目標和內容的設計,接近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順應了孩子們的需求和興趣,所以孩子們樂於參與。活動材料的準備充分,符合目標的需要,特別是活動前,將孩子心愛的玩具凍於一大塊冰中,增強了孩子主動探究的願望和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指導,教師遵循了科學活動的新理念:幼兒是主角,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大膽的、主動的嘗試與探究;教師則更多的是鼓勵、關注、等待與支持。

科學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並且瞭解動物與人一樣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環境。

2.知道不同小動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學習按動物的居住場所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動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叢、水的大掛圖。

3.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並思考:

(1)課件中有哪些小動物?説出動物的名稱

(2)這些小動物有家嗎?它們的家都在什麼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課件,呈現不同動物居住場所的圖片,請幼兒説説這是誰的家?並把相應的小動物送回家。

3.學習按動物的居住場所進行分類。

如:山林——獅子,老虎,熊貓等。

土壤——蝸牛,蜈蚣等

水——鯊魚,魚,蝦等

4.請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兒對不同動物的不同居住環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小動物的家遭到破壞的情境,請幼兒討論:

“如果小動物們失去了家,會怎麼樣?”

——動物失去場所,會面臨死亡。

——所以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小動物們的家,讓小動物們生活得開開心心的。

6.參與操作課件中的交互式遊戲,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確的,送給他們小紅花,哪些是錯誤的,及時進行制止。

科學活動教案篇3

學習目標

觀察種子的生長,嘗試用圖畫記錄種子生長前後的變化。

活動準備

事先在小盆裏種植綠豆或蠶豆,種子長葉後,把植物移放在展覽區。

種植所需的材料,例如棉花、透明塑料杯、綠豆和水等。

“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見材料製作)。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請幼兒到展覽區,幫教師拿取種着綠豆的小盆。

2、將幼苗帶土取出,與幼兒一起觀察幼苗的葉子、莖和根。

3、建議幼兒種植綠豆,向幼兒展示所需材料,並示範種植的步驟:

把棉花放在透明塑料杯的底部,然後倒入少量的水。

把綠豆放在濕的棉花上。幼兒在自己的塑料杯內種植綠豆。

4、請幼兒把綠豆帶回家中種植,並觀察和記錄它的生長情況。

教師也可讓幼兒在幼兒園進行種植活動。

5、一星期後,請幼兒把綠豆和“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帶回幼兒園,報告綠豆的生長情況,並分享種植的樂趣。

活動評價

能種植綠豆。

能完成“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

科學活動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學習使用小鏟子,正確的把菜移栽到土裏。

3、有樂於觀察青菜生長及管理菜地的積極性。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已初步具有種蠶豆、洋花蘿蔔等經驗。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觀察老石撒播青菜籽,並觀察、管理菜秧生長的過程。

3、將小園地土翻鬆,幼兒參加拾小磚頭、撿草等活動。

4、長大的青菜一顆(有根的、壯實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鏟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組進行),裝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廢舊小茶杯也行)。

【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問:看看這兩棵青菜有什麼不同?

怎樣讓這些小菜秧都能長得大大的?(引導幼兒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個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間)。

2、到小園學習移栽青菜。

(1)帶幼兒到小園地邊。先看教師用鏟子把小園地劃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離(挖一個小洞做標記)。

(2)看老師移栽青菜。

先用小鏟在標記處挖一個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邊,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長,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進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鏟把土輕輕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進土),再用手輕輕的把土壓實。

(3)幼兒學習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兒左手拿菜秧時不要太緊或太鬆。

3、給移栽的菜秧澆一點水。

注意提醒幼兒把水輕輕的澆在菜的根部。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科學活動教案篇5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於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後,都圍着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於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瞭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並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後告訴我,是什麼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範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小結:“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為什麼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請告訴大家,為什麼輪子是圓形的?”

小結:“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裏、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後在街上、家裏、商場裏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後請你們再來討論。”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於“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科學活動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瞭解三角形支架最穩固。

2、在操作實踐、表達交流的過程中遷移運用經驗,探索讓支架更穩固的多種方法。

3、初步瞭解支架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參與科學探索帶來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紙棒、剪刀、雙面膠、籮筐、幼兒課前人手製作一個不同形狀的支架。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瞭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穩固問題的討論。

1、幼兒看支架、説形狀

瞧,昨天,我們一起用紙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麼形狀的支架?這麼多的支架想不想來玩一玩,玩的時候,有什麼新的發現?

2、交流:誰來告訴我,你發現了什麼?(三角形支架最穩固,其他支架能變形)

3、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祕密?請把穩固的支架放到上面來。(幼兒檢測自己的支架是否穩固)

4、看看穩固的支架是什麼形狀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發現三角形支架最穩固)

二、第一次探索,運用增添紙棒的方法讓不穩固的平面支架變得穩固些

1、你們手裏有那麼多不穩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變穩固呢?那邊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們去試一下怎樣把它們變穩固?(幼兒思考加固方法)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你們的支架變穩固了嗎?誰來説説你的好辦法?

(1)(對角的)不過我還要來檢驗一下,手捏兩個角輕輕拉一拉,哇,成功了。

(2)還有誰來介紹一下,你們覺得這個支架怎樣?為什麼?

(3)同樣是添了一根紙棒,為什麼這個變穩固了,而這個沒有變穩固呢?

4、小結:哦,我明白了:只要在變形的支架裏用添加紙棒的方法變出三角形,這個支架就變穩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兒發現問題調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發現這裏還有一個支架,覺得這個支架怎樣?(觀察、交流)

2、小結: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點。)

3、這麼多的支架中還藏着不穩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變穩固,而把穩固的支架變的更穩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試一試。

4、來看一下我們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聽老師給你們的評價:超級穩固

四、聯繫生活進行知識經驗的遷移。

1、今天,我們玩了支架,開心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哪裏有三角形支架。

2、小結:小朋友平時觀察都很仔細,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變的更穩固。

五、延伸活動:提升經驗,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1、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是不是添加的紙棒越多,支架就越穩固?

2、老師這裏有一個支架,用了10根紙棒,你們覺得它穩固嗎?為什麼?

3、小結:添加紙棒要變三角形,才能穩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穩固。

4、看,又來了一個支架,有什麼不同?它穩固嗎?這個支架又怎樣來變穩固呢?我們呆會一起去試一試。(比較觀察,嘗試給立體支架加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