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優秀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3W

對於教學內容,我們一定要做到全面掌握,這樣才能制定好一份出色的教案,制定教案是一件比較繁瑣的事情,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情況,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活動教案優秀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優秀6篇

科學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相關數經驗積極發現“魔法數字表”中的祕密.

2嘗試玩數字魔法遊戲,體驗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硬幣、魔術用的數字表、鉛筆和橡皮、ppt、眼罩、1——7的數字卡片四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進入活動主題.

1.出示劉謙的ppt,讓幼兒討論:他是誰?他在幹什麼?

2.教師魔術表演“硬幣不見了”

3.提問:剛才的魔術是真的嗎?

4.小結:魔術表演並不都是真實的,每個魔術都有背後的祕密,揭密之後我們也會成為魔術師。

二、觀看魔術,常識揭密

1.出示數字表和1——7的數字卡片,表演魔術

1)提問:今天的魔術和什麼有關?

2)魔術表演:教師抽取一張數字卡片,幼兒不要説出卡片上的數字。魔術師提問:表格的第一行有這個數字嗎?第二行有嗎... ...答案揭曉:你手中的撲克牌是... ...

2.再次表演,請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張數字卡片

3.請幼兒當魔術師,表演魔術。

1)提問:看完表演,你有什麼感受?這是真的嗎?

4.幼兒自由討論:這個魔術的祕密在哪裏?

一起記錄,找規律揭密:出現目標數字的那一行中的頭一個數字相加就是目標數字。

5.請幾位小朋友上台來為大家表演。

6.分組遊戲,獨自表演

1)同桌的四人進行這個遊戲,看看誰能最先成為魔法師?

2)教師講解遊戲規則:自己找好夥伴,4個人一組,商量誰當魔法師,魔法師要坐在其他三個小朋友的對面,還要戴上眼罩哦。小朋友可以輪換着當魔法師。

三、小結

1.説説今天變魔術的感受。(雖然還有其它揭密的辦法,但是計算的辦法讓我們感覺最快。)

2.剛才的魔術只能變出1——7個數字,我現在有一張圖可以變出更多的數字,出示ppt,幼兒觀察,這個魔術等我們下次再來玩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篇2

設計意圖:

各種調料在我們生活中時常會用到,特別是做菜的時候,調料是必備用品。孩子在用餐時間實際上都在接觸不同的調料,在園用餐期間也會發現孩子們説:好香、好甜、怎麼有點鹹等等。大班幼兒已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他們對常見的調料的認識已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對於為什麼要用調料,用調料的目的是什麼,沒有深入的瞭解。讓幼兒通過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功能進行辨別各種調料。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的基礎上,嘗試自己調配調料知道簡單的使用方法,體驗調配調料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

2、讓幼兒用視覺、嗅覺、味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

3、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調配調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白糖、鹽、醬油、醋、香油、辣油分類放好,貼上序號標籤和相應漢字,勺子若干。

2、單一味道的(甜、鹹、酸、香、辣、無味)海帶若干碗,海帶每人一碗,每人一把勺子,廚師帽一頂。

活動過程:

一、第一關考驗,品嚐單一味道的涼菜,體驗各種味道。

教師:瞧,這是什麼?這是一頂廚師帽。誰戴的呀?(廚師)那你們想做一名小廚師嗎?

教師:可是要想成為一名廚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們必須要眼睛亮,鼻子尖,嘴巴靈,這樣才有資格做一名小廚師。

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要通過三關考驗,其中表現最棒的一位就能戴上這頂廚師帽,成為一名小廚師!

教師:第一關考驗開始了,看,這邊有幾碗海帶,我請小朋友每人拿好一把勺子,選擇一個碗,每人只能嘗一口,仔細嘗一嘗你嚐到了什麼味道?(甜、鹹、酸、香、辣、無味)誰和他嘗的味道是一樣的?(嘗好了的小朋友把勺子放在旁邊空的盤子裏。)教師:你猜猜,這裏面為什麼是甜(鹹、酸、香、辣)的?什麼東西會使它變成這種味道呢?

老師可以最後問嘗沒有味道的那一位,你嘗的是什麼味道?好吃嗎?你喜歡什麼味道的?或者老師自己嘗一下沒味道的海帶。

教師:老師這邊還有一碗廚師調好的海帶,誰來嘗一嘗(可以請2-3位嘗),你們嚐出來什麼味道了嗎?好吃嗎?廚師在裏面放了什麼呀?

二、第二關考驗,幼兒觀察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出示1-6號裝好調料的杯子,引出各種調料。

教師:看!廚師在裏面放了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一起加在菜裏可以使食物變的更加美味。

教師:剛才第一關考驗時,我們小朋友的小嘴巴都很靈,都嚐出了這些菜的味道,可是這第二關考驗可就要難一些了,這次要我們小朋友動腦筋想這些杯子裏都是什麼東西?”

教師:“誰來説説1號杯子裏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同意的請舉手,不同意的,可以來聞一聞,嘗一嘗。”

幼兒陸續説出2-6號杯子中的調料,老師撕掉號碼,露出裏面的文字:白糖、鹽、醬油、醋、香油、辣油教師小結:“這六個杯子裏的東西分別是白糖、鹽、醬油、醋、香油、辣油。嗯,第二關考驗我們也通過啦!小朋友們本領真大,眼睛很亮,鼻子很尖,嘴巴也特別靈,把這些杯子裏的東西都説出來了。這些杯子裏的東西都叫調料,把它們加在菜裏可以讓菜的味道更好吃。除了這些調料,你們還知道哪些其他的調料嗎?(如媽媽廚房裏)三、第三關考驗,幼兒利用調料製作簡單的拌海帶。

教師:接下來是最後一關啦!你們要更加努力才行!老師這邊給你們準備了海帶和調料,要請你們自己來拌一拌。

教師:在拌海帶時先放一點點鹽,嘗一嘗,如果有點淡,可以再放一點點,太鹹了可以加點糖。接下來,你喜歡什麼味道的,就放一點點那種味道的調料,再嘗一嘗。如果你喜歡辣的,那就放一點點辣油,如果不喜歡,那就不要放,不然等會你又不喜歡吃了。放調料時拿調料碗裏的勺子,哪隻碗裏拿的放回哪隻碗裏,拌海帶用自己碗裏的勺子。能不能拿調料碗裏的勺子來拌海帶?(不行)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厲害,拌出來的海帶最好吃,就可以戴上這頂廚師帽,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廚師!

老師可以示範一下拌海帶的要求。

幼兒利用調料拌海帶,老師巡迴指導。

結束:拌好的小朋友可以給後面的老師嘗一嘗你的海帶,看看誰的更美味?(給表現好的幼兒戴廚師帽)你們的海帶味道都很不錯,等會我們再給其他的小朋友嘗一嘗好嗎?

課後反思:

這個活動來源於生活中的調料,和孩子們的生活比較貼切。在材料選擇方面,試上的時候材料很多,這樣就不能有效地進行比較,所以今天用了單一的海帶。活動流程比較清晰,分三關來考驗幼兒:第一關,品嚐單一味道的涼菜,體驗各種味道;第二關,幼兒觀察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第三關,幼兒利用調料製作簡單的拌海帶。環節比較緊湊,就是我在活動中缺乏活力,讓氣氛顯得有點尷尬。孩子們也畏畏縮縮,使得活動也比較平淡,都是我説的比較多。可以引導幼兒多仔細觀察,多説一些。

我在語言組織上還要簡練些,語氣也要有重點,孩子們就能抓住重點來回答了。第一關時,可以讓幼兒都來品嚐一下廚師拌的海帶,讓幼兒多説説裏面的味道。在第二關讓幼兒認識調料時,可以讓幼兒對調料再仔細比較一下,這樣幼兒在自己操作時能更好的進行。第三關幼兒在拌好海帶後,可以給同伴也嘗一嘗,這樣他們的情緒會更高漲。

老師對於幼兒的回答要給與點評,加些鼓勵的話,幼兒能夠更好地進行活動。作為老師要給孩子更很多的空間,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性。

科學活動教案篇3

活動內容:風

涉及領域:科學、語??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初步瞭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係。

重點、難點:產生風的各種方法,風力的大小。

活動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並有過觀察記錄,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風與人們關係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看看説説,風在哪裏?

教師:“前幾天,我們到户外去尋找風娃娃,並畫了觀察記錄。請你輕輕地告訴旁邊的朋友,你在哪裏找到風娃娃?”張貼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請幼兒説出記錄的內容。

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2、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1)出示靜止的紙條和風車,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使紙條、風車動起來呢?”“你有什麼辦法變出風娃娃來呢?”

2)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去試試,能不能變出風娃娃?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用什麼辦法讓這些紙條、布條、風車動起來呢?”“除了老師給的這些用具,你還有什麼辦法能使這些東西動起來?”啟發幼兒説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4)比較風的大小:教師用扇子動風車,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風車有時候轉得快有時轉得慢呢?”(因為扇子輕輕地扇,產生的風力小,風車轉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產生的風力大,風車也轉得快。)

5)小結:用扇子、紙板扇的時候,空氣流動了,變出了風娃娃:用口吹的時候,也吹出了空氣,變成了風;跑動的時候,也產生了風。風是有大有小的,適當的風力可以利用來為人們做事,是有益的,風力太大,產生危害,是有害的風。

3、瞭解風與人們的關係。

1)玩遊戲: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讓幼兒觀察圖片,説出哪些風是有害的?哪些風是有益的?根據風的好處和壞處,貼上高興和不高興的娃娃。

2)請幼兒想想,風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4、總結,結實活動。

教學反思:

1、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2、事先對幼兒的已有經驗瞭解不夠,導致課堂上有些被動。

3、師幼配合的相當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孩子的思維有些侷限。

4、科學課要求老師的語言組織要相當嚴謹,流程之間的銜接要過渡自然,今後上課我會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完整句的表達。

6、科學課重在讓孩子操作,教師的及時總結,幫助孩子清楚地理解這一現象,如果重新上,我會多準備些材料,讓大家自主分組討論操作,然後師幼共同驗證,只有孩子親自操作才會把實驗結論清楚地記住。

科學活動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保護動物,產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2、引導幼兒瞭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及作用,能通過觀察辨別出幾種動物的尾巴,並進行配對。

3、引導幼兒願意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自己對動物尾巴的看法。

二、活動準備

1、兒歌《比尾巴》

2、幼兒用書

3、相關動物以及尾巴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配樂兒歌《比尾巴》,激發幼兒探索動物尾巴的興趣。

(1)你在這首兒歌中聽到了什麼?

(2)每種動物尾巴的樣子都是不同的。

2、結合幼兒用書,教師設置疑問,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動物尾巴的樣子。

(1)觀看圖片,看看圖中右側的物品都是什麼。

(2)你認為他們分別像什麼動物的尾巴?

(3)你能根據左側露出的尾巴形狀猜出這是誰的尾巴嗎?

3、教師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探索發現。

(1)看看圖中的這些物品都是什麼?

(2)他們和哪些小動物的尾巴很像?

(3)你能根據右側出線的一半尾巴的形狀猜出這是誰的尾巴嗎?

4、教師帶領幼兒進入科學大探索環節,帶領幼兒在此觀察並鞏固書中的內容。

5、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各種動物尾巴的作用。

(1)畫面中是什麼動物?它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

(2)你知道為什麼不同的動物有不同形狀的尾巴嗎?

(3)他們的尾巴分別有什麼作用呢?

6、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其他動物尾巴的形狀和作用,拓展相關知識。

你還見過哪些小動物?他們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用處呢?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更多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帶來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五、活動總結

教室可以用分類的方式幫幼兒記憶動物尾巴的形狀,例如長尾巴的動物有什麼?會飛的動物的尾巴有哪些等等。

科學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讓幼兒主動探索,感知物體會滾動的原因及特徵。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培養幼兒願意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兩個海洋球、一大一小圓柱體、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兩大籃各種可滾動的物體。

活動過程: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小朋友,請你玩一玩籃子裏的東西,請你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會怎麼樣?”

2、幼兒自由操作。

3、討論:“剛才玩的時候,這些東西怎麼樣啦?”(動起來了),“它是怎麼動起來的?”(幼兒講述並上來演示)。

幼兒滾動物體,探索會滾動物體的特徵及原因。

1、幼兒討論:這些東西都會滾動嗎?(幼兒討論,教師不做正面回答)。

2、請幼兒把筐子裏每一樣東西都滾動一下,相互交談發現了什麼?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會滾動,有的東西不會滾動。

3、幼兒討論;那些物體對滾動,那些物體不會滾動?為什麼?

(幼兒討論)

a、請幼兒分別摸一摸會滾動的物體和不會滾動的物體,比較它們的區別。

b、師生共同小結:原來圓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討論:你是怎麼是圓物體滾動起來的?教師小結:我們用力推了一下,圓的物體就滾動起來了。

幼兒繼續操作試驗,探索物體滾動時的特徵。

1、幼兒第一次滾動實驗,探索不同物體同時滾動的速度差異。請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體,同時滾動發現了什麼?

2、幼兒第二次滾動實驗。探索相同物體同時滾動時的速度差異。請幼兒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體,同時滾動,觀察有什麼發現。

3、幼兒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幼兒自由討論)

4、別幼兒講述並操作自己的發現。(幼兒發言並行操作)

5、小結:同時滾動不同物體,它們的速度不一樣;同時滾動相同物體時,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滾動速度越慢。

延伸活動——探索會滾動物體的其他特徵。

科學活動教案篇6

[教材簡解]

紙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畫畫,做手工,寫字都需要用到紙。活動《神奇的紙桌》的設計靈感來自區域活動,一天,手工區的樂樂將紙折成一張桌子,然後在紙桌上放雪花積木,他一邊放一邊數。樂樂看見我高興的説:“老師我的紙桌很結實能放20個雪花片。”在觀察中,我還發現我班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度到了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做做玩玩,喜歡自己動手操作,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摺疊、粘貼等操作能力,他們能夠運用想象,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製作活動。用紙來做桌子,對於孩子來説十分新奇,在熟悉與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發了他們製作與探索的慾望。所以我根據本班幼兒發展水平,選擇設計了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與探索的慾望。

[設計理念]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熟悉的東西,讓孩子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紙和桌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奧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就像杜威先生所説:“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本能的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懼來的特點。”活動中把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引入探究的對象,通過多次操作與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來解決不同的問題,達到不同的目的。

[目標預設]

1.樂於探索,並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創新。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使紙桌站起來及站得穩的方法;

3.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固體膠、記錄紙、記號筆沒人一份。

2.相同大小的雪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麼?

幼:紙師:紙有什麼用處?

幼:畫畫、寫字、摺紙……師:你有什麼方法能讓這張紙站起來?

幼:折、卷2.師: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訴我,她能用兩張紙,一張做桌面,一張做桌腿組合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你覺得這張紙桌能站起來嗎?

幼:不能站起來、站起來3.師: 那麼,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呢?

幼:有4.師:好,如果給你兩張紙,你能做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還要讓它站起來嗎?你準備怎麼來做這條腿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幼兒討論)評析:活動一開始,以疑問為線索,“兩張紙能做一張一條腿的紙桌嗎?”展開探索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嘗試製作紙桌,探索桌腿的多種製作方法。

1.師:在你們的桌上有每人兩張紙,請小朋友開動腦筋,來做一做、試一試,看看誰的桌子最先立起來,做的又穩當又牢固,好嗎?

2.幼兒嘗試製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 (用語言結合實物表述)。

師:你是怎樣做的桌腿,讓它站起來呢?你的桌腿是什麼形狀的呢?

幼1:用折的方法:將紙對摺立起來變小山型幼2:用折的方法:將紙三折變成門型幼3:用折的方法:將紙四折變扇型幼4:用卷的方法:將紙捲成圓型4. 師小結:紙的本領很大,通過折、卷的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後,可以“站”起來,變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獨立探究法,經驗法,操作法,交流討論法。活動中對紙桌的製作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幼兒在操作活動時儘量不介入,只是適時的點撥,肯定,並鼓勵幼兒不輕易放棄。為幼兒製作後的討論“你的紙桌站起來了嗎?”留出了很大的空間。最後幼兒介紹自己的製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經驗,在説中學,聽中學,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三、以遊戲“擺積木”,嘗試發現各種形狀桌腿的紙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1.師:你的紙桌上能放東西嗎?

幼:能(引導幼兒猜測紙桌上能擺放積木的數量)2.師:在紙桌上輕輕地平放雪花積木,看看哪種形狀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積木最多?

3.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紙桌上能放幾個積木,請你把你的猜想數量記錄在“?”號的格子中。

4. 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裏。

5. 幼兒嘗試在將紙桌上放積木。

6. 師:你的紙桌上放了幾個雪花片?它是什麼形狀的桌腿?你發現哪種形狀的`桌腿比較牢?(引導討論)7.師小結:圓柱體桌腿的紙桌,放的積木數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採用遊戲的形式,營造探索學習的氣氛。鼓勵幼兒在自己製作的紙桌上儘量多放積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對桌子的承受力的影響,讓幼兒在問題情景中去思考,去尋求答案。

四、引發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1.師:剛才,我們通過操作,得出圓柱體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領更大,還有沒有像圓柱體的桌腿一樣,有一個支撐面的紙桌,在桌上可以放許多積木呢?

2.師: 那相同形狀的桌腿,如果我們改變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好嗎?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從而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促使幼兒永遠種保持學習的熱情,並獲得主動學習的動力機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