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W

我們的教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探索知識,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學科的特點進行調整,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6篇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1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讓幼兒簡單瞭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祕。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釐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興趣。

師:這是什麼?我們用它來幹什麼?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説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錶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隻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準。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並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並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準。絕大多數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出歎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麼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2

目標:

1、學習按羣數數(以10為單位)、計數,瞭解多種數數的方法。

2、學習在小組活動中商議解決問題。

準備:

操作材料

過程:

1、欣賞與引疑:

觀看童話劇《寶寶看店》(一)

——寶寶看店時發生了什麼事?

“想什麼辦法會使生意越做越好?”

2、討論與嘗試:

小組討論如果你是寶寶,會有什麼好辦法?

藉助操作材料,嘗試按羣數數。

交流小組解決問題的方案,比較哪一種方案,最快最清楚。

3、實踐與思考:

觀看童話劇《寶寶看店》(二)

説説議議:爸爸介紹給寶寶一個什麼好辦法?

想想試試:兩個幼兒同時數,一個一根一根數一個一堆一堆數(10個一堆)。比比哪個人數得快。

操作實踐,體驗按羣數數的便捷。

交流各自的取貨方法,相互啟發。

4、遷移與創造:

觀看童話劇《寶寶看店》(三):

——“除了10個10個地數,還有什麼方法也很方便呢?”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培養幼兒大膽推測、操作及細緻觀察的能力。

3、瞭解“雨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現象,知道雨與人們的關係。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圖片,故事:《小雨滴旅行記》、《雨來啦》。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水

活動步驟

一、開始部分:

提問:天上為什麼會下雨?下雨時的天空是什麼樣的?雨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瞭解雨的形成原因:

請幼兒自由説出雨是怎麼形成的?(打雷了,就會下雨了……)

2、師幼共同做實驗,瞭解雨是怎樣形成的?

1)讓一幼兒先將試管裏的水加熱,看看有什麼現象?

a、有氣泡、b、有氣從試管口冒出來。c、有響聲

2)請另一幼兒將玻璃片放在試管口的上方,説説你又發現了什麼?

a、玻璃片上有水b、玻璃片上有氣(過了幾分鐘)c、我發現玻璃片上有水珠d、我發現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來了

3)實驗完成,引導幼兒通過剛才的實驗,説一説:雨是怎樣形成的?

師幼總結:水加熱以後,形成了水蒸氣,水蒸氣漸漸多了,他們抱在一起,當遇到冷空氣,形成了小水珠,當他們快託不住的時候,小水珠就落下來,這就是雨。

4)聽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更深一步瞭解雨的形成的原因。(邊聽故事,邊出示雨的形成圖片)

3、引導幼兒説説雨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1、可以澆地。2、可以澆樹。)

4、雨對我們的生活與這麼多的好處,那我們怎樣才知道要下雨了呢?聽故事《雨來啦》,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聽故事。知道:

燕子低飛要下雨

青蛙高唱要下雨

魚游水面要下雨

螞蟻搬家要下雨

三、結束部分:

師幼共同到外面去找一找這幾種小動物都在幹什麼,看有沒有要下雨。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4

設計意圖:

種子對於幼兒來説並不陌生,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是靠人類來種植的。在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他們有的靠風力傳播,有的靠動物傳播,有的靠彈力傳播等。《植物種子的傳播》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收集種子實物和關於種子的圖片,讓幼兒瞭解種子傳播的祕密。並通過這一活動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頑強的生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熱情。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幾種常見的蒲公英,蒼耳、鳳仙花等植物的種子傳播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2、積極參與觀察探索種子傳播方式的活動併產生較強的求知慾。

3、樂意與同伴共同討論、分享自己所瞭解的知識。

4、通過觀看課件與視頻,感受大自然的生動有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初步瞭解種子的幾種常見傳播方式。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收集了許多種子並在自然角中進行了展覽。

2、各種實物:蒼耳、鳳仙花、蒲公英等。

3、種子傳播的課件。

活動策略:

集體交流、個別講述、分組討論、集體實驗、共同小結

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引發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及傳播方式的興趣。

(1)導入談話。

教師:你們見過植物的種子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種子和關於種子的資料。我們一會去看一看,這些種子是長什麼樣的,你還能發現哪些關於種子的祕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講一講。

請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種子或關於種子的資料。

(2)觀察後談話。

教師:剛才我們看了種子和關於種子的資料。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是什麼樣子的?關於種子,你還知道它們的哪些事情?

教師小結: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有的是帶毛的,有的是帶鈎的,還有長刺的呢。那麼.種子有什麼用呢?

教師:種子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種植,傳播,長出新的植物來。那野地裏的植物,沒有人去種植,它們的種子是怎樣來傳播的呢?

(評:收集種子的過程為幼兒做好了課前知識準備。而觀察法是科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法,在第一環節中老師讓幼兒從感知中激發興趣,從而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幼兒通過觀察瞭解一些種子的特徵,為下一環節中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作好了鋪墊。)

2.觀看課件,瞭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1)教師播放課件,幫助幼兒瞭解幾種種子傳播的方式:

①風力傳播(蒲公英);

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

(3)彈力傳播(鳳仙花)。觀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學説一些種子的名稱。

(2)教師通過提問,出示相應的種子圖片和傳播方式字卡,並讓幼兒學做動作。

教師:剛才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是靠什麼來傳播的?

幼:鳳仙花是太陽曬了,自己一個人炸開來的。

師:這種傳播方式叫彈力傳播。豆莢也是靠這種方式來傳播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到底是怎樣傳播的。

(老師取出一顆鳳仙花種子,演示。並且給每位幼兒發一個,讓他們動手試一試。)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看一看彈力傳播的全過程。 (觀看短片。)

教師:蒲公英是靠風來傳播的。

(老師拿出實物,示範給幼兒看。讓他們觀察蒲公英的傳播過程。)

每個幼兒手裏拿一個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動蒲公英的種子,親自感受風力的傳播。

(動物傳播,水力傳播,過程同上)

師幼小結:今天我們學了幾種植物的種子傳播方式呢?我們一起來説一説。

(3)瞭解種子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教師:為什麼蒲公英的種子會隨着風兒去旅行呢?(因為它的種子長得很輕,並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可以藉助風力傳播。)

教師:為什麼蒼耳的種子能靠動物來旅行呢?

教師:為什麼鳳仙花的種子能靠彈力旅行呢?

教師小結:原來種子的傳播方式和它長的樣子有很大關係呢。

(評:種子的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傳播的含義,我從網上下載了現成的錄像。幼兒觀看了種子的三種傳播方式之後提問,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傳播方式圖卡,並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它會用這種方式來旅行呢?從而初步解決了形態與方式之間的關係問題。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在瞭解種子的三種傳播方式時,教師藉助動作幫助幼兒記憶,又起到了動靜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識,瞭解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

(1)幼兒討論。説説生活中見過的傳播現象。

教師:除了錄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靠什麼來傳播的?

(2)拓展介紹。出示幾種典型傳播方式的種子圖片(噴瓜、椰子、無花果種子等)。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傳播方式嗎?老師進行適當講解。

4. 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徵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老師先讓幼兒認識展板上簡筆畫的傳播方式標記圖。)

教師: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圖片,請你看看這些圖片上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説一説,然後按照它的傳播方式貼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將小圖片在展板上按標記圖分類粘貼,最後師幼共同進行講評糾錯。

(評:老師在這一環節運用了操作法,讓幼兒與材料互動,讓幼兒拿着圖片説一説、分一分、貼一貼,通過動手動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5.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表現種子的傳播。

(1)教師按幼兒的選擇,讓幼兒自由學學做做。

教師:種子有着不同的本領,你願意學做哪一類種子的傳播呢?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輪流上演各種種子的傳播方式。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跟着音樂來學學種子的旅行。當錄音機裏的阿姨説到哪一種傳播方式的時候,喜歡這種種子傳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來表演。

(3)結束活動。

教師: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我們把今天大家帶來的這些種子種到自然角里,小朋友們來觀察、照顧它們,看看它們有哪些變化,好嗎?

教師: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種子的傳播方式,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嗎?

活動延伸:

1.環境創設:展示“植物種子的傳播”展板。

2.區角活動:進行種子的粘貼活動及自然角種植活動。

3.家園共育:帶幼兒瞭解更多的種子以及它們的傳播方式。

活動反思:

1、創設輕鬆愉悦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讓幼兒產生愉悦的心理感受,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

2、主線分明,細節飽滿。整堂課以”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為主線,重視在細節問題的處理。比如這堂課,

①風力傳播(蒲公英);

②人和動物的傳播(蒼耳、野葡萄);

(3)彈力傳播(鳳仙花),這些關鍵字的運用,加深了幼兒的印像,教學效果較好。

3、另外,在教學中,讓孩子們想,讓他們説,儘量提供一個讓幼兒展示的平台,在幼兒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

4、巧妙拓展。讓幼兒去發現。在整堂課學習完後,讓幼兒説一説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大家一起交流。

不足之處是沒有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教師説的比較多,沒有為幼兒創設交流的機會,比如讓幼兒觀察種子的不同,孩子們説的太少,整個活動太死,缺乏生氣。主要原因是孩子們參與性不夠,主體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5

[教材簡解]

紙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畫畫,做手工,寫字都需要用到紙。活動《神奇的紙桌》的設計靈感來自區域活動,一天,手工區的樂樂將紙折成一張桌子,然後在紙桌上放雪花積木,他一邊放一邊數。樂樂看見我高興的説:“老師我的紙桌很結實能放20個雪花片。”在觀察中,我還發現我班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度到了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做做玩玩,喜歡自己動手操作,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摺疊、粘貼等操作能力,他們能夠運用想象,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製作活動。用紙來做桌子,對於孩子來説十分新奇,在熟悉與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發了他們製作與探索的慾望。所以我根據本班幼兒發展水平,選擇設計了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與探索的慾望。

[設計理念]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熟悉的東西,讓孩子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紙和桌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奧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就像杜威先生所説:“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本能的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懼來的特點。”活動中把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引入探究的對象,通過多次操作與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來解決不同的問題,達到不同的目的。

[目標預設]

1.樂於探索,並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創新。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使紙桌站起來及站得穩的方法;

3.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固體膠、記錄紙、記號筆沒人一份。

2.相同大小的雪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麼?

幼:紙師:紙有什麼用處?

幼:畫畫、寫字、摺紙……師:你有什麼方法能讓這張紙站起來?

幼:折、卷2.師: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訴我,她能用兩張紙,一張做桌面,一張做桌腿組合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你覺得這張紙桌能站起來嗎?

幼:不能站起來、站起來3.師: 那麼,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呢?

幼:有4.師:好,如果給你兩張紙,你能做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還要讓它站起來嗎?你準備怎麼來做這條腿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幼兒討論)評析:活動一開始,以疑問為線索,“兩張紙能做一張一條腿的紙桌嗎?”展開探索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嘗試製作紙桌,探索桌腿的多種製作方法。

1.師:在你們的桌上有每人兩張紙,請小朋友開動腦筋,來做一做、試一試,看看誰的桌子最先立起來,做的又穩當又牢固,好嗎?

2.幼兒嘗試製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 (用語言結合實物表述)。

師:你是怎樣做的桌腿,讓它站起來呢?你的桌腿是什麼形狀的呢?

幼1:用折的方法:將紙對摺立起來變小山型幼2:用折的方法:將紙三折變成門型幼3:用折的方法:將紙四折變扇型幼4:用卷的方法:將紙捲成圓型4. 師小結:紙的本領很大,通過折、卷的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後,可以“站”起來,變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獨立探究法,經驗法,操作法,交流討論法。活動中對紙桌的製作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幼兒在操作活動時儘量不介入,只是適時的點撥,肯定,並鼓勵幼兒不輕易放棄。為幼兒製作後的討論“你的紙桌站起來了嗎?”留出了很大的空間。最後幼兒介紹自己的製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經驗,在説中學,聽中學,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三、以遊戲“擺積木”,嘗試發現各種形狀桌腿的紙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1.師:你的紙桌上能放東西嗎?

幼:能(引導幼兒猜測紙桌上能擺放積木的數量)2.師:在紙桌上輕輕地平放雪花積木,看看哪種形狀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積木最多?

3.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紙桌上能放幾個積木,請你把你的猜想數量記錄在“?”號的格子中。

4. 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裏。

5. 幼兒嘗試在將紙桌上放積木。

6. 師:你的紙桌上放了幾個雪花片?它是什麼形狀的桌腿?你發現哪種形狀的桌腿比較牢?(引導討論)7.師小結:圓柱體桌腿的紙桌,放的積木數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採用遊戲的形式,營造探索學習的氣氛。鼓勵幼兒在自己製作的紙桌上儘量多放積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對桌子的承受力的影響,讓幼兒在問題情景中去思考,去尋求答案。

四、引發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1.師:剛才,我們通過操作,得出圓柱體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領更大,還有沒有像圓柱體的桌腿一樣,有一個支撐面的紙桌,在桌上可以放許多積木呢?

2.師: 那相同形狀的桌腿,如果我們改變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好嗎?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從而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促使幼兒永遠種保持學習的熱情,並獲得主動學習的動力機制。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傘、圓紙片、牙籤、木片、蓋子。

2、學具:陀螺、電風扇、法條玩具、錄音機、磁帶、鐘錶。

3、視屏展示儀、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轉動的經驗。

1、幼兒猜謎:説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什麼?(風車)出示風車,請幼兒講講是怎麼猜出來的?

2、師幼小結:有了風,風車就轉動。

二、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是:你能讓自己的身體轉動起來嗎?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哪些部位能轉動。

2、幼兒探索繩梯部位的轉動。

3、幼兒交流:

(1)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一部位轉動起來了,請你試一試。

(2)師: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不能轉動,行不行?

4、師幼小結: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三、探索使物體轉動的方法。

1、師:你能夠想辦法讓桌上的東西轉動起來嗎?玩的時候動腦筋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2、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的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在視屏儀上演示.

3、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許多的辦法讓籃子裏的東西轉動起來,而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四、拓展生活經驗

1、請小朋友到周圍找一找那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幼兒在活動室裏尋找幼兒交流:哪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

2、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