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33K

教案要遵循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確保教學的質量和一致性,通過認真準備好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7篇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探索中發現物體自由下落時有直線和曲線之分,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與其重量、形狀有關。

3、能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進行記錄,並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羽毛、紙片、塑料積木、球、繩、沙包等。

2、記錄單、筆,白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1、猜想式提問,挖掘幼兒原有經驗。

(1)教師從材料框中拿出兩種不同的物體舉在同一高度,讓幼兒猜測如果同時放手,會發生什麼。(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膽的回答,對幼兒的回答,教師不判斷對錯,啟發其他幼兒繼續發表自己的想法。)

2、操作嘗試,發現探索結果。通過探索,初步感知物體的下落有快有慢。

(1)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材料試一試,看一看和自己的猜想一樣不一樣。(發現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現物體下落時的異同。(引導幼兒發現有的物體落的快,有的物體落的慢)

(3)師幼共同探討為什麼有些東西落的快,有些東西落的慢呢?

(4)教師小結:所有的物體在空中都會下落,並且物體下落的速度與其重量、形狀有關。

3、幼兒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幼兒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並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2)請個別幼兒分享記錄方法並説説新的發現。

(3)教師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4、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請幼兒想辦法改變他們落下來的速度。(可以提醒幼兒改變紙張的形狀,如用折、揉、團的方法,但要求幼兒不能改變原有紙張大小)

(2)幼兒相互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最後幫助幼兒梳理)

(3)師幼共同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手帕或塑料袋做降落傘,觀察其與其他物體下落的不同。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2

設計意圖:

物體的上拋、下落現象是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經常遇見的,如何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問題,我選擇和設計了“物體的上拋、下落”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主動獲得物體上拋、下落的經驗。在製作玩具的同時,為了讓不同水平幼兒都在各自基礎上獲得發展,我為幼兒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自制玩具,獲得成功的喜悦。

活動目的:

1.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上拋、下落的不同現象,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2.激發幼兒自制玩具的興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悦。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塑料袋、沙包、紙張、夾子若干

2.難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傘範樣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與沙包上拋的不同現象

2.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説出易拋與不易拋的物體

3.探索紙與夾子上拋不同現象

4.探索紙與夾子從同樣高度下落的不同現象

5.探索怎樣使紙能快一點落下的方法

6.留下餘興:讓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兒自制玩具

1.討論:怎樣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減漫

2.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自己製作玩具

3.幼兒製作玩具,教師個別指導

三、玩玩具,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節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範的時候關於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節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佔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節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鬆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並沒有都這麼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麼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着環節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並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節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後再得出結論,挑戰幼兒原有經驗。

小百科:物體,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一般分有氣態、液態和固態。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3

目標:

1、讓幼兒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準備:

各種糖紙、報紙、小塑料玩具、沙包。

過程:

1、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樹葉落下來的樣子嗎?它和樹枝落下來的樣子有什麼不一樣?”

2、讓幼兒自己試驗、探索。

(1)師:“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扔東西的,看看你能把這些東西扔多高,再看看它會怎麼樣?

最後是怎樣落下來的,落下來時有什麼不一樣?”

啟發幼兒觀察東西無論扔多高總要掉下來,掉下來是有快有慢的。

(2)“你扔沙包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扔塑料帶的時候呢?

什麼樣的東西可以扔的高?

你發現什麼東西落得快?

什麼東西落得慢?

為什麼?

(重的東西落得快,輕得東西落得慢)

(3)“你能讓它們不落下來嗎?

(如用嘴對它吹氣,向上打它,但一停止仍回掉下來。)

東西不管扔多高,它都會落下來,但落下來有快有慢,輕得東西落得慢,重的東西落得快。”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討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也不同。

師:剛才我們發現重的東西落得快,我們現在用兩張一樣的紙,一個揉成紙團,一個不揉,讓它們比一比,看看會怎麼樣,為什麼會這樣?

(紙團扔得高,落地快,沒有揉的紙扔得低,落得慢。)

4、小結:今天,我們發現扔到空中的東西都會落下來,輕的、大的東西扔不高,落下來的速度也慢;重的、小的東西扔得高,落得也快。

5、活動延伸:剛才小朋友發現一張紙扔不高,那我們有什麼辦法讓它扔得高呢?

(揉成紙團、折成飛機。)

我們來做一架紙飛機,比一比看誰飛得高,飛得遠。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4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為了幫助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瞭解物體都會下落的科學常識,並能進一步瞭解物體下落的特點。

另外我班的微型課題是《在科學小實驗中教師問題的提出》説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注重教師提問的方法,讓幼兒能在問題的引導下更好地動手,動腦的進行實驗活動。激發幼兒對於科學小實驗的活動感興趣。

教學目標:

1、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體下落有直線和曲線之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物體按下落方式

教學準備:各種橡皮、報紙、毛線、塑料杯、布、石頭、沙包、積木、羽毛等,記錄紙、筆,白紙人手兩張進行記錄。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物體自然下落的現象。

1、教師在幼兒桌上任意選一玩具:老師手上拿了什麼?要是我鬆開手,它會怎麼樣?(請幼兒猜想)

2、教師:將手放開:“所有的物體在手裏,放手後都會是落下來嗎?”

幼兒猜想:“有的東西會,有的東西不會掉下來。”

評價:這裏我是為了激發幼兒對動手實驗的興趣,為下一個環節做好準備。

3、教師:我們周圍籃子裏有很多東西,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和你想的一不一樣!

4、幼兒自由選擇來進行實驗,並請幼兒交流自己的試驗結果。“誰來説説,你發現的?”

5小結,原來所有的東西拿在手裏鬆手後都會落下來。

二、探索並討論。

引導幼兒交流發現:掌握不同物體下落的路線不同的特點。

“那它們在落下來時你們有什麼發現?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的説一説。”

“誰來説一説?”

“哦!他説石頭是直直的下落。你能用動作做一做嗎?”

“我們一起來用動作來做一做石頭落下來的動作吧!”

“還有沒有別的發現?”

評價:這個環節是為了幫助幼兒在做動作時能更直觀的瞭解物體下落時的路線特點,為下一個完成記錄表的環節做好鋪墊,讓幼兒能更好的學會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物體下落的路線。

三、分組探索,按照物體下落的路線進行歸類記錄。

1、請分組實驗,觀察桌上的物體的下落方式,並商量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那其他的東西他們下落時又會是怎樣的呢?周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三種不同的材料,(出示大的記錄表)分別是xx,xx,xx請小朋友們去試一試,把它們落下來的路線畫在相應的表格裏。

提醒幼兒:“試一試時我們何以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讓我們把它們下落的路線看的更清楚。”

評價:這裏是幫助幼兒更直觀的瞭解實驗目的和要求,從而更有目的性的進行實驗。

2、讓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方法。

“誰來介紹一下你的記錄表?你是怎麼記錄的?”

“你們同意嗎?如果不同意我們就你再來試一試!”(得出結果時,教師記錄到大表格中)

3、簡單小結:不同物體下落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是直線的,如:沙包,積木,石頭等,有的是曲線的,如:紙片,羽毛,塑料紙等。

四、引導幼兒和同伴比較,發現不同物體下落時速度的不同。

“物體下落時除了它們下落的路線不同,有直線和曲線,還有什麼不同呢?”

“那就請小朋友選擇不同的材料來比一比。”(教師指導幼兒要在同一高度,同一時間裏進行實驗。)

(1)拍手,“快來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吧!(請個別小組交流)你選了什麼和什麼?發現了什麼?請你上來比一比讓大家一起看看是怎麼做的?” (請幼兒示範)強調:在比較的過程中要幫助幼兒瞭解要將物體放在同一高度上,同一時間裏放手進行對比。

評價:這裏幫助幼兒更直觀的瞭解科學實驗是非常嚴謹的。

“誰還選了不同的材料,你們發現了什麼?”(請幼兒示範)

(2)為什麼石頭,塑料杯落的快,又為什麼報紙、布落的慢?(請幼兒回答)

3、小結:哦!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的,它們下落的路線不一樣,而且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物體越輕,下落的速度越慢。

五、延伸活動:引導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兩張紙)“剛在我們都是用不同的材料來比的,它們落下來時的速度不一樣,下落的方式也不一樣。那這兩張是完全一樣的紙,我們能不能用什麼辦法讓他們落下的時候不一樣呢?”

2、請個別有説一説自己的猜想!

3、下課後我們就到科學區裏去試一試吧!

評價:幫助幼兒鞏固對物體下落知識的掌握,並豐富科學區遊戲的內容。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感知各種物體在空中都會自由下落。

2.通過動手操作,探究物體的下落速度跟重量、形狀與掉落方向有關,學會做記錄並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3.對物體下落的現象產生興趣及探索慾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每組相同的普通紙兩張,大小相同的黑卡紙一張,橡皮泥一盒,積木一塊,石頭一塊,剪刀一把,筆一支,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物體都有下落現象。

(1)教師引導:教師手裏拿着一塊積木,提問如果鬆開手會怎麼樣,教師操作,並用多種方式拋、扔。提問,所有東西都會這樣嗎?

(2)幼兒試驗:請小朋友運用多種材料試一試,看看和剛才的猜想是不是一樣。

(3)幼兒分享結果,教師總結。

2.比較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

(1)提問:剛才你們都扔了那些東西?它們落下來的速度一樣嗎?哪些快哪些慢?

(2)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教師引導要在同一高度鬆手來比較。

(3)幼兒再次操作,並將結果記錄在紙上。

(4)教師將結果貼在黑板上展示,請幼兒回答發現了什麼,幼兒猜想為什麼有些速度快有些慢。

3.探究物體下落速度與什麼有關。

(1)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操作,比較普通的紙和黑卡紙的下落速度不同,請幼兒回答發現了什麼,驗證速度與重量有關。

(2)幼兒操作,不增減東西,怎樣使兩張相同的普通紙掉落的速度不同,再交流討論。驗證速度與形狀和下落方向有關。

活動延伸:

將材料投放到區角內,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對生活中的落體運用現象進行新的設計,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節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範的時候關於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節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佔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節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鬆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並沒有都這麼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麼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量,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着環節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並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節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後再得出結論,挑戰幼兒原有經驗。

小百科:物體,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切有形體的物質,一般分有氣態、液態和固態。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裏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説説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裏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裏有幾個球呢?

5. 説説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為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説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説:為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説: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物體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

2、培養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説一説,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麼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2、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裏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裏。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3、記錄實驗過程。 説一説我的發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為大石頭佔的地方大,然後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後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後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為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裏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為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後,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