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5W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反思,提高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有了教案是教師更好地組織和管理課堂,提高課堂紀律和學習效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生物的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生物的教案7篇

生物的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説出人和動物體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2、能力目標

描述反饋調節機理。

探討動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反饋調節機理和血糖平衡的調節。

2、教學難點:激素調節的實例分析。

三、教學策略

1、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

本節內容學生在國中生物課中已經學過,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之上建立新的知識。例如讓學生説出人和動物體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燈片上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時,學生分成二小組交流,進行知識的比較與歸納,然後再派代表全班彙報。

3、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本節內容與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和個人生活相結合。這種結合一方面可體現以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背景,分析挖掘這些問題中包含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體現在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如懷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時機體作出的反應分析,與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學理念

追求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的和諧統一。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案例導課

1、展示課件ppt:快樂加減法??

憂愁、顧慮和悲觀,可以使人得病;積極、愉快、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可以戰勝疾病,也可以使人強壯和長壽。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羅.懷特博士是波士頓的心臟病專家,是五十年代最傑出的代表。保羅.懷特博士是波士頓的心臟病專家,是五十年代最傑出的代表。她是個年輕的母親,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一個愛酗酒、整天什麼也不幹的丈夫。這個女人得了可怕的風濕熱,整日卧病在牀,就這樣維持了3年,醫生説最多還能維持一年,她的情緒極度低落。有一天,她的丈夫不知什麼原因離家出走,留下這個可憐的母親和兩個孩子,甚至一點生活費也沒有。但當懷特博士再去看她時,她很堅強地説:“懷特醫生,我一定要起牀,我還要照顧、護養我的兩個孩子。”懷特博士安慰説:“親愛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儘快康復,可是你的心臟會受不了的。”不顧醫生的反對,年輕的母親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充滿着激情和興奮,下牀開始工作了。

此時讓學生猜測年輕母親以後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學生各抒己見)

師:奇蹟出現了,這個堅強的母親卻意外地護養了兩個孩子八年,才離開這個世界。

這是什麼力量使這個母親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展示ppt:快樂加減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師: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自強不息”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戰勝一切的勇氣,義不容辭的責任,你就是----勝利者;你就是----快樂者。

再引出問題:剛才我們從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該案例,從生理學角度該怎麼解釋呢?

懷特博士解釋:他低估了acth這種荷爾蒙產生的生理作用,人類的情緒能刺激垂體,產生acth和正常荷爾蒙的可能性。因為在當時還不知道acth是什麼東西。

引出:acth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進入激素知識點。

環節二: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

師問:1、在國中我們學過的激素有哪些?説出人和動物體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2、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3、激素分泌異常時會引起什麼病變?

4、辨析幻燈片上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各激素之間的關係引出內分泌腺的三個層次:下丘腦----垂體----被管理的某些內分泌腺

環節三:激素的反饋調節及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1、結合實例分析:通過學生自述寒冷刺激時機體所作出的反應;説明激素對機體的調節機制;加深學生對反饋調節的理解。

2、結合比較分析;比較生長髮育過程中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時的影響。歸納出:協同作用

結合馬拉松賽跑時血糖濃度的變化,分析血糖濃度的調節。歸納出:拮抗作用

學生分成二小組比較與歸納。然後再派代表全班彙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環節四:小結

師:再回到懷特博士的病例,請同學們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後,我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反饋調節知識對材料做進一步分析總結。並説生活中的負性事件永遠存在,關鍵是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快樂的心情看待“她”。其實這一事件讓我收穫很多,所以我們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樂加減法三:

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思考,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感覺,並且以什麼樣的方式生存。------------張國清

最後祝大家:(展示ppt)

六、教學反思

1、教學設計反思

由於本節內容難度不大,並建立在國中生物學的基礎上,所以會有兩種可能,設計不好學生不感興趣,設計好可能會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激素的分泌,激素反過來也會調節人的生理,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嘗試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學。我參看了兩種生物版本,人教版舊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參照了浙江大學張國清博士著的《快樂加減法》一書的設計風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可發揮其點撥誘導、強化聯繫、深化認識的功能,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約翰.辛德勒編著的《情緒是健康的良藥》一書中懷特博士的病例創設情景教學,而這又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縮影,如果不注意調節人的情緒,就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影響身體健康。這種設計可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增強學生的興趣,加深知識映象,學生會輕鬆愉快地突破本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最終實現“快樂教學”和“快樂學習”。

2、教學過程反思

情景導課環節巧用了兩條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採用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導課----新舊知識聯繫----新知識----結課環環相扣。從學生課堂的反應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感覺新穎,有些學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記下。課堂讓學生猜測年輕母親以後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時,他們都競相各抒己見;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時學生積極主動地交流和彙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當講到最後一個環節,學生熱情高漲,以熱情的掌聲結束了該課。這説明時下的高中生很渴望這樣的課型;但由於備課和上課時間有限,這堂課還是未能盡情發揮,它的設計和安排還能更精妙。

3、教學效果反思

課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課堂滲透的形式體現,由於生物學科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學的大膽嘗試,所以上完課後,我對兩個班的學生做了書面評估。

如“你對本節課內容的滿意程度怎樣”

a.不滿意b.一般c.較滿意d.很滿意

在四個選項中,選擇“較滿意人數”,甲班佔38.3%,乙班佔43.1%;選擇“很滿意”項的甲班佔46.8%,乙班佔26.2%,都高出了四個問題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覺得結合生物知識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怎樣”

a.不好b.一般c.好d.很好

在四個選項中,選擇“好”的甲班佔53.2%,乙班佔47.7%;選擇“很好”的甲班佔29.8%,乙班佔44.6%。都遠遠高出了四個問題的平均分25%。

一個學生甚至直接跟我説,“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節課”。因為這一堂課的教學,學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課,似乎有點苛刻,但是從另一層面看,現在大多學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各種不同名義的心理諮詢室,但都形同虛設,真正落到實處的少,進入心理諮詢室的學生也寥寥無幾。同時學生中不泛也存在偏見,談及“心理”就誤認為有問題,所以望而止步。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出學生其實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很渴望這樣的課型,置於生物課中更能有理有據地令學生信服,從而實現自動調節,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維持身心健康。

如果該課有比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課堂更加精彩。是啊!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時代的前進,老師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與交流,不僅專業基本功紮實,而且要有心理學理論做支撐和不斷提高文科素養。老師的收穫將是教學的快樂和快樂地教學,生活的快樂和快樂地生活。這堂課我的確做了精心的設計,投入了時間,同時我也收穫了快樂,傳遞着快樂。這只是一個起點,前方路漫漫而修遠,吾將上下求索,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生物的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舉例説出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舉例説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舉例説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一)、自主學習

1、自然環境,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運動方式。

2、動物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等。

3、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系列通過運動的特徵。從而提高了能力。

4、動物通過運動能迅速遷移到更為適宜的和,從而有利於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動物的運動方式主要為飛行的是:

a、鴕鳥b、企鵝c、蝙蝠d、蠶蛹

2、動物通過運動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運動方式為:

a、飛行b、跳躍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項不是鳥類遷徙的意義:

a、獲取足夠的食物b、尋找適宜的生活環境c、產生有利變異d、有利完成生殖活動

(三)、當堂達標

教材52頁《自我》1-3題。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頁《思維拓展》

(五)、課外閲讀

?鳥飛行的祕密》

生物的教案篇3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塊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二節的內容。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習題設計等七個方面來簡要談一下我對這節內容的構思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課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四部分內容,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首先由能量流動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動的方法:由個體→羣體→系統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科學規律的能力。在學生揭示能量流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桑基魚塘、草原放牧兩個實例分析,使學生切身體驗生態學規律與現實生活及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繫,自覺樹立生態學觀點,遵循生態學規律,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努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陳代謝、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等知識為基礎,同時又是學生鞏固生態系統結構,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及生態系統等知識的基礎,它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是重點和難點。

(二)課程標準內容

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三)考綱要求

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Ⅱ)

(四)教學目標

為落實課程標準內容,結合本節教材內容設計及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心理水平,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

2.在運用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實例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並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能從整體水平對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統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2.應用能量流動的規律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並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農業的發展和生態農業的建設,注重生態學觀點的培養。

2.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觀點,養成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重難點及其突破

1.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系統,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用準確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的過程。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更好地服務於人類自身(調節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教育學生樹立生態學觀點,自覺堅持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原理。

基於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現實生活的需要,確定了以上教學的重點。

2.難點及其突破策略

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在能量流動比較抽象和學生缺少揭示規律的方法。針對這一難點主要採取了以下突破措施:

1.採用由局部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先定性再定量的分析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能量流動過程,歸納能量流動的特點。

在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時,先由一個個體的能量輸入、儲存、轉化和散失途徑分析,逐步種羣、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最終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在能量流動的特點的教學中,先由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定性分析作出推測,然後以賽達泊格湖能量為例定量分析,最終得出能量流動的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設計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進行推理探究,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規律。

在學生完成能量流動概念學習之後,教師提出問題:一個個體的能量如何輸入儲存和散失?一個種羣呢?引導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和思考;接着提出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如何流動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小組探究:第一營養級的能量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第二營養級呢?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歸納:①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是什麼?②如何輸入?③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④能量在各個營養級的來源和去路?⑤能量流動的起點和渠道?通過探究和師生互動準確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在解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你能總結出什麼規律?”通過小組合作,最終歸納出能能量流動的規律。

3.重視聯繫實際,鞏固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歸納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為什麼一山不容二虎?”“食物鏈長度一般只有4-5級?”“魯賓遜荒島生存策略”等實例分析,既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分析實例的同時,體驗了生活實際中的科學規律,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探究_,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已經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通過高一年級的學習已經養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邏輯推理能力;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學生通過初、高中學習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傳遞,能量守恆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學學習中,已學習了儲存能量的物質、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本節內容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為學習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材、媒體等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加工信息、推理判斷、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思考、合作、探究、歸納,教師啟發引導、歸納、拓展延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在樂學氛圍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條理性、動態性、高效性等優點,設計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由現象發現規律、掌握規律,並運用規律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去分析問題、揭示問題,方法很重要。本節內容教學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掌握由個別→一般,由局部→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規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時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重要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1.問題探討、設疑激趣

2.理解概念、問題引導,學生由個體→種羣→營養級→生態系統逐步進行能量流動分析。

3.小組探討交流,師生共同歸綱總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4.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歸納能量流動特點並探究其表示形式。

5.實例分析,運用能量流動的規律。

6.小組探討實例、歸納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7.課堂小結

(二)本節課教學的設計思路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導誘,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獲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本節課一開始通過問題探討,使學生置身其中;與生存挑戰相聯繫,激發學生求知_。自覺主動投入本節課的學習。

接着通過教師問題引導,指導學生進行能量流動的分析,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學會由個體→羣體→系統的分析方法。然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能量流動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做出定性推測:能量有逐級遞減的趨勢。

教師進一步提出這一推測的準確性有待驗證,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_。教師因勢利導轉入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的能量流動,通過定量分析和小組的交流探究歸納出能量流動的規律。

學生沉浸在發現規律的快樂中,教師趁熱打鐵引入實例分析,使學生在分析實例中體驗規律應用的快樂進而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農田生態系統與桑基魚塘,以及小組變流如何更好的進行草原放牧,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新情景中,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由現象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規律的教學思路,容易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區分攝入量和同化量

2.在講能量金字塔時要避免學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識鞏固不牢時,引入其他的金字塔造成干擾,暫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3.區分提高能量利用率與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不同。

六、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板書設計如下: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能量流動的概念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輸入傳遞、轉化、散失1.特點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單向流動

1.來源逐級遞減

2.起點2.表現形式

3.渠道能量金字塔

4.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四、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5.各個營養級能量來源1.效利用

6.各個營養級能量的去路2.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有益的部分

7.能量轉化過程

七、習題設計

1.課堂鞏固練習

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區分易混點

2.課後探究

設計課後探究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調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積及性;同時通過開放性試題,拓寬學生思維。

生物的教案篇4

1、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説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範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③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於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於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後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着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並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並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字的透明紙;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並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閲讀課後的顯微鏡發展史。

4、教學程序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閲讀二單元開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小(提示圖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鞏固練習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課後反思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後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範操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生物的教案篇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①説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説明它們的異同點。

③掌握呼吸方式的判斷並會利用呼吸作用方程式計算。

2 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現問題能力。

②通過分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處理信息、合作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③通過辨析等評價方式,培養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情境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做出合理判、正確結論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希望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之間交流、合作精神。

②讓學生知道理論來源於生活,而又用於生活。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和生產實踐中,不斷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及原理。

2 細胞呼吸原理和本質

3根據呼吸作用方程式的相關計算

教學過程

?導入】本課導語

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而且能量的直接提供者atp,atp中的能量主要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對於生物體來説atp中的能量都可以來源於呼吸作用,本節課主要來複習細胞呼吸。

?活動】細胞呼吸學生活動

活動1

問題1:生物體內有多種供能物質,各種能源物質在供能上有怎樣的關係?

問題2:細胞呼吸是atp的主要來源,atp還有哪些來源呢?

?講授】請兩個同學寫出細胞呼吸反應式,引導出細胞呼吸類型、概念和過程的複習。

ppt分別展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完整過程,提出相應問題

問題3:有氧產物co2、h2o中的氧原子的來源?

追問:如果提供18o2 ,可以產生放射性c18o2 嗎?

問題4:有同學認為反應式中的“能量”就是“atp中的能量”,對嗎?

問題5:為什麼不同生物的無氧呼吸產物不同呢?

最後,討論辨析:

1、沒有線粒體的生物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嗎?

2、有線粒體的生物就一定會發生有氧呼吸嗎?

總結: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co2。

?講授】細胞呼吸講授

引導學生理解實驗結果,總結細胞呼吸方式。總結細胞呼吸方程式。引導學生利用方程式計算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練習】細胞呼吸練習

1.酵母菌在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將酵母菌放在含有培養液的密閉的錐形瓶中,測得co2的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則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

a.1∶6 b.1∶3 c.1∶2 d.1∶0

解析:用“並列比較法”解。此題中的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 此時co2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可知生物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可以看出,有氧呼吸時o2的吸收量與co2的釋放量相同,假設o2的吸收量為1 mol,則因co2的釋放量是吸收量的2倍,所以共釋放co2的量為2 mol,有氧呼吸時釋放的co2量與吸收o2量相同,因此也是1 mol,那麼無氧呼吸釋放co2的量則為1 mol。又由上述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可知,有氧呼吸產生l mol co2需要消耗1/6 mol葡萄糖,而無氧呼吸時產生1 mol co2需要消耗1/2 mol葡萄糖,則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1/6)∶(1/2)=1∶3。答案:b

?測試】細胞呼吸當堂測試

.有一瓶子有酵母菌的葡萄液,吸進氧氣的體積與放出二氧化碳體積之比是3:5這是因為

a 有1/2的葡萄糖用於有氧呼吸

b 有1/3的葡萄糖用於有氧呼吸

c 有2/3的葡萄糖用於有氧呼吸

d 有1/4 的葡萄糖用於有氧呼吸

?作業】細胞呼吸作業

生物的教案篇6

課題1菊花的組織培養

1.説出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

2.學習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技術。

3.進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組織培養。

一、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

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即植物細胞脱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於______狀態時,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外界條件的作用下,表現出可以發育成____________的能力。

二、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

1.在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會出現________的差異,形成這些差異的過程叫做__________。

2.過程

離體的植物細胞、組織、器官――→(脱分化)組織――→()叢芽或根等――→(生長)完整的植物體

思考:馬鈴薯長期種植,產量會降低而且易感染病毒,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培育無病毒的馬鈴薯應該怎麼辦?

三、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因素

1.材料的選擇

植物材料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實驗的成敗。植物的種類、材料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菊花的組織培養,一般選擇____________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

2.培養基

植物組織培養需要適宜的培養基,常用的是______培養基,其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如n、p、k、ca、mg、s;__________,如b、mn、cu、zn、fe、mo、i、co;________,如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以及______等;還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

3.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中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啟動細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性激素。培養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以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為例。

使用順序 實驗結果

先使用生長素,後使用細胞分裂素 有利於細胞____,

但細胞不____

先使用細胞分裂素,後使用生長素 細胞____________

同時使用 ______頻率提高

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值與結果

比值高時 有利於____的分化,抑制____的形成

比值低時 有利於____的分化,抑制____的形成

比值適中 促進__________形成

4.其他影響因素

ph、温度、光照等條件是重要因素,不同的植物對各種條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時,一般將ph控制在______左右,温度控制在________ ℃,每日用日光燈照射____ h。

四、實驗操作

1.製備ms固體培養基

(1)配製各種母液。

(2)配製培養基。

(3)滅菌

將分裝好的培養基連同其他器械一起進行__________________。

2.外植體消毒

菊花莖段用水沖洗、加洗衣粉用軟刷進行刷洗、用流水沖洗,吸乾水分。外植體要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______,然後用無菌水清洗,吸乾表面的水分,再用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______, 最後用________清洗。

3.接種

所有的接種操作都必須在________旁進行,並且每次使用器械後,都需要用______________。

4.培養

接種後的錐形瓶放在無菌箱中培養,培養期間應定期______。

5.移栽

6.栽培

答案:一、全能性離體營養物質激素完整的植株

二、1.穩定性細胞分化

2.愈傷再分化

思考:長期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只有根尖和莖尖中幾乎無病毒,因此可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獲得無病毒的馬鈴薯植株。

三、1.年齡保存時間的長短未開花植株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物蔗糖植物激素

3.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濃度使用的先後順序用量的比例分裂分化既分裂也分化分化根芽芽根愈傷組織

4.5.818~2212

四、1.高壓蒸汽滅菌

2.消毒消毒無菌水

3.酒精燈火焰灼燒滅菌

4.消毒

1.細胞分化與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多細胞生物體,一般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的。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含有相同遺傳物質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組織,進一步形成各種器官、系統,從而完成生物的個體發育過程。當細胞分化開始時,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調節,不同細胞的不同基因會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被激活,活化一段時間後有些基因的活動停止,而有些基因還在繼續活動,從而產生了特定的蛋白質(即基因有選擇性的表達),進而產生了不同的組織,也就是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了穩定性差異——細胞分化,這是發生在生物體一生中的一種持久變化,當然胚胎時期達到限度。一般來説,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後的狀態,直到死亡。

由於體細胞大多是通過有絲分裂繁殖而來的,一般已經分化的細胞仍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含有與本物種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已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潛能,即全能性。在合適的條件下,有些分化的細胞具有恢復分裂、重新分化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能力。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比較強,動物細胞的全能性受到了限制,特別是一些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很難用它培養成一個新個體,但它的細胞核中仍有保持物種遺傳性的全部遺傳物質,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已取得成功的克隆羊——多利就是一例。

2.愈傷組織

愈傷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形成的,其細胞排列疏鬆而無規則,高度液泡化呈無定形狀態的薄壁細胞。它容易與根尖、莖尖的分生組織發生混淆。可以通過下表比較根尖分生組織和愈傷組織的異同。

組織類型 細胞來源 細胞形態 細胞結構 細胞排列 細胞去向

根尖

分生組織 受精卵 正方形 無液泡 緊密 分化成多種細胞組織

愈傷組織 高度分化細胞 無定形 高度液泡化 疏鬆 再分化成

新個體

相同點 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細胞增殖

3.污染的預防

污染就是指在組織培養過程中,培養容器內滋生菌斑,使培養材料不能正常生長髮育,從而導致培養失敗的現象。植物組織培養不同於扦插、分根、葉插等常規無性繁殖。由於植物組織培養所利用的植物材料體積小、抗性差,所以對培養條件的要求較高,對無菌操作的要求非常嚴格。

污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細菌污染一般是由接種人員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種時説話,或手及器械消毒不嚴等。另一種是真菌污染可能是由植物材料滅菌不當造成的。

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做好預防。

(1)防止外植體帶菌。①選擇好外植體採集時期和採集部位。外植體採集以春秋為宜,優先選擇地上部分作為外植體,陰雨天勿採,晴天下午採,採前噴殺蟲劑、殺菌劑或套塑料袋。②在室內或無菌條件下進行預培養。③外植體嚴格消毒。做消毒效果試驗,多次消毒和交替消毒。

(2)保證培養基及接種器具徹底滅菌。①分裝時,注射器勿與瓶接觸,培養基勿粘瓶口。②檢查封口膜是否有破損。③扎瓶口要位置適當、鬆緊適宜。④保證滅菌時間和高壓鍋內温度。⑤接種工具使用前徹底滅菌。⑥工作服、口罩、帽子等布質品定期進行濕熱滅菌。

(3)操作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如一定要規範着裝,操作過程中不説話等。

(4)保證接種與培養環境清潔。①污染瓶經高壓滅菌後再清潔。②接種環境定期燻蒸消毒、紫外燈照射或用臭氧滅菌和消毒。③定期對培養室消毒、防止高温。

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時,既要考慮到藥劑的消毒效果,又要考慮到植物的耐受力。不同藥劑、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區別對待。消毒用過的有毒藥品應收集後統一交給有關專業部門處理,以免引起環境污染。

一旦發現培養材料被污染,特別是真菌性污染,一定不要打開培養瓶。應先將所有被污染的培養瓶統一放在高壓蒸汽滅菌鍋中滅菌後,再打開培養瓶進行清洗。

題型一 細胞的全能性

?例題1】 下列實例中能體現細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培養基培養的胡蘿蔔單個細胞培養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種子進行繁殖③用單個煙草組織培育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①和③都屬於已分化的細胞經過培養形成可育的植株,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植物用種子繁殖後代,實際上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發育成新個體,是由未經分化的細胞(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因此不能體現細胞全能性。

答案:b

題型二 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的條件

?例題2】 植物細胞表現出全能性的必要條件是()。

a.給予適宜的營養和外界條件

b.導入其他植物細胞的基因

c.脱離母體後的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細胞或組織,給予適宜的營養和外界條件

d.將成熟篩管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細胞中

解析:在生物體內,細胞沒有表現出全能性, 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組織、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脱離母體後,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適宜的外界條件的作用下,植物細胞就可以表現出全能性。

答案:c

反思領悟: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的條件:一是離體的組織或細胞;二是需要一定的激素、營養及其他適宜條件;三是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細胞。

題型三 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例題3】 (2010•安徽理綜)草莓生產上傳統的繁殖方式易將所感染的病毒傳播給後代,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差。運用微型繁殖技術可以培育出無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過程如下:

外植體――→①愈傷組織――→②芽根―→植株

回答下列問題。

(1)微型繁殖培育無病毒草莓時,一般選取____________作為外植體,其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過程①中,常用的ms培養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____,在配製好的培養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有利於外植體啟動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接種後2~5 d,若發現外植體邊緣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過程②中,愈傷組織在誘導生根的培養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組織培養時常採用根尖或莖尖部位,原因是該部位含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

(2)ms培養基的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機物,在配製好的培養基中,常需要添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植物組織培養也應注意無菌操作。

(3)生長素用量比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時,有利於芽的分化,比值高時,有利於根的分化。

答案:(1)莖尖(或根尖)莖尖(或根尖)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2)有機物植物激素外植體消毒不徹底(3)培養基中生長素類物質用量與細胞分裂素類物質用量的比值偏低

1.下列關於細胞分化的敍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過程中

b.細胞分化在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c.隨着細胞分化的進行,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種類會發生變化

d.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的細胞核保持着全能性

2.下列有關植物組織培養的敍述,錯誤的是()。

a.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 b.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階段

c.外植體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需要陽光 d.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中要求無菌操作

3.下列關於愈傷組織形成過程的正確敍述是()。

a.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植物細胞分化的結果

b.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植物細胞分裂的結果

c.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動物細胞分化的結果

d.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動物細胞分裂的結果

4.下列關於接種時應注意的事項,全部正確的是()。

①接種室要消毒②無菌操作③接種時可以談話④外植體如莖段、莖尖可隨機放入培養基⑤接種時要防止交叉污染⑥接種完立刻蓋好瓶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5.在離體的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脱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條件?()

①消毒滅菌②一定濃度的植物激素③適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光照⑤充足的養料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答案:1.c細胞分化不會使遺傳物質種類發生變化,它的實質是遺傳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上有選擇性地表達。

2.c植物組織培養是指離體的植物細胞、組織或器官在無菌操作下經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物體的過程,其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脱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恆温箱的門應該關閉,不必見光,因為在無光條件下愈傷組織長得更快。

3.b愈傷組織只存在於植物細胞;離體的植物組織細胞,在培養了一段時間以後,會通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

4.d整個接種過程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不能談話,防止呼吸產生污染,因此操作過程應禁止談話,並戴口罩;接種的外植體放入培養基時注意將形態學下端插入,而且分佈均勻,不能隨機放入,以保證必要的營養和光照條件。

5.d離體的植物相關結構在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不需要光照,因為該過程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其營養物質來自培養基。

生物的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舉例説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的生物儘管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並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即使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須依賴活細胞生活。因此,從宏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於學生用全局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從細胞到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各個結構層次,是本模塊和其他模塊將要逐一研究和學習的內容。

本節教學建議用1課時。

本節在教學上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選擇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是基於以下兩點理由。

(1)sars病毒給人類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學生經歷過並且相對比較熟悉的一類病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毒不是一個細胞,不具有細胞的結構,但它不能離開活細胞而獨立生活,選擇sars病毒侵害人體肺部細胞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有助於服務“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將病毒與細胞聯繫起來,但不宜要求學生深入學習sars病毒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瀰漫性陰影圖,引導學生回顧國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並與細胞作簡單比較。同時探討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達成“像病毒那樣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的認識。

關於讓學生理解“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已比較全面,分別是從生命特徵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體的不同生命活動等來論證這一觀點的。下表反映了編者的意圖。

免疫作為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禦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

由於本資料中的一些事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涉及的內容,因此,在分析本資料時,除按照教材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徵?人類發育的起點是從什麼細胞開始的?新生兒逐漸發育長大是由於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於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現這幾個層次的遞進關係。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層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這些層次中,只有種羣和羣落這兩個名詞是學生陌生的,需要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補充講解。例如,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羣,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羣落。這兩個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學生能通過具體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種羣和羣落外,其他的幾個層次都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接觸過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分組回憶、討論。

3.除教材列舉的事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其他的事例。例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等;與心肌組織同層次的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隻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係,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病毒儘管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於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

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二)資料分析

1.提示:草履蟲除能完成運動和分裂外,還能完成攝食、呼吸、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如果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草履蟲不可能完成這些生命活動。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精子和卵細胞充當了遺傳物質的橋樑。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成胎兒。胚胎髮育通過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實現。

3.提示: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許多種類的細胞參與,如由傳入神經末梢形成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相關的骨骼肌細胞,等等。人的學習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由細胞形成組織,由各種組織構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多種系統協作,才能完成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涉及到人體的多種細胞,但主要是神經細胞的參與。

4.提示:例如,胰島細胞受損容易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受損容易導致相應的肢體癱瘓;大腦皮層上的聽覺神經元受損可導致聽覺發生障礙,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體的運動離不開肌細胞;興奮的傳導離不開神經細胞;腺體的分泌離不開相關的腺(上皮)細胞,等等。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如果把龜換成人,圖中其他各層次的名稱不變,但具體內容會發生變化。例如,心臟應為二心房、二心室;種羣應為同一區域的所有人,等等。應當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個。如果換成一棵松樹,圖中應去掉“系統”這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種羣的具體內容也會改變。如果換成一隻草履蟲,細胞本身就是個體,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

2.提示:細胞層次;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層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另一方面,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獨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某些生物體還是由單細胞構成的。

3.提示: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單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四)練習

基礎題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

(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羣層次;

(3)羣落層次。

拓展題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儘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製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製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