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魚教案最新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5W

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教案的制定是很關鍵的,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寫教案都是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班科學魚教案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閲。

大班科學魚教案最新6篇

大班科學魚教案篇1

活動目標:

感知元、角、分,瞭解不同面值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分類表,鉛筆,硬紙板。

2、準備學習包《科學、人民幣》

活動過程:

1、將學習包《人民幣》中的錢剪小來,粘在準備好的硬紙板上,並按照面值分類。

2、幼兒三人一組,其中倆人各拿一張分類表,"第三人開銀行,將錢幣擺在桌子中間。

3、幼兒輪流擲色子,按色子的點數拿錢幣。

4、知道幼兒向銀行兑換錢幣,如5個1元換1個5元。

5、準備教室中的小東西,給每件小東西標上價錢,請每名幼兒拿出10元錢幣卡,進行買賣遊戲。

活動反思:

錢幣雖然不是幼兒每天要接觸的東西,但是對他們來説並不陌生,設計這樣的活動,能有計劃地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啟發和引導幼兒嘗試把所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遊戲之中,不斷豐富經驗促進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動的設計並不令人滿意,原因一,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個別演示、集體討論、自己記錄的方式,遊戲性不強不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操作活動以個人書面的形式,教師不能快速有效給予幫助,也將影響教學效果。原因二,探索錢幣的不同兑換策略,限定兑換7元錢,過於死板,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同時以數字、符號等方式記錄策略,增加了幼兒的思維難度,也沒有考慮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

本次活動設計的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框架;以調動幼兒已有經驗,發揮幼兒積極主動性為原則;以提升幼兒自身能力為大目標。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活動的第一環節,保留了原活動中較好的提問,提示幼兒關注1、2、5這幾個數字在錢幣中的重要用途。活動的第二環節,是教學的重點,學具的提供保證了幼兒個體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獨立擺弄操作及嘗試。同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兒的觀察和相互啟發。幼兒操作材料數量的設定,包攬了10以內所有面值錢幣的不同組合。三個層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師教學難點的突破步驟,以及階段目標的把握。活動的第三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和運用,目的不在於用的多用的好,而在於大膽得用,合作的好。教師的指導應結合幼兒個體的差異,遊戲中突出的問題。指導提示是不出基本問題情況下的提升要求,實施者應靈活把握。

大班科學魚教案篇2

活動意圖:

5—6歲的孩子已開始能從內在的隱蔽的原因來理解各種現象的產生並感興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們最渴望做的事情,學前後期的幼兒對周圍生活有着積極的求知探索的態度,科學積極倡導讓幼兒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學活動《摩擦力》就是通過讓幼兒親身體驗、自主操作、想象創造等,瞭解摩擦力特徵,激發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發現與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對生活的影響。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寫圖片。

兩雙鞋底有什麼不同?

換穿可以嗎?為什麼?

二、第一次實驗,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係。

1、這裏藏着什麼祕密嗎?實驗。

2、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生什麼?

3、四人一組進行。

4、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有什麼不一樣?(距離遠近、速度快慢)並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麼同樣的紙筒有不同的結果?

出示課件二, 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衞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 如果…… 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裏為什麼要墊防滑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麼辦?

活動反思:

活動中體現了“做中學”的思想。在實驗活動中,充分引導幼兒操作各種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種阻力,不斷感受、體驗摩擦力現象的問題。體驗到發現、探索的快樂,產生“我想做、我願做、我能做”的學習態度。讓孩子探索瞭解生活中離不開摩擦力。

大班科學魚教案篇3

設計意圖:

為配合“遠離禽流感”的宣傳,我園設計了“病毒”這一科學活動,指在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初步瞭解(流感)病毒,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準備:顯微鏡、錄像、圖片、細菌標本、病毒示意圖、健康小衞士粘貼標誌(幼兒人數相等)。過程:放錄像(兒童醫院門診及有關禽流感的報道)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為什麼會生病?傳染的禽流感?

幼:因為感冒、怕冷、缺少鍛鍊,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幼:病毒二、播放病毒有關資料

1、在顯微鏡下你看到了什麼?

幼:細菌?不知道是什麼.

2、你們觀察到的是病毒,那什麼是病毒呢?我們請醫學院的叔叔給我們講解一下好嗎?

三、醫生講解內容病毒是什麼?有什麼危害?病毒並不可怕,科學能戰勝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麼?

小結:

科學家本領真大,發現了這麼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沒有想過為了人類的健康,也做一個科學家呢?我們應該怎麼做?

幼:不許禽流感病毒進入我們身體內、多鍛鍊、開窗、不到疫區、大預防針,幼兒製作宣傳圖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來預防禽流感的傳播,其他的人還不道,你想用什麼辦法來告訴他們?(討論: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給他們看預防禽流感的錄象,可以直接説給他們聽。)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圖片有筆請你們來做宣傳廣告,告訴大家怎樣預防禽流感,好嗎?(分組合作宣傳圖)

結束:

現在讓我們來做健康小衞士,每個小朋友貼上標誌,讓我們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兒拿着宣傳畫出活動室。

大班科學魚教案篇4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為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説説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説一説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為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説説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 “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上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兒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述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大班科學魚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飛、爬、跳。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遊戲,看看裏面躲了一隻什麼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並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裏。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於什麼?螞蟻呢?

為什麼説它們是昆蟲?

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徵。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麼也是昆蟲?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遊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麼昆蟲,想一想它是怎麼運動的,它愛吃什麼。

幼兒尋找並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

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教師小結: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説一説你是什麼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麼食物?

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採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

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

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大班科學魚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會認、會寫15個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並能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之中。

3.明確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經典食物,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同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的學習,學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並能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之中。

教學難點:明確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經典事物,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同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音視頻資料展示);朗讀法(名家範讀、對比朗讀、集體朗讀);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傳統節日的圖片並設置如下問題:同學們,對於我國的傳統節日,你都瞭解些什麼呢?正如大家説的這樣,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些是為了紀念某些歷史人物,比如我國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約定俗成的活動,比如春節貼春聯、放爆竹,中秋節賞月、賞桂花;有些節日還會有特定的食物,比如端午節的粽子、春節的餃子、元宵節的元宵……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關於我國另一重要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臘八節的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吃上臘八粥,沈從文爺爺也用他熟練的筆法為我們記敍了八兒一家喝臘八粥的有趣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翻開書本,跟着八兒一起來嘗一嘗臘八粥。

明確:先由學生回答,教師後總結。(板書:臘八粥)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層次

1.根據課前預習,齊讀課文,解決本課生字詞,做到讀通、讀順課文。

明確:會書寫本課中“臘”“粥”“膩”等字。

2.播放錄音範讀,把握文章閲讀的節奏,語調和情感基調。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提問:文章圍繞臘八粥都講了哪幾件事?

明確:八兒等粥和八兒一家喝粥兩件事。(板書:八兒等粥、全家喝粥)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齊讀課文,回答問題:文章中對於八兒等粥和全家喝粥的兩件事,哪件事寫得最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明確:八兒等粥的過程寫得最精彩、最詳寫,分別寫出了八兒等粥時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親見驚異的全過程。

“‘要到夜裏!’其實他媽媽所説的夜裏,並不是上燈以後。但八兒聽了這種鬆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急紅了”一詞,運用了神態描寫,可以形象生動地寫出八兒等粥時焦急的神態,因為媽媽説到夜裏才能吃到粥,聽到此八兒有些着急;“‘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要哭的樣子很顯然是八兒聽到夜裏才能吃到臘八粥故意做給媽媽看的。(板書:迫不及待)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運用語言描寫,通過八兒與媽媽分配臘八粥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極度渴望。正是因為熬粥等待的時間過長,八兒才通過分粥的方式來打發苦苦等待的漫長時間。(板書:苦苦等待)

“栗子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吧,飯豆會煮得渾身腫脹了吧,花生仁吃來總該是面面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乾紅棗也有那麼大,那就妙極了!糖若放多了,它會起鍋巴……”此處運用了心理描寫,通過八兒對臘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向往,進一步寫出了他想喝到臘八粥的急切心理。(板書:美妙猜想)

“‘怎麼,黑的!’八兒同時想起了染缸裏的髒水。”心理描寫,因為對臘八粥的美好想象,卻看到了粥的顏色是黑的,不由得心裏產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板書:親見驚異)

2.指定學生代表,大聲朗讀描寫八兒等粥的語段,讓學生再次感受八兒等粥時的迫不及待。並思考問題,通過對八兒等粥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八兒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明確:從八兒等粥的一些描寫中,可以歸納概括出來,八兒是一個天真、可愛、聰明的孩子。

3.全班齊讀文章的最後兩個段落,以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後兩個段落是對八兒一家喝粥場面的描寫,這一段描寫中是如何體現臘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明確:八兒一家喝粥的場面是略寫,對於臘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則是通過側面描寫展開的:

“雖説……,但……”轉折關聯詞的使用説明粥的顏色雖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確實甜美的;“肚子已經成了一面小鼓了”説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會吃得香;半碗陳臘肉都吃不下去了,説明了粥的美味勝過臘肉,也寫出了八兒一家吃得非常飽,更是對粥味道香甜的描述。(板書:滿足愜意)

4.全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八兒的饞樣體現在哪?

明確:臘八節高興裏藏着對臘八粥的饞,聽媽媽説夜裏才能吃而急紅了眼,裝出要哭的樣子,其實寫的是八兒的饞樣,對粥分配時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則是將八兒的饞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雖然粥的顏色超乎八兒的想象,但還是吃了媽媽給的特大的棗,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這些都能寫出八兒的饞樣。

5.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本篇課文、生活實際與ppt播放其他傳統節日的視頻,談談大家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營造出來的氛圍有何感想?

明確:傳統節日是傳統習俗,更是閤家團聚的一種表現。中國的傳統節日體現的往往是孩子們的快樂、成人們的關懷。一家人團聚,共同營造節日愉快、和諧的氛圍,共享天倫之樂。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拓展延伸:帶着分析出來的傳統節日的濃濃氛圍,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利用今天學到的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對你最喜歡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進行描寫,下節課上課前一起來分享。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通過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對八兒等粥與八兒喝粥分別進行了描寫,文章重點着墨在八兒等粥時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過運用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一系列正面描寫的方式,生動地向我們展示出八兒的可愛、天真、聰明。又通過略寫的方法對一家人喝粥的場面進行簡單處理,在整個喝粥的語段中,僅通過側面描寫的方式和簡單的語言描述,將臘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寫出來。進而讓學生明確文章中的寫作手法,並能做到熟練運用到相應的習作中。文章對於傳統節日營造出來的氛圍的把握是比較困難的,因而可結合學生的日常實際同時與多媒體進行結合,讓學生真正能夠感受到傳統節日濃厚的節日氛圍,與閤家團聚時的喜悦心情。這樣才能將重點落實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難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