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4W

很多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沒有太過清晰的思路,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上課質量預先擬訂的應用文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篇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昇華,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二(1)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麼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説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彙報。

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為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看,他們正在分食物呢!

這麼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2、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糖果數量以及是怎麼分的彙報給大家。

小組1:我們組有6顆糖果,我給他倆都是1顆,我4顆。

小組2: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個人都有2顆。

小組3: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份各是1顆,2顆、3顆。

……

(2)教師追問:這麼多種分法中,哪種最公平、公正?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顆。小組推選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觀察:從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顆,你們又發現了什麼?(每份的數量同樣多。)

出示小精靈的話,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2題。徐盛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二、互動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學例2,課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圖。

師:要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樣分嗎?

讓學生分組討論,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用學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動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學生分,教師參與學生之中,最後彙報並展示不同的分法。

學生彙報,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分法1:一個一個地平均分在6個盤子裏,每盤分3個。

分法2:先拿2個放在一個盤子裏,再拿2個放在第2個盤子裏,再拿2個放在第3個盤子裏……還剩6個,每個盤子裏再放一個。

分法3:還可以每次拿3個放在一個盤子裏,再拿3個放在另一個盤子裏,依次類推。

第三種分法分得很快,能説説你們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可能會説是根據三六十八,就知道每個盤子裏應放3個;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個盤子裏就是3個;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於3,一個盤子裏就是3個……

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合理,均應給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強化平均分。

師:如果把這18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你還會分嗎?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展示分法時要讓學生説一説分法,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師:如果把這18個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幾個呢?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展示分法時要讓學生説一説分法,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三、鞏固拓展,解決生活問題。

1、聯繫實際,練習體驗。

(1)出示題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法,然後藉助學具擺一擺。最後教師根據學生代表的彙報進行展示。

(2)把題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盒?”

讓學生説一説,題目中有哪些變化(“2份”改成“5份”),學生獨立完成,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並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把題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盒?”

學生在組內自由分。

教師小結:把10盒酸奶平均分,雖然分的份數不一樣,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1題。

提問:把8根火腿腸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強調平均分),下面有三種分法,哪種分法對?

學生判斷,交流反饋: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對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錯的。

(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2題。

提問:一共有幾個貼紙?平均貼在3條線上,是指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每條線上應貼幾個?

嘗試解決,並畫一畫。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現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觀察,把你發現的平均分現象彙報給同學、老師和你的父母、朋友。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三維

目標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後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全班講評。

⒈6除以3等於2。(複習除法的讀法)

⒉被除數是15,除數是3,商是5。(複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複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⒋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複習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後問“我的朋友在哪裏”,拿口訣的同學就説“你的朋友在這裏”。也可以交換着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餘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藉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髮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着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藉此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

情感態度: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下面各題

12÷218÷69÷148÷820÷52÷2

21÷356÷754÷414÷76÷27÷2

2、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複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餘)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彙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説説這個算是表示什麼意思?

2、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説説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餘,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餘數表示什麼?(表示平均分完後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餘數。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23÷3=7(組)……2(個)

説説這兩道算式商和餘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第2小題。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説説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麼?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對自己和他們有什麼評價?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6÷2=3(盤)7÷2=3(盤)……1(個)

二年級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P13頁,例4,練習三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

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台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裏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温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

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

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於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並一一寫出除法

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

(1)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2、挑戰園地:

(1)第一關(練習三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

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三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並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三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並解決,然後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並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温故知新,繼續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後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為什麼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温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後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説説算式中各數所表示什麼?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麼都可以用除法

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2、挑戰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後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寫出除法算式。

説一説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對照算式畫圖。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

教材説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材安排了四個例題,先通過例4引入這種分法。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是另一種分法。然後通過例5的圖畫説明具體分的過程,並説明這種分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過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進一步説明分的方法。最後通過例7過渡到“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要用除法計算”。着重指出12塊餅乾,每3塊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説12裏面有4個3,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除法的含義。這裏還注意用圖表示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

為了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這種分法的含義,在教科書的“做一做”和練習中加強了實際操作。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例4~例7,完成練習十三中的第1~5題。

2、一般來講,學生對於“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兩種分法容易混淆。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實際操作,認識每一種分法,然後再進行對比和區分。在開始教學新的分法時,要着重通過實例説明這種分法,不要急於與前一種分法對比,以免造成混亂。

3、第43頁例4的教法與第40頁例1的教法基本相同,只是要強調這種分法是已知每份是多少,求能分成幾份。

4、教學例5時,可以把例題的插圖製成教具或用實物演示(也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來分)。教師先敍述題意,再引導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並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麼意思?讓學生明確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教師邊説邊用一隻手拿2個桃,另一隻手拿1個盤子,把2個桃放在盤子裏;然後再繼續分。通過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的方法。然後再向學生指出,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計算。接着再結合分的過程説明算式的寫法,桃子的個數“6”是要分的數,寫在除號的前面作被除數;每份的個數是“2”,寫在除號的後面作除數;分得的份數是“3”,寫在等號的後面是商。還可以向學生提問“6÷2=3”表示什麼意思?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最後,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把第43頁上分桃的圖看明白。教學時,還要注意,這裏還不是正式講“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應用題,因此,算式中的單位名稱暫時不要提。然後,可以讓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每次分完小棒,把算式寫出來,還要説一説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5、教學例6時,可以把例題中的圖改為在絨板上貼圖,邊敍述題意、邊演示。還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書上把每2個蘋果圈在一個圈裏。接着問學生:一共圈了幾個圈?8個蘋果每2個分成一份,分成了幾份?再讓學生把算式寫完全,並説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6、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種數量關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例7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出示題目以後,讓學生在書上把每3塊圈在一個圈裏。引導學生觀察:12塊餅乾,每3塊分成一份,一共分成幾份,再看12裏面有幾個3。然後着重説明,把12個按照每3個一份來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説12裏面就有4個3。這種問題也要用除法計算。然後,可以讓學生做相應的練習,以加深學生的認識。做完以後還要讓學生説一説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7、“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時要讓學生先動手在書上圈一圈,再寫出算式。然後還可以問學生:12個五角星每4個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那麼12裏面有幾個4?以加深學生對第二種分法的理解。

8、關於練習十三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題,可以引導學生想每幅圖的意思,然後再帶領學生在□裏填上數。第(2)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2題,學生擺完並填出得數以後,還要讓學生説一説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第3題,要注意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動手圈一圈,再結合圖意在□裏填數。

第4題,是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種數量關係的理解。

第5題,是有多餘條件的減法應用題。這樣的題較一般的求減數的應用題難一些,還容易與除法題混淆,要讓學生動腦筋思考。

第6題,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練習用的,不作為共同要求。其答案是:10÷2=510÷5=210÷10=1

教材説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科書先通過例1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些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着通過例2的圖畫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例3用一幅集合圖來表示這種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這種分法的正確表象,然後説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種分法,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都安排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要求學生説出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和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除的觀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