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W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撰寫教案是為了更好地規劃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教育效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6篇

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對物體的導電性能進行預測,並説出依據;

2、能設計驗證性的實驗方案並學會研究記錄;

3、能夠在電路中對物體的導電性能進行檢驗;

4、能根據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性的總結。

科學知識:

1、認識導體和絕緣體;

2、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到交流與合作在研究中的價值;

2、體會到學習可以為生活服務,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3、願意投入到問題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認識有的物體容易導電,有的物體不容易導電,並能聯繫實際辨認電器、電料、工具等。

教學準備:

鐵片、木片,鉛筆芯、橡皮、鑰匙、塑料尺、回形針、紙張、膠帶、組裝電路的材料及相關工具。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複習導入:

接通一個簡單的電路(一節電池、一顆燈泡),提問:燈泡為什麼會亮?

師:你認為要使燈泡亮起來必須有什麼樣的條件?

師拉開導線,提問:如果要在他們之間加一段東西,使燈泡仍然能亮起來,你會加入什麼?

2、初步瞭解一些能夠導電的物體

師:加入一些別的小物品連接導線兩端,燈泡會亮嗎?

師:讓我們列出的`身邊的小物品,(自由羅列)預測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電路中,能夠讓電路通暢?

分組試驗驗證,要求學生:

①記錄預測結果;

②兩人一組合作驗證;

③填寫完成紀錄;

④彙報試驗的結果。

3、體驗“導電”

師小結:我們把像鐵釘、鋼皮尺之類的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像橡皮、木頭等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稱作絕緣體。

師:要測量物體是否導電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

展示“驗電球”,並説明其用處和使用方法。

用手連接驗電球的兩端,燈亮了,這説明了什麼?

你們能導電嗎?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驗證一下。(全班活動,手拉手)

看課本34頁的例子:感應開關和電筆。

4、各種各樣的水的導電性能

師:各種各樣的水能夠導電嗎?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樣設計水是否能導電的實驗?分組討論。

學生彙報總結研究水的導電性的實驗步驟。

四人為一組,分組驗證兩種水的導電性能。

第二課時

5.瞭解安全用電:

師:電力給我們帶來了能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們不能夠合理的使用,就會被電擊傷。看書本,説一説,這些行為錯在哪裏?

電線杆上不晾衣衫;高壓電線下不放風箏;不用濕手觸摸電燈泡;不將大量的用電器插在一個接線板上;注意觸電的標誌。

6.瞭解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

師:通過剛才一系列的活動,我們知道了各種物體的導電性能,在科學上,我們把它們做了一個分類,讓我們看書瞭解一下:33頁。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物體材料,其導電性能在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叫做“半導體”。半導體技術已經深入千家萬户,比如我們聽的收音機裏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導體。

師:你能説出哪些和電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電筆、黑膠布、插頭、插座、開關、閘刀等,辨認名稱。

師:它們是由哪些材料構成的?分析一下這些材料的導電性能?想一想,一種工具,為什麼要用兩種材料去製造呢?

分析電線杆上的導體和絕緣體。

6、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對導體和絕緣體有了一定的瞭解,並知道了它們在生活中的用處,這些知識可以保護我們不受電的危害。切記:一定要安全用電!

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橋樑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樑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賞橋樑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樑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説過:“橋樑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築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各有什麼優點?

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後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1、 (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實際例子説明。觀察這些橋的結構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麼優點?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後回答

(1) 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麼方向用力?

(2) 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麼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製作橋

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讓學生説出自己設計和製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麼?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麼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知識。

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髮現植物角花草的身子都探向窗外這一現象後,先根據自己的經驗對這種現象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然後通過查閲資料,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最後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排除明顯不合理的猜想後,從中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科學的問題,準備進一步的研究。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以前的科學課和語文課等的學習中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和水進行光合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知道莖有運送養分和水分的作用,知道肥料也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知道風、雨、蟲害等多種因素都會對植物產生影響。六年級的學生會運用互聯網查閲資料。學生具有一定的對某一現象的原因、條件、結果進行猜想的能力。沒有藉助資料進行更全面的猜想,提出一個科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對現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

能借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查閲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於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藉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權威。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

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準備

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於植物的書籍,聯網電腦,準備好的資料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 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麼時候,窗台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裏向着南方。你們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師出示照片)。對於這些現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 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麼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後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請同學們打開電腦,從老師的資料庫中查閲相關資料。)請同學們查閲資料,並把可能成立的原因記錄下來,有利於交流。

學生交流資料內容。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三、 分析與總結

師:哈哈,這麼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呢?

學生迷茫。

師: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於明顯不符合實際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 ?説説理由。

請同學説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颳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户晚上還關着,沒有北風吹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後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怎麼辦呢?我們常常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科學的問題後,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 計劃與組織

如果時間充足,詳細進行這個環節。否則,佈置成作業。

師:你準備研究哪個問題呢?研究第一個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可以坐在一起,第二個問題的同學坐一組。現在就可以分組了。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麼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整和肯定,材料的準備。

師:根據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課後準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為下節課的實驗做好準備。

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瞭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瞭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難點】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鈎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台、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出示閥門式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學生嘗試回答)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説一説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鈎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這裏主要培養學生的協同分工能力。

4、 小組成員彙報數據,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掛在輪上的鈎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 輪軸作用的運用(小遊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台來進行遊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遊戲瞭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請學生進行大膽推測)

2、 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鈎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鈎碼,使輪上的鈎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説説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説一説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説説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拱形的力量”是科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時,是一節實驗、觀察課。

二、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拱形結構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橋樑、房頂、温室大棚……都運用到了拱形結構。但這些建築物為什麼建成拱形,其中的原理多數學生可能是沒想過,對此是模糊的,而模糊的知識對學生又是特別好奇的、感興趣的,探究起來學生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

拱形結構又叫推力結構,它的特點是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的壓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結構中唯一產生外推力的結構。研究拱形的承重特點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本課有兩個活動:首先是測試紙拱的承重能力,用紙拱做實驗研究拱形承重的特點,材料好找,簡單易行。學生在實驗中不斷想辦法控制拱形變形的問題,使紙拱不斷承載更大的重壓,從中認識拱形承重的特點。在第一個活動的基礎上,設計了搭瓜皮拱的活動。當學生小心翼翼地把很滑的、小塊的瓜皮搭成一個拱,看到這個拱並未垮掉而且還能承受重壓,他們對拱形承重的特點會有更深的感受,會驚歎拱形的“力量”之大。兩個活動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研究,後者是更感性的製作,相輔相成。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按照教材編寫的體系,本着參與式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人人都能親歷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而展開教學的。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伴着優美的音樂,帶着思考的問題,欣賞拱形建築物,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捲入到探究學習的內容中來。

接着以“怎樣使紙拱承受多個螺帽”這個問題為主線,串起沒有抵住拱足--

用同樣多本的書抵住拱足的實驗,學生用觀察、實驗的方法進行實驗,

經歷了科學探究的幾個基本環節:呈現問題——提出設想——動手操作——分析討論——記錄結果。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猜想、實驗,討論交流,記錄結果,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行為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説出趙州橋、天安門、埃菲爾鐵塔等更多拱形建築為什麼設計成拱形的原因。

2、親歷想辦法讓拱形逐步增大受力的實驗,根據觀察到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分析拱形的受力狀況,弄清楚拱形承受重壓的祕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

3、認識到邊實驗邊思考對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4、瞭解趙州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並能蒐集一些有名的拱形建築物。

五、教學重點

親歷讓拱形受力的實驗,根據實驗的現象推想受力的情況,初步感知拱形承受重壓的祕密。

六、教學難點

根據觀察到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規範弄清楚拱形能夠承受很大壓力的祕密。

七、教學策略與手段:

小組準備:做拱形的卡紙,鐵螺帽若干、搭瓜皮拱的冬瓜、小刀、紙巾。

教師準備:相關的圖片和資料,以課件的形式呈現。

八、教學流程圖

九、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建築圖片,仔細觀察一下,看看這些圖片中的建築物都設計成了什麼形狀?思考:這些建築物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形狀?讓學生自由説一説。(預設:增加抗彎曲能力、節省材料、美觀、

建築本身的需要、增強抗壓能力……)

2、引入新課。把物體做成拱形,我們覺得它很美觀,也可能是建築本身的需要,但是它是否像同學們想的那樣能增加承重能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拱形的力量”(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優美的音樂,精彩的圖片,調動了學生聽視覺感官,把學生“拉”進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引發探究的慾望。讓學生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從而大大增加了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

(二)測試紙拱的承重能力

實驗一沒有抵住拱足的實驗

1、指導演示沒有抵住拱腳的實驗,初步感知拱形受壓通過材料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壓力。

(1)出示一張紙,演示平展的紙搭在兩本字典中間連一個螺帽的重量都承受不了就掉下去。如果把它做成拱形呢?

(2)演示紙拱的做法,並介紹紙拱的拱身及拱足。

(3)紙拱能承受壓力嗎?能承受幾個螺帽?螺帽放上去紙拱會發生什麼現象?(讓學生猜一猜。)你們猜的對嗎?讓我們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驗證。

?設計意圖:猜測是由問題到實踐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種猜測,對於科學發現,科學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學”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學探究的方向,為了這個方向而去收集事實,分析整理事實,去驗證它,修正它。】

2、出示課件,明確小組的活動要求:

⑴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人人蔘與,有序實驗。

⑵把螺帽放在拱身的正中(紅色線內的中央,每張卡紙中央有兩釐米寬的豎格。)。,

⑶一邊實驗,一邊認真觀察拱身和拱足的變化,把觀察到的現象及時記錄下來。

指名讓學生讀一讀,説一説,明確要求。

?設計意圖:提前規範活動的要求,使探究更有序、有效。】

3、分組實驗,驗證猜測。比一比那個小組做的又快又好。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實驗的結果,感知拱形向外和向下傳遞承受的壓力。

實驗二

用同樣多的書抵住拱足的實驗

過渡:怎樣使紙拱更多承受螺帽呢?你有什麼辦法?學生自由説一説。

1、按以上小組的要求,做用同樣多的書抵住拱足的實驗。

2、隨着壓力的不斷增加,紙拱有什麼變化,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三)研討:通過以上實驗討論交流拱形為什麼能承受重壓呢?

①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記錄。

②集體交流,指名説一説。

拱形的力量實驗記錄表

實驗方法

承受螺帽

數紙拱的變化(重點觀察拱身和拱足的變化)

實驗??

沒有書抵住拱足

實驗二

用同樣多的書抵住兩邊的拱足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試着解釋紙拱承受較大壓力的原因:

③閲讀教材32頁“拱形承重的祕密”。(默讀,再指名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真正發揮了書本這一課程資源的作用。利用書本突破了難點,又解放了教師—―對拱形承重的祕密不用去講解。】

④課件出示:拱橋承重的示意圖,讓學生再形象直觀地感受拱形承重的原因,並板書。

?設計意圖:課件演示拱橋承重的示意圖,通過視覺,直觀形象的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四)搭瓜皮拱

1、自由閲讀教材,結合文字和圖片,瞭解搭瓜皮拱的做法。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課本資源的作用。】

2、課件出示:搭瓜皮拱注意的事項及要求,讓學生讀一讀。

⑴把半圓形的冬瓜切成5塊,切口的方向指向想像中的圓心。

⑵記住每塊冬瓜的位置,不要錯位。

⑶使用小刀時,注意安全,切勿傷人。

?4〕在冬瓜拱上放螺帽,試着解釋瓜皮拱為什麼不垮?

?設計意圖:在活動前提出搭瓜皮拱注意的事項及要求,使學生的活動有方向、有目標、活而不亂,從而使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大大增強,優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分組實驗,比一比哪個組搭的又快又好。

4、交流實驗結果,解釋冬瓜拱不倒的原因。。

設計意圖:

饒有興趣的“搭冬瓜拱”的活動,使學生從理性的研究,回到了感性的製作中,又一次經歷了拱形承重的實驗,進一步加深了對拱形承重祕密的理解。

(五)瞭解趙州橋。

1、出示課件,學生通過看聽,瞭解趙州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課下收集趙州橋詳細資料,更進一步的去了解。

?設計意圖:趙州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勞動人民精湛技藝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瞭解趙州橋,使學生受到感染與薰陶。】

(六)談本節課的收穫,指名説一説。引導小結,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正是因為拱形能承受很大是壓力,所以開課前你們所看的那些圖片中的建築物如:天安門、趙州橋、埃菲爾鐵塔等等才設計成了拱形。

?設計意圖:回答開課的問題,做到首尾呼應,更體現了課堂的完整性。】

(七)課外延伸,做捏雞蛋的遊戲、

1、教師出示雞蛋,做捏雞蛋的遊戲,學生猜測,如果我用力去捏會怎樣呢?

2、請同學們請出班裏的大力士來驗證他們的看法。學生捏雞蛋,

3、雞蛋為什麼捏不爛呢?學生自由説一説。課下先試着解決,其中更具體的祕密引向下節課“找拱形”中揭曉。

?設計意圖:帶着問題進課堂,再帶着新的任務出課堂,給學生留下了“任務”,把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活動中,為下節課做好鋪墊。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又讓他們體會到科學的無窮奧妙,從而激起他們的探究慾望和積極主動的探究行為。】

十、作業設計:

1、課下收集趙州橋詳細資料,更進一步的去了解。

2、到生活中找拱形。收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3、課下捏雞蛋,嘗試着弄清楚雞蛋為什麼捏不爛的原因?

教學反思:

1、提前試驗,做好預設

福建師範大學余文森教授説過:“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為了上好這一課,我進行了反覆地實驗,充分地預設。(1)用墊圈不太好,墊圈比較輕,不但所須的數量多,而且放上3-5個,觀察紙拱變化的實驗現象不太明顯。因此,改用螺帽,螺帽的重量大大的增加了,每小組最多用30個,而且放一個,紙拱就有明顯的變化。(2)紙拱所用的卡紙不能過硬,也不能過軟,必須是柔韌性特別好的,這樣才能支撐做完兩次次實驗,而且紙拱不易變形;並在紙拱的中央豎着畫一道2釐米寬的豎格,做為放螺帽的位置,如果任意放,紙拱往往就會向一邊坍塌,給學生理解拱形承重的祕密帶來了誤區。(3)西瓜皮水分大,容易滑落,實驗的成功率不太高,換為冬瓜皮效果更明顯。

2、積極應對教學中的生成

福建師範大學余文森教授説過:“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一節好課,精彩的課,除了教學環節流暢,目標落實到位等外,更主要的是課堂上有更多生成出來的,你意想不到的東西,你避而遠之,就留下遺憾,課堂就不會完美,稱不上精彩;你隨機應變,積極應對,解決意外,你的課堂就會得到供認的精彩。在這節課中,對學生生成出來的問題,我積極地去解決。比如:在做沒有抵住拱足的實驗時,同是一張一樣的紙做出來的拱,有的組能承受兩個一樣大小的螺帽,有的組是三個,更有一個組居然承受了六個,面對學生的不一,我馬上抽取了三個組的紙拱讓學生對比,學生直觀的就觀察到了,紙拱承受螺帽數不一樣的原因在於所做紙拱的跨度不一樣。隨機引導學生認識拱形承重和拱形的跨度還有關。還比如:在做用同樣多本書抵住拱足的實驗時,交流時,各組的螺帽數也是不一,我隨機把各組承受螺帽數和書的本書列舉數來,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很輕鬆的弄清出了其中的原因:抵住拱足各組用的書本不一,紙拱的跨度不一。學生還了解到了拱足抵住的越結實,拱形承受重壓的能力就越強一些。

3、有效利用課本,突破重難點

弄清拱形承重的祕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先讓學生經歷拱形受力的實驗,觀察實驗中拱形承重時的變形狀況,初步試着分析實驗現象;然後在親歷實驗的基礎上,各小組根據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充分的展開討論交流,試着解釋猜測拱形承重的祕密;同學們討論的結果對不對呢?教師沒有做任何解釋,而是把結論推向了書本—閲讀教材32頁“拱形承重的祕密”。教材用的恰到好處,及學生所須,下了一場“及時雨”,有效的發揮課本資源的作用,隨機又把課本上拱橋承重的示意圖製作成的課件,進行了播放,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最後做搭冬瓜拱的實驗把學生從理性認識,又拉回到感性製作中,又饒有興趣的經歷了一次拱形承重的實驗。困難迎刃而解。

4、注重人人蔘與,親歷科學探究過程。

本節課緊緊圍繞科學探究的幾個環節,本着人人蔘與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記錄、分析實驗現象、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等,讓學生經歷一次較完整的科學探究歷程,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讓學生來猜、來想、來實驗,來記錄、來分析、來小結,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做,在做中學、做中知、做中體驗。我只是在學生活動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要求。

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5、課堂做到了首尾呼應

在學生談完收穫後,根據板書引導小結本節課的重點,並相應的對導課時提出的問題:“這些圖片中的建築物為什麼要設計成拱形呢?”使得本節課首尾做到了呼應,有問就有答,課堂一氣呵成,更完整,完美。

6、發揮評價的有效作用

有效的課堂評價就像一盒潤滑劑,能使教與學互動起來,融合起來,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這節課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們的評價(綜合評價,見附表),尤其對實驗活動,及時評價各小組的表現,採用記分制,教師板書記分,班長課下在所對應小組名下記分,歸入學期末的綜合評定,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小組的活動就會開展的有序、有效、有時,而且,組員們都會為榮譽積極地參與到科學課的學習中來。

蘇教版科學六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鳥類,瞭解鳥類的共同特點,知道鳥類也屬於脊椎動物。

2、通過實驗探究鴿子羽毛的特點,懂得羽毛的這些特點對鴿子所起的作用。

3、觀察各種鳥的鳥喙,看一看各種鳥的喙有什麼不同,它們各自適合吃什麼樣的食物。

4、觀察各種鳥的足,瞭解這些鳥足的特點,並想一想這些不同的足適合在什麼環境下生存。

5、通過探究,懂得鳥各部位的特點,與它生存的環境有着很大的關係,是適應環境生存的需要。

?教學重點】

分別探究鴿子的羽毛、各種鳥的喙和足,看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教學難點】

探究鴿子羽毛的特點及作用。

探究各種鳥的喙和足各有什麼特點,分別適合在什麼環境下生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鳥的圖片、鴿子的羽毛、剪刀、滴管、水、放大鏡、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各種各樣的鳥

1、教師引導:同學們,在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鳥,他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會飛,有的不會飛。大家知道哪些鳥類呢?

學生説一説自己知道的鳥的名稱,並説一説這些鳥的特點。

2、出示課本第8頁上面7種鳥類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並説一説這些鳥的名稱。

3、剛剛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鳥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預設:

鳥身上長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數鳥都會飛。

鳥都是卵生的。

鳥有鳥喙,但是沒有牙齒。

4、出示課本第8頁下面的三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説一説這三幅插圖中分別是什麼動物?

預設:

這三幅插圖中的分別是企鵝、鴨子、母雞。

5、教師引導:企鵝生活在南極,鴨子和母雞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兩種動物。其實,企鵝也好,鴨子和母雞也好,它們都屬於鳥類,並且都是脊椎動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