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水教案模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51K

制定教案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我們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很多人在進行教案的寫作之前都是要將課程瞭解清楚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水教案模板5篇,感謝您的參閲。

認識水教案模板5篇

認識水教案篇1

目標:

1、通過數8、9個的物體的實踐活動,認識8、9,會寫8、9。

2、知道9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9以內數的`大小,

3、能準確區分8個、9個和第8個、第9個,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4、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教育。

重點、難點:

區分基數和序數及比較大小。

教具:多媒體。

學具:小棒。

教法:引導觀察法。

學法:觀察操作法。

教程:

一、創設情景。

1、從0數到7,再從7數到0。

2、小花貓釣無尾魚和半截魚的故事引出8、9。

3、板書:8、9的認識。

二、合作探索:

1、認識8、9。

(1) 引導觀察主題圖,仔細看一看,數一數,説一説圖意。

(2) 用8、9説一句話。

(3) 提問小結。從説一句話中,你知道8、9的用途嗎?數字8可以是八個任意物體的數目,也可以是第八個、第八名、第八等。

2、基數和序數及大小比較。

(1)操作:拿出數字卡片08,擺一擺,從0排到8,再從8排到0,説説是按什麼順序排的。

(2)塗色:p54蝴蝶圖,給從左數第8只蝴蝶塗上黃色,第9只蝴蝶塗上紅色。

(3)媒體出示:尺子圖,引導觀察數的順序。

(4)媒體出示點子圖,數7和8,8和9並比較大小。

(5)指導寫8、9,練習寫8、9。

三、應用拓展:

1、練習八第1題。

多媒體出示動物坐火車的圖和火車進山洞的圖

2、練習八第2題。

3、從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數:2、3、5、8、0、1、4、6、9、7

認識水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初步認識方形和圓形的基本特徵。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遊戲的快樂。

3、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認識圖形。

4、瞭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狀。

活動準備:

一張機器人畫像(由若干個方形和圓形組成,大小不一);若干個方形和圓形卡片;教師教具2張大型卡片。(一張方形,一張圓形); 圓形和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幼兒觀察並探索圖形的特徵。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客人來我們實驗幼兒園做客,小朋友們想不想認識下?(想)

2、出示機器人畫像,請小朋友自由觀察。

二、認識方形和圓形

1、教師的提問中説出圖形的特徵。

教師出示圖形卡片提問:現在老師要變魔術啦,小朋友們小眼睛看仔細(從機器人身上取下一個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請一位幼兒上台觸摸,並自由説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師有目的的指導幼兒摸方形的邊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師引導幼兒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數數有幾個(4個)有幾條邊?(4條)。所以啊,這個圖形就叫----“方形”。

3、提問1:咦,小朋友們再來看看,這個圖形寶寶有沒有角,他的邊是怎麼樣的(光光的,圓圓的)讓幼兒觸摸圖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這個圖形是圓形。

三、遊戲:圖形對對碰

1、老師指到哪裏幼兒説出名稱,並回答機器人是由什麼形狀組成的?

2、分卡片幼兒根據教師指令拿出相應卡片,教師檢驗是否正確。

四、積木分類

五、幼兒根據觀察,説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圓圓的、方方的。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侷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認識水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認識序數第一至第五。

2、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學具: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數卡一套、房子五座、小旗一面、五種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用第幾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顏色的房子分別在第幾座

1、出示房子提問:他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紅、黃、藍、綠、紫)一共有幾座?"紅房子在第幾座?你是從哪邊開始數的?有不一樣的嗎?

2、出示小旗提問:現在,我們從哪邊開始數?

3、做門牌卡:紅房子在第一座,用數字幾表示?(請幼兒找數字貼在房頂上)

4、用同樣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門牌卡。

二、用舉小旗的遊戲幫助幼兒鞏固序數第一至第五

1、出示小羊、小狗、小貓、小鴨、小兔提問:一共有幾隻小動物?

2、提問:小羊排在第幾個?用數字幾表示?

3、講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們就把寫有數字3的小旗舉起來!

4、幼兒遊戲

三、去小動物家做客,鞏固認識序數

1、提要求:你喜歡到哪個小動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門口,(幼兒互相説一説排在第幾排)?

2、幼兒自由選擇去小動物家做客後請個別幼兒説説排在第幾排?

3、玩遊戲:小羊(小狗、小貓、小鴨、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幾排?用它的叫聲告訴大家吧!第幾排就叫幾聲。

四、分享喜悦:

提問:你們和小動物玩得開心嗎?為什麼開心呀?

教學反思:

1. 幼兒在本節課中非常積極。

2. 幼兒通過這節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序數,由於教具比較新穎,遊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 本節課的設計簡潔明瞭,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鬆學到了知識。

4. 在認識5以內的序數的同時,幼兒還能正確的認識到了動物們愛吃的東西。

5. 在跳田遊戲中,幼兒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躍能力。

認識水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使學生經歷比較物體個數的具體過程,認識符號=、﹥和﹤及其含義,能用符號或詞語描述所認識的數的大小。

2、使學生在比較物體多少的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策略和思想,體驗和理解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樣多”“多”“少”等概念,培養觀察、比較、判斷和推理的初步能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學唱一首歌。

白板展示歌曲內容;大於號,

小於號,兩個兄弟來報到。

大於號,嘴巴朝着左邊笑,

小於號,嘴巴朝着右邊笑,

大於號,小於號,

嘴巴朝着大數笑。

二、探究新知,比較大小。

教師側耳傾聽:“哇,森林裏好熱鬧啊!小動物們在幹什麼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好多動植物都來參加運動會啦,真熱鬧啊!

1、“摸大樹”遊戲

(1)現在進行的是“摸大樹”遊戲,同學們看一下,都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個遊戲?它們各有多少隻?

學生看圖回答,教師給予肯定。

(2)教師給學生介紹“>”,並告知學生“4>3”讀作“4大於3”

2、“捉迷藏”遊戲

(1)同學們,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只數,誰多誰少?"本,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一個對着一個比,小狐狸沒有了,小白兔還有多餘的,我們就説小狐狸的只數比小白兔少。

(2)教師給學生介紹“﹤”,並告知學生“2﹤3”讀作“2小於3”

3、“搶松果”遊戲

(1)小松鼠和小兔子各有多少隻?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自己的説法,得出“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樣多” 。

(2)教師給學生介紹“=”,並告知學生“3=3”讀作“3等於3”

三、課堂練習,鞏固記憶

1、教師和學生共同複習歌曲,再次加深對大於號、小於號和等於號的記憶。(學生邊唱邊用手指表式)

2、比較“﹥”和“﹤” 。

(1)你們看,“﹥”和“﹤”像什麼?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學生觀察交流自己的發現。

(2)鞏固記憶“﹥”和“﹤”

出示兒歌:開口朝左大於號,開口朝右小於號。開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

(師生邊説邊用剪刀式手指表式)

3、放飛氣球遊戲。

學生完成課本第19頁“想想做做1、2題”,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數的大小比較,認識了那幾個新朋友,新符號?你會用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認識“﹥”、“﹤”和“=”)

活動反思:

(一)創設教學情境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將學生喜愛的“森林運動會”的場景作為切入點,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饒有興趣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注重方法教學

新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課的教學中,需要學生比較兩種動物的多少時,採用了一一對應排列的方法。先把小兔和小猴一一對應排列起來,讓學生觀察,要求説説從這樣的圖中可以看出什麼。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明確:一隻小兔正好對着一隻小猴,沒有多餘的小兔,也沒有多餘的小猴,這就説明小兔和小猴同樣多。在教學“多”和“少”時,我也採用了這樣的方法,並在教學松鼠和小熊的多少關係中,讓學生體會“多”“少”的相對關係。

(三)順口溜突破難點

認識水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能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圓規、直尺、3張作業練習紙,大小不同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比較平面圖形的不同,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平面圖形,請看大屏幕。快點看一看,都認識嗎?(課件展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等6種平面圖形。)

你能從中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嗎?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線段圍成的圖形,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稱做“曲線圖形”(板書:曲線圖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曲線圖形——圓。(板書:圓)

設計意圖:直接揭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與已學平面圖形的比較揭示圓的概念,這樣設計能夠直觀而快捷地向學生明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同時,將要學的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使學生不覺得陌生。

二、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1、初次畫圓,瞭解畫圓方法“定點,定長”,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學生初次畫圓

你覺得怎樣能畫出一個圓?(學生自由回答,如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用圓規畫任意大小的圓。)

學生拿出教師準備好的圓規,師生一起了解圓規各部分的作用。

試着用圓規在1號作業紙上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思考“怎樣能把這個圓畫的很圓呢”?

(學生初次用圓規畫圓,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畫圓的情況。)

請畫圓畫的很標準的學生介紹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指名拿作品上台展示並介紹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出:用圓規畫圓一要注意圓規針尖固定好不能亂動,即“定點”,二要注意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改變,即“定長”。(板書:定點、定長)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主要是組織好數學活動。從學生自主畫圓畫的不是很規範,到互相介紹畫法和注意的問題,是一個很實在的數學活動。由於學生十分投入,所以對圓心和半徑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這就為深入研究圓心、半徑、直徑積累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並且學生通過嘗試、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從而發展數學思維。

(2)教師板畫圓,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方法板畫圓。引導學生觀察:畫圓時的這個“定點”就是圓的“圓心(板書:圓心),也就是圓的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書:o)而圓規兩腳之間不變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板書:半徑),為了能讓大家清楚的看出來,老師把半徑畫下來(師板畫半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並總結半徑的特點。)

師小結:“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就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書:r)

在圓中還有一條特殊的線段,老師也把它畫下來(板畫直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並總結直徑的特點。)

師小結:“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書:直徑,d)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通過教師板畫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説説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樣的設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第二次畫圓,瞭解圓心、半徑的作用

拿出2號作業紙,再用圓規畫一個圓,並標出圓心、半徑、直徑用字母表示出來即可,這次咱們來比比誰畫的又快又好。(師巡視並收集好的作品展示)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位同學畫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然後回答“大小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我們再來繼續觀察,這幾個圓除了大小不同外,還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並回答“位置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再次畫圓並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得出半徑及圓心的作用,實踐得出的真知會讓學生有強大的成就感,而且這一個環節是每個同學樂於嘗試也很容易成功的。

三、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徵

1、介紹研究方法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圓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要想深入的研究圓,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圓的特徵。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呢?(學生自由回答)

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以前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時都是從哪些方面來研究的?以長方形為例,我們都研究了長方形的什麼?

(學生回憶然後回答:如周長、面積、有幾條邊幾個角、邊的長度角的大小等等。)

師小結: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主要是從邊和角的數量,邊的長度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幾方面來入手的。圓也是一個平面圖形,雖然它沒有直直的邊,沒有角,但是它有什麼?(學生回答:圓心,半徑,直徑)

那我們就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及長度這幾方面來研究圓的特徵,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平面圖形的特徵,教給學生如何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並且幫助學生明確研究方向,即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長度及之間的關係來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徵。

2、小組活動,研究交流圓的特徵

請大家聽好活動要求(課件展示,並指名讀一讀)小組現在開始研究吧!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瞭解各組活動情況)

每個小組都討論的非常熱烈,有收穫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在交流前老師先給大家提點要求:每組派2名代表上來,要把研究的方法、過程和結果都交流出來。如果有説的不完整的,小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同學要認真聽,有疑問的可以提出來。聽清楚了嗎?

(指名上台交流,注意多讓幾個組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用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的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並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1個圓心,無數條半徑和直徑;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或直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用字母表示為d=2r,r=d÷2。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從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這樣的設計更突出了對學的過程的重視,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相互交流、討論、補充、啟發,得到圓的特徵,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學生感悟了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總結圓的特徵,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看書

剛才研究的過程大家都表現的不錯。下面打開課本第2頁,仔細讀讀第2頁和第3頁的內容,通過看書你會有新的收穫的。注意啊,看書可不能光看字,還要看看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看書,師巡視指點)

誰來説説你的新收穫?(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並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操作,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課本,再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確的概念。

四、鞏固練習

1、以o點為圓心,以6釐米為半徑畫一個圓。

拿出桌上的3號作業紙聽好要求:以o點為圓心,6釐米為半徑畫一個圓。(學生畫圓,師巡視檢查)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圓和這個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圓的直徑是長方形的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剛才畫的這個圓就是這個長方形內的最大的圓。

如果要在一個邊長10釐米的正方形裏畫一個最大的圓,你認為圓的半徑是多長?(學生思考並回答)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為後續教學奠定好基礎。

2、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老師這兒還有個畫圓的問題,大家還能解決嗎?(課件展示:怎樣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同桌互相討論思考方法。

説説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比較幾種方法的優點與不足。)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提煉出一個更好的方法:拿一根長繩子,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綁上筆,旋轉一週即可得到一個圓。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固定的點就是圓的圓心,繩子的長就是圓的半徑,需要30米,旋轉一週,就轉出了無數條半徑,也就形成了一個圓。

設計意圖: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試畫花壇較直觀地向學生滲透圓心是定點、半徑是定長的特性,使學生對剛剛形成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練習又注重與生活的聯繫,這樣的練習學生樂於參與,也有實效。

3、拓展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於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到“圓,一中同長也”。通過剛才所學,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麼嗎?(學生回答:一個圓心)“同長”呢?(指名回答: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這與我們剛才的發現怎麼樣?(一樣)更何況我們古人的這個發現比歐洲西方國家要早一千多年呢!我們的老祖宗不簡單吧!

設計意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文化歷史,體會到數學的文化魅力,並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圓的特徵。

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併成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請你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啊?(學生交流生活中的圓)

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

看了之後有什麼感覺?(指名回答)這麼美的圓啊,怪不得古希臘的數學家這樣説道“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也正因為有了圓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和欣賞生活中的圓,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美及無處不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

五、總結全課

好了,這節課的時間也差不多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呢?(學生談收穫)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學習能力的養成,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同學們的收穫都不少,關於圓的祕密還遠遠不止這些呢。我們東方人更把圓看成了“圓滿、美滿”的象徵。課後你可以自己查閲一下相關資料,進一步的來研究圓、瞭解圓。

1、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心理學實驗證明:思維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在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畫法,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研究圓的特徵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接受知識的感官越多,知識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2、以生為本,自主探究。

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時,並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而且,各個教學環節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貫穿其中。如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小組合作對圓的特徵進行自主探究等,力求使學生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新意識。

3、師生、生生的互動,使生成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創設激起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發揮好“啟發者,組織者”的作用,多讓學生説消除他們畏懼心理,用激發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小組內交流,組與組交流,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讓信息不斷交流,思維不斷碰撞,學生在探究未知領域的同時,實現了智力的發展。從各種有用信息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形成了學習的內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