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最新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4W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需要保證教學內容和目標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契合,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案,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最新8篇,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最新8篇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遮”,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體會夏季西湖疾雨急來急去的特點,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本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會描述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詩人。

1、師;同學們喜歡古詩嗎,誰願意背首詩給大家欣賞欣賞。(學生舉手自由背誦)

2、師生同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出新課。

3、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另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課題和詩人,學生齊讀)

4、誰能給大夥兒介紹一下蘇軾(學生自由發言)

5、(課件出示)教師簡介蘇軾

二、初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你從詩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時間、地點),“醉書”是什麼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時寫下的呢?我們理解了全詩就會知道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認真讀讀這首詩吧。要求:邊讀邊畫出詩的節奏。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朗讀。

4、教師範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畫出詩的節奏)

5、學生再練習朗讀。

6、學生齊讀本詩。

7、學習生字“遮”,並指導書寫。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的意境。

1、學生默讀全詩,理解詩句意思,想想從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部分詞語解釋)

2、同位交流詩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畫面。

3、指名班級彙報,(課件出示)教師講解全詩描繪的畫面。

4、提問:詩中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雲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5、學生再讀詩句,思考:這裏的雲怎樣?這裏的雨怎樣?這裏的風怎樣?這裏的水怎樣?學生想好後同位交流,再班級彙報。

6、詩人描繪的雨又大又急,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風暴雨、暴風驟雨……)(鼓掌表揚)

四、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1、教師誦讀全詩,學生閉眼傾聽,感受詩境。

2、提問:題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開始我們就説了“醉書”的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情況下寫的呢?(生答;不是)

3、你從全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興、喜悦、激動、心曠神怡……

4、教師小結;是啊,面對雲翻、雨瀉、雲卷、天晴這一急來急去的美景,詩人心中感慨萬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濃縮成一個字,那就是……生齊答--“醉”。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體會詩人的“醉”吧。(學生再自由讀詩)

5、指名有感情朗讀,會背誦的就背誦。

五、(課件出示)佈置作業: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課外蒐集並誦讀蘇軾詩詞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雲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2

一、複習內容

分數除法的複習與應用。(教材第46頁整理和複習,第47頁練習十)

二、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很好地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難點:正確列出數量關係,掌握四類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

1.複習倒數。

(1)師:倒數的意義是什麼?(學生搶答,教師板書意義)

(2)師: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麼特徵?(學生搶答)

(3)師:如何求一個數的倒數?

引導學生分整數、小數、分數回答。

2.複習分數除法及其計算法則。

(1)師:分數除法有哪些類型?

引導學生回答:分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分數。(板書類型)

(2)師:寫一道除法算式,讓同桌算一算。分數除法與分數乘法的計算有什麼聯繫?

引導學生回答:分數除法要轉化為分數乘法計算。

(3)師: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嗎?算一算,説一説。(課件出示題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都是乘法的逆運算。

師生共同總結:無論是整數除以分數,還是分數或小數除以分數,都可以轉化為乘法計算,也就是説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板書計算法則)

(4)點名學生説一説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複習分數除法應用題。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幾類應用題?它們的特點和解題思路是什麼?

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後彙報。(根據學生彙報板書四種應用題類型)

二、知識應用

1.教材第46頁整理和複習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訂正。同桌之間説一説混合運算的順序。

2.教材第46頁整理和複習第2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師:3個問題分別屬於哪一類應用題?(點名學生回答)

(3)讓學生先寫出數量關係,再計算。(教師巡視,指導答疑)

3.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第1題:教師讀題,學生判斷正誤,點名學生説出錯誤的原因。

第2題:點名3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訂正。

第3、4題:先讓學生讀題説一説屬於哪一類應用題,再獨立計算。(教師訂正)

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5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數量關係並列式計算。

(4)點名學生説一説解題思路,教師訂正並總結。

三、鞏固反饋

(課件出示題目)

1.判斷。

(1)一個數除以真分數,商一定大於被除數。( )

(2)甲數比乙數多1/4,乙數比甲數少1/4。( )

2.糧店運來麪粉140袋,是運來大米的袋數的7/9,大米運來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電線杆長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長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這根電線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貓商城舉行促銷活動,一款移動硬盤降價19後售價400元。這款移動硬盤原價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條路,甲單獨修需16天,乙單獨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後甲、乙二人合修,還要幾天?

1-9/24÷1/16+1/24=6(天)

四、課堂小結

本單元結束了,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1.這節複習課我分成了三大模塊。第一模塊為建立知識網絡,第二模塊為檢測效果,第三模塊為質疑總結。

第一模塊先讓學生回憶章節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義,重新感知概念,然後梳理概念,根據這些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構建知識結構圖。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他們能快速讀懂提綱、表格等形式的知識框架結構。

第二模塊需要改進之處是,我應該針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總結和提示,把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彙總並告知學生,並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塊只有幾個學生進行質疑,説明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是以後需要更加努力的環節。

2.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3

設計説明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如下設計:

1、創設有效情境,自然引入新課。

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讓學生交流分橘子的方法,從而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不公平,而按照學生人數的比來分橘子比較合理,將學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節課,即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的探討中來。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活動的空間。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空間。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橘子,鼓勵他們實際分配,並做好分配的記錄,使學生在這一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有了上面的實際操作經驗,在解決把140個橘子按3∶2進行分配時,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間。在學生探究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後,組織他們將不同的策略進行比較,發現其中的共同點,讓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自己認為合理的策略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信息。(課件出示)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提出問題。

把這些橘子分給1班和2班,怎樣分合理?

3、討論分配方案。

請同學們想一想,説一説你的分法。

(1)學生思考,同桌交流。

(2)指名彙報,説明理由。

預設

生1:可以每個班各分一半。

生2:按1班和2班人數的比來分配。

引導學生説出兩個班的人數不一樣,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實並不公平,而根據兩個班人數的比3∶2來分比較合理。

4、引入課題。

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為後面的動手操作、分析推導解題方法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一)初探新知。

要把這筐橘子按3∶2分給1班和2班的小朋友,應該怎樣分?我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1、小組交流後學生動手分配。

引導學生明確1班佔3份,2班佔2份。

2、記錄分配的過程。

引導學生在記錄過程中發現6∶4,30∶20……都等於3∶2,為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奠定基礎。

3、各小組彙報,説説自己的分法。

引導學生不斷調整每次分配的數量,明確1班佔3份,2班佔2份。

4、在這次分小棒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説説感受。

(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數比都是3∶2)

設計意圖:在分小棒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在觀察記錄的過程中發現6∶4,30∶20……都等於3∶2,鞏固了化簡比的內容。另外,學生不斷地調整每次分配的數量,不斷地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意義。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4

複習內容:

課本第22頁練習六。

複習目的:

1、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分數,並能應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3、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倒數的意義並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複習過程:

(一)導入:板書:整理和複習

(二)整理。

1、啟發學生回憶整數乘法的意義:5個12是多少?怎樣列式。

使學生明確:5×12或12×5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啟發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

使學生明確:8/15×5,5個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使學生明確:24×3/8就是求24個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對整數乘法的的擴展。

練習:練習七的第3題。

板書:

分數和整數相乘,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為了計算簡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後再乘。

一個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為了計算的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

使學生明確: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板書:

應用乘法交換律應用乘法結合律應用乘法分配律

練習:練習七的第4、5題。

5、口算

練習七1、10題。

6、分數應用題。

(1)把誰看作單位“1”

六年級參加數學小組的有36人,語文小組的人數是數學小組的,體育小組的人數是語文小組的倍。體育小組有多少人?

(2)練習。

①打字員打一部書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這部書稿的幾分之幾?

×5

②立新國小六年級有學生155人,其中的參加科技活動小組,參加科技活動小組的有多少人?

155×

④黨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計劃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實際用煤比原計劃節約,十月份比原計劃節約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數:整理和複習第7題。

堂上練習:

1、練習七第2題,搶答,小組練習。

2、練習七的第3、11題。

3、練習七的第16、17題。

作業:

練習七的第12—15題。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5

一、指導思想

1、鞏固漢語拼音;認識3000個常用漢字;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掌握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能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會用漢語拼音和部首兩種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據讀寫的需要比較熟悉地查字典、詞典。(基礎知識方面)

2、 閲讀有濃厚興趣,在閲讀教學中,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思考;背誦十二冊指定背誦的課文,默寫十一、二冊指定的詩詞;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信息,課外閲讀總量在400萬字以上。(閲讀方面)

3、 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文從字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習作方面)

4、 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體現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口語交際方面)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方面)

二、複習要求

本學期是國小學習的最後階段,教材版本新,教學時間緊(本學期只有十九周),因而,總複習要體現省時高效的特點,一方面要紮紮實實地抓好平時的教學工作爭取做到“堂堂清,課課清”;另一方面要以教材為本,以學生為本,本着“突出重點,簡化頭緒”的指導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識的歸類、整理工作,減輕師生負擔,提高複習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點:

1、找準薄弱。複習過程一方面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知識更加有連貫性,系統性和規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調整,查漏補缺2017年六年級語文畢業總複習計劃及複習教案文章2017年六年級語文畢業總複習計劃及複習教案出自所以,我們教師在複習之前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既要找到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發現個別的不足,針對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複習時間,這樣的複習才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如,可以設計一個表格來進行調查,瞭解學生各個知識點的薄弱環節,把它作為複習重點,與教材重難點結合起來複習,既避免了撒網式的題海戰術,又提高了複習效率。

2、善於歸類。通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在基礎知識、閲讀方法、習作方法等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複習階段,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提煉方法,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呈現給學生的練習要有代表性,內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實做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以獲取“省時高效”的複習效果。

3、注重運用。知識的積累最終是為了運用,因此,複習中要創設各種語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去運用,真正體現學以致用。

三、複習時間四周

四、複習內容及策略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複習時間:兩週)

一、漢語拼音 (複習時間:兩天)

1、複習建議

(1)漢語拼音基本內容的學習在低年級就已完成,到高年級時有回生現象,因此有必要對漢語拼音的基本內容進行復習。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並複習一些主要的拼寫規則。

(2)根據本方言的特點,把握學習漢語拼音的重點和難點。如聲母中平、翹舌之分;韻母中前、後鼻音之分;讀準輕聲音和兒化音等

(3)辨別多音字的讀音是複習中應注意的一個問題

多音字一般都是多義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再確定它的讀音。如:“這種方便麪很便宜。”這句話中的兩個“便”的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複習要點

能背誦並默寫《漢語拼音字母表》;能準確拼讀音節(讀準翹舌音、後鼻音、輕聲音和兒化音等),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3、.主要題型

按《漢語拼音字母表》的順序排列字母順序;填寫相應的大小寫字母;看拼音寫詞語(限11、12冊詞語);看拼音寫出句子;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給帶點字選擇聲母或韻母等。(典型題例略)

二、字詞 (複習時間:四天)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 。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 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 。初步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充分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相關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

1 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釐米,高10釐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2 求出下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的長為4釐米,寬為7釐米,高為9釐米。

(2)正方體的稜長為6分米。

3 討論説説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甲: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學生乙: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只要計算長方體相互對立的3個面的面積,3個面的面積相加再乘以2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是稜長乘以稜長再乘以6。

二 新課導入。

1 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求法,那麼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圓柱的表面積又是如何計算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和探索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2 學生討論:你認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幾個面組成?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3 反饋小節: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總和,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機和兩個底面組成。(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

4 教師進行圓柱模型表面展開演示。

(1)學生説説展開的側面是什麼圖形。

學生:圓柱展開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

(2)學生説説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有什麼關係?

學生:長方體的長(或寬)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寬(或長)等於圓柱的高。

(3)圓柱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抽生回答進行復習整理。(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

(3)圓柱的底面積怎麼計算?(複習底面積的計算方法)。

5 説説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學生舉例:完整的圓柱有兩個底面,不完整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沒有底面(如煙囱)。

教師:所以我們每個同學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特別認真,要特別注意這個圓柱到底有幾個底面。

三 新課教學。

1 例2 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課件演示)

2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3 反饋評價:

(1)側面積: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積: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81.64平方分米。

4 學生質疑。

5 教師強調答題過程的清楚完整和計算的正確。

6 教學小節:在計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一般要分成幾步來計算呀?

四 反饋練習:試一試。

1 學生嘗試練習: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釐米,底面直徑為30釐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

2 學生交流練習結果(注意計算結果的要求)。

3 教師評議。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四捨五入法和進一法有什麼不同?

學生;計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時為確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進一法,計算結果如果使用四捨五入法也許會出現使用材料不足的現象。

五 拓展練習

1 教師發給學生教具,學生分組進行數據測量。

2 學生自行計算所需的材料。

3 計算結果彙報。

教師:同學們的答案為什麼會有不同?哪裏出現偏差了?

學生甲:可能是數據的測量不準確。

學生乙:可能是計算出現錯誤。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如果數據測量不準確或者計算出現錯誤,或許就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也許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實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六 鞏固練習。

1 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釐米)(略)

2 計算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周長是21.52釐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徑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徑10分米,高80釐米。

3 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底面直徑是16釐米,高是10釐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釐米?

4 一個圓柱鐵桶(沒蓋),高是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做一個這樣的鐵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瞭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激發民族的自豪感。

2、體驗各種不同的形態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

3、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繪畫製作的.表現形式進行文字的聯想設計。

教學準備:

一些範作圖片。

教學重點:

用新奇的聯想裝飾一個或幾個字。

教學難點:

如何發掘學生的創造力,讓文字更形象、更生動、更有趣。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遊戲引入新課。猜字謎。目、面、耳、象。(出示圖片)

二、作品賞析。

1、我們的中國的文字是我們祖先的結晶,現代的人同樣也非常聰明,看!經過,裝飾的文字,同樣有趣別緻。

2、欣賞字。

甜。

為什麼用一個蘋果放到筆畫中。他代替了哪一個筆畫呀。代替的筆畫效果是否一樣。如果把整個字用蘋果代替行不?想想,還有哪些字也可以這樣裝飾。

秋。

這個什麼字。你發現了它的變化嗎?説説這樣變化好在哪裏?

學。

看到學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創作。

1、根據字形字意來聯想。

2、誇張變形的字來聯想。

3、學生練習,美化字。

二、作品展評。

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六年級上冊數與形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語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3、咱們今天就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並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課件出示,全班讀。

濕潤的山風輕盈的雲霧無字的歌謠飄飄灑灑的雨絲

輕捷柔軟的手指優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綠清新的綠色

4、剛才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遊覽了雨中的山林。你願意用讀的方式帶着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指名讀課文)

5、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後)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2)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1)指名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3)學生彙報,老師給予指導。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a、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

②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_____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聲比作_____________。

b、你從這些描寫中感受到什麼?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3)帶着遐想朗讀。

(四)、總結全文,拓展閲讀。

1、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

2、拓展閲讀。《雨》(馮劍華)

3、作業:(任選一項)

(1)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小段話;

(2)自己試着寫一寫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