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推薦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教學反思需要教師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教學反思是我們用於記錄自己教學感受的書面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推薦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推薦6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篇1

在上了彙報課《乘法的初步認識》後,我的心情很沉重。這節課我感覺很難教,教學設計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從試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這節課我的思路是由嘉年華的情境圖引入,讓學生在情境圖中找到一些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後提出一個10個4相加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書寫麻煩,而引出乘法,説明乘法是相同加數連加的一種簡便算法。接着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乘法,我講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在我講完後讓學生自己改寫。接着進行練習鞏固,我出示了教科書46頁做一做的圖,讓學生彙報他們的發現並寫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再一起訂正。又出示了49頁第七題,讓學生自己做。

課後自己總結了一下,我覺得我的重點,難點沒有把握好,在講把加法改寫成乘法時,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説出幾和幾的意義,導致有些學生在做題時根本不知道怎麼做,雖然在發現這個問題時我講了一下,但是沒有反覆強調。在做46頁做一做時,也沒有去發掘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其實在開始我的教學設計中,有一個這樣的內容,我設計了兩個能寫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讓學生寫出,並讓他們去觀察、發現兩個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樣的,在加以講授一個乘法算式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但是意義不同。但是我後來想了一下,覺得可以把這些東西放在下節課在講。但是我沒有考慮到習題過於難了點,沒有講清楚乘法的意義就讓學生做49頁第七題,確實難為了孩子們。

在下午的數學教研會上,各位大師也對我的課進行了點評,我覺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師:對教材一定要透徹,通讀、解讀和熟讀,根據習題來設計教學,重難點一定要突出,板書也很重要,教材上板書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書,而且要注意書寫格式,重點內容要強調出來,學會預測學生,要關注所有學生,學會組織學生,評價學生。宋老師:教低年級的孩子應多多激發學生的興趣,多多鼓勵孩子,可以適當的在課堂上讓學生實踐操作,親身去體驗相同數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講解盪鞦韆那個題目時,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乘法的不同意義,兩個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義不同。劉老師:練習設計,內容可以更豐富:設計讀的題,判斷題等,更活潑:寫出一道乘法算式,讓學生畫一畫,你會怎樣來表示它,更層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難。譚老師:練習時一定要對教材把握到位,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多用圖形來吸引他們……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點評,真的很深入,很透徹。正如樓老師説的:“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其實,是有各位老師的點評才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會讓我成長,讓我進步。我很幸運和這麼多親切、智慧的夥伴一起作戰,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師的指導、關心與幫助我都深刻地記在了心裏,謝謝你們。我自己也會更堅強的。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篇2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説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是教人發現真理。”國小數學作為學科的數學,在課堂教學中雖然不能讓學生完完全全地去重複人類所經歷過的發現知識的過程,但適當地讓他們參與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瞭解某些數學知識產生的由來,不但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上面的課堂教學片段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1、通過以上二幅圖片的直觀教學,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並由直觀抽象乘法含義,並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從算式對比中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如,例題中的3+3+3+3=12等的讀法,既有關的舊知識,又為乘法意義的認識直接做了認知準備,更為了乘法與加法的區別做滲透。

2、體驗乘法含義,明確求幾個幾是多少時,表示兩個數相乘關係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通過看圖寫算式,明確兩個數具有相乘關係,可以直接寫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本課是採用讓學生看圖,説圖意;提問題,列式;觀察,交流等教學組織形式。較好的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適當地點撥,體現了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地位,另外還有意創設了教學情境。比如,課前的故事。

4、練習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題,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繫,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比如,設計的聰明題,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併為他們悟出了“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的初步結論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探究,有利於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篇3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資料與相同加數連加有着相互依靠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實驗教材強化了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簡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不再區分乘數與被乘數,“×”讀作“乘”等),刪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義、“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等抽象用語)。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景下,一開始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明白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經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能夠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經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我認為整個設計思路應當比較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教學時我一向讓學生一個幾,兩個幾,三個幾這樣數,在數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幾個幾,很容易地看到圖就用這樣的方法去數,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不會混餚。可是由於過於“扶着學生”學本領,而忽略了讓學生自我去尋找、去發現,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思緒萬千,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為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十分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以上內容就是差異網為您提供的6篇《《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篇4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是以貼近學生實際的遊樂園情景導人,裏面藴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做準備,然後,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引導他們觀察思考,體會乘法意義,並進一步結合生活中的問題,鞏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與運用。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探索動機

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可以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課中的遊樂園情景圖導入,使學生覺得貼近生活,生動有趣。教者再引導學生從圖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自然而然地驅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鼓勵合作,培養交流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實踐也證明:小組合作把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拔等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提供了讓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如:以小組為單位看圖提問題,解決問題,再全班交流反饋;讓學生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並交流成果……這樣讓學生最大可能的説一説,數一數,學生在做中,玩中愉快的學習。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引導學生交流合作成果整體會集體的力量。

三,抓住課堂生成資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讓學生擺圖形列出算式後,以黑板上較長的算式3+3+3+3+3+3+3+3+3+3=30為例,引導學生討論:有什麼辦法能使算式變得簡短一些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得出多種答案。如:6+6+6+6+6=309+9+9+3=306+12+12=3010個3,沒想到3×10=30的算式也出現了,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馬上決定不動聲色,還是引導他們進行交流,討論,説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談3×10=30這一方法時,特別注意引導全班同學參與思考補充,教師在他們已知部分的基礎上加以點撥,讓他們有種知識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感覺,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不同小組的相互提問,相互質疑,相互評價,使他們在交流,爭辨中獲得啟迪。從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四,重視反饋,合理評價

反饋教學的過程是對信息反饋的及時調控,有利於提高課堂質量的途徑之一。因為學生有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有成功的機會,也存在着失敗的可能性,由於學生能力的差異,有些學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堂的反饋,對成功的學生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進步,促進他們提高學習的熱情。對失敗的學生,教師要發揮情感的力量,排除學生因失敗所帶來的消極因素,增強學生繼續探索的信心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長算式:3+3+3+3+3+3+3+3+3+3=30如何變短的方法,由於教師的啟發,誘導,合理的評價,使探索活動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在融洽,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敢想,敢説,敢做,敢於質疑,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供了適宜的平台。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篇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經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活動中,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怎樣讀簡便?再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景,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能夠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我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理解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引導學生自我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培養他們的歸納本事。

但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節點得不夠多,不夠透。異常是在説乘法意義的環節中,學生對於幾個幾的理解還沒有到位。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與練習的處理上不夠到位,異常是第一節試教時,練習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有點走過場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學時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但處理得還是有點倉促。在時間的安排上也需要必須地調整,分配得不是很貼切。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篇6

因為是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先認識“幾個幾相加”,再認識乘法的含義以及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在教學時,我先通過圈一圈、指一指、數一數等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幾相加”,而後在“幾個幾相加”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等知識。

一、由扶到放理解幾個幾相加

在情境圖中,兔子是2只一堆的,有3個2只;雞是3只一堆的.,有4個3只。對於這樣的排列,學生是有生活經驗的,教學時先讓學生指一指一堆一堆的兔子,再依次數一數1個2,2個2,3個2,然後完整地説一説,兔子有3個2只,最後再追問3個2只是多少隻呢?指名學生説出算式2+2+2=6,教師適時相應板書。同樣的方法教學雞有多少隻?雞有4個3只,算式是3+3+3+3=12只。兩個連加的算式呈現在黑板上後,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我們學過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學生能夠説出是3個數連加、4個數連加哦,還能説出加數都一樣,在第一個算式中,加數都是2,3個2連加,在第二個算式中加數都是3,4個3連加,教師相應板書3個2相加,4個3相加,在此基礎上引出“幾個幾相加,幾個幾相加得幾。”“試一試”的內容我放手讓學生先各自完成,而後再請學生説説,這些小棒是怎樣擺的?指導學生完整描述:小棒是2根2根擺的,有5個2根,算式是2+2+2+2+2=10,5個2相加得10。

二、舉一反三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例2時,先出示情境圖,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經驗數一數、填一填,同時又是鞏固新學知識,進一步理解:(4)個(2)相加,(2)+(2)+(2)+(2)=(8)。然後引出: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板書)計算,寫成:4×2=8或2×4=8;指出:×(乘號)、2和4(乘數)、8(積),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在學生初步理解2+2+2+2=8可以寫成4×2=8後,引問學生:2+2+2=6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3+3=12,可以寫成乘法算式()×()=();2+2+2+2+2=10,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師邊指着板書邊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4個2相加得8可以寫成4×2=8,3個2相加得6可以寫成3×2=6,5個2相加得10可以寫成5×2=10,4個3相加得12可以寫成4×3=12。這樣一改寫,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通過觀察,能夠感悟到加法與乘法間是有聯繫的,乘法算式比較簡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