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優秀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9W

通過提前準備詳細的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學評估和反饋,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前準備好符合教學內容的教案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閲。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優秀7篇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探索腳的祕密,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大膽表述自己探索發現的腳的祕密。

活動準備:

1、幼兒小時候的腳印。

2、彩筆(供幼兒描腳印用的)。

3、四條小路(墊子、地毯、小草、鵝卵石)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二、尋找自己的小腳印

1、看,這些是什麼呀?(腳印)

2、這些腳印是我們在小班時留下來的,去找找自己的小腳印在哪裏?

三、比腳印,探索腳的祕密

1、幼兒比腳印

師:把你們的小腳和你們的腳印比一比,你會 發現什麼小祕密呢?

2、 交流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的小腳怎麼樣了(腳長大了,腳趾長了,寬了……)

(根據幼兒講到的,來認識自己的小腳)

四、遊戲(走小路)

提供四條路

1、孩子們來找一找有哪四條路?

2、請你們光着腳到四條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覺怎麼樣?

(幼兒自由走小路)

3、 交流:你走了哪條路,感覺怎樣?

(幼兒自由講述)

4、 師小結幼兒講述內容

5、 再次嘗試,體驗走小路

師:我們的小腳感覺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樣的感覺,小腳還有什麼本領呢?

6、 討論小腳的用處:(走、跑、跳、踢)幼兒每説出一種,全體幼兒學做

五、討論保護小腳

小腳有那麼多本領,我們平時怎樣保護小腳呢? (穿鞋、穿襪子、洗腳、剪腳指甲……)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能夠根據教學目標開展,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啟發感知。講述與操作讓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活動,逐步激發幼兒動手操作活動的興趣及強烈的探索慾望。發明創新方法,體驗創造帶來的快樂。動靜結合,注意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讓幼兒思維活躍,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創新品質。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徵和用途,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剝栗子的各種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 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協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 發動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上山採栗子,同時鼓勵幼兒想出一種或幾種剝栗子取果實的方法。

2、 幼兒自備各種手套、剪刀、小榔頭、小刀等。

3、 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活動過程:

1、 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①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②小結: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 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

師:這麼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着什麼小祕密呢?

①先讓幼兒猜一猜。

②再讓幼兒分散操作,利用各種工具取出栗子果實。

③最後交流各自選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開來。

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腳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結:因為栗子球外層代詞,所以在取果實時要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3、 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徵。

①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②問一問:有什麼氣味?

③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間的關係?這些粒子像什麼?

⑤小結: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

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 再次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師: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①你想請誰幫忙?

②剝開後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自由操作剝栗子,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③討論剝栗子肉的方法:

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

請小刀幫忙,切開栗子。

請剪刀幫忙,剪開栗子。

④請個別幼兒説説栗子肉的特徵。

⑤小結: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裏面是黃色的肉。

5、 品嚐栗子,瞭解粒子的功用。

啟發幼兒談談吃過哪些用栗子製成的食品。

活動結束:品嚐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

(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瓶、罐等裝上不同東西所發出聲音的不同。

2.體驗科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給每位幼兒提供經過裝飾的紅瓶子、綠瓶子(一個內有黃豆、米,一個沒有;兩個瓶子都有蓋並蓋好);黃豆、沙、米、紙等若干,勺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發現兩個瓶子的不同之處。

1.引導幼兒觀察兩個瓶子,提問:它們一樣嗎?

2.引導幼兒在玩中比較自己手中的瓶子,發現:一個瓶寶寶會發出聲音,一個瓶寶寶不會發出聲音。

3.集中家裏:為什麼一個瓶子會發出聲音,而另一個卻不會發出聲音呢?

引導幼兒打開瓶蓋觀察,瞭解裝有東西的瓶子會發出聲音,而沒有裝東西的瓶子不會發出聲音。

二、做一做:嘗試讓瓶寶寶發出聲音。

1.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不會發出聲音的瓶子也能“唱歌”(發出聲音)?

2.出示黃豆、米、沙和小勺子,與幼兒一起協商如何讓空瓶子“唱歌”:擰開瓶蓋→用勺子舀豆、米、沙→輕輕放進瓶內→擰緊瓶蓋。

3.幼兒探索、操作:幼兒自由選擇蠶豆、米等,用勺子“喂”瓶寶寶吃豆、米、沙,然後擰上瓶蓋。

4.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使用勺子把材料放進瓶子裏後搖一搖,試一試是否能發出聲音。

5.交流分享:你在瓶子裏放了什麼?瓶子發出聲音了嗎?

三、猜一猜: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寶寶中,然後搖動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1.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引導幼兒嘗試把另一種東西放在瓶中,搖一搖、聽一聽,比較前後兩次操作時瓶子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出聲音的不同:第一次在瓶子裏放了什麼?這一次又在瓶子裏放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分別請放入不同材料的幼兒上來並讓其他幼兒聽聽、猜猜。

協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東西分別倒出來,集體驗證。

四、唱一唱:體驗成功的樂趣。

1.引導幼兒根據《大雨和小雨》的音樂嘗試改變搖動瓶子的力度。

2.幼兒跟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並搖動瓶子為音樂伴奏。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篇4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幼兒在玩玩具時,經常在觀察、思考:汽車為什麼會開?車燈為什麼會亮?對電池的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結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

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瞭解電池的外形特徵;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瞭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並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悦。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係,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的奧祕。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生興趣,初步瞭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徵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願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5、7號),電動玩具若干個,電池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選擇各種電動玩具玩,引出活動主題:“電池”

二、通過觀察、比較,瞭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徵,嘗試從多角度發現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比較電池。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你們發現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3、出示電池圖片,師生共同小結電池的外形特徵。

三、幼兒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動玩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玩具動起來。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並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動玩具才會動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四、幼兒再次探索為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鼓勵幼兒找到電池盒內的標記進行安裝電池,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進行安裝。

2、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

3、幼兒初步瞭解電池的用途及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延伸: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並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活動反思:

為了激發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他們樂於嘗試、勤於動手的習慣。設計了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嘗試學習活動——好玩的電動玩具。活動主要通過讓幼兒各種各樣的玩具和不斷地探索,一步步地揭開電池的各種祕密,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認識電池並學會安裝電池的方法。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讓幼兒初步瞭解橋面的形狀、橋墩的疏密等因素對橋的承重力的影響,並做簡單的記錄。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四種橋面:單層紙製的平面橋面;雙層紙製的平面橋面;單層紙彎成的單孔拱形橋面;單層紙折成制的梯形橋面。

2、樂高積木人手一份

3、記錄表格人手一份

關鍵點:初步瞭解橋面的形狀、橋墩的疏密等因素對橋的承重力的影響。

活動過程:

流程圖 操作要點

一次嘗試

橋面與承重

1、出示四種不同橋面的`橋,幼兒觀察它們的異同。

2、設疑:在這四種橋上放樂高積木,那種橋上能放得最多。

(幼兒猜測並説理由)

3、介紹記錄表及記錄方法。

4、幼兒操作嘗試並記錄。

5、討論:哪種橋上放的積木最多?哪種橋上放的積木最少?為什麼同樣大小的橋面,不能放一樣多的積木?

6、小結提升:不同形狀的橋面,承受重量的本領是不一樣的。

二次嘗試

橋墩與承重

1、幼兒觀察兩座橋墩距離不同、橋面相同的橋。

2、設疑:這兩座橋上放積木,能放得一樣多嗎?

3、幼兒提出各自假設。

4、幼兒操作嘗試並記錄。

5、討論:為什麼這兩座橋不能放同樣多的樂高積木?

6、小結提升:橋墩距離大,承受重量的本領小;橋墩距離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領大。

延 伸

鼓勵再探索

1、設疑:在同一座橋上放積木,集中放可以放得多,還是分開放可以放得多,請你們在區角活動時去試一試。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篇6

一、設計意圖: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並使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為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

給花兒澆水是小朋友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這天,我發現一個小朋友在給花兒澆水時澆了一遍又一遍,我連忙過去制止他:“澆這麼多水,花兒會死的”。可他卻説:“我一倒下去,水就不見了,我怕花兒沒喝夠,所以多澆一點”。孩子的想法是多麼天真、可愛

呀!他這一句“水不見了”引發了我的思考,“水為什麼會不見呢?”這不正是一個引導幼兒去探索、去發現的.切入點嗎?

於是教師緊緊抓住這一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在活動中教師除了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外,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景,通過一個神奇的寶瓶,不僅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慾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並將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通過實驗、操作來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充分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並樂於探索現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三、活動準備:

1、教師經驗準備:

瞭解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

瞭解幼兒對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兒經驗準備:

感知水的流動性。

在生活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一些操作材料。

會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裏灌水,儘量不灑出來。

3、材料的準備:每位幼兒一個八寶粥的瓶子裏面裝上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見裏面有毛巾)和一個杯子;每組一盆水;實物投影儀一台;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泡沫、積木、餐巾紙、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海綿(實物)

毛線(實物)

布(實物)

棉花(實物)

水果網(實物)

泡沫(實物)

石頭(實物)

沙(實物)

積木(實物)

餐巾紙(實物)

中班科學活動風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感受各種各樣的魚的美麗形態。

2.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體驗創造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受魚的美麗形態

活動難點:

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一塊;各色彩紙;各種各樣的小魚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魚的`圖片,幼兒欣賞。

2.師:小朋友,你覺得這些魚漂亮嗎?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

二、我來撕一撕

1.師:你最喜歡的那條魚是什麼形狀的,它身上的花紋是怎麼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撕一撕自己覺得最漂亮的那條魚。

三、幼兒進行撕貼

教師投放材料,幼兒進行撕貼。

四、作品展示

1.教師將海洋背景圖片貼在黑板上。

2.幼兒將自己撕貼好的魚隨意貼在背景圖上。

3.師:給你們自己撕貼出來的小魚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在觀看各種各樣圖片的小魚時都驚歎“:哇!好漂亮啊!”一下子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在第二環節個別幼兒上來撕自己的魚,導致後面幼兒都照着上來幼兒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樣的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