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8篇 精編三年級下數學教案集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本文收集整理了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包括二位數的加減法、乘法口訣、面積和體積等知識點,適用於國小三年級學生。教案採用引導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旨在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科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8篇 精編三年級下數學教案集合

第1篇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範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並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着,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後,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繫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且,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澱數學意識;人人蔘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説一説你怎樣估算的。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8篇 精編三年級下數學教案集合 第2張

第2篇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我們獲得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自己輕聲説一説)

1、60÷3=20(箱)你們是怎麼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説一説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採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並與同桌説説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説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説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現什麼?

師生總結: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3)學習“你知道嗎?”瞭解了什麼?有什麼想法?

讓生感受數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閲課外資料,瞭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學文化。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第3篇

結合體育中的實例,探索隊列中藴涵的數量關係與比賽中的搭配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意識。

體育中的數學是通過研究體育中體操隊列與安排比賽場次的問題,將基本的數量關係與組合問題融合在一起。通過體操隊列的變換隊形,探索行數、每行人數與總人數之間的數量關係,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突出表現為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安排比賽場次來研究組合問題,探索運用圖示、列表、計算、連線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有序思考。

教材將兩個知識點與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獲取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數學的實際價值。

師:一年一度的體育節要到了,體育節中會遇到好多問題,為了讓同學們在體育節上有出色的表現,我們先來解決一些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出示圖片)這是我們年級體操隊彩排時的隊形,如果要變換隊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從隊形可以看出,這個體操隊有6行7列,總人數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數應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兩個人可以在前面領操。)

(隊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隊,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觀察圖片。)

(3)為了出場時的`隊形是方隊,我們只出場36名隊員,他們可以站成一個幾行幾列的方隊?

(方隊的行列相等,因為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隊是一個6行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過程中要不斷變化隊形,這個方隊可以變成哪些長方形隊伍,請你找一找?

(因為無論怎麼樣變化,總人數36不變,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請同學們根據表格來説一説這種方法的含義。

(在表格中,兩個班級交叉的表格代表兩班之間的一場比賽,自己班級和自己班級不能比,用斜線劃去,而斜線將表格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間的比賽,而另一部分是重複的,捨棄。)

研究體育中的數學問題,目的就在於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每一個教學契機,讓學生經歷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體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後又餘2人,我請學生將數學問題的解決與生活中的實際緊密聯繫,讓學生進行實際設計,怎樣站才能更美觀呢?學生設計出讓這兩個人領操,給人感覺此舉很有意義。在突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關注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突出數量之間的關係。

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內在潛力是無限的。在比賽中列表格的方法對學生來講偏難,但通過呈現方式的改變,將表格放手交給學生,請他們來分析這種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義的同時,學會用列表格的方法解決搭配問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第4篇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並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具準備: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裏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裏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師:同學們真棒,那麼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於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第5篇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讀懂統計圖,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並能運用已學統計知識和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則吧?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製成了統計圖,請看!通過統計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接着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統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計圖完成呢?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揮小組合作優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秀裁判組發獎牌,各小組加油喲!(同時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並參與活動,然後反饋意見,適時發優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相同,第一組總數20個,第二組總數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25個,第四組總數24個,但人數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不公平,應比小組裏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即平均數。(板書:平均數)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嗎?

師:剛才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後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也可以求平均數;但第二場比賽人數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才能解決問題,這裏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人數。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週賣出冰糕情況見統計圖。(展示統計圖)小熊現在有個難題,本週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的信息,比如,我瞭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釐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彙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鍊,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的信息?説説看。

指名彙報,師及時進行表揚,並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於積累數學知識。

第6篇

1、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投影(課件)、學具袋〔內裝小三角形(直角、鋭角、鈍角)、小長方形、小正方形、圓形、小平行四邊形各四個〕長方形方格紙

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玩個數學遊戲吧!(投影出示p54圖)

①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是16平方釐米的圖形,並塗色。

1、在本單元中,你還學會了面積的哪些知識?與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説一説,並用你喜歡的方式進行總結。

1、課件出示p55實踐活動的情境圖。(小明家廚房裝飾,如何選用地磚)。

從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能幫助小明解決問題嗎?動動腦,動動手,看誰是數學小能手。

1、用兩個邊長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一個衞生間用長方形地磚鋪地,每行鋪15塊,鋪了10行。這個衞生間一共鋪了多少塊地磚?

如果每塊地磚長3分米,寬2分米這個衞生間的.面積有多大?

(1)讓學生先動手在課本上畫一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親身體驗。

課下動手畫,小組內選出作品貼在“數學一角”。大家評出咱班的小設計師,好嗎?

第7篇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5)認識餘數: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餘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發現了當餘數是0,也就是沒有餘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餘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餘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餘下來的`,所以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要比除數小)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餘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第8篇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説説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釐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釐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生1:我們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釐米做單位是100平方釐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釐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釐米,那麼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釐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於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麼?平方米和平方釐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釐米

師:應用這些關係,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嗎?你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説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釐米,也就是200平方釐米)

反過來800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麼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着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釐米,邊長是多少釐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並把例題補充完整。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