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教學反思7篇 《香飄花瓣間》文輯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9.52K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是一篇探討傳統文化傳承與教育創新相結合的文章。通過對於教學過程的深入反思,我們能夠發現其中的問題與不足之處,並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這篇文章將為讀者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示,助力教育事業的發展。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7篇 《香飄花瓣間》文輯教學反思

第1篇

?花瓣飄香》中包含着濃濃的親情:小女孩對媽媽的愛、對爸爸的尊敬,爸爸對家庭的牽念,“我”被小女孩感動後懂得了孝順……課文不長,情節內容也比較簡單,但是處處流露出來的親情學生不一定能深刻體會。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朗讀、想象、表演等方式,讓他們逐漸體會這濃濃的情誼。

小女孩摘花,摘的只是花瓣,我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只摘花瓣,學生一開始只説出是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我又讓他們進一步想想從這裏能看出來這個小女孩怎麼樣,他們明白了:小女孩愛護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捧在手裏,其中的“捧”,又可以看出來小女孩小心翼翼,有的學生説那是因為怕花瓣掉了,我順勢做了個拿緊的動作,問他們這樣行不行,學生説這樣就把花瓣都捏壞了。好,小女孩這樣是為了讓媽媽看到最美麗的花瓣,她對媽媽的愛也融進了這片花瓣裏。接下來小女孩回答“我”的那段話,我讓學生細細地品讀,可以加上動作,啊,花瓣是那麼香,湊到鼻子邊聞一聞,花瓣是那麼鮮豔美麗,摸上去像絨布一樣,多舒服呀,情不自禁地撫摸花瓣,最後想起爸爸還在遙遠的南沙,禁不住落淚。在這裏,我讓學生説説小女孩的爸爸離她有多遠,小女孩有多久沒有見到爸爸了,她有多麼想念自己的爸爸啊。讓學生體會小女孩此時此刻的心情。而且小女孩始終不忘記爸爸的囑咐,多懂事的.孩子啊。

而這些花的主人,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看到小女孩摘花,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就呵斥她,而是輕輕地詢問,這裏也可以看出對孩子的關愛。最後,受到小女孩的感染,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給小女孩,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台上。此情此景,讓學生聯想他們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很多學生都能夠説出自己的想法。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7篇 《香飄花瓣間》文輯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在教學中,我認為在感悟懂事和深化主題的環節,我處理的還算是成功的。

在第一課時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抓住“懂事”這個詞,讓學生再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新課標倡導課堂應該還原給學生,不應該是傳統的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並配上音樂,為孩子營造一種安靜祥和的氣氛,果然,有的孩子認為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關心媽媽的;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可以看出小女孩懂得珍惜花草,非常善良,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感覺小女孩非常懂事;可見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

為了讓學生將小女孩美好的品質牢牢記在腦海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動了,於是第二天早晨——引讀最後一段。我想在這兩盆花中會藏有一張賀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張寫一寫。花瓣有時代表一份心、一片情,如果你手中有這樣一片花瓣,你打算送給誰?你會對他(她)説些什麼?通過這一情境,讓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第3篇

根據學校教導處安排,下週我就要上教研課了,課題早就定好《花瓣飄香》(同題課),有幸拜讀了“鳳凰語文”三備的《花瓣飄香》的集體備課內容,收益菲淺。

考慮到我班學生的特點,現把讀到部分的教案進行了修改,願這份教案能適應我的學生,教研課能起到一起研究的作用。

1、精讀2—11自然段,憑藉“我”與小女孩的三次對話,抓住重點詞細細品味,體會小女孩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品質,陶冶高尚情操。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積澱語感。

1、重點: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話,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既愛花,更愛媽媽。

2、難點:體會文中所藴含的深意,即花瓣飄香的象徵意義。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讀通了《花瓣飄香》這篇課文,但僅僅做到這一點是不夠的。老師在平時讀書的時候,就有這樣的體會,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覆地讀,細細地品味,才能真正讀懂、讀好。所以這節課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希望同學們能真正讀懂並且讀好。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輕聲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覺得哪些詞要特別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點。

3、交流:你在讀這一段的時候,特別注意了哪些詞?(學生談想法)你為什麼特別注意這些詞?

(評價:你讀書真有辦法。抓住了重點詞,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4、通過抓住重點詞,我們體會到小女孩很珍愛這一片帶露水的花瓣,你能把這一段讀好嗎?指名讀,齊讀。

1、小女孩既然這麼愛花,但為什麼要摘花瓣呢?這使我們都感到很奇怪,請大家用比較快的速度讀讀下文,看看誰先把這個問題弄明白。

3、這位同學找得真準,抓住小女孩説的話找到了她為什麼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沒有經過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門前的花,按理説這是不對的,但是作者卻誇她是個懂事的孩子,請大家再細細地讀讀課文的3—10自然段,這次要特別注意一下人物的語言,若你以為必要,還可以畫一畫。

⑴做錯事知道錯,(從“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這位同學很會讀書,她注意了小女孩臉上的表情,的確是這樣,“表情也是一種語言”我們讀書時也要注意。(板書:表情也是一種語言)

還有什麼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錯了呢?(低下頭不好意思)這句話該怎麼讀?指讀。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這句話記下來,再讀一讀看。

⑵還有什麼地方看出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語言來理解,把剛才學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當作小女孩讀讀這段話嗎?

你能讀出小女孩對媽媽的關心,誰還能再讀好一些(指名讀)你還讀出了對媽媽的愛。

你注意到小女孩説這段話時的表情了嗎?(出示)質疑:(小女孩為什麼眼眶裏閃動着淚花。)

(因為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難過。)

那你來談一下(評價:你談得真好,談出了小女孩對爸爸的思念。)

(如學生説不出,引導:媽媽的病情雖然有所好轉,但不知何時康復——還包含着對媽媽病情的擔心。)

(引導:小女孩沒經過作者的同意就來摘花瓣,本以為作者要責怪她,還這樣關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幾句很樸實的話,卻藴含着對爸爸的思念,對媽媽病情的擔心,對“我”的感激,這都是我們反覆讀,細細品味才體會到的。

7、你們看,小女孩這麼懂事,這麼可愛,你們想對她説點什麼嗎?(生説)

1、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也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從文中什麼地方看出來?

3、小女孩的愛心深深地打動了“我”,從開始的'不解到買花、送花都是被愛心打動的具體表現。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從集市上買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門口,為了不打擾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張紙條,該怎麼寫呢?

5、當作者把一盆帶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台上,他母親會問些什麼?“我”又會怎樣回答?生説。

1、今天,我們通過學課文,認識了一個懂事的小女孩,透過那飄着淡淡香味的花瓣,我們彷彿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靈。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深愛着自己的媽媽,我們是媽媽心中的小太陽,媽媽為了我們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賀卡:這是一個女孩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送給我的禮物----一張賀卡。你們猜猜是誰送的嗎?它雖然很簡單,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別粗糙。但是我很喜歡,也很感動。不是因為它的樣子,也不是因為她的顏色。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學生交流)

4、學到這,我們再來讀讀課題,這時,你又有什麼體會呢?

(花瓣飄香)(關心媽媽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飄着淡淡的清香)

伴着月季花的清香,三八節我也想給自己的媽媽送去一片花瓣,還在上面寫下了一首小詩:

你是不是想乘着三八婦女節的到來給你的媽媽送上一片花瓣?

請同學利用老師課前發的紙自己設計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並送給你的母親,祝她們節日快樂!

第4篇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着自己的媽媽。在教學設計中,我覺得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成功。

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出示一朵月季花,讓學生用“ 紅豔豔、露水 、絨布 、清香 ”這些詞語中的任何幾個詞把這朵月季花描述一下,讓學生感受月季花的美,再讓學生學習第一段,感知我家門前可不只是一朵,而是一叢,上面開滿了紅豔豔的花朵,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月季花的美。

在此基礎上,我問學生,這麼美,這麼鮮豔的月季花,你捨得摘嗎?文中的`小姑娘捨得摘嗎?從小姑娘説的話中去體會她的“愛花”,然後再讓學生從小姑娘的摘花的動作中去感受小姑娘的“愛花”,這麼一個愛花的孩子,難怪作者要誇她是個懂事的孩子。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於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抓住小姑娘摘花瓣的原因,創設了小姑娘雙手捧着帶露水的花瓣來到媽媽病牀前,會對媽媽説些什麼?通過學生的回答,體會小姑娘的“孝順”難怪作者要誇她是人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生病,孩子的爸爸怎麼不在她身邊?引出小姑娘的爸爸,假如你就是這個小姑娘,你會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快樂的事情呢?從而認識到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麼快樂!可現在爸爸卻在千里之外的南沙,你會和爸爸説些什麼,讓爸爸放心呢?通過想象,讓學生感受到小姑娘的“聽話”,怪不得作者要誇她是個懂事的孩子。使所有的學生認為就是這麼一個愛花的小女孩為了讓媽媽高興,爸爸放心捨不得摘整朵花,卻忍不住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歎——“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為了讓學生將小女孩美好的品質牢牢記在腦海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染了於是第二天早晨——引讀最後一段。我想在這兩盆花下壓上一張賀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張寫一寫。假如你手中也有這麼一朵帶露水的月季花,你準備送給誰,你會對他她説些什麼?通過這一情境,讓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第5篇

本週四聽了王鬆老師的一節語文課——《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着自己的媽媽。聽了這節課,我覺得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課伊始,王老師就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然後問學生香味是從哪裏來的?學生答道:“是從月季花的花瓣上發出來的。”隨後引入教學。這是第一次讀課題,學生只能從字面上理解課題的意思。而第二次讀題是在學習了課文的3-10自然段以後,此時學生已理解小女孩捧着的不僅僅是一片花瓣,而是對媽媽的一片關愛,一片孝心,在此基礎上再讀課題,學生有了更深的認識與體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在學完全文以後,王老師娓娓道來:“雖然我們手中無花,但我們每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對父母的一片孝心,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兩遍課題。”每位學生都滿含深情地念道:花瓣飄香。至此,學生對課題的理解經歷了三個階段:由起初的“片片月季花瓣的香味”到感悟到小女孩對媽媽的一片孝心,再從小女孩的行動中受到心靈的啟迪——自己也要向小女孩一樣對父母懷有一片孝心,使課文的主題得到了提煉與昇華。

在學完課文以後,教師結合課文的最後一段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練習:第二天“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花,一盆送給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台上。當“我”把花交給小女孩時是怎樣的情景呢?而當“我”把花放在母親的陽台上時,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題,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下來。我們知道大多數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遠遠強於書面表達能力,而王老師正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從説到寫,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但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就這節課有一點我想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在新課程標準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於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在學習3-10自然段時,我們是否可以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語言、動作、表情)。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我相信學生的答案會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學生會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會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會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在此基礎上再來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歎——“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第6篇

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讚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在教學中,我通過這幾個方面展開了教學:

我在第二課時開始,就請幾位孩子上台寫了“紅豔豔 露水 絨布 清香 露水”這幾個詞語,並讓學生用這些詞語中的任何幾個詞把這朵月季花描述一下,讓學生感受月季花的美。這樣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説話能力,也為後文的教學做下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自讀課文,從哪裏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相關的語句,在交流中,為了能讓學生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我讓學生自己説説對這些語句的感悟。並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抓住小姑娘捨不得摘花卻忍不住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的原因,創設了小姑娘雙手捧着帶露水的花瓣來到媽媽病牀前,會對媽媽説些什麼?媽媽又會有怎樣的表現?通過學生的回答,體會小姑娘的“孝順”難怪作者要誇她是人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生病,孩子的爸爸怎麼不在她身邊?引出小姑娘的爸爸,你會和爸爸説些什麼,讓爸爸放心呢?通過想象,讓學生感受到小姑娘的“聽話”,怪不得作者要誇她是個懂事的孩子。在想象交流中,一個愛花、愛媽媽的小女孩就生動地站在了我們面前。

在教學的最後,學生已被小女孩那種品質所感動,但是對於題目的理解卻還是停留於淺層次“像絨布一樣的花瓣散發這淡淡的清香”,為了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題意,我出示了一首小詩《花瓣飄香》:清晨,月季花上閃動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表一份心願,道一聲祝福,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像絨布一樣柔軟,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樣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我深情款款地讀時,學生也陶醉其間,再讓他們關注課題“花瓣飄香”,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課文以“花瓣飄香”為題實際也指小女孩的心靈有着花瓣那樣的美,那樣的香。

第7篇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個教學,因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又有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所以常聽人説,成功的語文課,應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牢牢吸住學生,使他們的思維隨着老師的情感入境,激發起求知慾。但這“教學的一開始”是從何開始,是一堂課的開始嗎?

在此次教學之前,我就佈置作業,讓學生去逛逛花店,聞聞花香。教學當天的到校後,我把自己準備好的幾朵美麗的玫瑰花放在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擺放在了講台上,只覺得教室頓時因這花的存在有了生氣。課前,我早早進教室,站在講台旁擺弄那幾朵花,立刻有許多學生圍攏來,“老師,這花真美!”“那我以後經常帶花來放在教室裏,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師,這花香不香?”“你聞聞看呢?”學生立刻你擠我,我擠你地湊了上去,小心翼翼地聞着。“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覺鈴聲響起,孩子們還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滿心裝滿了對它的喜愛。此時揭示課題,進入文章中的學習,可謂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高爾基也説:“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可見只有品味語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進行生命的對話。雖然閲讀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實踐,但學生的自主閲讀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師的引領,以及相互間不同閲讀體驗的啟示,這種淺嘗輒止的讀書很難進入到更深的層次。所以,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閲讀文本後,就應該開始設置一個提升閲讀水準的環節。

我請學生自導自演,巧妙地使孩子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強烈的“角色意識”。興趣盎然地讀書、表達,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感受。以“與小女孩相比自己對媽媽怎麼樣?”的話題展開去,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談説之間,逐漸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進一步感受到了母愛的魅力,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麼。這樣一來,一方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把母愛的種子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裏,生動的親情教育在語文的課堂上活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