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集錦4篇 "探索音符世界:小班實用音樂教案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5K

這篇文章旨在為小班音樂教學提供實用的教案資源。通過分享集錦,讓教師們能夠更好地規劃和實施音樂課程,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彙集了多種教學策略和活動,包括歌唱、舞蹈和樂器演奏,旨在豐富國小生的音樂體驗和認知。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集錦4篇

第1篇

1、《小猴與鱷魚》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原創歌曲。它歌詞簡單,朗朗上口,曲風幽默,整首歌曲節奏歡快,富有情境性。歌曲重複迴旋的結構可以較好地幫助幼兒把握音樂結構,簡單明瞭的歌詞內容十分切合小班幼兒玩“躲藏”、與“出現”的遊戲,並且能有助於幼兒陝速掌握遊戲規則。

2、小班幼兒對富有情境性的遊戲具有較強烈的興趣,活動中“鱷魚來了”帶來的緊張感與“鱷魚走了”帶來的輕鬆感,形成鮮明的對比,並且,躲藏好不被鱷魚發現、鱷魚失望的走掉使幼兒放鬆後帶來的喜悦感、輕鬆感會更加強烈。

3、為便於小班孩子更清楚明瞭遊戲規則,我們試圖通過手偶一兩位老師的雙簧示範的方式,幫助幼兒觀察、理解遊戲規則。

説明:坐在座位上,用肢體動作進行遊戲,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為三隻小猴。

動作:同前,反覆兩次,依歡伸出中指、無名指作兩隻、三隻小猴盪鞦韆。

4、歌詞:“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快藏好。”

動作:所有幼兒快速將手藏到身後(或身體的某個部位後面)。

動作:幼兒繼續藏好小手,不發出聲音,靜靜地不要被“鱷魚”發現了;助教藏在佈景後面,用鱷魚手偶隨歌曲節奏做看、找的動作,樂句唱完後,快速將手偶藏回佈景後面。

●歌詞:“鱷魚走了,鱷魚走了,鱷魚走了,鱷魚走了,快出來。”

動作:右手的“三隻小猴”自由地在身體各部位“跳躍、玩耍”。

1、在樂曲情節提示中初步學玩《小猴與鱷魚》的遊戲。

2、能分辨在樂曲“鱷魚來了”處小猴藏起來,在“鱷魚走了”處跑出來自由玩耍,並啟發幼兒嘗試利用身體不同部位進行“盪鞦韆”、“藏起來”。

3、體驗“鱷魚來了”時的緊張感和“鱷魚走了”後的輕鬆、歡愉感。

2、小椅子圍成大馬蹄形(椅子之間間隔750px)、鋼琴、三個小猴頭偶、一個鱷魚手偶、房屋和樹木等佈景。

1、通過手偶遊戲,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及故事情節。

(l)師:‘小朋友們,看,我這裏有幾隻小猴子,今天他們要去盪鞦韆,在盪鞦韆的時候會遇到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看。”

(3)用提問+講述的方式引導動兒理解歌曲內容及遊戲要求:

①師問:“有幾隻小猴在盪鞦韆?…‘它們是怎樣蕩的?…‘伸出手指,把你們的小猴也準備好,我們一起跟隨音樂節奏盪鞦韆。”(教師不戴手指偶,引領幼兒一起跟隨音樂節奏做“小猴盪鞦韆”。)

②師問:‘小猴們高高興興蕩着鞦韆,呀,誰來了?”

③師唱:“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問:‘‘小猴們要怎麼辦?” (教師清唱,師幼一同做‘‘小猴藏起來”。)

④師問:“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時跑出來玩的呀?”(教師清唱,師幼一同做‘小猴藏好不動一小猴出來歡呼一鋼琴伴奏—剛、猴自由玩耍”。

(1)教師引領幼兒一起玩第一次遊戲;助教躲在佈景後面只探出鱷魚手偶。

師:“現在我想要邀請你們的小猴跟我一起玩盪鞦韆,玩的時候要注意,鱷魚來了就要趕快怎樣?…‘對,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發出聲音,就不會被鱷魚發現。好,先請出你們的第一隻小猴。”

①師:我的第一隻小猴剛才是在手上蕩的鞦韆,現在它想到我身體的另一個地方盪鞦韆。(教師清唱並示範“一隻小猴”在自己的肩上“盪鞦韆”。)

②師:我的第二隻小猴也想換一個地方盪鞦韆。你們説,到我身體的那個地方盪鞦韆?(教師選擇一個幼兒説的部位,清唱並示範“兩隻小猴”在自己身體的該部位“盪鞦韆”。)

③師:我的第三隻小猴會到哪裏盪鞦韆呢?在xl,怎樣盪鞦韆,誰來做一做?(教師清唱並在某幼兒的身上示範“三隻小猴盪鞦韆”。)

④師:你的小猴想在你身體的哪個地方盪鞦韆?要怎麼蕩呢?(在鋼琴伴奏下,幼兒各自嘗試將‘‘小猴”放在自己身體的各部位練習“盪鞦韆”,教師巡迴觀察並進行個別引導。)(d教師小結並示範剛才幼兒將“小猴”放在身體不同部位“盪鞦韆”的不同方式。

(1)師生一同玩第二次遊戲;助教躲在佈景後面只探出鱷魚手偶。

①師:“你們的小猴因為可以到身體不同地方盪鞦韆,可高興了。不過,他們要是老藏在同一個地方,恐怕就會被鱷魚發現了。想一想,小猴除了可以到我們背後躲藏,還可以到身體的.哪些地方躲藏?”

②教師清唱樂曲“鱷魚來了”部分,幼兒把‘‘/j、猴”躲藏在身體的不同地方。

(l)幼兒第三次玩遊戲;助教戴鱷魚手偶在佈景後面來回走,加強找尋的樣子。

師:小猴最喜歡跟着音樂節奏—上二下把鞦韆蕩得高高的!你們能讓你們的小猴跟着音樂節奏—上—下的把鞦韆蕩得高高的嗎?(教師清唱“Ⅱ剮l-”幼兒嘗試讓小猴隨節奏蕩得高高的。)

師:剛才,你們的小猴已經學會了尋找不同的地方躲藏,而且能安安靜靜地不被鱷魚發現。不過,前幾次出來的都是小鱷魚,要是大鱷魚出來,我們就要帶上小猴找到更好的地方躲藏。你們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把我們藏得更好?(引導幼兒可以到各佈景、椅子後面躲藏。)

(2)在音樂尾聲,師生歡呼跳躍着到另外的地方去玩!活動結束。

1、本活動靈活性較強,在延伸活動裏,當幼兒完全熟悉了遊戲的玩法後

(l)關於角色分配:可以全部由幼兒當小猴(即每一位幼兒就是一隻小猴),老師扮鱷魚進行遊戲;也可以部分幼兒當小猴,一個或多個幼兒當鱷魚(但鱷魚的數量不宜過多)。

(2)關於c小猴盪鞦韆”玩法的演變:可以在歌曲“兩隻小猴……唰l,’時,幼兒兩兩拉手擺動玩盪鞦韆,並將歌曲“三隻”改為“四隻”,幼兒四a-組拉手擺動玩盪鞦韆一躲藏(因為4是2的倍數,這樣便於幺l快速兩兩結隊成4人);待幼兒非常熟練後,可由老師任意唱“x只小猴……”(注意:ij、班x

2、本活動適宜在小、中班進行。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歌詞裏的動物、參與者自由選擇角色等遊戲元素,調整遊戲難度,刺激幼兒的參與度。

3、在聽到“鱷魚來了”部分幼兒可能會有緊張的情緒,教師需隨時通過空間接近、動作、眼神或語言,幫助幼兒舒緩情緒,積極參與遊戲。

實用的小班音樂教案集錦4篇

第2篇

1、聽音樂合着拍子做走、跑等動作,學習創編各種與同伴“碰”的動作。

2、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曲子叫什麼名字?(幼兒回答:碰一碰)

師:如果我們一起來玩碰一碰的遊戲,小朋友想要碰哪裏呢?

⑴教師出示分別畫有五官的圖片,出示節奏圖譜進行練習。“××∣××∣×-”

⑶師與幼同唱歌曲,讓幼兒來問“碰哪裏?”,師答“××碰××”。

⑷由教師來問“碰哪裏?”,幼兒根據圖譜回答“××碰××”。

幼兒在活動區四散站好,音樂起,教師帶領幼兒邊拍手唱歌邊合着拍子走,到第二個“碰一碰”時停下,與所找到的朋友面對面站好,幼兒唱“碰哪裏?”,師跟着節奏答“鼻子碰鼻子”後,幼兒便與找到的朋友兩人一組隨最後一句互相輕輕地用手碰一下對方的鼻子,一拍一次。

幼兒必須有節奏地説與做,同時必須按照規定的部位輕輕碰一碰。

⑶前幾次遊戲由幼兒問老師答,小朋友根據老師的'指令來碰相應的身體部位。

整個活動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由於我採用了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的動作。通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賞”“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而圓圈的動作、換朋友的動作我又是以遊戲的形式在商討中引導幼兒學習的,這樣既滿足了幼兒自由表現、自主創編的願望,同時幼兒在藝術審美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

第3篇

1、理解歌詞內容,初步學習用輕柔和歡快的歌聲演唱歌曲。

2、幼兒討論。(很冷,灰濛濛的,有時會下雪……)

3、教師:“你見過下雪嗎?下雪天能幹什麼?”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示一下。

教師:“看這幅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你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教師:“今天老師將這幅圖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你認真聽一聽,老師在歌曲中唱到了什麼?”

4、教師:“小雪花飄起來是怎樣的?怎樣唱出小雪飛舞的`輕柔呢?”“和朋友們一起堆雪人高興嗎?可以怎樣唱?”“雪人不見了,怎樣唱?”

5、分組演唱歌曲,並要求幼兒用輕柔和歡快的歌聲演唱歌曲。

2、在教師歌聲的伴唱下,幼兒即興表演。教師選擇幼兒的部分動作進行反饋,並組織幼兒邊唱邊表演。

第4篇

1.能創造性地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魚游泳、小魚吐泡泡等動作,並能根據音樂愉快表現遊戲情節。

2.樂於參加音樂遊戲活動,敢於大膽表演,並能遵守遊戲的規則。

“小魚遊了一整天,覺得非常的疲倦,你們聽,這會兒,它在幹什麼?”

教師:原來,如同我們人有各種睡相一樣,魚也有各種各樣的睡覺方法,它們有的慢慢遊到大海深處,靜靜停在巖石後睡覺,有的悄悄地躲在暗暗的水草叢裏睡覺,不讓大魚發現,還有的一邊慢慢地遊動一邊睡覺,但是所有的魚都是睜着眼睛睡覺。

孩子們,你們聽,這個時候小魚在幹嘛?(吐泡泡的音樂)

7.傾聽大鯊魚的音樂,説説遇見鯊魚,小魚可以怎麼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