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3篇 《昆蟲捉迷藏》中班科學教案:讓孩子探索大自然奧祕!

來源:巧巧簡歷站 9.21K

本文為中班科學教案,主題為“昆蟲捉迷藏”,旨在通過遊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握昆蟲類的基本知識,培養其觀察、發現、判斷能力,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教案注重激發幼兒的興趣,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3篇 《昆蟲捉迷藏》中班科學教案:讓孩子探索大自然奧祕!

第1篇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利用保護色躲避敵人、保護自己的本領,而昆蟲生活環境複雜,形體相對較小,在長期適應過程中形成了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特殊本領。有關昆蟲“保護色”的這個活動主要是間接經驗的學習,屬於典型的認知型科學活動。如何擺脱老師傳授、孩子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儘可能機會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是我設計活動時思考的重點。皮亞傑認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知識的獲得是兒童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兒童積極參與活動,不斷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活動中我以枯葉蝶等幾種昆蟲為橋樑,通過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幾個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幼兒與材料、與教師、與同伴有效互動,獲得有關經驗,達成活動目標。

劉佔蘭教授認為,在學齡前階段,兒童的學習是前科學概念的學習,而不是準確科學概念的學習。因此,在活動中我沒有刻意教給幼兒“保護色”的概念,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讓幼兒真正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本領。另外,根據中班幼兒有意注意時間較短、思維具體形象等特點,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視頻、圖片等教學手段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幼兒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機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遊戲給幼兒間接的、虛擬的操作體驗,幫助幼兒間接經驗的獲得和提升。

1、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增加活動的直觀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活動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運用,使幼兒的學習變得直觀、有趣,增加了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機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提升了幼兒觀察、猜測、推理、判斷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遊戲情境貫穿始終,讓幼兒體驗尋找、躲藏的樂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創設了“小鳥找,昆蟲藏”的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昆蟲能利用身體的形狀和顏色隱藏自己的本領;運用“尋找躲藏的昆蟲”和“昆蟲捉迷藏”兩個遊戲,讓幼兒在觀察、操作、參與中加深對昆蟲“保護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師幼互動,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和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富有啟發性的關鍵提問和簡潔準確的,採用“反問”、“追問”等策略激發幼兒深入思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猜測、推理、判斷、驗證一步步得出結論,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幼兒動手動腦,注意培養了幼兒專注、認真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1、初步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2、感受“保護色”的神奇,對昆蟲及其“保護色”產生興趣,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願望。

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根據對昆蟲“保護色”的'認識,幫助昆蟲隱藏在合適的地方。

:原來昆蟲躲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發現。

(1)觀看視頻,簡單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幾種昆蟲利用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初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枯葉蝶:這是什麼?會有什麼變化?——觀察後教師講解枯葉蝶的典型特徵。

尺蠖:猜猜看這裏會有誰?仔細觀察又有什麼新發現?——觀察、猜測後用圖片進行驗證。

花螳螂:猜猜看,美麗的花裏藏着什麼小祕密?——猜測後用圖片進行驗證。

:枯葉蝶藏在樹葉中,尺蠖藏在樹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裏,這樣藏起來真安全,小鳥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蟲圖,請幼兒找出隱藏在各種背景中的昆蟲,進一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就是這麼奇妙,它們能把自己巧妙地隱藏在周圍的環境中,讓敵人很難發現它。用這樣的本領保護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兒操作,運用有關“保護色”的經驗幫助昆蟲藏起來。

玩白板遊戲:昆蟲捉迷藏。請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根據昆蟲的顏色、形狀將昆蟲藏在背景圖中。

除了昆蟲,自然界裏有很多動物也有這樣保護自己的本領,我們一起看一看。

剛才你看到動物們是怎麼隱藏自己的?它們隱藏自己的本領大不大?

結束語:還有許多動物都有這樣特殊的本領呢!回家以後可以查查資料,找找看,再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3篇 《昆蟲捉迷藏》中班科學教案:讓孩子探索大自然奧祕! 第2張

第2篇

1、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遊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瞭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於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瞭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瞭解)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裏?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繫)原來每幅圖裏都藏着一隻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麼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遊戲“比眼力”:幼兒細緻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遊戲吧!

5、遊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遊戲中感知、體驗)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裏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裏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後説説你找到了什麼?是在哪裏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祕密吧!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第3篇

建構主義的觀點強調“兒童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被動地獲得一些科學真理,而在於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兒童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兒童自身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起來。教師應把兒童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促進兩者的聯繫和發展。在科學教育中,教師主要採用觀察、提問、遊戲等手段瞭解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並考慮如何在兒童前概念的基礎上創設問題、引導發現,使兒童逐步掌握科學概念。

昆蟲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小動物,幼兒充滿好奇,但對昆蟲賴以生存的自我保護方法瞭解較少,為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感知動物生存的奇妙,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活動前期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以收集資料、操作調查表的形式對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經驗儲備。然後通過同伴間的經驗分享、師幼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判斷,充分調動已有的認知經驗來“猜測”,並通過觀看課件、視頻驗證猜測結果,從中整合認知經驗、激發思維活力。最後,創設豐富的遊戲情境“昆蟲小偵探”,讓幼兒在看一看、藏一藏、找一找的遊戲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1、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遊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瞭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於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

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瞭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瞭解)

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裏?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繫)

原來每幅圖裏都藏着一隻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麼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遊戲“比眼力”:幼兒細緻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

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遊戲吧!

5、遊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遊戲中感知、體驗)

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裏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裏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後説説你找到了什麼?是在哪裏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祕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