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大班教案6篇 大班課間教案攻略

來源:巧巧簡歷站 5.13K

《課間大班教案》是一項優秀的教學資源,它為教育工作者們提供了一系列優質的教學方案和課程資料,幫助教師們更好地規劃和設計課間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該資源涵蓋各個學科,適用於不同年級的學生,是教師們備課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課間大班教案6篇 大班課間教案攻略

第1篇

1.初步熟悉國小生活。瞭解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並在與同伴、國小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1.參觀國小並與國小生對話.對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瞭解。

2.錄像《課間十分鐘》,邀請一位國小一年級學生。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國小生?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國小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通過國小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徵進行判斷。)

(1)國小生哥哥在××國小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國小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國小裏看到了什麼?(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國小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國小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國小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國小生介紹.幫助幼兒瞭解國小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不同的課。每節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裏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3.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瞭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i)課間十分鐘有什麼用呢?你看到國小生在下課的十分鐘裏會做些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國小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錄像,我們來看看國小生在課間十分鐘裏都做了些什麼,想想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播放錄像,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國小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麼事,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國小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國小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遊戲的時間。

(1)如果你是國小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試着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國小生哥哥當評委。看看誰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國小生哥哥瞭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1)誰願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麼?(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國小生哥哥説説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國小生説説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遊戲。)

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國小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從幼兒的參觀經驗談起,避免了説教。這樣的討論交流既是參觀活動的延伸,又能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利於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錄像短片有重點地引導幼兒觀察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安排。觀看後.教師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與條件鼓勵幼兒交流討論.再與國小生互動,並及時小結。這樣的設計使幼兒主動地提出“為什麼要有課問十分鐘。怎樣安排課間十分鐘才是合理的”等問題,並積極商討解決的方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邀請國小生來“點評”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一年級的國小生能與幼兒平等溝通,孩子們也更樂於接受並模仿,因而活動效果較好。

課間大班教案6篇 大班課間教案攻略 第2張

第2篇

1、瞭解國小生課間活動內容,知道合理安排課間活動的順序。

2、嘗試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增強自己規劃的能力。

1、佈置國小場景:教室、貼士男女標記的模擬廁所、飲水處,一些遊戲材料。

2、卡片,內容包括:喝水、遊戲、課前準備和上廁所。

3、幼兒每人帶自己的書包,包裏有練習本,鉛筆盒等材料。

4、幼兒已經參觀過國小,對國小校園環境和國小生的主要活動有初步的瞭解。

1、師幼討論,引導幼兒説一説自己對課間活動的認識。

(1)教師:在國小裏每堂課之間有一段休息的`時間,我們叫它"課間活動"時間,你知道課間活動時國小生會做些什麼嗎?

(3)幼兒集中講自己在課間活動在做的事情,教師出示相應的卡片。

(4)觀看錄像片段一,師幼共同小結:國小生在課間活動時間可以遊戲,讓自己放鬆。

3、通過小組討論和觀看錄像片段,引導幼兒瞭解如何安排課間活動順序。

(1)教師:在課間活動時間,你想玩遊戲,又需要喝水,上廁所,還需要準備下一節課的書本,這麼多的事情,你們覺得應該先做什麼?

4、再次進行情境模擬遊戲"國小生的課間活動",鞏固幼兒的經驗。

?課間活動》主要是結合生活實際理解5、2的乘法口訣,能靈活利用口訣來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也許是傳統授課方式的習慣性,一開始放手不適應,總想幫幫孩子們,總忘記放手的初衷。

二年級的孩子其實很小,不僅是年齡,還有心智和經驗。開始是困難的,需要我們每一步每一句都給於點評和指導,要耐心的給他們時間和空間,看着他們點點進步,滴滴成長。

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不由自主的伸出援助之手,沒想到這種幫助是一種摧毀,想想難免傷感,教育中愛的迷茫呀!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的應該是他的搭檔——同桌,如果沒有解決,還可以徵求全班同學的幫助,以及同桌討論等等。最後,才由老師點撥或幫助。

相信孩子,他們總是會創造奇蹟;幫助孩子,指導他們開始新的學習;放手孩子,給他們創造思維迸發的空間。

第3篇

2、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嘗試制訂十分鐘計劃。

活動重點:能夠通過體驗課間十分鐘,制訂十分鐘活動計劃。

經驗準備:參觀過國小,瞭解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

3、小結:十分鐘可以上廁所、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喝水等等。

2、小結:他們先準備下節課所需要用的課本、喝水、上廁所、照顧蠶寶寶、跳繩、打板羽球等等。

三、討論十分鐘必須要做的事情,理解做事要合理安排時間。

3、小結:我們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先做必須做的'事情,後做那些做不做都可以的事情,學會抓緊時間,合理使用時間。

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的環境,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學習。

1、倒計時器、手機:讓幼兒有初步的時間觀念,為幼兒上國小做準備。

2、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參觀國小時國小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了什麼事情。

3、紙、筆:方便幼兒制訂計劃。在活動中以集體討論、個人體驗相結合的形式讓幼兒在體驗中學習。

1、提問法:對幼兒進行提問,幼兒回答來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2、新視聽方法:利用多媒體進行倒計時及利用圖片幫助幼兒回憶。

3、談話法:讓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如:十分鐘有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可以怎麼安排課間十分鐘?

4、情景教學法: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優點:

1、能夠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是根據《指南》實施的,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需要。

2、能夠掌握社會領域的學習特點,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學習。

1、能夠通過體驗感受十分鐘的重要性,瞭解十分鐘都可以做什麼。

1、合理安排時間上幼兒不太理解,可能是因為場地不同,書本無法準備,考慮不到。

1、多體驗課件十分鐘,幫助幼兒理解十分鐘概念,知道應該先做必須要做的事情。

社會領域的學習特點是模仿、同化、強化及體驗,而體驗是社會領域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中讓幼兒通過直接體驗更直觀的感受到十分鐘的重要性。

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中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

社會性學習是滲透在一日生活當中的,會繼續關注幼兒課間十分鐘活動。

第4篇

1、瞭解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知道要合理安排時間。

提問1:前幾天我們去參觀了綠地國小,你看到國小生在做什麼?

小結:原來我們去參觀的時候正好是國小生課間休息的時候,國小裏每上完一節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叫“課間十分鐘。”

小結:十分鐘説長不長,説短不短,只要合理安排好時間,就能做很多事情。

小結:小朋友們講得真棒!笨狼這次鬧了4個笑話而且都是在課間十分鐘發生的,分別是:沒聽到上課鈴聲、沒準備下節課的學習用品、沒喝水和沒上廁所。

小結:課間十分鐘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們要有計劃地合理安排十分鐘才行。只有把該做的事做好了,才能專心地上下一節課。

以小組為單位,成員自行商議課間十分鐘的內容,並用繪畫表示,然後用1、2……表示先後順序,裝訂成冊。

第5篇

重點:讓幼兒親身體驗“十分鐘”的長短,並瞭解哪些活動適宜在這段時間進行。

物質準備:計劃制定表;筆;計時沙漏一個;前期有關國小內容的牆面環境。

經驗準備:通過前期已經開展過的有關國小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國小的生活有初步瞭解。

一、活動引入:結合牆飾進行談話,引出“課間十分鐘”。

教師:前幾天,我們一起了解了在國小的一天,你們還記得都有什麼活動嗎?

二、活動開始:討論並制訂“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計劃。

教師:我們馬上就要畢業成為一名國小生了,如果是你,“課間十分鐘”你會做什麼呢?

幼兒:看書、上廁所、喝水、玩遊戲、踢球、跳繩……

教師:哇,這麼多活動!我們能做的事情真多呀!那我們説了這麼多,哪些應該先做?哪些應該後做?怎樣才能讓自己記得住呢?

2、制訂計劃,教師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指導與必要的幫助。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接下來老師請小朋友們用畫、寫或者像有的小朋友提出的用拼音的方法,在計劃制定表上制定你的“十分鐘計劃”。

1、教師放置沙漏,幼兒開始按計劃來完成“課間十分鐘”。

教師:相信小朋友們的計劃已經制定好了,現在我手上有個10分鐘漏完沙漏,我們課間休息的時間也是10分鐘。那麼接下來就請小朋友們在沙漏漏完之前嘗試完成自己制定的計劃,現在開始~

1、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請幼兒來檢查查自自己的計劃完成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係,發現調整計劃的必要。

教師:有的完成了,有的沒完成。那老師問一下沒完成的小朋友,沒完成哪些內容?為什麼?

幼兒1:我計劃的內容太多了,時間不夠,玩玩具和找小朋友説話沒完成。

幼兒3: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教師:所以我們剛剛制定的計劃在課件10分鐘裏可行嗎?

教師:沒錯,我們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每分每秒都在流逝,過去了就沒有了。那小朋友們認為“課間十分鐘”必須要進行哪些活動?

教師:玩遊戲也可以放鬆自己,但是你認為“課間十分鐘”做什麼內容的遊戲合適?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沒錯,小朋友們都説的很棒。到了國小,我們的休息時間只有課間的10分鐘。這十分鐘如果我們不合理安排,那麼就像剛剛一樣,我們沒有辦法完成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將重要的事情放到前面做,比如:準備下節課的書、去廁所等等,當然如果等待的人很多,我們也可以先做其他事情。要是最後還有剩餘的時間,我們可以和好朋友在不打擾別人的前提下聊聊天、玩一會兒放鬆一下自己……老師相信小朋友們通過今天的活動到了國小可以合理安排自己課間十分鐘,那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有秩序的去喝點水休息一下。

本次活動中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親身感受10分鐘到底有多久,活動形式較為新穎,幼兒參與度高。經過分組討論、設計到最後的實施計劃,總結自己的計劃是否完成,從而明白國小的課間10分鐘我們應該做什麼,學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10分鐘。

但活動過程中,體驗的10分鐘結束,幼兒並沒有按要求回到教室繼續討論得出的結果,導致活動時間過長,幼兒注意力逐漸下降。需要老師下次課上提前做好説明準備,提醒幼兒按要求完成活動小任務。

第6篇

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作息制度會發生許多變化,其中“課間十分鐘”是其中的重大變化許多國小生剛人國小時因安排不好課間活動而影響了上課質量,因此我們選擇了“課間十分鐘”這個活動內容,以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

我們認為,幼兒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是解決幼兒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不會自主安排自習課和課餘活動的有效途徑,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所以本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積極學習計劃課間活動的內容、合理安排做事的順序,以培養幼兒自己計劃、自己負責的意識和自己調控的能力。因為真正的幼小銜接不只是認知發展上的,更重要的是態度和能力層面上的。

2.學習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並能用符號進行表徵。

2.物質準備:課間十分鐘國小生的活動照片;三張課間活動圖片;幼兒記錄筆和紙。

l.看照片,引發幼兒回憶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感受其重要性。

提問:照片上都有誰?同學們在做些什麼?同學們在什麼時間做這些事情?

(2)教師具體總結幼兒談到的課前準備活動(準備下節課要用的書本和學習用品),生活活動(喝水、如廁)和體育活動,並通過提問讓幼兒瞭解課間十分鐘活動的重要性。

為什麼課間要喝水、如廁?為什麼要做好上課前的準備?為什麼要做些體育活動呢?

(3)教師撥時鐘讓幼兒觀察十分鐘的時間,使幼兒知道十分鐘的時間非常的短暫,小朋友做事情要抓緊時間,動作迅速不拖拉。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進一步瞭解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的重要性。出示三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片內容,連貫講述。

通過討論以上問題,讓幼兒知道在課間十分鐘裏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先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或先處理好自己的生活,然後再去玩。這樣既不耽誤學習,又玩得開心。

3.幼兒計劃課間十分鐘的活動,並用符號進行表徵。

(1)談話:小朋友就要成為一名國小生了,你想怎樣來安排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呢?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計劃。如:我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最後做什麼?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並示範如何使用符號表徵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以及活動順序。

討論重點問題:你們可以用什麼形式來表示做事情的順序?你想用什麼符號來表示想要做的事情?(如:喝水。)

教師選擇典型的計劃,請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計劃。(如:課間十分鐘我要做幾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

引導幼兒做小課堂計劃,離園後的家庭計劃等,提高幼兒自己計劃、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此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在幼兒參觀國小後引友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並且引發幼兒討論的興趣,讓幼兒充分地表達自己在課間十分鐘裏看到同學們做的事情;第二環節,主要通過圖片引導幼兒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討論、發現課間十分鐘應該做的事情,教師的小結為幼兒有目的地計劃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提供了經驗基礎;最後的環節,給了幼兒運用的機會,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通過計劃的形式進行再現,通過討論幼兒鞏固對時間的有效利用。層次清楚、由淺入深地引導幼兒瞭解課間十分鐘裏要做的事情,通過觀察、講述、計劃,讓幼兒將自己的想法運用符號的形式大膽地進行表達,有效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幼兒初入國小,會面臨着很多的不適應。社會活動《課間十分鐘》是針對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設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次活動主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討論、計劃,幫助幼兒樹立有計劃的做事情的意識。本活動分為三個環節,主要圍繞着“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來展開,逐步將幼兒的認識引向深入,情感的體驗也逐步增強。最後,分享交流計劃,使幼兒的認識又一次得到提升。

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主運用圖示符號來表徵,提高了符號記錄能力,為記錄作業、做好聽課筆記等活動提供了方法上的準備。整個活動緊湊、有序,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思考、表達的空間,設計頗具匠心,這樣的活動才是現實意義上的幼小銜接,真正體現了促進幼兒終生髮展的教育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