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續寫四則5篇 1. "生命的奇蹟:跨越海峽的故事" 2. "穿越生命之路:海峽橋上的足跡" 3. "跨越挑戰的勇氣:海峽橋上的生命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5W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一部反映兩岸關係和人民情感的長篇小説。近日,作者又續寫了四則,深入探討兩岸同胞的親情、友情以及面對不同困境時的選擇與擔當。這部作品既是文化交流的橋樑,也是心靈溝通的良藥。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續寫四則5篇 1.

第1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引導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

1、回顧前兩天的地震事件,當時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心裏怎麼想的?

2、1999-9-21,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台灣地區,它給中國台灣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展示圖畫。

3、9月22日,餘震繼續發生,大地仍在搖晃,然而,在中國台灣蓮慈濟醫院裏卻靜靜地躺着一個健康的青年,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也可以放聲讀,可以個人想感受,也可以小組討論),畫出特別感動你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感受。

⑴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② 這句話把年輕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開放就即將凋零,讓我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華的年輕人,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就將結束短暫的生命。

③ 唯有……才……,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齊讀。

⑵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① “蒼白”“紅潤”一組反義詞足以説明小錢生命垂危,缺乏生命力,因而奄奄一息地躺在病牀上。

② 中國台灣青年並非因為缺少生氣而不得已躺在病牀上,他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是因為他知道大陸18歲的小錢正期待着他的骨髓,指名讀並評議。

③ 猜想他可能在想什麼?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地震的危險棄之一邊,反映他內心堅定沉着。

④ 兩個“靜靜地”,更突出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齊讀。

⑶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① 如果你是中國台灣青年,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③ 體會中國台灣青年與小錢不是親人,但彼此勝似親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呀!個別讀,齊讀。

⑷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隙,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② 聯繫自己在醫院打針的情景,想象中國台灣青年所付出的。

③ 雖然困難重重,危險多多,可抽取骨髓沒有中斷,這濃濃的情,這深深的受,豈能不叫人感動。齊讀。

⑸ “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③ 聯繫第3自然段“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體會他一心只想救人,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

① 出示中國台灣地圖,祖國寶島台灣與大陸雖然被中國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② 這座橋唱響的是愛的讚歌,在《愛的奉獻》樂曲中齊讀最後一段。

1、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髓的中國台灣青年相遇,他們會説些什麼?小組裏練習後請一對同桌上台演一演。

2、中國台灣和大陸本是同根生,都是中華兒女,彼此心連心,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請同學們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中國台灣與大陸友好往來的資料。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我在教學時,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1、以情入手,展開課文最動人的場面來教學,讓學生感悟到課文的感人之處:

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談談心中的感受,多數學生認識到課文內容令人感動。再讓學生找找課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把學生帶入情感中,還讓學生説説為什麼訟你感動。此時的討論交流和引導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小錢生命的垂危,骨髓移植對他的重要及迫切,另一方面感受到中國台灣青年冒着生命危險,在餘震中救助遠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小錢,從而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即理解課題的褒義。

2、以讀為主,“讀是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

一開始的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接下來的彙報讀,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的情感,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尤其是第3至6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仔細研讀,認真感悟,大地震剛過後,中國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從反覆讀中體會中國台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李博士抽取骨髓時的鎮定沉着,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時的不分晝夜,從讀中體會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兩個“靜靜地”,讓學生對比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提高認識。最後,飽含深情地讀題,則是情感的昇華。

教學中,以“讀”做肉,以“情”注血,讓學生在人文關懷下感受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讓學生在情感的薰陶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續寫四則5篇 1.

第2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篇課文,講述了中國台灣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在餘震中為一位中國台灣青年抽取骨髓,輾轉數千公里,連夜救杭州青年小錢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自然,敍事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表達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應引領學生深刻體會文章中描寫李博士及中國台灣青年的句段,想象畫面,讀出感受,領悟作者對比的表達手法,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透過文字豐富自己的想象,通過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在手術過程中表現出的對大陸同胞的血脈親情。

峽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猜一猜。峽由山夾二字組合而成,表示兩山夾着水,河道在兩山之間,我們在第二課就學過《雅魯藏布大峽谷》,請大家查字典。在文章裏,海峽是指哪裏呢?(課件出示地圖,認識中國台灣海峽)。今天要學的課文,講述的就是發生在海峽兩岸之間的一個故事(強調海峽兩岸),請你讀課題;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強調感人),請你讀課題。讀文章就應這樣,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就能讀出味道來。

2、識記生字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文章大意。

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這課的生字比較多,我把它們編成了一段話,請大家自由讀一讀。(出示生字段,請四位同學讀)

在這些生字中,哪些容易寫錯呢?[凋與調的區別。凋零、含苞、綻放的理解]

下面請同學們合作讀課文,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文章講到兩個地方:杭州、中國台灣。提示學生:先講了……,再講了……,最後講了……。)

3、精讀課文,透過文字豐富自己的想象,通過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邊讀文章邊想畫面,看看哪些文字感動了你的心,畫出來,多讀幾遍,也可以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

(預設:學生會在描寫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的段落裏畫線,也就是文章的3、4、5、6自然段,老師可有選擇地引導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同一時刻指什麼時候?請你讀這句話,你有感動嗎?為什麼?在這一段,還有這樣一句話:

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地餘震中搖晃。

7.3級的地震是一種怎樣的地震?仔細讀讀這句話。聯繫大襲擊此刻還在搖晃,還可以聯繫下段的在這場災難中,理解這場地震的嚴重性。

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請你再讀描寫李博士的這句話,説説你的感受。

同學們,我們這樣對比着讀,更能豐富我們的想象,更能體會出李博士焦急的內心世界。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不妨這樣對比着讀,我們的理解會更深入。誰來讀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看看是什麼使你深受感動。[指名讀]

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家人是否平安,目前還不清楚,不清楚不等於不掛念:大屏出示:

也許他的 ,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預設:也許他的爸爸正被壓在倒塌的樓板下等他來救,但是……;也許他的媽媽雙腿被夾在在震後的石縫中動彈不得,但是……;也許他的妹妹正孤零零地站在地震後的廢墟上哭泣,但是……)

期待……期待……這是一種怎樣的期待?能讓中國台灣青年顧不上災難中的家人。讓我們來看看第二自然段,聽老師朗讀,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期待?(配樂範讀第二自然段。預設:生命的期待,唯一的期待,充滿希望的期待。)

是呀,這生命的期待,牽動着中國台灣青年的心,請大家再讀這一段段。

過渡:這生命的期待,這唯一的期待,這充滿希望的期待牽動着中國台灣青年,也牽動着李博士的心吶。請大家讀讀第五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打動了你的心?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病房裏多危險啊!看看文中的插圖,展開自己的想象,病房裏可能會有什麼危險?引導學生在想象中讀:此時此刻,病房完全有倒塌的危險,但是……;此時此刻,病牀在搖晃,一不小心針頭就刺痛了骨頭,但是……;此時此刻,輸液瓶在晃動,桌上的暖瓶在晃動,隨時都有打翻在地的可能,但是……)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大家注意看,後面是個什麼標點符號(省略號)? 從小錢身軀裏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

引導:這涓涓流淌的骨髓,對小錢來説,意味着什麼呢——生命的火種;這涓涓流淌的骨髓,對中國台灣青年來説,僅僅是骨髓嗎——濃濃的愛心;這涓涓流淌的骨髓,對在餘震中做手術的李博士來説,意味着什麼呢——成功的喜悦;看到這涓涓流淌的骨髓,讀着這感人至深的文字,你是什麼心情呢——深深的感動

是呀,從中國台灣青年身軀裏流出的,還是生命,是愛心,是喜悦,是感動。請大家帶着自己的感受,再讀這段話。

4 入情入境,觸摸文本,體會生命橋的含義,感受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感動來源於故事本身,感動是因為作者的文字,感動還需要我們用心去讀,請同學們帶着你內心的感動讀讀文章的第6自然段,看看哪些詞語感動了你的心。[奔波連夜]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是什麼感動了你,請你説一説。

預設:中國台灣青年不顧家人一心想着小錢的精神,李博士堅韌的毅力,無私的奉獻精神……[隨學生髮言板書]

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畫]請大家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感人肺腑的文字,讓我們一起分享這幸福的時刻。

故事講完了,留在你心中的是一座怎樣橋呢?[生命橋 愛心橋 親情橋]這座橋不在海上,而在你我的心裏,這是一座心橋。下課。

第3篇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中國台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二、初讀課文,在課文的語境中初步理解語言和心中的感動

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昨天,老師已經佈置大家回家把感動的段落反覆誦讀,並在書上做上批註,並説説為什麼感動?那現在就來交流一下吧。

三、深入閲讀文本,整合教學資源,深刻體會“給予是快樂的”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於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⑥ 想象小錢和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相遇了,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冒着生命危險從中國台灣青年身上抽取骨髓,一路奔波趕到杭州,為小錢做手術。)

② (出示李博士一天工作的安排表)從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2、儘管中國台灣和大陸之間隔着一灣海峽,但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4、我們已經兩次走進小錢的心裏,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們現在還能不能在一次走進他的心裏,小錢還會感激誰?

6、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人關心、愛護這小錢,奇蹟才會發生;正是因為海峽兩岸這麼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更多的時候需要幫助別人,給予別人也許僅僅只需要説一句温暖的話,僅僅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是,卻能給別人很大的鼓勵和幫助,也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因為給予是快樂的,給,永遠比拿快樂!

第4篇

11月25日我執教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9年的真實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言樸質而生動,洋溢着濃濃的真情。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另一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的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我在教學本課時,主要有以下幾步:

一、創設情境。課中通過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的創設,喚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採取多種渠道展示情形。①展示大陸青年小錢病危的情形;②展示中國台灣李博士和青年抽取骨髓的情形;③展示地震的情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大陸青年小錢迫切需要骨髓,感受抽取骨髓的艱難,感受地震當時的危險。

三、另外採用了多種方法分析情況,讓學生動感情。①通過課件展示書中所描寫的同一時刻的兩個不同場景來令學生動感情;②重難點詞句的辨析,如兩個靜靜地以及同一時刻這三個關鍵詞。讓學生明白就在同一時刻大陸和台灣同胞為了小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海峽的生命橋。分析當時不同的情況,分析小錢病危的情況,讓學生有所感動;③感情朗讀,課中花了大量時間讓學生讀你感動的句子,一邊讀一邊理解,撥動了學生的感情之弦。

在課前我曾出示中國台灣海峽的畫面,又用粉筆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如此寬的海峽上要架構一座橋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實上,這座橋架設成功了。而且就在小錢以及中國台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的那個時刻架設成功的。他的成功源於青年、李博士、醫護人員以及許多海峽兩岸人們的關心與幫助。他們的幫助就是海峽兩岸同胞間的愛。而且這是建立在許多生命上的愛。而這座橋不僅是生命橋,也是友情橋、連心橋、愛心橋。到這裏學生也明白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其實就是愛的力量。

因此在教學的最後階段我設計了一個深情呼喚這座橋的環節: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帶着青年的愛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帶着中國台灣與大陸同胞的愛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遞進過程中,這座橋不僅跨越了這中國台灣海峽,也跨進了每個孩子的心中,使心中的感悟得到昇華。

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節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我個人的感覺,自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表情上,教學體態應用教學情景合理上都有待進一步的提高。這些不足都有待於我不斷學習,多向其他年輕教師請教,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使教學更有特色。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四年級的一篇以愛為主題的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9年的真實的故事。語言樸質而生動,洋溢着濃濃的真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我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通過反覆讀文,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多種對話,在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的過程中,多角度的開拓學生的認識空間、審美空間、情感空間,從而調動起學生的閲讀思維,實現語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諧共振,提升情感的價值。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本課的詞語有很多。在選擇時,我主要挑選了學生易錯的詞語如:白血病、輾轉、間隔、骨髓等,尤其是髓的讀音不僅是學生,就連我們大人都非常容易讀錯,很難糾正。課堂上我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鞏固字音,為後面讀文掃清障礙,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理解記住。對於凋謝、綻放、含苞等詞語,我讓學生用話來造句子,在句子中理解。並配以圖片使學生理解他們的不同含義,

二、重視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閲讀中體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就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教學重點段落時,我先讓學生找找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隨後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主研讀、自我感悟。學生以中國台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為研讀點,獨自閲讀、獨立思考。在學生交流之中,教師又以一個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為學生展現課文中的不同地點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手術的情景,從詞、句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從而帶領學生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後,教師激情導語下,層層遞進的有感情朗讀成為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教學中,我設計了幾處想象説話,如 在地震中,那個青年人仍在躺着,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小錢病好後和青年人見面後,他會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呢?等,並注意了讀説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後,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台。學生在經歷自我與他人的行為對比、體會手術危情和感受護送骨髓的辛勞之後,也真正體會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最後的結束語讓學生對以後的生活中會怎麼做,昇華主題,引發了學生對愛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渴望。

在教學李博士護送骨髓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結合奔波和連夜這兩個詞談感受,並藉助多媒體演示李博士圖,讓學生在記住這個了不起的李博士,深刻感受到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以及尋找骨髓的不容易,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節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完全溶入到朗讀中,最終對 跨越海峽也不是很明瞭。對於媒體課件,也沒有發揮出最好的效果,什麼時間出示什麼圖片還是沒有很好的把握,該出示地圖時由於緊張沒有很好的運用。本節課有些環節無法預知,在處理上語言不豐富、也不夠精煉,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於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

在和老師的點醒下,我覺得我平日的困惑一下解決了很多,那就是讓導語變成課堂的線。總之,我喜歡這節課,因為有了經驗充足的和老教師的指點,我對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今後要如何把自己的導語做好。有了這些關心我的人幫助我,我對我自己的發展有很大信心,雖然金牌課還要再上,這也是我要期待的,發展是我最大的願望和目標。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國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本文的標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連讀幾遍課題,讓學生就此題目展開設想、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後在後面的教學環節中逐步去解決這些疑難問題。

在描寫同一時刻的兩個場景時,一處是桂花飄香的大陸醫院,另一處是地震剛過餘震還在的中國台灣醫院。在大陸醫院的病牀上,小錢靜靜地躺着,因為他虛弱;而在中國台灣醫院的病牀上,中國台灣青年也在靜靜的躺着,因為他沉着堅定,為了拯救小錢的生命而不顧自己的安危。是他的愛心搭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將這兩個互不相識甚至可能終生不會再見面的人連在了一起。這兩處靜靜地躺着我做了重點講解,抓住靜靜地這個詞來體會不平靜,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

在設計本課時,我抓住課文中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和中國台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兩句話作為切入點。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牀上,病情的嚴重使他不得不平靜。對於生的希望,使他又不平靜,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靜。讓學生通過對於你們猜作者最不願意用的是哪個詞的思考,引導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詞,進一步體會小錢的病情嚴重,骨髓移植對他的重要性。

中國台灣青年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着他的骨髓。這裏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着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讀的時候,我用周圍的環境能靜嗎?和他的內心能靜嗎?兩個問題來襯托出那位中國台灣青年的不平靜,讓孩子感受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小錢的不平靜:他生命的垂危,他對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國台灣青年的不平靜:他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拋在腦後。通過研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平靜背後的不平靜和那份沉甸甸的愛。領會了本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感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這種血脈親情。

第5篇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中國台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 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説意味着什麼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説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歎,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中國台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才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祖國寶島台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中國台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中國台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為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中國台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學生更深入體會台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中國台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説些什麼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