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7W

  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深化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下面本站為大家整理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自查報告


 

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xxx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深化“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放活微觀主體,創新和完善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面做出部署。

工作要點,主要任務

提高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

01

推行不見面審批。按照疫情防控需要,依託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推行“非接觸式”服務,引導企業和羣眾通過網上查詢、諮詢、申報,部門工作人員通過網上受理、辦理、結果寄達等方式辦理相關業務,儘量減少辦事羣眾到實體大廳辦事,防止傳染風險,讓企業和羣眾辦事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02

加快推進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年底前與國家政務服務平台應接盡接、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能力顯著增強,在更大範圍實現“一網通辦”。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推進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加快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03

加強政務數據有序共享。更大力度推動省市縣三級數據共享,加快建立權威高效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將更多直接關係到企業和羣眾辦事、應用頻次高的數據納入共享範圍。加快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建設應用,重點推進社會保障、不動產登記、公積金、衞生健康、教育、就業、醫療保障等領域政務數據互聯互通,提高政務數據的共享率和應用率。

04

打造“指尖辦”xx品牌。繼續優化並大力推廣省級政務服務APP“隴政通”,初步實現企業和羣眾通過一部手機查詢辦理身邊事。

05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推進“一事一次辦”,即以企業和羣眾“辦成一件事”為導向,加強部門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優化再造政務服務流程,精準集成辦理一件事所需提供的各類材料,推行“一表申請”,為企業和羣眾辦事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務。

06

進一步提升政務大廳服務水平。完善省、市、縣、鄉各級綜合性政務大廳或便民服務中心集中服務模式,穩步推進全城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要求,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持續改進窗口服務,大力推行首問負責、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並聯辦理、限時辦結等制度。

07

深化不動產統一登記便民利民改革。推進不動產登記、交易監管、税收徵繳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受理、並行辦理”,年底前在市州及蘭州新區全面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

08

推進納税便利化。總結推廣“項目管家”“不來即享”等有效做法,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推動增值税專用發票電子化,年底前實現主要涉税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推行主税、附加税費合併申報,持續壓縮辦税事項和時間,推動更多辦税事項實現一次辦結。

09

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單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關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等環節拓展,逐步覆蓋跨境貿易管理全鏈條。推廣實施進口貨物“兩步申報”通關模式。精簡需在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和單證數量,大力推行無紙化通關作業。

10

深化減證便民行動。在總結嘉峪關市試點經驗基礎上,6月底前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組織各地各部門公佈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逐項列明設定依據、開具單位、辦理指南等,清單之外不得索要證明。

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1

編制公佈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持續精簡行政許可事項,認真承接落實國務院取消、調整和下放的行政許可事項,在國家公佈中央層面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0年版)基礎上,組織編制並適時公佈全省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對清單內行政許可事項,逐項明確設定依據、實施機關、許可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申請材料、適用範圍、有效期限、中介服務等要素。

12

清理規範行政備案等事項。年底前推動將省級層面設定的行政備案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並向社會公佈。清理規範登記註冊、年檢年報、指定認定等行政管理措施,整治變相審批。

13

加強對行政許可的監督評估。組織對現有行政許可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通報。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已取消下放行政許可事項落實情況進行評估,不斷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措施。

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

14

有序推進“證照分離”改革。上半年在蘭州新區開展試點,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現全覆蓋清單管理,並通過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改革方式,着力推動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放寬市場準入。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適時在全省全面推開。

15

最大程度為企業開辦提供便利。在企業開辦已實現3個工作日內完成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應用xx省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服務平台,實現企業開辦全程網辦。在政務大廳開設企業“一窗辦”專區,實現申領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和税控設備、職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等事項線上“一表填報”、一次實名驗證,線下一窗領取材料,做到“一步到位、一次辦理”。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電子印章應用。

16

認真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及時發現並破除市場準入中的各種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健全完善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相適應的准入、審批、事中事後監管、社會信用體系和激勵獎懲機制等。

17

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以文化、醫療、教育等領域為重點,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主體投資經營活動的資質、股比、註冊資金、從業人員、營業場所、經營範圍等要求,深入清理在生態環境、衞生、安保、質檢、消防等領域設置的不合理經營條件,取消證照辦理、設備購置、人才聘用、人才發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實現按市場化配置資源原則自負盈虧經營。

18

推進工業產品准入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優化工業產品生產、流通等領域需辦理的行政許可、認證、檢驗檢測等管理措施。落實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穩妥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轉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相關工作。

加快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19

推行投資項目區域化評估評審。6月底前,主管部門制定出台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地震安全性評價、地震災害風險性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節能審查、交通影響評價、文物影響評價等事項的標準化操作規範,明確區域評估專業技術標準、適用條件、評估報告時效期、評估報告審批評審流程。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區域評估清單,明確實施範圍、評估事項、評估範圍,經省級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推進實施。

20

推進投資項目審批便利化。年底前全面實現投資審批事項線上並聯辦理、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全程線上辦理,努力實現投資項目線上核准。開展投資審批合法性審查,年底前清理取消一批缺乏法定依據的投資審批事項和“紅頭文件”,修訂形成全口徑、有分類的投資審批事項清單。推進重大項目投資決策並聯審批,大力推進“承諾+監管”模式的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通過健全完善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的工作機制,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和一般審批事項承諾制審批。開展投資“堵點”疏解治理專項行動。

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21

大幅壓減工程建設領域企業資質資格認定事項。按照國家部署,年底前力爭將工程建設等領域企業資質類別、等級認定事項壓減三分之一以上。深化資質審批方式改革,推廣企業資質告知承諾制審批,持續推進企業資質辦理“一網通辦”。

22

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系統應用。積極推進“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全部審批事項通過審批管理系統開展審批,實現統一受理、並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做到全流程全覆蓋。實行聯合審圖、聯合測繪、聯合驗收,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6月底前,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年底前,建成全省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全面實施施工圖網上審查,實現多圖聯審全程數字化;推行工程招投標交易全程電子化,做到網上受理、網上開標、遠程評標和智能化監管。

23

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公共服務環節辦理時限。在各地政務大廳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窗口全面引入涉及工程建設項目的辦水、辦電、辦氣等業務,供水新增、擴容改裝的報裝時間分別壓縮至20個和15個工作日以內,燃氣報裝時間壓縮至16個工作日以內。

24

進一步壓減環評審批事項。按照國家要求,對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等基本不產生生態環境影響的項目,一律取消環評審批。

25

深化規劃用地審批改革。加強規劃用地與投資決策的銜接。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深化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合併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合併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准,推進“多測合一、多驗合一”,加強信息共享,進一步壓減建設項目規劃用地審批的事項和材料。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6

認真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做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宣傳培訓工作,8月底前對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的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及時修訂清理。

27

規範行業協會商會收費。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合理設定經營服務性收費標準,推動降低偏高收費。組織行業協會商會對收費情況進行全面自查,6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違法違規收取的入會費、贊助費、會議費、培訓費、評比表彰費等,並限期退還違法違規所得,年底前對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自查自糾情況組織開展抽查檢查。

28

推動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公開口岸收費目錄清單,整治物流堆場等領域的亂收費、不合理收費行為。清理規範鐵路等貨運不合理收費,降低收費標準。

29

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大力推行無還本續貸政策,綜合運用年審制貸款、循環貸款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嚴禁在發放民營企業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發揮省級中小微企業續貸轉貸基金作用,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續貸轉貸業務產品進行有機結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續貸轉貸服務。進一步清理規範中小企業融資時強制辦理的擔保、保險、評估、公證等事項,減少融資過程中的附加費用,嚴禁在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9月底前,組織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收費問題全面排查和重點抽查。

30

加大誠信政府建設力度。持續整治“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對各類企業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需要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而受到的損失,依法予以補償。深入推進化解涉企歷史遺留問題工作,健全完善“一企一策”問題解決機制,推動解決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涉企問題。持續清理政府部門和省屬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進一步建立健全預防和解決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

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31

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簡化科研項目管理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申報材料和各類過程性評估、檢查、抽查、審計等。探索進一步擴大中國小校辦學等自主權。

32

切實優化人才引進服務機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點學科,簡化引進手續、優化審批服務,大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對特殊人才採取“一事一議”方式,開闢專門渠道,提供特殊政策,實現精準引進。充分賦予用人單位在引進人才方面的自主權,採取靈活多樣的引才方式,有效調動和激發用人單位的引才積極性,發揮好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

推進事中事後監管常態化、規範化

33

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監管與信用監管等監管方式進一步融合,將隨機抽查的比例頻次、被抽查概率與抽查對象的信用等級、風險程度掛鈎,合理安排檢查頻次,減少重複檢查,提升監管效能。大力推行部門聯合抽查,持續完善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年底前基本實現市場監管領域相關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政府相關部門在市場監管領域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抽查結果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xx)、“信用中國(xx)”網站、xx省“互聯網+監管”系統等進行公示。

34

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建設xx省“互聯網+監管”系統並與國家系統實現對接聯通,匯聚共享監管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風險的跟蹤預警,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35

推進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大力實施信用監管,規範認定並設立市場主體信用“黑名單”,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對失信主體在行業准入、項目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獲得信貸、發票領用、出口退税、出入境、高消費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建立健全信用修復、信息主體異議申訴等機制,鼓勵失信市場主體主動糾錯、重塑信用。

36

提升監管執法規範性和透明度。加強對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事項的源頭治理,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執法事項。持續改進執法方式,推進執法結果共享互認,及時制止“一刀切”等行為,對守法記錄良好的企業減少檢查頻次。年底前基本實現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及時準確公示執法信息、執法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全覆蓋。

37

進一步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針對行業准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方面對民營、外資企業設置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對2019年12月31日前出台的政策措施進行全面清理,清理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38

切實維護招投標和政府採購領域公平競爭秩序。年底前,組織開展工程項目招投標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全面清理各種涉及地域、行業和所有制歧視的不合理規定,防止隨意附加各種意向性限制條件,集中曝光一批在工程項目招投標和政府採購領域不合理限制或排斥潛在投標人和供應商的違法違規行為。

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

39

推廣居民電子健康卡應用。不斷優化完善xx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實現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診療信息、報告單結果在不同醫院間的互通共享,方便居民線上追蹤查詢個人就診信息。

40

持續優化水電氣暖等公用事業服務。全面清理取消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等公用企事業單位不合理收費和證明事項,督促相關企業對確需保留的收費事項實行清單公示,規範收費行為。積極推進“一站式”辦理和網上辦事。

41

提升公證服務效率。加快推廣網上公證業務辦理系統,提高公證辦理信息化水平。對於部分具備網上申請和受理條件的公證事項,推行網上受理和線下辦理相結合的服務方式,努力做到當事人“最多跑一次”。年底前,全面推行公證事項證明材料清單制度。

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的政務服務評價監測體系

42

大力推行“好差評”制度。在全省各級政務服務機構構建接受評價—受理—整改—反饋—信息公開—結果應用的“好差評”全流程工作機制,切實增強企業與羣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43

穩步推進營商環境評價工作。依照國家標準體系,以市場主體感受為依據,組織開展我省營商環境評價工作,通過評價查找解決我省營商環境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進行改進。

44

深化第三方評估工作。委託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定期對“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開展評估評價,提出意見建議,推動管理和評價相分離,保障評價工作的獨立性和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評價結果作為深化改革、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鼓勵各地自行開展第三方評估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