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貧困史調研報告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2W

只有在對自己的調研事項做出分析後,我們寫出的調研報告才是有意義的,對於調研報告,每個人務必要根據工作的需要,擬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調研計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反貧困史調研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反貧困史調研報告5篇

反貧困史調研報告篇1

隨着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__鎮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已過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於農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還有一部分農户收入水平較低、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延緩農村的全面小康進程,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也是引發社會經濟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因此,關注農村貧困户的增收問題,對農村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現實意義。

為了摸清農民貧困產生的原因,我們對__鎮轄區20户貧困農户進行了調查,在分析低收入農民的現狀特徵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促進低收入農户增收的具體措施。

一、貧困原因分析

10%

對貧困原因調查主要採取對貧困户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根據整體調查情況,貧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貧

文化程度低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統計結果,

20户貧困户中有5户是因缺文化致貧。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後,觀念落後是貧困的根源。小部分農民他們一貫視農為本,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昌險出外打工謀生;仍然保持着傳統的勞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不願接受新的技術,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甘願受窮。

2、病、殘致貧。

因病、殘導致貧困的有4户。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户在農村比較常見。雖然我國農村醫療保險發展不斷健全,但仍然有部分地方沒有覆蓋到,而且由農民自身承擔的部分,對貧困家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3、自然災害致貧。

因自然災害導致貧困的,有2户。因災貧困是目前絕對貧困最根本的原因,對這種貧困,脱貧速度慢,是比較難以改變的一種貧困。貧困農民收入來源基本來自農業種植,碰上自然災害的時候,沒有很好的防範措施,影響到整年的農業收成,導致整年來的心血白費。

4、缺耕地致貧。

因缺耕地致貧的有2户。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要是沒有耕地,也就無法生存。隨着__開發建設的不斷加快,因

項目建設的'需要涉及到徵用農村土地,部分村民沒有了耕地或耕地減少。特別是貧困農民失去了經濟來源,雖然靠着優厚的徵地補償款,可是卻沒有另外的謀生手段,此消彼漲的情況下,農民再次走向貧困是必然結果。

5、缺勞動力致貧

因缺勞動力致貧的有3户。3户貧困農民家庭中缺少青壯年勞動力,造成家中沒人種田,收入來源有限,主要依靠政府低保救濟。

6、其他方面致貧。

因其他方面致貧的原因,共有4户。如因發放徵地補償款後,農民無事可做,對未來沒有規劃,只會吃喝玩樂,參與;失依孤寡老人等。

二、調查結論

在所有貧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災、因病殘、缺耕地、缺勞力是形成貧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災害是致貧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殘致貧。缺勞力和缺耕地致貧是新時期下出現的兩種原因。隨着__開發建設的不斷加快,這兩種貧困原因還會更加突出。

三、促進貧困農户收入增長的對策建議

1、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

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

是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村兒童的上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國小、國中或高中的農民子女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適當給予一定的補貼;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一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2、加大扶持力度,轉變扶貧方式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二、三產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貧困農户由於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生活消費,維持簡單再生產都比較困難,要想擴大再生產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難的。對於貧困户,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撥款。同時,改變面面俱到的救濟式的扶貧形式,“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3、引導失地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勞動力轉移是失地農户快速增加收入來源的首要措施。失地農民家庭一般有較多剩餘勞動力,但勞動力的個人素質能力等滿足不了社會的生產需求,積極引導失地農民就業培訓,提高失地農民的就業能力,迫在眉睫。

4、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及時有效地保障農民特別是低收入户基本生產權益的

迫切需要。低收入羣體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救助和有力扶持,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相關政策,建立農村低收入羣體生活保障體系,保證低收入農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

組員:

20__年10月18日

反貧困史調研報告篇2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率先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由於歷史、自然、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區發展緩慢,貧困現象仍很突出。 進入21世紀,我國農村的扶貧開發面臨着新的困難。解決少數貧困人口温飽問題,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成為迫切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為了瞭解xx地區新形勢下農村扶貧攻堅的結果,我校經濟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專程來到xx縣進行了一次社會調研。

2012年1月12日,國務院頒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發〔2012〕2號文件。《意見》指出,xx是我國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貧困問題最突出的欠發達省份。貧困和落後是xx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xx的主要任務。xx儘快實現富裕,是西部和欠發達地區與全國縮小差距的一個重要象徵,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標誌。進一步促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加快脱貧致富步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發揮xx比較優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需要;是增進各族羣眾福祉,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瞭解國發2號文件對xx地區的影響和成果,以便於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更好更快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校經濟學院特地來到xx省xx縣進行了為期一天的社會調研。

我們這次選擇的調研對象是目前居住在xx縣的比較貧困的羣體,主要是農業人口且收入較少的xx居民。我們調研的地點主要是在xx縣城的城郊結合處。調研的方式是採取問卷的形式,由我們將問卷發放給我們的受訪者,由他們仔細閲讀後填上答案,然後我們將問卷回收,分析,總結。這次我一共向我的訪問對象發放了x份問卷,實回收x份,其中有效問卷x份。

第一部分:個人及家庭基本情況

在這次的調研中,受訪者的性別結構接近1:1,其中有x個是漢族居民,x個是布依族居民,兩個是苗族居民。在這x個訪問對象中,只有兩位是從外地剛剛遷到xx居住的,其餘x位都是當地居民。這些受訪者的年齡構成比例為:16歲一下有x位,佔總人數的x%,16-44歲有x位,佔總數的50%,45-60歲有x位,佔總數的40%,60歲以上的有1位,佔總數的5%。在這20位受訪者中,有x位來自農村,佔總數的x%,他們絕大多數家庭的收入靠外出務工和種植業獲得,也有一部分人靠經商來獲取收益。所佔比例如下:種植業x%,外出務工x%,子女或親戚援助佔x%,經商20%,養殖業15%。而且根據調研結果,這些農村居民的收入都比較低,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下,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1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5%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上。而導致這些家庭不富裕的主要原因就是除農業以外沒有其他收入(有x%的家庭這樣認為),居住的自然條件很差(x%的家庭這樣認為)子女上學負擔嚴重(有x%的家庭這樣認為),也有一部分家庭感覺贍養家裏的老人負擔重(x%的家庭)和一部分人感覺家裏缺乏勞動力(佔5%)

對於2012年國務院下發的國發2號文《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xx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x%的人都表示不知道這個文件,而剩下的x%的居民則表示他們只是聽説過,但是不瞭解文件的具體類容。

第二部分:個人對扶貧政策的整體評價

根據此次的調研結果,xx縣的居民有60%以上的居民都認為當地政府對農村扶貧很重視,但只要35%的人對目前的扶貧政策的實施效果感到滿意。有一半的人從扶貧政策中享受到了實惠並對當地農民脱貧致富非常有信心。但是這些居民由於信息來源不廣,對政府的信息動態不瞭解,只有25%的人蔘加過相關的扶貧項目,如退耕還林,公路建設,人畜飲水工程等。對於家中老人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居然所有的受訪者都感到頭疼,都抱怨金額太低,不能滿足日常開銷。令人欣慰的是,有90%的人表示,對於政府安排的各類扶貧活動,他們都會積極參加。

第三部分:個人對扶貧政策和相關服務的具體評價

國家現在x元的新扶貧標準線,本應該是一則重要的消息,但是在當地卻只有x%的人知道。對於當地政府正在開展的扶貧項目,絕大多數的人也表示不清楚。在這些受訪者中,他們的家庭所參加的社會保障項目也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我們欣喜地發現,在xx地區,超過一半的居民都認為我國目前的一些扶貧政策如:家電下鄉,教育扶貧,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糧種補貼政策和土地流轉政策等,是有效的,這些政策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通過此次的社會調研,我發現,xx縣近年來採取的有力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xx縣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x萬元,實施扶貧項目x個,完成整村推進村x個;新建和改造村級公路x公里,村寨道路硬化x萬平方米,修建小水池x口,水利溝渠x公里;推廣雜交玉米種植x畝、脱毒馬鈴薯種植x畝;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果林x畝,飼養育肥豬x多頭,肉兔x多隻土雜雞x萬多羽,養殖大鯢x多尾。

通過小水池、溝渠修建等水利項目的實施,解決了x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和x萬人飲水難問題。通過公路建設、村寨道路硬化等交通項目的實施,解決了x個村x萬人口的行路難問題,x個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茶葉、蔬菜、經果林和畜牧水產養殖等項目的實施,以貧困村為主的茶葉種植基地、蔬菜種植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逐步形成,貧困地區羣眾的基本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通過扶貧攻堅,xx縣貧困人口數量從2011年的x萬人下降到2015年的x萬人,減少貧困人口x萬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由x%下降到x%,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x元增長到2015年的x元,增長x%。

但是,在取得重大績效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在xx農村還存在着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大多數農村居民收入太低,生活困難,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年均人收入都集中在1200元左右。

2,收入來源少,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種植業。

3,信息流通不暢,不瞭解政府信息,不瞭解相關國家政策,不知道政府的相關扶貧項目,使得國家扶貧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

4,市場經濟的發展給農村扶貧開發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市場經濟中,農村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處於不平等的市場競爭地位,資金和資源的流失和投資傾斜使貧困地區稀缺的資源大量向發達地區流動,貧困地區的人才流失問題較為突出。

5,農村脱貧人口的返貧問題顯得日益突出,這主要是由於農村人口文化的缺失,難以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出正確的決斷你。

( 一)要加快扶貧政策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開發方式和扶貧思路等方面的創新 。

1,在管理體制上,要強化扶貧工作責任,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專門的經費,有一套相應的法律制度來指導和約束這些機構的活動和經費的使用,項目的運行要按期完工,發揮效益,項目資金的使用得到監督。此外,要調整扶貧工作重

心,適應新階段貧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徵,由重點扶貧縣轉向重點扶鎮、扶村、扶户。

2,在運行機制上,要完善扶貧開發模式,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開發扶貧、市場運作”的扶貧開發模式,着力增強扶貧能力,培育多元化的扶貧開發主體,實現各種扶貧資源優化組合,提高扶貧開發效益。與此同時,要完善扶貧資金投入和運營機制,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扶貧資金投入為導向,以農户自己投入為主體,以信貸、外資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扶貧投入。

3,在開發方式上,一是以產業為支撐。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合理,是貧困地區的共性。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選擇調整的着力點和切入點,以科技為動力,大力提

高技術裝備水平,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以市場為導向,努力開發潛力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把產業化經營作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主攻方向。二是以特色為主攻,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要發揮比較優勢,整合優勢資源,提高科技含量,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優化農副產品結構,發展龍頭加工企業,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完善服務市場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三是以項目為載體。改變過去單一抓糧的思維模式和重點扶持短平快項目等急功近利的做法,突出紮根性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支柱產業開發,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以提高基層組織領導、指導現代農業的能力和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為切入點,堅持兩手齊抓,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二)政務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讓當地居民時刻了解政府相關政策的動態,積極參加當地政府開展的扶貧項目,早日脱貧致富。

反貧困史調研報告篇3

一、大來林場自建場以來始終是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管理模式,由於職工要吃飯,林場要生存,生產經營上發生轉型,開始無限額的進行採伐用材林和防護林,造成森林資源急劇減少,注重採伐,放鬆營造,出現退林還耕現象,一度形成農莊、農場狀況,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惡化,生態失去平衡,乾旱、水災、風沙連年發生,造成惡性循環,由於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開始退耕換林,恢復植被,但還解決不了林場資金不足,貧困的現象發生。

二、 林場現狀

(一) 資源狀況

現有森林面積3801公頃,其中人工林面積為1958公頃,天然次生林面積1843公頃,森林蓄積量223171立方米,其中人工林159067立方米,天然次生林64104立方米。

林場建於1970年,人工造林工作是從1967年正式開始的,現有的人工林都是67-85年前的,而且林分質量較差,森林撫育採伐下來的多是一些幹形彎曲的被壓木,經濟價值很低,落葉松人工林皆伐是林場森林採伐工作中主要採伐方式,佔每年採伐量的70%以上。

1、 主要經濟來源

(1)木材生產

經濟來源主要為木材的產值,全年產值75萬元。

(2)農田承包

農田是林場又一項經濟收入,全年農田承包收入10萬元。

(3)其它收入

營業外收入3萬元。

2、主要支出

(1)工資支出

林場職工現行工資共分兩個檔次開資,在職職工執行工資標準,退休職工工資標準,平均工資額按檔案工資的50%執行,現每年需80萬元。

(2)營林生產

林場每年有大量的生產作業項目,包括人工造林每年2000多畝,其中苗木費、人工費,管護費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採伐作業是營林生產中主要項目,兩項共需要資金60多萬元。木材成本45萬元,育林費25萬元,

(3)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每年需要120多萬元。營業外支出3萬元。

3、盈餘

按現在的經濟收入和支出計算,基本持平。

(二) 職工狀況

林場職工總數為85人,林場總人口為210人。

1、 職工現狀與工資

(1)工薪人員:林場職工現在執行工資為檔案工資的50%,年工資總額為12000元左右,每户有人口3人,均月收入1100元,人均月收入為390元左右。

(2)待崗人員:

待崗人員每户1公頃土地,如果每年種植農作物,豐收年每公頃收入3000元計算,每年收入為3000元左右,如果遇上災年3000元都收入不上,如果遇上像二零一一年情況,本錢都收入不上來。

(3)現在有上學的家庭,國小的還能維持,如果有上高中的每年一個學生大約在15000元左右,上大學的每年20000元左右,這個數字還是保守數字。

三、林場經營伐取消後經濟形式變化

1、經濟效益減少數額

經營皆伐的減少,林場每年將減少600立方米的木材產量和50萬元的經濟收入,將直接影響到林場職工的工資問題。

四、林場擺脱困難的措施和建議

(一)必須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探索新的經營管理模式。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深化國有林場的改革,加快林場的體制、機制創新,解決現存產權制度的弊端和林場發展的方向,加快國有林場的股份制和私有化的改造。盤活國有資產,實行森林資源的有償轉讓。

(二)積極引進資金,做好清欠工作。為了緩解資金緊的問題,一方面要利用林業資源優勢,採取承包、合資、股份制等形式引進資金。宋坪國有林場今年以來實行“企業放水,職工養魚”的辦法,採取承包、租賃的形式,在技術、信息等方面為職工搞好服務,讓他們有路可尋,從而達到了職工增收,林場增效的“雙贏”。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管理,做好促銷和清理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工作。今後杜決賒銷,以緩解資金緊張的狀況。

(三)要轉向以生態建設為中心。國有林場要全面轉向以生態效益為中心,要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主要任務,建立健全森林管護機制,落實好森林管護責任。同時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立足林業資料優勢,積極開展種植、養殖、建電站、森林旅遊業,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佔有率高,盈利能力強的多種經營和綜合利用項目,加快二、三產業發展力度。宋坪國有林場將八面山自然保護區升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八面山旅遊,興建股份電站等就是這方面償試。

(四)理順林業管理體制,減輕林場負擔。政府要理順林業管理體制,積極做好協調、溝通工作,將由政府負擔的林業行政事業支出,逐步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應當劃為生態型管理體國有林場應當納入地方財政預算,能劃回地方政府管理的職能應劃回當地政府管理,減輕企業辦社會,林場辦社會的沉重負擔。目前桂東縣政府把宋坪林小劃歸教育主管部門管理,並改為宋坪國小,正在逐步為宋坪國有林場減輕企業辦社會的負擔,為林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發展空間。

(五)管好用好林業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國家林業局提出的“嚴管林、質為先、慎用錢”的資金管理原則。加強財會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核算水平,管好用好資金。有關部門要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資金的稽查,把爭取來的林業項目資金管理好,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反貧困史調研報告篇4

按照縣委關於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近期,我就温泉鎮斯橋村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集中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斯橋村位於温泉鎮西部,轄33個村民組(法定組28個,自然組5個),現有910户3228人。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户260户941人,其中五保25户28人、低保85户232人。2014年度,全村農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800元,2015年度農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達到9360元。

斯橋村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33畝、林地面積1980畝,茶園850畝、桑園950畝,其中高標準茶園400畝,桑園300畝。

斯橋村主導產業為種植、養殖和務工,以務工為主業的約100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90%以上。2014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8.69%、養殖業收入佔13.88%、務工收入佔73.22%、其他收入佔4.21%。

二、調研過程

這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集中調研。我先利用三天時間集中調研了斯橋村精準扶貧工作,先後走訪15户典型貧困户,之後又抽調2人組成工作組,利用3天時間駐村蹲點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瞭解斯橋村由縣供銷社幹部職工結對幫扶的25户貧困户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第二階段,甄別確認。對照國家關於貧困户的確認標準,對25户貧困户逐一進行了甄別確認。最後確定,斯橋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户25户98人。第三階段,制訂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五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户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脱貧時限、幫扶責任人。第四階段,集中交辦。現場召開面對面集中交辦會,屬於面上的幫扶措施由單位認領限期辦理,屬於貧困户個體的由聯户幹部認領限期辦理,並張貼上牆。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在外務工,因工作環境、安全防護條件比較差,患上了內風濕、致殘等病,致使勞動能力喪失,就醫成本上升。目前,25户貧困户98人中因該類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貧的佔35.07%。

(二)因學致貧。受教育佈局調整影響,國中和高中學生全部在縣城或鎮政府就讀,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經調查,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佔貧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貧。一是缺少致富門路,思想觀念陳舊,務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資金,以種植水稻、小麥和發展少數種桑養蠶為主的種植業收入有限。三是貧困農户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成為制約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規律致貧。村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獨寂寞的煎熬。

四、精準制定扶貧計劃

(一) 要實施產業扶貧,着力解決貧困户造血不足的問題。我們和牽頭單位温泉經濟開發區一道和村三委多次座談,參與村脱貧攻堅方案制定,主要包括實施光伏扶貧,村級120kw光伏發電站已併網發電,能確保村每年集體收入達12萬元;家庭光伏發電貧困户全覆蓋。

(二)實施科技扶貧。一是組織貧困羣眾參加務工技能培訓班,提高創業就業能力。二是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種養殖能力。三是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適時建立電子商務平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利用村內兩個服裝廠、建築工程老闆、在外打工領先者,優先招收貧困户家庭人員務工增加收入。

(三) 實施基礎設施扶貧,着力解決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問題。斯橋村修組級水泥路7.5公里、河壩500米、田間溝渠2000米、田間道路2.1公里、山塘6口;整理組級路邊5公里,等待項目鋪路面;已建飲水工程2座,收益人口1700人。

(四) 實施就業扶貧,着力解決貧困户勞務增收的問題。引進養兔基地近10畝,工程已經開工;利用村內兩個服裝廠、建築工程老闆、在外打工的領先人士,優先招收貧困户家庭人員務工;對發展產業缺少資金的貧困户實施小額信貸扶貧,目前工作正在按程序進行當中,確保貧困户享受扶貧政策的雨露,抓住機遇擺脱貧困。2016年實施就業脱貧33户。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爭取到大別山革命老區道路硬化項目資金50萬元;154萬農發項目在村實施;在河口組新建為民服務中心、村民文化廣場。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村莊清潔工程爭取到縣級美好鄉村點,項目啟動資金50萬元,通過前期工作積極爭取2016年的省級美好鄉村示範點;在河口組新建為民服務中心、村民文化廣場。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村莊清潔工程,大力開展文明創建和最美系列評選等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設了鄉風文明、團結和諧的美麗新斯橋。

(六)實施易地搬遷脱貧。2016年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為36户貧困户解決住房問題,同時擺脱貧困。

五、幾點體會思考

精準扶貧必須緊扣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要領,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

(一)確保對象精準,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是扶貧開發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抓住真實識別貧困、規範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推行掛圖作業四個關鍵環節,建立户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的動態數據庫,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

(二)確保內容精準,解決好扶什麼的問題。千篇一律、萬面一孔是扶貧開發的常見現象,必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户的致貧原因,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要實施產業扶貧、實施科技扶貧、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等扶貧措施,使建檔立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相銜接,扶貧措施與貧困現狀相對應,確保幫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羣眾、幫扶到羣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確保措施精準,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緊緊抓住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製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確保考評精準,解決好導向上的問題。嚴格落實幹部駐村、逢提必下等雙聯行動工作制度,把雙聯助推精準扶貧的成效作為幹部年度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督查考評制度,傳導壓力,強化擔當,引導幹部到扶貧攻堅主戰場錘鍊作風、增長才幹、建功立業。

反貧困史調研報告篇5

為貫徹落實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準確掌握全鎮精準扶貧工作現狀,對照“六個精準”要求和“五個一批”路徑,找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更加有效地推動扶貧攻堅工作開展,根據縣委辦公室關於做好精準扶貧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日,本人通過現場瞭解、走訪農户、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鎮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貧困現狀。東青鎮地處縣城以西13公里,轄22個村(社區),130個村民小組,7165户,20422人,其中農業人口18361人,幅員面積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927畝。全鎮以傳統糧油、核桃、花生種植和畜禽養殖為骨幹產業,2014年農民人均純純收入7435元。按照精準識別相關要求,2014年6月,鎮黨委、政府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和“一高一低一無”的標準,組織村(社區)組篩選識別出全鎮貧困户788户,2574人,貧困發生率14.65%。其中貧困村5個,貧困户197户,660人。按貧困户屬性分,低保户佔21.4%,其它户佔78.6%;按致貧原因分,因病、因殘、因災致貧佔83.64%,因學致貧佔3.43%,因缺產業、資金、技術、交通條件差致貧佔12.93%。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就醫難、增收難在5個貧困村和其他非貧困村均不同程度存在。

(二)致貧原因。通過調研分析,個人認為貧困村和貧困户致貧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一是保障低。村民雖普遍購買了醫療、農業、小額人身意外傷害等政策性保險,但保障水平不高,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情況在農村尤為突出,佔貧困户户數的80%以上;二是勞力缺。全鎮外出務工人員佔總人口的48%,在家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兒童,基本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5%以上,讓其接受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就更是困難;三是產業弱。作為傳統的旱山鄉鎮,東青鎮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以傳統的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等糧油作物為主,養殖業以小家禽、生豬為主,增收致富門路窄,農業抗風險能力弱;四是投入少。長期以來,由於鎮本級財力有限,對各貧困村基礎和產業項目資金投入少,已遠不能滿足各村發展需要;五是基礎差。5個貧困村均是離場鎮較遠的偏遠村,坡陡溝深,不但自然條件差,水、電、路、村級活動陣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較為滯後,羣眾生產、出行時有不便,嚴重影響致富奔康的工作進度。

(三)減貧成效。2014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1號文件精神為指引,先後培育家庭農場8户、專合社7户、業主大户30户,加快了發展產業,致富奔康的步伐。借力市縣幫扶部門的真幫實扶,在完成東明、高峯兩村76户、238人脱貧解困的同時,今年1—8月重點實施東林、東台兩個貧困村的涉農整合扶貧項目和各户的產業脱貧內容,脱貧人口新增84户269人。由縣人大辦公室幫扶的東林村硬化3.2公里村組道路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扶貧專項資金80萬元。由市扶貧移民局幫扶的東台村村委會改造和1.5公里村道路硬化已完成初驗,投入資金30萬元。由市住建局幫扶的志願村已完成500畝核桃產業園的新植和村級活動室的主體工程建設,投入資金60萬元。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精準扶貧工作現場會,在全鎮範圍內以現場展示、先進促後進等方式,加快各村貧困户產業脱貧的進度,確保全年脱貧173户541人的既定目標能順利完成。

(一)思想和認識不到位。調研中發現,疲倦厭戰的情緒和觀望、等靠的思想在部分村組幹部、貧困户中存在。一是認識片面。部分村組幹部、貧困户對扶貧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輸血扶貧”的老路,認為扶貧無非就是給項目、投資金,前期寄予希望值過高,看到規劃的項目並非大幹快上、資金也並非動輒千萬,就認為上級對扶貧工作有敷衍之嫌;二是定位模糊。部分非貧困村的村組幹部認為項目都集中在貧困村,本村只有貧困户產業脱貧的相關內容,是貧困户自己的事,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沉下心來思考借力扶貧發展本村特色產業;三是自立意識不強。

看到各級對扶貧工作日益重視,部分貧困户產生了依賴思想,認為各級的幫扶理所應當,過多強調自己的困難,以缺勞力、身體差、年齡大為由,只想走“政策兜底”的路子。甚至還有按脱貧規劃種養一季,拿到3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就不幹的應付式想法。

(二)貧困户識別不精準。2014年6月,各村(社區)雖按程序評議出貧困户,因對後續配套政策不瞭解、對可能出現的矛盾預計不足,導致部分村(社區)出現對象識別不精準的情況。一是有打平均的想法。各户困難程度相差不大,單獨評哪一户都難以服眾,於是由各户推選一户來承頭,有項目和資金安排時,各户都平均參與分配;二是有公益集資的想法。與第一種情況類似,不同的是有資金安排時,由承頭的户拿出國家項目資金,用於組集體內修水、築路等公益事業;三是有還情報恩的想法。調研中發現鎮內有2個村在貧困户評議過程中,在村民提名環節把關不嚴,把給村組捐資修路的在外務工成功人士在家的父母納入政策享受範圍。針對以上三種情況,今年8月在全縣開展“五個一批”統計時,我鎮按申請、評議、公示的步驟集中調整了貧困户享受對象13户,使扶貧對象更加精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