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優質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8W

教案是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提前準備好的文書,教案對於教師展開課堂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文書,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優質8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優質8篇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0~102頁的例1、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第105頁練習二十的第2、6題。

內容簡析

例1 認識質量單位“克”。教材藉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這些常見、帶有質量標示的物品,使學生直觀認識克的作用——用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例2 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例1編排思路相同,同樣藉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質量單位千克的作用——計量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及計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瞭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通過數學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並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體驗學習質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親自掂一掂、説一説、估一估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方法來學習克和千克,建立數學模型思想。

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域的情境,特別要突出標籤上的錢數和500克、1千克等。請學生結合自己買東西的經驗,説一説在圖中發現的數學信息。

師生交流:我們在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質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像圖中的水

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錢來標價的。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品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瞭解常見的計量單位,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

實踐操作法: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什麼?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一袋鹽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質量該怎麼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品析:直接用實踐操作,掂一掂,感受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為後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作了鋪墊。】 遊戲體驗法:請三位學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遊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一胖一瘦,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並互相説一説。

?品析:在遊戲中感悟物品的質量,體驗輕重,在歡快的遊戲中開始了對物品質量問題的思考。】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

(1)藉助實物感知克。

①課件出示超市裏常見的用“克”作單位的食品包裝袋,讓學生初步感知“克”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積累生活經驗。

②觀察交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瞭解關於它們輕重的信息。

③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裝瓜子,體驗3克、12克、100克分別是多重。

④全班彙報:説一説掂量後的感受,輕還是重。

⑤師生小結: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教師板書:克(g)。

⑥你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嗎?

(2)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讓學生取出自己準備的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感受它的輕重,並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裏。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①小組活動:在老師準備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②對比試驗:讓學生試着從裝黃豆的袋子裏取出一些黃豆,使這些黃豆共重1克。

③提練方法:操作後交流彙報,你用什麼方法取出1克黃豆?

④質疑交流:怎樣驗證多少粒黃豆重1克?(用稱一稱的方法來驗證)教師指出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2.認識天平。

(1)看一看:①出示天平。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②介紹砝碼。砝碼中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中最重的是100克,你們知道砝碼是用什麼作單位的嗎?

(2)稱一稱: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黃豆的過程。

(3)掂一掂:請每個小組都取出約1克重的黃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呈現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並説明判斷的方法。該題以1克為標準,估量物品的輕重。以此使學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選定的標準去比較。最後通過説出生活中比1克輕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1克的認識。【品析: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等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質量的輕重,明確“克”用於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3.認識“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①出示例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蘋果的實物圖。

②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瞭解關於它們輕重的信息。

③多請一些學生來提一提這兩樣物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④師生小結: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教師板書:千克(kg)。

(2)算一算,克與千克之間的關係。

①教師出示2袋鹽,每袋500克,學生算出一共有多重。預設1:1000克 ;預設2:1千克。

②教師小結:對,1千克等於1000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體驗1千克有多重。

①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2袋鹽,在心裏記住它的質量。在老師準備的其他物品中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看誰找得準。

②交流找法: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找的。

③操作比較: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一手拿着1克的物品,一手拿着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説説自己的感受。

(4)遊戲:猜一猜。

出示一物體,教師知道它的準確質量,讓學生猜一猜。在猜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猜的數據運用“重一些”“重得多”“輕一些”“輕得多”來進行提示。並適當請學生説一説你是怎麼猜的,引導學生運用參照物對比着來猜物體的質量,提高估量的準確性。誰猜中了,就將物品獎給誰。

?品析:在學生認識克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克與千克之間的關係,具體感知1千克的實際質量,並將它與熟悉的物品質量聯繫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

(1)認識盤秤。

①課件出示盤秤,教師介紹盤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並找找盤秤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盤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有多重。還可以變換幾種質量讓學生加以辨認。

(2)認識彈簧秤。

①課件出示彈簧秤,教師介紹彈簧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並找找彈簧秤的單位。

②課件出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是多重,有幾個。

③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幾千克的物品?你是怎樣想的?

(3)認識體重秤。

①課件出示體重秤,教師介紹體重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並找找體重秤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一個學生稱體重時,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處,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讀出該生的體重。

③通過對三種秤的觀察,你發現在測量時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

?品析:讓學生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瞭解不同的秤稱物體的方法,逐漸豐富對1千克的感知,使他們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進一步加強直觀感受,深化對千克的認識。】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質疑: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有1克重,哪些物品有1千克重?

學生列舉交流,比如1個2分硬幣、1粒花生米、2粒黃豆等大約有1克重;2瓶500毫升的礦泉水、1升大瓶可樂、16個雞蛋、4袋牛奶等大約有1千克重。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這節課我們不但認識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還知道了這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關係。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教材的安排是分兩個課時認識克和千克的。由於這一節是學習質量單位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着力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知體驗,切實讓學生建立質量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g)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單位。

↓ ↓

1個2分硬幣約重1克 2袋鹽約重1千克

↓ ↓

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 比較重的物品常用秤來稱

第2課時 解 決 問 題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 安排瞭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係。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麼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裏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老師藉着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後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

(2)學生彙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並數一數個數。

(2)彙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據,從數量上發現規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麼稱出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品析:在本環節中,設計了“先估再稱”這個有效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活動代替老師的講解,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估計1千克蘋果大約有多少個,既培養了學生的估量意識,又滲透了辨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後彙報發現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麼?”環節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麼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 以你的生活經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麼?

生:20裏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閲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彙報交流。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二、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三、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二、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1、出示課題。

2、介紹寓??

3、朗讀

4、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5、整體感知

①感知內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複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瞭解身份的改變對於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後為什麼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佔有慾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語??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閒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並讓學生試着仿寫。

6、問題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把握結構。

②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説明了什麼?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麼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麼?

②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7、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3

§5—5顯微鏡和望遠鏡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瞭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教學器材:顯微鏡、電腦平台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成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時,成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麼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進行新課: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課本p65示

(作光路圖説明)

總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圖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課本p66示

(作光路圖説明)

總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另一個做放大鏡。

4、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1、完成課本練習。

2、我還想知道……?

教學後記:

可以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最後總結它們的結構和原理,然後複習本章知識。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4

?我想這樣做》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聽課、讀書、寫字等方面的要求。

2.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

3.情感目標:通過進行日常行為習慣的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教學難點:實際操作要持之以恆

教學準備:常用文具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聽課

1.正上課坐姿端正,認真聽講,不溜號,要積極發言,有事舉手,得到允許後,站起來講話聲音要響亮。

2.讀書雙手拿書,身體略向前傾,眼睛離書本要保留一尺遠的距離,學會朗讀。

(二)寫字(做到三個一)

1.坐端正,身體稍稍前傾,眼睛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遠。

2.注意保持正確的握筆姿勢,手離筆尖一寸遠。

3.書寫要乾淨(落筆穩、位置要準、不擦)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會自己整理學習用品

(一)用卷筆刀自己削鉛筆。

(二)整理文具。

(三)整理書本(鉛筆5支,橡皮一塊,格尺,卷筆刀,課表)

(四)學習包書皮(書本平整,不卷頁,按當天課表內容裝學習用品,擺放要有序,要整齊。

#教育學生愛惜學習用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作業設計。

1.回到家裏自己試着把數學書包好書皮,寫清楚名字。

2.自己整理好文具、書包

板書設計:

1—3 我想這樣做

保護視力 注意姿勢

愛惜學習用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試着用“……有的……好象……”練習説話。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盧溝橋的結構特點,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才能。

3.瞭解“七七事變”歷史事件,認識盧溝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目標1、2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有關七七事變的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揭題導入

1.指名介紹盧溝橋及其故事、歷史意義,讀文,學習生字讀音

2.導入新課

二、指導看圖

1.看全景圖: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

2.看分圖: 第二圖:這些獅子栩栩如生,個個雄壯威武,非常可愛。

第三圖: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多得數不清。

3.説説看完後的感受

三、初讀課文,瞭解各段大意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劃出新詞,説説自然段段意

2.結合圖畫,自由讀讀課文,後同桌間説説盧溝橋的獅子是什麼樣的。

四、學習新字詞

1.讀準字音。(鋪、雕、歇、概、侵、抗)

2.記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詞義:

(歇後語、聯拱石橋、駐紮、望柱、偎依、大概、挑釁、甚至)

五、看圖,後想圖讀文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分段朗讀課文。

二、讀文分段

1.課文中哪幾段具體介紹盧溝橋的獅子的,用雙豎線在其頭尾處標出

2.説明這種分段方法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用最快的速度記下第一段中盧溝橋的相關資料

(長度、建築年代)

特點:獅子多得數不清。

2.學習第二段

(1)圖文對照説説盧溝橋的石獅子有何特點。

(2)説説這段話在介紹石獅子時寫法上有什麼特點(使用排比句式)

1)讀文,認識什麼是排比(連續使用了3個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達一個意思)舉文中例子説明。

2)讀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領略其表達作用

3) 多媒體出示荷花圖,説説荷花的形態及自己的想象

4) 練習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將同學們剛才的話連起來説説,其餘同學作好記錄。

5) 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學習第三段

(1)讀課文,瞭解段意。

(2)瞭解“七七事變”。

四、總結課文

1.説説喜歡盧溝橋的獅子的原因。

2.看圖讀課文。

五、嘗試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完成練習冊。 2、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6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一課時

認識東、南、西、北

教學內容

教材p2—3頁例1,p6頁練習一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指南針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參加過升旗儀式嗎?你們知道太陽是從什麼位置升起

的嗎?

2、揭示課題:東南西北

(二)展示目標(見教學目標1)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

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2—3頁內容)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説一説?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頁例1並完成自學 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註)

(三)自學檢測

1、圖書館在校園的東面,體育館在校園的 面。教學樓在校園的面,大門在校園的 面。(參看課本第3頁)

2、早晨當你面對着太陽,你的後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分組方法:異質分組,彙報順序: 3、4號先彙報,1、2號作補充,不同的方法説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不同方法的同學彙報自己的描述方法。

(1)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説一説?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遊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特點?

四、達標訓練

1、早晨當你面對着太陽,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當你面對北極星,你的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檢測(1-3題必做,4題選做,5題思考題)

1、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我面向太陽,我的後面是(

)方,

左邊是(

),右邊是( )方。

2、傍晚,夕陽西下,我面向太陽,我的後面是( ),左邊是()方,右邊是( )方。

3、看圖回答問題:

(1)上圖中學校的北面是( ),學校的南面是( )。陽光超市的東面有( )、( )。

(2)少年宮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東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5、你家的大門是朝哪個方向?東南西北的鄰居是誰?和鄰居之間發生過什麼有趣的故事説給大家聽聽?

(二)堂清反饋:

作業佈置

教材p6頁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體會細節描寫、動作描寫對錶現心理的作用,

2、在聽讀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圈畫分析和討論交流中理解藏羚羊跪拜的情感和老獵人的心理,在朗讀中感悟文章的偉大。

3、感受藏羚羊的母愛、老獵人的慈善情懷,學會敬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學重點:感悟藏羚羊跪拜中藴涵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獵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感受偉大而深沉的母愛、慈善的關懷。學會敬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藏羚羊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許多的歷史成為故事,許多的故事變成傳説,在我國美麗的西藏就流傳着一個悽美而悲壯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藏羚羊跪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藏,用心去聆聽。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簡析課題。

(1)師:課題可以劃分為那兩個詞?(藏羚羊、跪拜)

(2)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詞“藏羚羊”,通過課前蒐集的資料,你對藏羚羊的知識有哪些瞭解?(學生彙報)

(3)師:“跪拜”是什麼意思?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跪拜呢?(“跪拜”是下跪並磕頭,在請求別人的時候才會跪拜,或者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才會跪拜。)

(4)師:簡析課題後,再次重讀課題,你還想知道什麼?

(5)梳理問題:①藏羚羊跪拜誰?

②藏羚羊為什麼要跪拜?

③藏羚羊是怎樣跪拜的?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聽,瞭解故事內容。

2、快速瀏覽課文,解決第一個問題。教師適時板書:藏羚羊 跪拜 老獵人。

三、品析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到最讓你感動之處,多讀幾遍。

2、學生彙報學習成果。

(1)藏羚羊跪拜的情景。

課件出示藏羚羊跪拜的相關語句,找出最能值得你關注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能看出什麼?(看出藏羚羊非常想獲得老獵人的釋放,求生的意志非常強烈)

(2)過渡:如此可憐的樣子,老獵人有沒有放過她呢?(沒有)是啊,雖是心頭一軟,卻也還是冷冷地扣動了扳機,那肥肥壯壯的藏羚羊栽倒在地,此時此刻,你想對老獵人説些什麼?

(3)指名説一説。

(4)過渡:難道老獵人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嗎?(不是)文中的哪句話能説明老獵人的性格特點呢?(殺生與慈善在老獵人身上並存。)從他殺死藏羚羊可以看出他殺生的一方面,用什麼來證明他的慈善呢?

3、認識老獵人。

(1)學生彙報。(救濟別人、心頭一軟、悔不當初、埋葬藏羚羊母子)

(2)過渡:終於,老獵人在對藏羚羊剖腹後明白了......他明白了些什麼?

(3)指名彙報,小結。

(4)課件再次出示藏羚羊跪拜情景相關語句“愛的迴音”。

師:是啊,老獵人悔不當初啊,眼前再次出現了那位偉大的母親,他對自己説……

(5)課件出示:我真糊塗啊,她明明是在對我説……

我真蠢啊,她明明就是在告訴我……

我真不該啊,她明明就是希望我……

(6)師:老獵人的悔悟表現在什麼地方?(放棄打獵)他之所以放下了那枝獵槍,是因為在藏羚羊的身上,他明白了……

(課件出示:天下間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

(7)學生齊讀。

四、感悟母愛,昇華主題。

1、師:是啊,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聖的,親愛的同學們,你的慈母曾為你而跪拜嗎?

其實老師猜到了,你們都不會想到,你們的母親也曾為你而跪拜,當你還在她的肚子裏的時候,為了讓你能平安順利的來到這美麗的世界,她走路要格外小心,怕被一顆石子絆倒;當她累了的時候,多想出去打打麻將、散散心,可是她不能,她要陪你學習、寫作業……現在,誰覺得你的慈母曾為你而跪拜,請輕輕舉起你的手…

2、指名説一段慈母為你而跪拜的往事。

五、課堂小結。

1、學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

2、師:為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請用你響亮的聲音發出我們心底的呼喚……

(課件出示:關愛動物 敬重生命)

3、師:讓我們帶着對藏羚羊深深的崇敬結束這節課。

板書設計

藏羚羊跪拜

藏羚羊 跪 拜 老獵人

心存善念

深沉的母愛 為愛感動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4的分與合教案篇8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冊第36~37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正確地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學過程:

一、激凝導入

師: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可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水。(出示裝有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思考:容器裏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嗎?你能想什麼辦法知道它的體積?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

那你有辦法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嗎?

生(熱情的):老師將它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了!

3、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結:這麼説同學們都有辦法將一些圓柱形的物體轉化為長方形或正方體來求它們的體積,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們要求某些建築如(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一個圓柱形門柱的體積,或者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才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不能)

那怎麼辦?

學生試説出自己的辦法。

師: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師:你們打算怎麼去研究圓柱的體積?

小組同學討論研究的方法。

2、學生動手操作感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操作學具,進行拼組)。

(2)學生小組彙報交流:

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體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圓柱像這樣等分成32份、64、128份後再拼起來,會怎麼樣?有怎樣的變化趨勢?分成無數份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近似長方體的長越近似於直線,這樣整個圖形越近似於長方體。如果照這樣分成無限多份,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體)

3、教師課件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4、師生共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圓柱面積高

v = sh

5、鞏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麼?

②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а、知道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b、知道底面半徑和高,可以先計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c、知道底面直徑和高,要先算出半徑,再算出底面積,最後才能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回答後師板書。

6、教學例4、例5。

課件分別出示例4、例5,讓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實踐練習

1、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的有關數據求出它的體積。

2、拓展延伸:同學們到工廠參加社會實踐。工人師傅拿出一塊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5釐米、4釐米的長方體,問:同學們,現在我們要把這塊木料加工成一個體積最大的圓柱體,你們想一想,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應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説:我知道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林是怎樣想的嗎?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