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7W

要知道教案是老師們的教學設計,一定要認真對待其寫作,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考慮聯繫實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5篇

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篇1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後的感受。(放課件,聽歌曲)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着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麼想法?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着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質疑問難,瞭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後,待會彙報你們自學的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於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彙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説説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過渡:這麼迷人的景色,這麼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板書:景色美〕

4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出示課件)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過渡: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麼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後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出示課件,板書概括的詞語)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後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麼樣的事,(學生看錄像),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麼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麼話要説?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熱情)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麼捨得分別?作者感歎:“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等詞語。

2、學習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通過具體事例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綜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課文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朗讀、小組合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了不起的偉人。

教學重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學相關資源: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閏土嗎?説説閏土給你留下的印象。

閏土這個朋友是誰介紹給我們的?他在介紹閏土時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從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這節課,我們要完成以下目標。出示小黑板(熟讀課文,採取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概括各段段意,練習給各段加上小標題,初步理解課語文內容。)(明確目標)

[評:通過複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藉助字典弄清楚。

(1)讀準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練習書寫幾個重難點字:

“冠”(注意上邊沒有一點)

“嗽”(中間是“束”,不是“束”,右邊是“欠”不能寫成“攵”)

2、再瀏覽一遍,説説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可分為幾段?你怎麼知道的?

3、同桌討論。總結歸納段意(第一段講人民羣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第二講伯父跟“我”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第三段講魯迅先生在談笑中抨擊舊社會。第四段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黃包車工人。第五段講阿三對魯迅先生的回憶。)

4、剛才大家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簡潔的語言給每個段加個小標題嗎?教師指導學生加小標題。教師講解擬小標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段意概括小標題:二是摘出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語句作小標題。

5、選擇其中一到兩個段落放聲朗讀,要讀準字音,讀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標題。

6、生分小組討論研究。

7、教師小結。(板書: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女傭回憶)

[評:通過幾次有目的的讀書,在歸納、概括段意和小標題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讀課文,想想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評:從總體上入手把握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為後面深入體會找準了一個切入點。]

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出示中心句,齊讀兩遍。

二、學習二、四、五段(重點、難點的學習)

1、從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提出自學要求:找到相關的句子勾出來,自由讀,結合自己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想想理由,並在旁邊用鉛筆批註出來。

2、小組交流。

預設:

(一)談《水滸傳》部分(學生勾到了這段相關的句子,如: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説:“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那天臨走,伯父送我兩本書……)

師: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子女。)指名讀有關語句。

重點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

師:我之所以會“張冠李戴”,將一個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個人身上,是因為我────生:“囫圇吞棗”。如果是其他的長輩見“我”這樣讀書會怎樣説?而伯父卻────生:摸着鬍子……(帶着感情讀)

師:你能聽懂伯父的話嗎?從中可以感受到什麼?(實際上是在幽默而婉轉的批評“我”讀書太馬虎)因此,聽了這句話,“我”比捱打捱罵還難受。指名再讀這件事,仔細體會魯迅先生關心子女,善於啟發教育孩子,連批評孩子時都替孩子想得多。

師:伯父不僅僅是宛轉地批評了我,而且還送給了我兩本書──《表》和《小約翰》,伯父這麼一個大文學家,居然還仍抽出時間翻譯兒童讀物給孩子們看,這不也表明他為孩子們想得多嗎?

(二)學習“救助車伕”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讀“爸爸跑到伯父家裏……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

師:請大家看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説説圖上的內容。

師:誰能説説你課外收集到的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魯迅先生是什麼身份?想想資料上的內容,再看看圖中的魯迅先生,你有什麼感受?

師:是啊,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為別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護資助車伕以後並沒有輕鬆,反而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些什麼呢?(魯迅可能想到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救助一個車伕不能解決問題,只有舊社會才能解救勞動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魯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學習“關心女傭”這件事。

師: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窮苦人)女傭阿三的話講了哪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魯迅病的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二是關心女傭阿三勸阿三多休息。)從阿三的話中我們分明觸摸到了先生那顆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評:這三個段的教學緊緊圍繞着中心句展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課外收集的資料,自讀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學了這三個故事,魯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紮根在了你的心裏。讓我們再品味這句話──他為自己……(學生帶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讀。)

第三課時

一、激情引入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魯迅先生一心為別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還有個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與中心的關係,但只要我們細細品味,我們定然會有所收穫。

二、學習“談碰壁”這個故事。

1、自己讀這一段課文,看看有沒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嗎?

2、你聽説過或遇到過鼻子被牆壁碰扁的事情嗎?

3、誰收集到了關於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資料,給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學生沒收集到教師就做介紹)

4、師:那麼,伯父説的“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究竟含着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屏幕上魯迅先生的一段話──—

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牆”一般,使你隨時能“碰”。

5、聯繫魯迅那個時代的情況,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議—議:“四周圍黑洞洞的”指什麼?“碰壁”又指什麼?(生思考、討論)

6、師:同學們想一想,談“碰壁”與表現伯父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也有聯繫嗎?

7、師:生活在舊中國最黑暗時代的魯迅先生正因為為勞苦大眾想得多,所以他才會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爭,讓我們一道來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學到的這兩句詩──(師生齊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評:伯父關於鼻子扁平的話含義深刻,不易理解。當時社會背景的介紹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魯迅先生的話,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學習第一段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們的愛戴,(板書:愛戴)在先生去世以後,才會有那麼多人來弔唁他。直到今天,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裏。

1.自讀閲讀鏈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樂齊聲朗誦。

[評:最後讀閲讀鏈接,昇華情感,在配樂朗誦詩歌中,盡情抒發對先生的愛戴之情。]

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古詩,瞭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從中感受自然美。體會詩歌的內在節奏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反覆誦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五、教學過程

一、舉行詩歌朗誦賽,引入新課,理解詩題,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學生提問:江南是指哪個地方?

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

2、師提問: “春”又讓你聯想到哪些詩詞呢?

學生誦讀學習過的關於描寫春景的古詩。如《遊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樣的美景呢?(生髮揮想像,自由表達)

過渡:我們一起看看詩人杜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板書課題:江南春 杜牧

二、整體感知,初步自學古詩,品詞析句,體會美。

1、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生髮揮想象,自由發言)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註釋,理解詩意。(藉助工具書或根據需要進行探討研究,合作式學習),學生讀通古詩後,師抽讀,後再齊讀。

3、師提問: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 表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讓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説説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4、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的春天嗎?(生説理解)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在內容描寫上有什麼不同?

5、師提問:表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 “千里” 之內,處處雜花生樹、 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郭,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台隱現。霏霏細雨,淡淡輕姻,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濛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6、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説一説,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

在江南一帶,到處可以聽到鶯的啼叫。百花開放、山青水綠,在鄰近水邊的村鎮酒家的酒幔子在風中飄揚。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許多寺廟。

佛寺中的這亭台樓閣在濛濛的春雨中留着。

7、學生分組練習、展示並進行評價。

三、理解詩意,誦讀古詩

1、學生説説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讀課文。

5、師生共同背誦古詩。

四、展開想象,拓展學習

1、根據這首詩,結合插圖,發揮想像寫一段話。

2、説説自己喜歡的詞或句,為什麼?

3、把收集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本上。

六、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唐•杜牧

黃鶯 綠葉紅花 晴朗明麗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綠水)酒旗 春風生機勃勃

南朝 八十寺 樓台 煙雨中 朦朧迷離

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學生評價)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説:“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檢查,評價)

2、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你讀懂了什麼?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後兩個“有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繫?

三、聽錄音,朗讀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麼樣?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 語氣語調抑揚頓挫 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 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後者的愛……)

詩歌重朗讀,俗話説: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自由朗讀。

3、我們齊讀這首詩。

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麼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

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為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觀,比價值觀:學習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

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寫下了《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其中有這樣一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誦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着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五、拓展

詩歌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為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為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着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互相交流

讓我們看看集體的智慧能產生怎樣的結晶。先請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説一句,不可以重複。(同學或老師評點)

六年級上冊草原教案篇5

1.認識“丘”、“渲”等7個生字,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會寫“草原、線條、柔美”等22個詞語。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並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第1自然段。

3.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並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體會景色美以及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並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1.準備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語演唱)。

2.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導入: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瞭解到的讚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草原。

教師相機出示相關詞語:一碧千里、翠色 欲流

3.導入新課。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對茫茫大草原的讚美!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領略那兒美麗的風光,感受那兒獨特的民族風情,體會蒙古族人的熱情好客。(板書:1.草原)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並藉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迂迴(yū)蒙古包(měng)

襟飄帶舞(jīn)鄂温克(è)

(2)指導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衤”,與衣服有關,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澀”是左右結構,右邊下面是“止”,不能寫成“上”。

“裳”下面是“衣”,與衣服有關。

“微”:中間部分不能少一橫。

(3)理解較難的詞語。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灑脱”的意思是:瀟灑自然,不拘束。這個詞語反映了草原的廣闊無邊。

②理解“襟飄帶舞”一詞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鮮豔的服裝來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帶隨風舞動。

③“翠色 欲流”一詞可以從難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這裏表示“將要”的意思,“翠色 欲流”就是綠得太濃了,將要流下來,寫出了草原的綠,是充滿生命力的。

④鄂温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並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讀要大聲、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頓、要流利。

(2)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課文記敍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是一片訪問記。何謂訪問記,就是記錄自己訪問的過程。訪問記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敍的呢?(地點轉換的順序)

(2)訪問的地點究竟是如何變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裏→告別草原

(3)按照地點變化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麗迷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來到很遠的地方歡迎遠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熱情。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裏,蒙古族人熱情款待我們,並與我們進行了聯歡。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們與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捨地告別。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運用關鍵詞語加以概括,不要囉嗦。)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檢查詞語的理解情況。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知道那個富有詩意的結尾吧!齊聲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3.導入新課。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詩意的結尾不僅點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還點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蒙漢情深”,接下來請走進草原,感受草原的美麗。

二、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教師根據學生畫的句子相機進行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 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一邊朗讀語句,一邊展開豐富想象。

指導學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麼呢?你聽到了什麼呢?你想到了什麼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圖片,引導學生想象。

(2)你們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相機出示語句: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指作者看到的美麗、一望無邊的大草原。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為什麼要驚歎,為什麼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呢?

因為草原太美了,美得讓他感到很驚歎,美得讓他內心舒暢起來,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詩表達出來。

③如果作者寫“一首奇麗的小詩”,會寫些什麼呢?

學生大膽想象,觸景生情,盡情表達。

總結學習方法:①認真閲讀句子,理解意思。②聯繫上下文進行想象。③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可以是對內容的補白,可以是好詞佳句的批註,還可以是感情的深入體會……

2.梳理關鍵詞,準備背誦第一自然段。

天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

小丘羊羣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這種境界驚歎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

三、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呢?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這個場景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説説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呢?請發揮想象。

(會情不自禁地説:“哇!這場面好盛大呀!好熱情呀!分明是迎接貴客才這樣做的!看來蒙古族人就是熱情好客,雖然我們不是一個民族,但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裏,就親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蒙古族人的熱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蒙古族人臉上喜笑顏開,個個很興奮,握手又握手。聽到了蒙古族人的話主要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還不時傳來人們的歡聲笑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讀出作者的欣喜與興奮。

(3)這時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理解“會心的微笑”裏包含着什麼?(説明我們與蒙古族人民都很開心,大家親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團結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讀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激動與開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回顧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齊聲朗讀。

2.説説你的理解。

(1)從字詞入手,理解“何忍別”、“話斜陽”的意思。

怎麼忍心分別呢;對着快要落山的夕陽訴説。

(2)由“天涯碧草”展開想象,看到了怎樣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無邊的綠色、翠綠欲滴的大草原

(3)緊扣“蒙漢情深”發揮想象,説一説,寫一寫。

“蒙漢情深”表現在,表現在,還表現在……

(蒙古族人的遠迎、蒙古族人與我們的熱烈交談、蒙古族人與我們的依依惜別)

3.發揮想象,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對着漸漸西落的太陽,作者會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麼美麗的大草原啊!多麼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們的熱情款待象徵着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這些空的答案,要有關鍵詞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參考。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