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精選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2W
教案中對每個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着很強的計劃性。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精選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2021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精選4篇
 
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1
 
【教學理念】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緊緊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徵,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寓知識的傳授於同學自身的體驗學習中,在此之上,培養同學思維,訓練其語感,提高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故事教學的基本戰略必需堅持“趣中學,學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公開課教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為了從知識、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實好本文的教學,我在設計中還充沛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兒童自身的特點,抓住“六”個字——“變”、“趣”、“演”、“引”、“板”、“讀”,進行全文的設計。
 
  【教學特色】
 
  以“趣”為經,以“學”為緯。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美、畫面形象、情節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同學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協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媽媽,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⑵通過圖文結合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能力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藉助學文,培養同學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青蛙是捕獲害蟲的能手,教育同學從小維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節和意圖説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説了什麼”的層次來佈置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同學學法入手,依照故事發展布置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採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置,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掌握重點,讓同學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
 
  (找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協助下找到了媽媽?
 
  (指導對話朗讀)
 
  變序處置,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1、對比鮮明:讓同學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徵,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2、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和烏龜協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後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3、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幹,以便讓同學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於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於樂,才幹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自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置好兩者的關係,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兒歌朗讀扮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同學瞭解並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佈置了兒歌朗讀扮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隻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生了。
 
  師:(驚奇地)怎麼了?
 
  生:啥時長出後腿啦,接着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呱呱呱)
 
  2、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呀遊。(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難怪小蝌蚪連自身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同學對青蛙的特徵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説嗎?目的是引導同學練習用“鼓着”“披着”“露着”三個詞語説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於問題的設計讓同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頭上鼓着一對大眼睛,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論述自身的特徵)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隻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隻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護關心我。(論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們善於觀察,善於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節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通過播放軟件,讓同學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製作幾個箭頭,讓同學根據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同學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扮演)演完之後,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説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説:“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説一説,同學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帶有主動熱情的意思。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同學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瞭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裏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麼。這不,他們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自身的媽媽,原來就是一保可愛的大青蛙。(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説:小朋友,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麼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協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維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穀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平安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保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麼嗎?(環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澱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於永正説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範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同學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悦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局面。
 
 
 
 
 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2
  (一)猜謎語,激趣導入
 
  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二)學習生字詞
 
  1、藉助圖畫讀課文,自學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小組互助學習,交流自己認識了什麼字,讀懂了什麼。
 
  4、指導初讀課文,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5、指導寫字。
 
  (三)朗讀感悟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看圖觀察,説出蝌蚪的變化。
 
  (2)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的段落,認真朗讀。
 
  (3)重點指導蝌蚪與鯉魚媽媽、與烏龜的對話。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禮貌;第二次很熱情,但有點着急。
 
  鯉魚:親切。烏龜:和藹。
 
  3、指導朗讀第四、五段。
 
  (1)蝌蚪的尾巴發生了什麼變化?
 
  (2)青蛙媽媽的話應該怎麼讀?(親切、慈愛)
 
  4、分角色朗讀。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34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二,小蝌蚪找媽媽,希望對你有幫助!
 
 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3
   一、教材簡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部編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藴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有、在”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瞭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性優點。
 
  四、教學準備:
 
  ppt 詞卡 頭飾
 
  五、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六、課堂實錄
 
  (一)、複習導入,鞏固舊知
 
  師: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請小朋友大聲把課題齊讀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媽媽
 
  師:讀的真好,那小朋友還記得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生:(齊)青蛙(師貼青蛙圖)
 
  師:你們覺得它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媽媽吧!瞧,我們的小蝌蚪太調皮了,把我們的生字寶寶都藏在荷葉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生:(躍躍欲試)行!
 
  (師操作,生根據出現的生字讀詞語)
 
  (學生活動:1、抽查2、齊讀)
 
  【評析:用掛圖展示蝌蚪與青蛙的不同,更夠更好的激發學生一探究竟,走進課文語言的慾望】
 
  (二)、視頻展示,形象感知
 
  師:讀的真好,那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見了誰?
 
  生:想!(一探究竟的願望再一次並激起)
 
  生:那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則視頻!邊欣賞邊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遇見了誰?
 
  (評析:通過看視頻,學生不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也直觀的瞭解到了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學生想走近文本的慾望再一次被引發。)
 
  (三)、走進文本,有所側重
 
  1、啟(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步入佳境
 
  師:小朋友看得真投入,小蝌蚪找媽媽時遇見了誰?
 
  生:鯉魚,烏龜。
 
  師:真棒!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們都説了什麼?
 
  生:想!(走近文本的慾望被激發)
 
  師:那小朋友趕緊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吧!在讀的過程中請小朋友標出自然段!
 
  師:瞧,我們的小蝌蚪都被你們的讀書聲吸引過來了(出示小蝌蚪的圖片)。誰能説説你見過的小蝌蚪的長什麼樣?
 
  生1:蝌蚪有大大的腦袋和長長的尾巴。
 
  生2:我覺得蝌蚪很像一個逗號。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師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蝌蚪圖)睜開眼睛,説説你見到了一羣怎樣的小蝌蚪?
 
  師:他們在幹嘛?
 
  生:游泳
 
  師:怎樣的游泳啊?
 
  生:快活的,甩着尾巴。
 
  師:你能做一下動作嗎?生做動作。
 
  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讀呢?
 
  生:讀出高興勁兒。
 
  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生模仿老師有感情讀)
 
  師:讀的真好,小朋友你們看小蝌蚪在水裏遊的多自在啊,我們課文中有一個詞,你們能找到嗎?
 
  生:快活
 
  師:找的真對,那你們能用“快活”説一句話嗎?(培養學生由詞到句的能力)
 
  生1:今天,我很快活!
 
  生2:小魚在水裏遊的真快活!
 
  2、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師:説的真好!小蝌蚪快活的遊哇遊,踏上了他尋找媽媽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見了誰呢?
 
  生:鯉魚阿姨(師出示鯉魚的圖片並指導學生進行畫面觀察)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那它們跟鯉魚阿姨説了什麼呢?
 
  (生回答,師出示它們的對話,生分組分角色來朗讀)
 
  師:讀的很好,請小朋友認真的觀察一下課文的插圖,小蝌蚪是怎樣遊向鯉魚阿姨的?
 
  迎上去(結合圖畫理解“迎”(面對面)(生讀)
 
  師:那小朋友你們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的小蝌蚪是“迎上去”不是“衝上去”?
 
  生:小蝌蚪有禮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師:那麼鯉魚阿姨是怎麼答的呢?(生讀鯉魚媽媽話)
 
  出示詞卡(四條腿,寬嘴巴)
 
  師:小蝌蚪終於從鯉魚阿姨那裏知道了媽媽的樣子,高興極了,他們連忙小告別了鯉魚阿姨繼續向前遊,當他看見烏龜大叔在水中悠閒地漫步時,連忙追了上去。小朋友們,他門為什麼要追上去呢?(比較追上去和迎上去。出示圖片)
 
  生:因為烏龜有四條腿。
 
  生:因為烏龜是寬嘴巴。
 
  師: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正確,他們誤以為前方遊動的就是自己媽媽,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於是高聲叫着——
 
  生:媽媽(引導學生讀出激動,高興的心情)
 
  師:可烏龜大叔仍舊慢吞吞地説(“説”聲音變粗)——(生讀)
 
  出示詞卡(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
 
  分角色朗讀。
 
  3、撥(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讀養心。
 
  師:鯉魚阿姨和烏龜大叔指導讓小蝌蚪知道了媽媽的模樣,給了他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接下來他們又遇見了誰呢?請小朋友們跟你的同桌互相讀一讀,並把青蛙媽媽的樣子用橫線標註出來。
 
  ①誰能説一説青蛙的樣子?出示詞卡(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對大眼睛)
 
  師:這是小蝌蚪們的媽媽嗎?(出示青蛙圖)
 
  生:是
 
  師:小蝌蚪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媽媽,心情肯定是無比的激動,誰來讀讀小青蛙跟媽媽説的話?
 
  生:媽媽,媽媽。(師引導孩子讀出激動的語氣)
 
  師:此時此刻,媽媽就在眼前,小蝌蚪還可能對媽媽説什麼呢?(拓展學生思維,學會愛的表達)
 
  師:(引讀)媽媽低頭看見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説——
 
  生:(讀青蛙媽媽語)。
 
  師:你們知道嗎?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自己的身體也發生着變化,趕快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找)
 
  師:用筆將這些句子劃下來,在小組裏讀一讀,注意一定要按照順序找哦!(生活動,小組交流)
 
  師:誰來把你找到的句子讀一讀?
 
  生3:“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師指圖與學生共同回顧小蝌蚪的變化並在五幅掛圖間板書)
 
  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
 
  4、合(最後一段):內外延伸,厚實立體。
 
  ①巧妙過渡,走進文末
 
  過渡:執着的小蝌蚪終於找到了媽媽,他們的身體也跟媽媽變得一樣了,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跟媽媽會到哪裏去嗎?(貼圖五)請同學認真的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指圖)看,小青蛙跟在媽媽的後面又啟程了,他將和媽媽一起並肩作戰,捉害蟲,保莊稼,去譜寫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童話。
 
  (介紹青蛙知識,出示人類捕殺青蛙的圖片,讓孩子樹立保護青蛙的意識!)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把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整理一下。
 
  師、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後……(師邊説邊用箭頭將貼圖相連,並在箭頭上板書“先”“再”“接着”“最後”)
 
  (同桌相互練説)
 
  師:來,讓我們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聲音,反這個故事講給自己聽吧!(自由讀全文)
 
  【評析:在引導學生感悟教材內容時,老師對教材的整合獨具匠心。避開學生早已熟悉的“怎樣找媽媽”的內容,引導學生先與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們的樣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這樣學生始終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找變化點,讓學生在閲讀思考、表演解説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達到了鍛鍊思維、發展語言的目的。】
 
  七、課外練習,拓展延伸
 
  前段時間,老師發現我們班有很多小朋友在養蠶寶寶,請小朋友們跟爸爸媽媽仔細觀察蠶寶寶的身體變化過程,並用筆記錄下來。
 
  【評析:在引導孩子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然後在把知識遷移到具體的生活中,鼓勵孩子觀察蠶寶寶的生長過程,使得學以致用,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總結】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文學作品。全文圍繞“找”這個中心展開的。班級的植物角剛好有活體,為這節課的展開帶來了更好的效果,小朋友的興趣很大。
 
  “這麼可愛的小蝌蚪,他卻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起幫幫這個可愛而可憐的小蝌蚪好嗎?引入主題,幼兒頗有興趣的開始聽我講故事。由於小蝌蚪遇到的“媽媽”比較多,故事情節較長,我採取了分段教學。當小蝌蚪每次遇到一位“媽媽”,我就開展情節教學,讓2位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用這樣的節教學方式,不僅讓幼兒完整的説完一句話的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積極參加活動的願望。通過幼兒喜形於色的表情中,我知道他們很喜歡這節課,當小蝌蚪再次遇到其他的“媽媽”的時候,有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的“開演”了。
 
  整個活動的不足之處,我覺得在時間的安排上有點不緊湊,當我要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時候,幼兒的思維還停留在上一個階段。
 
 
 
 
 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篇4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閲讀教學提出瞭如下教學目標: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讀物中的圖畫和音像材料閲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藉助插圖、音像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從而感知青蛙的變化過程。在教學時,教師應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獨立思考的時間。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通過朗讀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閲讀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通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成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⑴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啊遊。(小蝌蚪)
 
  ⑵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3、板書課題。
 
  (這樣精心設計導言,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叉參與活動,有效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筆畫結構、試着給生字編碼,若不會的作記號提出來。
 
  2、你認識畫面上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不是小蝌蚪的媽媽?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3、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上述學生通過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培養。當然,低年級學生自學活動中會有一定難度,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導。)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1、學生讀課文。
 
  2、教師範讀。
 
  3、再次讀文,自查朗讀情況。
 
  4、出示詞語,檢查識字情況。(見課件)
 
  (1)你會讀哪個詞語就大聲的讀出來。
 
  (2)誰願意當小老師你認識的字詞教給同學們?
 
  5、識記生字。
 
  學生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教師可適時引導用實物或動作來識記。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導學生説出自己見到的灰色的東西。
 
  追(或迎):誰願意把追(迎)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
 
  披:我這有件衣服,誰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麼樣的人叫阿姨?
 
  7、指導寫字
 
  (1)請大家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後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2)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教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請同學説一説佔格位置。
 
  (3)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4)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説説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夠理想。
 
  (學生朗讀不注音課文遇到生字可能無從下手,所以在讀文之前老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主探索、認識生字,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於低年級學生,聯繫實物或動作來識記生字效果要遠遠好於部件記憶法。)
 
  (四)、圖文結合,讀中感悟
 
  1、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與插圖對應的自然段,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讀課文。
 
  3、自由讀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給學生自主選擇讀內容的權力,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能促進學生更好的讀書。)
 
  4、小蝌蚪在找青蛙媽媽的過程中,碰到了許多有趣的事,而且身體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大聲地讀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小蝌蚪的身體變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後…”來介紹一下嗎?
 
  (讓學生在反覆讀文中搞清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身體變化,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介紹,既訓練了語言,又解決了文章的重點問題,一箭雙鵰,紮實而有效地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
 
  (五)、拓展學習(作業)
 
  1、課後進一步瞭解有關青蛙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做保護青蛙的小衞士。
 
  2、通過查找資料或網絡資源,瞭解一種動物從小到大的變化過程,以後在班上交流。
 
  (六)、課堂檢測題
 
  1、讀一讀,説一説。
 
  碧綠的衣裳 碧綠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長長的尾巴 長長的(  )  大大的腦袋 大大的(  )
 
  2、填空。   (  )裏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此題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一些仿寫的方法。)
 
  第二課時
 
  (在閲讀中理解動詞“迎”、“追”,瞭解表示顏色的詞語“碧綠”、“雪白”的意思和構詞特點;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愉快的學習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思維有所開拓,口語有所發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課文的生字寶寶想跟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小朋友願意嗎?他們一個個躲到句子裏了,看小朋友還能不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1、今天,阿姨給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清早,我們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開始,我被遠遠地甩在後面,但我使勁追趕,終於爬上了山頂。爸爸媽媽都為我鼓掌,連連説:“你真行!”
 
  (設計意圖:生字的鞏固努力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之中複習本課的生字,從而提高閲讀水平,於自然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學習“小蝌蚪樣子”的部分
 
  池塘裏,水草邊,生活着一羣小蝌蚪。小蝌蚪長什麼樣?
 
  1、小朋友能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嗎?
 
  2、你覺得這是一羣怎樣的小蝌蚪?根據你的體會來讀一讀。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設計意圖: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可他們也是有個性的生命體,所以在閲讀時,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知,再以這種體會與感知去指導自己的朗讀。)
 
  (三)、學習“青蛙媽媽樣子”的部分
 
  多麼可愛、快樂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嗎?小蝌蚪常常會不快樂,因為他們一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知道他們的媽媽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嗎?請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關的句子來告訴小蝌蚪。
 
  1、指名説。出示句子: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2、教師貼出青蛙的圖片。老師這裏有一張青蛙媽媽的照片。如果你們是小蝌蚪,媽媽給你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呀?圈出“碧綠”、“雪白”、“大”。
 
  3、你見過“碧綠”的什麼?“雪白”是怎樣的白?那麼,像金子一樣的黃?像火一樣的紅?像天一樣的藍呢?
 
  (設計意圖:語文重在點點滴滴地積累,在這裏,教師就很淺顯地使學生掌握了顏色詞的構詞特點,並能靈活地遷移。)
 
  4、青蛙媽媽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通過朗讀把她的美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5、青蛙還會捉蟲呢!小朋友知道嗎?課前我們已經去收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6、聽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你對青蛙媽媽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帶着這份瞭解再來讀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知識面,對於學生深入瞭解青蛙,保護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讀“找媽媽”的經過
 
  看了媽媽漂亮的照片,知道媽媽那麼能幹,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見到媽媽了。然而媽媽在哪裏,怎樣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開始了他們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1、學生自由讀2——6自然段。
 
  2、問: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在誰的幫助下找到媽媽的?
 
  第二自然段:
 
  (1)這一段中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迎”。誰能給它擴詞?“迎”的偏旁是什麼?“走之”與什麼有關?看圖片,“迎”是怎樣走?
 
  (2)師生分角色朗讀。
 
  第三自然段:
 
  (1)這一段中,也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追”。你追過別人嗎?找個小夥伴追給大家看看?現在,你覺得“追”是怎樣走呢?
 
  (2)引讀。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以為是自己的媽媽,連忙追上去,叫着——烏龜笑着説——
 
  (3)在人物、動物的語言前面或後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動作、心情、神態、語氣的詞,這些詞叫提示語。這些提示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朗讀語言。看,小蝌蚪的'話前有“叫着”,你能像他們那樣叫叫嗎?烏龜的話前是“笑着説”,你能笑着説説這番話嗎?
 
  (設計意圖:朗讀與理解都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鼓勵學生用看插圖、做動作等直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迎”、“追”。提示學生在朗讀角色的對話時,留意角色語言前後的提示語,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
 
  第五自然段:
 
  (1)小蝌蚪在鯉魚阿姨、烏龜的指引下,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媽媽。這時候,他們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
 
  (2)媽媽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心情又是如何呢?誰來讀一讀?
 
  (3)就近找夥伴分角色讀。
 
  (五)、演一演
 
  現在我們把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來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師有兩個建議:1、儘量把小蝌蚪身體的變化表現出來。2、在扮演角色時,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當時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怎麼説的。
 
  1、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試演。
 
  2、指定一小組在班上展示。
 
  3、學生與老師評議。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童話故事,如何在文學性中凸現其科學性,是相當重要也是相當不易的。運用演童話劇的方式讓孩子進一步瞭解蝌蚪的成長過程,又不露痕跡。)
 
  (六)、説話練習
 
  小青蛙長大後也結婚生子了,可莊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時候尋找媽媽的經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順利地找到自己,她決定在臨走前給孩子寫下一張留言條。請你幫她想想,她該寫些什麼?
 
  (1)指名説。
 
  (2)評議。
 
  課堂檢測:
 
  1.説一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沒過多久,( )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 )。
 
  2.我會説
 
  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______________已經_______________。
 
  青蛙的品種繁多,據統計,全世界有1900多種,我國就有150種左右。著名的彈琴蛙,是我國的特產,它鳴聲婉轉,彷彿古代仕女於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則鳴聲低沉粗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聲除了給人以“音樂”的欣賞外,它還能預報天氣。唐詩中有“水旱卜蛙聲”的詩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書中也有“三月九年級聽蛙聲,卜水旱”的記載。近代,我國有不少農諺也是反映蛙鳴與天氣的關係的,如“雨後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幹得犁頭翹”,等等。
 
  青蛙還是捕食昆蟲的健將。當青蛙尚處於幼蟲(蝌蚪)時,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隻孑孓;而到成蛙時,用它靈巧的舌頭,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蟲。
 
  青蛙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特別是我國特有的中華大蟾蜍,經處理曬乾成幹蟾,可治療小兒疳積。從它的耳後腺、皮膚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經處理後製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藥品,具有強心、鎮痛、止血和治療疔瘡等作用。青蛙是益蟲,所以必須加以保護,不準捕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