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認識教案通用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11K

日常教學工作開始前,相信大家一定都事先準備好教案了,想要寫出有利於課堂發展的教案,就必須認真思考自己的教學目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光的認識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

光的認識教案通用6篇

光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時間單位“秒”的認識,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秒”的認識,知道1分=60秒。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分與秒之間的關係,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每年除夕之夜我們都和親人坐在一起收看新年聯歡晚會的直播節目。你看,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的認識。

二、新授

(一)認識秒,知道1分=60秒

1、 拿出手中的表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麼?

同位交流,指名彙報。

2、 你想知道有關秒的什麼知識?

生1:一秒有多長?

生2: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

……學生提問。

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3、小結

秒針走1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60格)時分針走1格,所以1分=60秒。板書:1分=60秒。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1題,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小明大約每天睡9( );小紅戴紅領巾需要20( );電飯鍋煮米飯大約要25( )。

學生獨立做。説一説想法。

2、做一做2。(感受時間的長短)

教師掐表,讓學生做一樣自己喜歡的事情,試一試,1分鐘能做什麼?

學生一起做。

3、小遊戲: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説開始,你覺得1分鐘到了就舉手示意,看看誰對1分鐘的估計比較準。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光的認識教案篇2

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③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滲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學重難點:

學會辯認和區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學習用具和玩具、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設景與激趣

1.設景。

師:(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瞧,誰來了?

生:機器人小叮噹。

師:對,機器人小叮噹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嗎?

生:想!(學生很好奇地觀察禮物)

師:趕快打開看看,喜歡這些禮物嗎?

生:喜歡!

2.激趣。

師:這麼多的禮物,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嗎?試試看。

評:用學生喜歡、熟悉的機器人發禮物的情境來開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在無形中佈置了學習任務,為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活動與交流

1.分一分,按要求分組活動。

師:誰能説説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1:我們組把牙膏、鞋盒、煙盒……放在一起。

生2:我們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們組把籃球、足球、乒乓球、壘球放在一起。

生4:我們組把茶葉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師:大家分得真不錯。剛才我們分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現在老師還有一些東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課件:動畫球,魔方……)

師:請看大屏幕。這是小叮噹留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它想請大家幫他一個忙,把這些禮物按形狀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組討論一下,看看該怎麼分。

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

生2: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單獨放一起。

生3:把降落傘和燈泡放在一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相像。

師:觀察得真仔細,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覺得應該把筷子籠、降落傘、燈泡三種東西放在一起,因為它們和前面四堆物體的形狀都不同。

師:説得真好。小叮噹也分了一下,看看你們分得和他一樣嗎?

評:“分一分”是用實物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辨認物體的形狀,同時又把電腦屏幕上的“實物”讓學生分一分,使學生初步形成這些物體形狀的表象,為建立圖形概念打下基礎。同時,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最喜歡被表揚,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的語氣對其進行褒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摸一摸(感知物體的形狀)。

師:請你們把剛分好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認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看你會有什麼感覺並把你的感覺跟小組的同學説説。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牙膏盒長長方方的。

生2:有6個面,每個面摸起來都是平平的。相對的面一樣大。

生3:我摸到了尖尖。

師:有什麼感覺?

生:手摸在上面癢癢的。

生4:我看到魔方是正正方方的。

生5:魔方也有6個面,而且6個面一樣大,摸起來也是平平的。

生6:魔方也有尖尖。

生7:我看到茶葉筒是直直的,摸起來光光的。

生8:茶葉筒上下兩個面看起來圓圓的。

生9:茶葉筒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生10:茶葉筒的面是平平的。

生11:球是圓溜溜的。

生12:球摸起來光光的。

老師逐一肯定學生的發言。

評:由大概到細緻的辨認,由整體到具體的感知,“摸一模”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圖形概念的形成,空間概念的建立,就是在這些分、摸、辨、説的活動中逐步完成。若沒有這些活動,孩子們就不可能有那些生動的、形象的、極富情趣的表述。

3.搭一搭(區別物體的特徵)。

師:把桌子上的學具像搭積木一樣搭一搭,看誰搭得最漂亮、最平穩。(學生按要求分組活動)

師: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為它容易滾了。

生2:茶葉筒或易拉罐只能豎着放在下面,如果橫着放也容易滾了。

生3:我發現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較平穩。

師:説得不錯。所以我們做房子的時候用的建築材料通常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比如:紅磚、預製塊。

評:通過搭一搭,讓學生進一步實實在在的區分這些物體的特徵,感知它們的根本區別,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於是分組活動,組內四同學開始意見並不統一,發生爭論,最後在事實面前達成一致。由不統一到一致,由一種搭法到多種搭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4.揭示概念。

師:每種形狀相同的物體都有二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嗎?

生1:我知道牙膏盒、鞋盒……叫長方體,因為它們是長長方方的。

生2:茶葉筒、易拉罐叫圓柱。

生3:魔方是正正方方的,叫正方體。

生4:籃球、足球、壘球、乒乓球都叫球。

板書四類物體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5.形成表象。

師:通過看、摸、搭我們瞭解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樣子,那麼,它們的圖形又是怎樣的呢?通過電腦,抽象出四種圖形。

6.遊戲:看誰摸得準。

師:每組3名同學矇住眼睛,另外兩名同學一位提要求(摸什麼),一位當裁判(看摸得對不對)。師示範遊戲的做法,生興致高昂地分組做遊戲。

評:揭示概念,形成表象,是以上活動的必然結果,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是這些活動的進一步深化,是形

成空間觀念的最佳時機。

三、解釋與應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課題)。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實,像我們今天

學習的四種形狀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見過哪些東酉的形狀和我們今天學習的四種物體的形狀相同呢?

生1:我們坐的教室是長方體的。

生2:數學書是長方體的。

生3:我家的電冰箱是長方體的。

生4:牙膏盒、鞋盒、酒盒、煙盒都是長方體。

生5:魔方是正方體的。

生6:我的玩具盒是正方體的。

生7:旗杆的形狀是圓柱體。

生8:鉛筆的形狀是圓柱體。

生9:易拉罐是圓柱體。

生10:我爸爸抽的香煙是圓柱體。

生11:籃球、足球、壘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12:地球儀的形狀是球。

生13:彈珠的形狀是球。

評:“實踐——認識——實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般規律。學生用剛形成的圖形概念來“解釋”現實中的圖形物體,正順應了這一認識規律。從學生的表現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觀察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四、拓展與提高

1.師:同學們説得都很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我們班的同學都很聰明,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電腦出示機器人),你們能數一數機器人小叮噹是由多少個長方體、多少個正方體、多少個圓柱、多少個球組成的嗎?

生:小叮噹是由2個長方體,1個正方體,4個圓柱,3個球組成的。

2.師:小叮噹來的時候跟老師説過,讓老師在這兒準備了4種不同顏色的塑料袋子,請你們把長方體裝在紅色袋子裏,把正方體裝在黃色袋子裏,把圓柱體裝在白色袋子裏,把球裝在黑色袋子裏。

評:最後這一環節的設計相當妙,既前後呼應,又進一步深化了本節教學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一舉三得。

總評本節課的教學有三個特點:

1.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是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本節課中,學生並不覺得“難”,就是因為整個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搭一搭……為圖形概念的建立作了堅實的鋪墊。

2.學生的活動充分。好動是一年級學生的特急,教師利用這一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並且活而有序,活而不亂,活而有趣。

3.學生探索的空氣很濃。整節課學生都處在不斷“探索”之中。當然,對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探索只能是淺顯的、表面的。實物——圖形——實物,再到建立較清晰的圖形概念,就是不斷探索的結果。同時,分組討論、小組合作也為學生探索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總之,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重視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是一節好課。

光的認識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鍾。

2、動物手偶。

3、實物鍾。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並簡單認識鍾及其作用。

1、引入並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鬧鐘鬧鈴引入。

提問:

⑴你們猜猜是什麼聲音?(鬧鐘的鬧鈴)

⑵家裏還有哪些鍾?是什麼形狀的?

(有鬧鐘,手錶,掛鐘和大座鐘)

⑶鐘有什麼作用?

(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

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圓形)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⑴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長度不同)

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再看看數字,

提問:⑵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

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摘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會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教師操作鐘表)

提問:⑴誰跑的快?(分針)

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教師反覆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麼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當時針正指着一個數字時,分針又正指着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鍾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

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

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牀,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講遊戲規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呢就雙手拿着一個鐘,然後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説幾點了。如果老狼撥到6點,那就要吃小羊了。

2、請幾名幼兒和老師先示範一次。

活動反思:

為什麼要有時鐘呢?時鐘的作用是什麼呢?由時鐘人們會很自然的想到時間,針對問題,根據我們班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們預舍了本主題活動的目標,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活動成功的關鍵是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獲得發展,主要體現在:

一、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科學教學應該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我首先用歡快的音樂形成輕鬆的活動氣氛。認識時鐘時,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説明時鐘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

光的認識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對實際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實際含義。

2、運用目測、動手操作材料,感知數量8、體會數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8’的數字卡片,邀請8位大班幼兒,設置小超市—內置書、盒子、牙刷、筆、(物品圖片),幼兒練習本,教師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複習7以內的任意數

1、為幼兒介紹超市,他們是來邀請大家去超市參加活動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數量’,把數數結果展示在展板。獎勵一個星!

二、分享自己的發現,感知‘8’

1、幼兒相續説説自己的發現—例3把勺子、4見衣服、5個小鈴———請幼兒來説説自己是怎麼發現數量的

2、在超市裏發現那麼多的數量為的’8’物品,請問幼兒有誰認識’8’的?

出示數字卡片8,一起説説8像什麼?

3、小結:8除了可表示超市裏的那些物品外,請孩子來説説還可以表示其他物品?(還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上找)

4、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目測圖片上的原形—分別依顏色將圖形分類,出數量是8的圖形。

三、運用自己的認識,作業’8’

1、感知,瞭解了8的含義後,請幼兒完成相關作業練習;

2、教師講評,提醒幼兒:凡是數數合起來有8樣(種)的物品,飾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動結束後可找找在幼兒園裏,有哪些東西是可用8來表示的;

活動延伸:

1、依班級幼兒能力表現,設置相關作業投置益智區,供幼兒練習;

2、家園配合:利用生活,遊戲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8

活動反思:

幼兒其實有自己的很多經驗,只是這些經驗是零碎的,缺乏系統性的,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幫幼兒把這些零散的經驗總結概括出來並進行提升。而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幼兒對“8”的認識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仍舊使幼兒的這一經驗處於零散狀態。另外,這個提問本身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卻因為我語言上缺乏引導性,使它丟失了應有的價值,這就説明我沒有做好幼兒的引導者,違背了《新綱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改進,這些問題都會一個個被解決,並且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光的認識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指南》指出,“學前教育課程設計要充分注意每一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與滲透。”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表面的、缺乏概括能力的,因此,為幼兒設計開展的活動應該是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徵的課程體系。學習《指南》後,我在活動設計時努力打破學科界限,突出活動的有效整合。在上學期《花兒朵朵》主題活動開展以後,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花兒的朋友,同時他們也發現了“花有哪些顏色呢?”的問題,顏色的變化使幼兒興奮、驚奇,孩子們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探索慾望,他們對各種各樣的顏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嘗試着開展一個關於顏色的活動。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為線索層層推進,整合了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以孩子的參與和操作探索為主,試圖讓孩子全面系統地瞭解色彩。

活動目標

1、通過給小動物送禮物的遊戲鞏固幼兒對各種顏色的認識。

2、能利用色彩進行各種藝術創作活動。

3、在活動中體驗遊戲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能準確説出是什麼顏色。

2、在搞活動時注意幼兒的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頭飾、地上畫好的圈、各種顏色的水粉色及宣紙、各種顏色的玩具、6種小動物及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1、《顏色大風吹》的遊戲引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顏色大風吹,把小朋友們分成六組,每組戴不同顏色的頭飾,我們先請幼兒看看自己的頭飾是什麼顏色的,然後老師説:“大風吹紅色頭飾的小朋友”紅色頭飾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內,其它顏色頭飾的小朋友則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師檢查有沒有錯,再替換不同的顏色。

2、這個遊戲好玩嗎?小朋友們表現的那麼好,現在請你們幫個忙行嗎?行!你們看小豬它們家住的是什麼顏色的房子,紅顏色的,那它們家放什麼顏色的玩具?紅顏色的,小貓的家是什麼,瞧!這麼多顏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給分一分,把各種顏色的玩具放在小動物的家裏。

3、小動物們熱情地邀請咱們去做客,那咱們帶什麼禮物叱?噢,有了,老師教你們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畫送給小動物們。幼兒進行染色遊戲。

4、利用染好的“小手絹”進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們戴着自己的禮物到小動物家做客——進行區域遊戲。

科學區進行調色遊戲,觀察顏色的變化。

美工區進行塗色各種顏色的水果,各種顏色的碎紙來添色。

語言區,提供有關於紅色的圖片,想一想,紅色的物體並説出它的作用。

6、延伸活動:進行户外鍛鍊,各種顏色的隊伍進行比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能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進行設計,在科學活動中整合了美工活動染紙和舞蹈表演。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了對色彩的認識,並能採用各種色彩的搭配進行染色活動,孩子們深深地融入了這彩色的世界,感受着色彩的豐富多彩。

活動以生動有趣的遊戲開始《顏色大風吹》,孩子滿足於遊戲的快樂,不知不覺地複習了紅色、黃色、藍色、橙色、綠色、紫色。接下來的遊戲是色彩的辨別操作,孩子們根據小動物家的顏色給他們配上相同的玩具。第二個環節和第三個環節過渡得較好以給小動物送玩具為由引入染紙活動。染紙活動簡單且色彩鮮豔,孩子容易完成,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染紙這個環節接近尾聲時響起了《彩色世界真奇妙》的音樂,有些較快完成的孩子已經拿起自己的作品,跟着音樂翩翩起舞,過了一會兒一些做得較慢的孩子也來了,大家一起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接下來的區域活動是讓孩子到小動物家做客,通過交流、探索感受顏色的變化規律,瞭解顏色的用處,孩子們認真地操作着,互相交流着。活動的各環節清晰,銜接自然。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師及時將幼兒的介紹及對顏色的認識記錄下來,作為活動的資料進行展示,供幼兒觀察和欣賞。

每個活動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次活動的不足就在於教師試圖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語言煩瑣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部分思想還停留在替孩子包辦上,在染紙環節,交代過於細緻,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染色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染出來的效果最好。這樣的經驗是孩子自己獲得的,對他們的成長更有利。另外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並生成新的活動,效果會更深入和顯著。

光的認識教案篇6

一、活動名稱:

認識長方形(中班)

二、設計意圖:

認識長方形是中班的教學內容。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長方形,對幼兒來説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指南》中強調,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為此我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三、活動目標:

1、瞭解長方形的基本特徵,正確説出長方形的名稱。

2、能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辨認長方形。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四、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認識長方形》的ppt課件

2、長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各一張

3、闖關遊戲幼兒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4、印有一個長方形的幼兒操作卡人手一份

5、水彩筆幼兒人手一隻。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常見的圖形,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五、教學重點:

瞭解長方形的基本特徵,正確説出長方形的名稱。

教學難點:能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辨認長方形。

六、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鞏固幼兒對正方形的認識並引出長方形。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收到了圖形王國的國王的邀請,要帶你們去他的圖形王國參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圖形王國裏有這麼多好看的圖形,我們來看看都有誰。(圓形、三角形、正方形)3.今天這裏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嘛?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吧。

(二)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長方形的主要特徵。

1.出示長方形寶寶,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跟什麼圖形像呢?

(有四條邊,四個角,跟正方形很像)

2.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他們的異同點。

觀察發現,相同點: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都是一樣大的。。異同點:正方形,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長方形,有兩條面對面的邊是一樣長的,另外兩條邊是一樣長的。相鄰兩條邊是不一樣長的。3.下定義:有着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面對面的邊一樣長,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的圖形叫做長方形。

(三)闖關遊戲"尋找長方形",幼兒鞏固加深對長方形的認識。

圖形王國的圖形寶寶非常喜歡我們小朋友,邀請我們一起進行闖關遊戲,看看我們的小朋友能不能闖過所有的關卡。

第一關:首先出示顏色相同、擺放整齊,但是大小不同的各種圖形的操作卡,讓幼兒從中尋找出所有的長方形並用筆將長方形圈出。

第二關:擺放整齊,但是大小、顏色都不相同的各種圖形的操作卡,讓幼兒從中尋找出所有的長方形並用筆將長方形圈出。

第三關:出示更多各種各樣的圖形寶寶,它們的大小、顏色、擺放位置都不相同,讓幼兒從中尋找出所有的長方形並用筆將長方形圈出。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和積極性、參與性。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達形式表達的意願、教師給予配合和支持。

3、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性格特徵給予相應的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