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推薦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5W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我們肯定要注意聯繫實際,教案是教師為了保證上課進度預先擬訂的應用文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推薦8篇,供大家參考。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推薦8篇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紙吸收水會張開,讓幼兒瞭解"睡蓮花開"的原因。

2、樂於參與活動,養成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質地不同的紙(蠟光紙·白紙.牛皮紙.報紙等)

【活動過程】

1、導入:引導幼兒觀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麼?(激發幼兒興趣,導入活動內容)

2、教師示範折"睡蓮"。

a、把正方形紙對摺三次

b、將角對邊折.

c、再剪去多餘部分,將花瓣向花心折。

3、幼兒分組摺紙,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4、將摺好的"睡蓮"放入水中:

a、請幼兒認真觀察"睡蓮"在水中發生了什麼變化?

b、"睡蓮"為什麼會開花?

c、為什麼不同質地的紙開花的速度不一樣。

d、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內有細小的毛細管,紙遇到水後,水沿着紙的毛細管上升,使纖維膨脹,於是,原來向裏摺疊的"花瓣"就張開了。不同質地紙,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張開的速度也不同。

5.活動結束,請幼兒們收拾材料。

【活動反思】

忽略了經驗準備。活動的準備包括了教具、學具以及經驗的準備,它可以為整個活動做好鋪墊的作用,在活動開展之前,我準備了不同的三種紙張(複印紙、報紙、廣告紙)做的睡蓮花、以及記錄紙和睡蓮花的圖片,在活動的進行中,孩子們把“睡蓮花”當成了“荷花”,把複印紙説成了彩紙,可以説出現這種現象不僅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還給整個活動帶來了不好的效果。同時我還發現中班孩子的摺紙能力比較弱,睡蓮花折的不太平整,這也可能對實驗的結果帶來一定的影響,經過討論後我們把“區別睡蓮花和荷花”、“認識三種紙張”、“摺紙的練習”這些知識點放在了活動之前的準備環節上。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2、知道金屬的材料能導電,塑料管,紙,毛線等材料不能導電。

3、簡單瞭解安全用電常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電線,銅絲,鐵絲,保險絲,鋁絲,毛線,塑料管,紙繩,電燈泡,電池。

2 、記錄表,筆,橡皮。教師自制道具。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魔術”

1、小燈泡為什麼會發光?電池

2、電池的兩端一樣嗎?介紹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3、小朋友想一想,怎樣連接小燈泡才會亮?

二、實驗??

1 、出示銅絲:它是什麼?銅絲銅絲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嗎?

出示紙繩:它是什麼?紙繩紙繩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嗎?

2、老師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材料:電線,鐵絲,保險絲,鋁絲,毛線,塑料管。請小朋友實驗。哪種材料能是小燈泡亮起來?

3、介紹記錄表:在能是小燈泡亮起來的材料後畫,在不能是小燈泡亮起來的材料後畫。

4、幼兒操作實驗,教師指導觀察。

5 、請幼兒分享實驗結果。教師和幼兒總結:金屬材料能導電,所以小燈泡就能亮起來。毛線紙等材料不能導電。

三、結束部分:出示兩根電線(一根兩邊露出銅線的,一根兩邊沒有銅線的。)

1、它們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嗎?請幼兒實驗

2、教師總結:電線外面的塑料外衣是不能導電的,他是保護我們的,有了它我們就不容易觸電。但即使這樣,小朋友平時也不要隨便去摸電線,電源插座。因為平時生活正的用電,電壓很高是很危險的。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 固體 液體;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區分液體和固體,知道液體和固體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

1、把教室的一個角打扮成超市的樣子,裏面投放食物【醋、醬油、礦泉水、油、石頭、木塊、蘋果、梨、積木、餅乾、麪包、蠟燭、糖、鹽】

2、人均紙、筆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液體 固體。

a、小朋友,今天天氣好不好?老師帶你們去我們學校的超市走走吧!【聽音樂進入活動室的區角部分】

教師有意拿瓶水,讓幼兒觀察水的形態,晃一晃它會流動,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所以只能裝在瓶子裏,它倒在杯子裏就是杯子的形狀。

教師又有一拿了一箱積木,取出一塊來,摸一摸,捏一捏,讓幼兒仔細觀察,積木各自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狀,大小也不會變化。

b、教師小結:有一定形狀還有一定大小【大小不會變的】這種物體叫做固體。它們的狀態叫做固態。如;石頭、梨、金屬。沒有一定形狀【形狀會改變】。有一定的大小這種物體叫液體,它們的狀態叫液態。如:水、酒精、油。

2、區分液體和固體。

a、小朋友我們幫幼兒園的超市重新理理貨吧!將是固體的物品放在左邊的貨架上,將是液體的物品放在右邊的貨架上。

b、鑑別對錯,將其中理好的一部分讓幼兒辯別是固體還是液體,並將擺錯的確認後,教師加以重擺,鞏固幼兒對液體與固體的區分

3、瞭解固體和液體可以相互轉化。

小朋友有些東西常温下是固體,經過高温會變成液體。我們買些實物回活動室試驗一下吧。【聽音樂坐回自己的位置。

a、試驗一:將蠟燭點燃,然後傾斜滴在紙上會變成水成了液體。

小結:常温下蠟燭是固體,經過高温熔化變成液體,滴下後温度又恢復到常温,所以蠟燭液體又變成了固體。

b、試驗二:將糖倒入温水中晃一晃,糖會全部化在水中變成糖水,變成液體。

小結:糖是固體通過放入温水它會熔化到温水中成了液體。

c、試驗三:拿一根雪糕在教室中放一段時間後變成了雪糕水成了液體,提問幼兒將這些雪糕水放入冰箱中又會變成什麼?

小結:雪糕在冷凍的狀態下它是固體,在常温下它就會變成液體。

活動延伸:

小朋友有時固體可以變成液體,液體可變成固體,快把你知道的畫下來吧!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4

教學意圖:

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把吃剩的蟹殼帶來,他們説: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着強烈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螃蟹》。為幼兒提供進距離接觸螃蟹的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瞭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

3、勇敢探索,積累生活經驗。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使幼兒掌握一些螃蟹生活基本常識。

教學準備:

1、四十隻小螃蟹,兩隻大螃蟹。

2、二十隻小塑料箱,四隻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每人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教學過程:

1、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裏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麼?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今天我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着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師:玩得快樂嗎?(快樂)

師: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師:螃蟹長得什麼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隻腳。

幼兒4:不對,有四隻腳。

4、螃蟹到底有幾隻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範,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裏,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麼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後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後進行。

7、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中我們為幼兒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以蟹螯為切入點,以蟹螯的功能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活動中讓幼兒與同伴盡情的觀察與交流,讓他們與材料進行充分的互動,讓幼兒真正的成為活動的主人。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們的興趣點,適時的點撥引導,這樣才能激起孩子持續的探究慾望,發現有價值的探究點。

教學點評:

整個活動沒有什麼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慾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鑑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慾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小百科: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也有一些棲於淡水或陸地。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場來判斷方向的。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2、幼兒能感知水的三態變化,初步瞭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熱水壺一個、涼玻璃片、裝有熱水的玻璃杯子、每人一塊冰、圖表

活動過程

1、情景設置: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讓我們一起數1、2、3把它請出來好嗎?

2、出示冰塊,感知,討論教師出示冰塊,引導幼兒感知,教師啟發式的提問。

(1)小朋友這是什麼啊?

(2)討論水和冰有什麼不同?

(3)小朋友,那水為什麼會變成冰啊?

3、觀察和實驗

實驗一:

教師將電熱水壺中的水燒開,幼兒仔細的觀察,之後教師再出示相應的圖表一。

提問:

(1)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什麼了?

(2)那水和水蒸氣一樣嗎?

(3)想想水為什麼會變成水蒸氣啊?

實驗二:

在熱水杯上放塊涼玻璃片,幼兒再觀察,並出示圖表二。

提問:

(1)小朋友,老師在熱水杯上放了一塊涼玻璃片,你們仔細地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

(2)你們想一想為什麼會有小水滴呢?

實驗三:

幼兒分組實驗,自己操作教師發給小朋友每人一塊冰,幼兒自己操作,感知觀察,

動手體驗探究的樂趣。出示圖表三。

4、聽故事,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和自然界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

(1)小水滴被太陽公公曬着變成了什麼?(水蒸氣)

(2)水蒸氣在天空遇到冷變成了什麼?(小水滴)

(3)小水滴遇冷變成了什麼?(雨,雪)

(4)最後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地)

5、看水的三態循環圖加深幼兒對自然界水的循環過程的瞭解、

活動延伸

遊戲:集體遊戲《我是一滴快樂的小水滴》把自己化作水滴以遊戲的的形式鞏固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6

教育目標:

1、瞭解臘八節的來歷,瞭解民俗臘八節的常識。

2、認識臘八粥的材料,學習製作臘八粥,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

4、願意與同伴合作,體驗勞動的快樂。

5、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學念兒歌:臘八粥,感受過節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認識製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製作臘八粥

教學準備:

1、準備課件《臘八粥》。

2、臘八粥製作材料(實物):大米、小米、紅棗、紅小豆、綠小豆、蓮子、花生米、紅糖,成品臘八粥。

3、臘八粥製作工具:電飯煲或者普通鍋、火、水等等。

4、識字卡片:米、臘八節、棗、紅糖、豆、蓮子、花生。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激發興趣

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過臘八節,讓幼兒瞭解臘八節的由來。

二、認識臘八粥的製作材料

1、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材料,解説臘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紅棗、紅小豆、綠小豆、蓮子、花生米、紅糖等很多種材料熬成的。

2、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認識這幾種材料。

3、分組合成材料。每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適。

三、我做臘八粥

1、認識電飯煲,清洗材料,學習使用電飯煲。

2、引導討論製作臘八粥的方法,熬製臘八粥。

3、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成品粥。讓幼兒瞭解臘八粥的多樣性。

四、品嚐臘八粥

1、觀看課件《臘八粥》中的——品嚐臘八粥,讓孩子們説説課件裏的小朋友們們在做什麼?他們高興嗎?為什麼?你們做的臘八粥分給誰一起品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還有小朋友們),培養幼兒對老人的尊敬和關心。

2、學念兒歌:臘八粥。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徵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着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裏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着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説小熊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裏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麼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穫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裏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説實話,心裏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麼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於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後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後,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紮實。而本節課後,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説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裏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麼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餘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於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大班科學光和影教案篇8

幼兒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幼兒好奇心強,求知慾非常強烈,對周圍世界充滿疑問,特別是大班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與信息量的不斷擴展,他們對宇宙中的一切特別是海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鯊魚是不是海洋裏最兇猛的動物?海馬是海里的馬嗎?這些疑問常常浮現在幼兒腦海中,他們渴望去探索,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是的,在幼兒的眼裏,海洋的一切是那麼的神奇與神祕,同時幼兒的大腦到了六、七歲也已發育了90%,充分具備了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生理物質基礎。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首先運用多媒體《海底總動員》的視頻激發幼兒對海洋世界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裏,它的隱藏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當小朋友問我海洋裏的某種魚是什麼魚時,我一時也説不上來,於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接着我們就一起上網查資料,課後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因而我也給幼兒觀看幻燈片《海洋世界》,讓幼兒邊看邊聽,瞭解了很多關於海洋世界的知識。最後我讓幼兒看看海洋污染的嚴重後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活動優點

1.境創設好,導入自然(觀看《海底總動員》),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麗,幼兒能直觀的瞭解海洋環境,並認識海洋動物。整個環節鼓勵幼兒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2.教學中,通過觀察、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植物們的生長特點,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3.學方式靈活多樣: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遊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

4.讓幼兒感知環境污染的'嚴重後果,萌發了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不足

1.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於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2.應該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瞭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徵及生活習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