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推薦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22K

不管寫什麼類型的教案,都要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不管我們寫的是什麼樣的教案,都要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推薦6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推薦6篇

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體會事件的可能性,並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知慾,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並會用這些詞語表達生活的事件。

活動準備:

課件、球、盒子、硬幣、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點擊課件)請看屏幕:迪尼斯樂園舉行比賽,米奇和唐老鴨都決定回去看看,可是隻有一張門票,讓誰去呢?最後它們決定用拋硬幣的方法來做決定。(板書:拋硬幣)

師:你們認為誰會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鴨。

師:到底是誰去呀,意見不統一,正好老師這裏有一個1元硬幣,我們先來認一認硬幣的正反面。誰能識別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師:印有1元字樣的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這一面是反面。現在老師想來拋下這枚硬幣,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鴨去。怎麼樣?我請一位同學上來幫忙,誰來?

師:你的任務是老師拋完後要大聲告訴同學們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嗎?準備好了嗎?(師拋硬幣遮住,問學生)

師:同學們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師:大聲告訴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師:正面朝上,這下米奇可高興了,因為它可以去觀看比賽。(猜對的學生很高興)

師:如果再拋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嗎?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鴨去。

師:你確定嗎?你也上來拋一拋。(再指名生拋硬幣)

生:反面朝上。(猜對的學生歡呼)

師:反面朝上,唐老鴨高興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拋硬幣遊戲中,你發現了什麼小祕密?

生1: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鴨都有可能去觀看比賽。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呀!你們想來試試拋硬幣嗎?(想)

師:請聽遊戲規則:(略)

師:(拍手示意學生坐好)同學們剛才通過玩拋硬幣的遊戲,你們看到硬幣落下後是什麼情況?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遊戲我們發現硬幣落下後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説正面或反面,這兩種可能都有。(板書:可能也可能)。

組織課堂:請組長收好硬幣,放回抽屜。

(設計意圖:由拋硬幣遊戲開始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次體會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嘗試用“可能”、“也可能”等詞彙進行數學表達,在知識、情感上為後面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展開活動、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剛才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接下來我們再來玩個摸球遊戲,好嗎?師生摸球。

師:(出示盒子)看,這是什麼?

師:(指盒上標籤)對,裏面有三個白球和三個黃球,誰願意上台和老師一起玩?

(生踴躍舉手,一位學生上台)

師:咱們兩人這樣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來的是什麼顏色的球。

(台下同學聚精會神,饒有興趣地看。師動作誇張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樣子,摸出一個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師展開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學鼓起掌來,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過程同上,猜中的學生鼓掌,沒猜中的有點失望)

師:你們也想這樣摸一摸、猜一猜嗎?(想)

2、學生小組合作摸球。(體驗不可能)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小袋子,每個袋子裏裝的都是3個白球和3個黃球。摸球之前,請聽好遊戲規則:

1、小組其他成員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個球,摸球時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每人連續摸兩次。

3、把摸到的球給大家看,不能爭不能搶,更不能讓球掉地上,要有團結協作、互相謙讓的精神。

4、組長負責把每個同學摸球的情況打鈎記錄下來。

5、把球放回袋子裏,等組長記錄好,換個同學再摸。最後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為什麼?

(1)請組長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師指導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摸了這麼多次球,也猜了這麼多次,我請小組長來告訴老師,你們小組摸球的情況如何?

(1)各小組彙報情況

(2)老師幻燈出示彙總表,根據組長彙報情況填表

師:同學們你們每次都猜對了嗎?(生:沒有)

師:怎麼這麼多同學沒有全猜對呢?從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袋子裏有白球和黃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師:淘氣和笑笑也做了摸球遊戲請看(點擊課件)笑笑可能從盒子裏摸到什麼顏色的球?(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齊讀一遍

(設計意圖:小組內摸球猜球活動,意在使學生體驗從袋中摸一個球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這種不確定性現象。學生摸得積極,猜得高興,較好地體會到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體驗不可能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小問題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黑球嗎?(不可能)齊讀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紅球嗎?(不可能)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黃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嗎?(不可能)

為什麼?

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因為袋子裏只有黃球和白球,所以,我們不可能從中摸到除黃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板書:不可能)小結

5、再次摸球。(袋子裏都是黃球)(體驗一定)

師:老師最近學了一樣新本領,無論誰從這個盒子裏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麼顏色。大家信嗎?不信,我們試試。這個盒子裏面裝的也是6個球。這回我們換一個玩法,我請每個大組裏最乖的小朋友來摸球,老師來猜。誰願意和老師玩?(多次猜黃球)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滿。)

師:怎麼了,你們想説什麼?(裏面都是黃球)

師:很多同學都説對了,老師的確知道里面裝的都是黃球。所以,摸出一個一定是黃球。

如果盒子裏裝的是6個白球呢?(摸出一個,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裏裝的是6個紅球呢?(一定是紅球)

(板書:一定)

師小結:剛才通過拋硬幣和摸球的遊戲,我們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不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一定發生。

(設計意圖:本小節讓學生在動腦思考中體驗到事件的確定性,在師生的趣味互動中既學新知又交流感情,調節課堂氣氛)

三、促成體悟,拓展延伸。

1、數學書第93頁:連一連。

小朋友們喜歡這樣的摸球遊戲嗎?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機靈狗和笑笑也來參加了。你們看!數學書第93頁的連一連。讀題,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本93頁

(1)先讀題目要求和內容,獨立完成。

(2)彙報交流

師:現在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不通過實驗也能判斷正確嗎?淘氣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麼呢?

生:10個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

師:那會摸到黑球嗎?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師:機靈狗的盒子呢?

生:10個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黃球。

師:那會是什麼球?

生:一定是白球。師:那麼笑笑的盒子摸出來的球會是什麼?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

師:也可能是什麼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師:能完整的説一説嗎?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

2.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

師:接下來,我們來課間休息,再玩個遊戲,全體同學請注意,聽清老師的要求好嗎?我們玩的遊戲是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準備好了沒?有沒有信心?(有)

(1)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一定是女同學。

(2)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不可能是男同學。

(3)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可能是女同學,也可能是男同學。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請給自己一些掌聲鼓勵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及時對新課知識進行補充和鞏固,使學生形成表象。並設計活動應用反饋,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知識理解,形成一種教學互動)

四、聯繫生活,內化提高

聰明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現在,老師又要考考聰明的小朋友,你覺得什麼事情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發生,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呢?請看屏幕,這裏的題目你會嗎?誰來告訴老師。

學生説,老師注意評價。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可能性的問題,大家開心嗎?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學習生活數學,要求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通過練習對事情發生的情況進行牢固地加深,學生對生活中的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描述,能進一步掌握用數學語言進行準確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第11頁例7及後做一做、練習二5-10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小數的運算順序和整數運算順序相同。

(2)使學生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並能解答有關應用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舊知遷移新知識的方法來學習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解答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有關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5×2×7 25×4×8 9×10×6

2、説出運算順序:12×(5+60) 30+7×85250×4÷200

小結:剛才我們複習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而小數的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二、新授

1.教學教材第11頁例題7.

(1)出示例題7: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怎樣列式計算?

(3)生嘗試練習。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訂正: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或師提問:)

①這個算式是先算的什麼,再算的什麼?(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麼意思?(求的是一塊磚的面積)

③為什麼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嗎?(因為佔地的是瓷磚的面積,而不是瓷磚的邊長。)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麼?(100塊磚能夠鋪地的面積。)

⑤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5)如果有110塊夠嗎?

①學生獨立完成,彙報思路:

第一種:0.9×0.9×110 第二種: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②學生説出第二種算法先算的什麼,再算什麼,並説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結: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今後我們在進行小數四則運算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運算順序再計算。

三、練習

1、完成第11頁“做一做”。

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抽生板演,並説出運算順序。

2、課堂作業:第13頁練習二5-10題。

3、拓展練習:計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學後記:

成功之處:利用課件出示例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題思路,使學生體會到小數的混合運算也是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解答過程,逐步培養了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不足之處:教學中只重視了計算順序,而忽視了計算的準確性,在後面的學習中還要加強計算方面的訓練。

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整理與疏通運算定律、性質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弄清簡便計算的來龍去脈,體悟到湊整思想。

2.通過錯例診斷、跟進練習,在真實場景中查漏補缺、自我反省,提高簡便計算能力。

3.通過另眼鑑賞,從另一個視野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教學流程:

一、激活知識、整理疏通

1.收集課前學生出的可以簡便計算的試題。並校對反饋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對試題按一定標準分類。(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分類。)

3.全班反饋。

預計學生會出現如下幾種請款

(1)按照各種運算定律各一類。(五類,在黑板上貼出來)

(2)按照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分成三類。

二、查漏補缺、跟進練習

1.猜測前測題中哪些題錯誤的人數最多?

762.50.4

4.425

2/53.652.1

2564125

3/5+25+2/5

2.出示全班每題出錯的統計數據,説一説感受。

3.錯例診斷:通過讓學生圈一圈、想一想、評一評等診斷與反思手段,達到對知識的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運算定律與性質。

4.滲透簡便計算的策略多樣化與優化。

5.跟進練習

(1)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2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選一選

138的正確答案選( )

(3/7+7/11) 711的簡便計算方法是( )

三、回顧整理,提煉思想。

對複習方法以及簡便計算的思想作梳理與提煉

四、另眼鑑賞,拓展提升

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數上冊p39-40

(二)、本課的基本理念

在分餅具體活動中,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運用此關係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推理、歸納、交流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從分蛋糕的實際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並結合分數的意義得出結果,從而得到兩個關係式:12=1/2,73=7/3。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組關係式,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並得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式。

(四)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和除法的意義,具有了一定的操作畫圖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知道了除數不能為0。在此基礎上學習《分數與除法》就顯得比較輕鬆。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在以後的應用較少,因此要求不必過高,難度不要過大,只要學生會做就可以了。

(四)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觀察比較,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理解假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會正確進行互化。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六)教法選擇

教師結合實際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索分數與除法關係的過程,在歸納出關係式後,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這個關係式的意思,再引導學生思考分數的分母能不能是0?。可以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來理解,因為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數,分數中的分母相當於除法中的除數,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最後再討論探索出假分數的方法,並練習鞏固。

(七)教學準備:圓片若干

(八)教學過程

a、複習引入。

1、師:同學們,在昨天的學習中,你認識了些什麼?

2、能來試一試嗎?(出示小黑板)

2個1/3是( )。 ( )個1/8是3/8。 14個1/9是 ( )。

4/5裏有4個( )。 15/8裏有 ( )個。 2裏面有 ( )個1/4。

b、探索新知。

1、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①解決問題1:

( 出示小黑板)把1塊蛋糕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幾塊蛋糕?

師:老師這兒有些數學問題,你能列出算式來解決嗎?

(學生獨立在草稿本上完成,教師巡視)。

抽生全班集體交流,同時集體訂正。(要組織引導學生説清其算式的意義和商的由來等)。

②解決問題2:把7塊蛋糕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幾塊蛋糕?(方法同上)

③(師指板書上的算式與商)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和同學交流一下

(生獨立在草稿紙上寫,師巡視)。

④抽生交流,師適時板書

被被除數除數 = (除數不為0)

⑤並組織學生討論:分數的分母能不能是0?為什麼?

⑥師:除法與分數有什麼區別?

⑦練習1:將下列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把分數改寫成除法算式(獨立練習後訂正,1小題和5小題説方法)

4/5= 19/8= 21/3= 13/5= 15= 417= 2489= 122=

2、假分數與帶分數互化的方法。

①師:你能運用除法與分數之間的關係來試一試解決問題嗎?翻開書p39,試一試1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②師(指板書):這樣把7/3化成帶分數?小組討論後彙報。8/4呢?

③師生小結: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要用分子去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數;不能整除的,除得的商就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餘數是分數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④練習2: 把21/3,19/8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⑤你能把二又三分之一化成假分數嗎?小組討論後彙報

⑥歸納小結: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用原來的分母做分母,用分母與整數的乘積再加上原來的分子做分子。

⑦練習3: 把三又五分之二 ,四又九分之一化成假分數。同桌互説方法。

c、練習鞏固

書p40 24 題。( 獨立練習後集體訂正等。)

d、全課總結

(九)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被除數(分子)

聯繫: 被被除數除數 = (除數不為0)

除數(分母)

區別: 是一種運算 是一個數

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9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平面圖形——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指導學生學會用直尺畫角。

3、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導學生注意從數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直尺、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憶形,引角。

1、回憶再現學過的幾何圖形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圖形,你會辯證嗎?(課件依次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2、試擺小棒引入新課

你會用小棒擺三角形嗎?桌上有3根小棒,看誰能最快地擺出一個三角形。

請大家在擺好的圖形裏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後看看桌上的這個圖形,有誰認識它?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二、找角

1、學生尋找身邊物體表面上的角。

請同學們仔細地找一找,看看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先説給同桌聽聽,再舉手説給全班同學聽。(讓學生説)

2、教師示範指角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幾何形狀。

大家剛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體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這就需要我們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師也找到一個角(出示一塊三角板),它有許多的角,老師指的其中的一個,請認真看老師是怎麼指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在我們數學中的角,它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大家想知道嗎?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體驗角的抽象過程。

剛才我們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現在老師就把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來。(教師描出三角板其中一個角)

現在老師把三角板移開以後,留在黑板上的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圖形呢?(移開三角板)像這樣的圖形,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

2、課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物體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狀是一個角。比如:房子的頂部,五星紅旗,剪刀張開的這部分形狀是一個角,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圖形也是一個角。(課件演示實物的角到數學的角的抽象過程)。

四、學角,畫角

1、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徵。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誰來指指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學習畫角,強化角的特性。

我們已經知道角是個怎樣的圖形,為了更好地認識它,我們還需要學會把它畫出來。

想想,畫角的時候,要畫什麼?

請大家翻開書第39頁看看例題2是怎麼説的,想想例2那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想好的,可以自己試着畫一個角。

剛才同學們都畫好了,現在老師也想畫個角,但老師想請全班的同學一起來幫老師畫好這個角,願意嗎?

(1)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用什麼工具才能畫好角的邊?從哪裏開始畫?

(3)另一邊怎麼畫?誰來幫老師擺尺子?

(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看完老師和大家畫的這個角,如果覺得剛才自己在畫角的過程中有什麼不滿意的同學,現在可以再畫一個。

五、演示,擺角

1、演示角從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鋭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裏的這個角,請同學擺一個跟老師這個角差不多的,你會擺嗎?(點擊課件)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直角,再讓學生擺直角。(點擊課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鈍角,讓學生擺。(點擊課件)。

剛才我們造出了三個角,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誰發現這三個角有什麼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們覺得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説説你們的理由。

:一號角最小,説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小;三號角最大,説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大。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師生操作活動角,進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學生用活動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個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師造出一個這麼大的角,你們要造一個比老師這個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擺角指角,深化角的認識。

請每個同學都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一個有角的圖形,然後在圖形中找到角,並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

六、議角,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習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課大家表現都非常好,老師想用一個“√”來大家的表現,這個符號裏有角嗎?其實角就在我們身邊。

國小數學9加幾教案篇6

主要包括:教學主要內容,教材編寫特點(本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本節課教材編寫的意圖及特色等。),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説明: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體現在學習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含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説明:學生分析應該通過學生調研,以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對自己的學生分析。已有知識基礎的調研可以通過設計幾個指向明確的小問題實現,對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及分析是更為重要的,這種分析是教師設計和修正“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

學生經驗、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興趣等的調研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選擇訪談對象,如對於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調研中可以將學生測驗、訪談、小組觀察等結合起來。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説明:

1.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是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如果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範,學習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

2.學習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學習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

3.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

4.學習目標應該在下面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特別是教學活動中設計意圖應該闡釋,活動及其組織與實施是如何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主要包括

1.活動內容:

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説明: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等;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如學具、教具、課件等。

3.活動的設計意圖

説明: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不是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

a)説明:主要指對教學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以便於自己檢測教學設計上合理與否。

1.題目設計

2. 題目解析

1.教學效果

2.個人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