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04K

教案在書寫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寫教案是我們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提前準備的事情,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5篇

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學生善於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彈簧、鈎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台、刻度尺、彈簧、鈎碼等等。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觀看伊辛巴耶娃撐杆跳破世界紀錄及運動員跳水的視頻。

撐杆跳高運動員要使用撐杆,跳水時要使用跳板,你能説明這樣做的目的嗎?由此引入新課

師:那麼,這又是個什麼力呢?它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彈力的有關知識。

[新課教學]

[實驗演示]

演示實驗1:彈簧掛上鈎碼後伸長。

演示實驗2: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3:粉筆用力被折斷。

學生觀察思考什麼是形變

給出形變的定義——物體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

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沒有?

生1:沒有。

生2:可能發生了形變,但是由於形變量太小,所以肉眼觀察不出來。

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篇2

壓強知識歸納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2)f不變,s↓

(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液體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測量液體內部壓強。

2.液體壓強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係。

3.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麪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4.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5.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係: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6.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係: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大氣壓強

1.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裏拆利實驗。

3.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4.標準大氣壓:把等於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沸點與氣壓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篇3

?萬有引力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萬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過程。

2、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含義並會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體間都存在着萬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規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研究問題時,抓住主要矛盾,簡化問題,建立理想模型的處理問題的能力。

2、訓練學生透過現象(行星的運動)看本質(受萬有引力的作用)的判斷、推理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牛頓在前人的基礎上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思考過程,説明科學研究的長期性,連續性及艱鉅性,滲透科學發現的方_教育。

2、培養學生的猜想、歸納、聯想、直覺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月——地檢驗的推倒過程

教學難點:

任何兩個物體間都存在萬有引力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太陽對 行星的引力是行星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這個力使行星不能飛離太陽;地面上的物體被拋出後總要落到地面上;是什麼使得物體離不開地球呢?是否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造成的呢?

若真是這樣,物體離地面越遠,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應該越小 ,可是地面上的物體距地面很遠時受到地球的引力似乎沒有明顯減小。如果物體延伸到月球那裏,物體也會像月球那樣圍繞地球運動。地球對月球的引力,地球對地面上的物體的引力,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是同一 種力。你是這樣認為的嗎?

(二)新課教學:

一.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

(引導學生閲讀教材找出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假想—_推導——實驗檢驗

(1) 牛頓對引力的思考

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這只是一種傳説。但是,他對天體和地球的引力確實作過深入的思考。牛頓經過長期觀察研究,產生如下的假想:太陽、行星以及離我們很遠的恆星,不管彼此相距多遠,都是互相吸引着,其引力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繞太陽轉,就是靠劂的引力維持。同樣,地球不僅吸引地面上和表面附近的物體,而且也可以吸引很遠的物體(如月亮),其引力也是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弱。牛頓進一步猜想,宇宙間任何物體間都存在吸引力,這些力具有相同的本質,遵循同樣的力學規律,其大小都與兩者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2) 牛頓對定律的推導

首先,要證明太陽的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牛頓憑着他對於數學和物理學證明的驚人創造才能,大膽地將自己從地面上物體運動中總結出來的運動定律,應用到天體的運動上,結合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從理論上推導出太陽對行星的引力f與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還證明引力跟太陽質量m和行星質量m的乘積成正比,牛頓再研究了衞星的運動,結論是:

它們間的引力也是與行星和衞星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兩者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3)。牛頓對定律的檢驗

以上結論是否正確,還需經過實驗檢驗。牛頓根據觀測結果,憑藉理想實驗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牛頓設想,某物體在地球表面時,其重力加速度為g,若將它放到月球軌道上,讓它繞地球運動時,其向心加速度為a。如果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f1,和在月球軌道上運行時受到的作用力f2,都是來自地球的吸引力,其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那麼,a和g之間應有如下關係:

已知月心和地心的距離r月地是地球半徑r地的60倍,得。

從動力學角度得出的這一結果,與前面用運動學公式算出的數據完全一致,

牛頓證實了關於地球和物體間、各天體之間的引力都屬於同一種性質力,都遵循同樣的力學規律的假想是正確的。牛頓把這種引力規律做了合理的推廣,在1687年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表來表達牛頓推證萬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看書,教師引導總結)

(1)什麼是萬有引力?並舉出實例。

(2)萬有引力定律怎樣反映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其數學表達式如何?

(3)萬有引力定律的適用條件是什麼?

二.萬有引力定律

1、內容:

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連線。

2.公式:

3.各物理量的含義及單位:

f為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單位:n.

m1、m2分別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單位:kg

r為它們間的距離,單位:m

g為萬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kg2,單位:n·kg2.

4.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①萬有引力f是因為相互作用的物體有質量而產生的引力,與國中學習的電荷間的引力、磁極間的引力不同。

強調説明:

a.萬有引力的普遍性.萬有引力不僅存在於星球間,任何客觀存在的有質量的物體間都存在這種相互吸引的力.

b.萬有引力的相互性.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對相互作用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c.萬有引力的宏觀性.在通常情況下,萬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質量巨大的星球間或天體與天體附近的物體間,它的存在才有實際的物理意義.

d.萬有引力的獨立性.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與它們本身的質量有關,而與所在空間的性質無關,也與周圍有無其他物體無關.

② r為兩個物體間距離:

a、若物體可以視為質點,r是兩個質點間的距離。

b、若是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相距較近,則應把r理解為它們的幾何中心的距離。

c、若物體不能視為質點,則可把每一個物體視為若干個質點的集合,然後按萬有引力定律求出各質點間的引力,再按矢量法求它們的合力。

③ g為萬有引力常量,在數值上等於質量都是1kg的兩物體相距1m時的相互作用的引力

隨堂練習:

1、探究:叫兩名學生上講台做兩個遊戲:一個是兩人靠攏後離開三次以上,二個是叫兩人設法跳起來停在空中看是否能做到。然後設問:既然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間都有萬有引力,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各自之間或人與物體之間,為什麼都對這種作用沒有任何感覺呢?

具體計算:地面上兩個50kg的質點,相距1m遠時它們間的萬有引力多大?已知地球的質量約為6.0×1024kg,地球半徑為6.4×106m,則這個物體和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又是多大?(f1=1.6675×10-7n,f2=493n)

(學生計算後回答)

本題點評:由此可見通常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極小,一般不易感覺到。而物體與天體間的萬有引力(如人與地球)就不能忽略了。

2、要使兩物體間萬有引力減小到原來的1/4,可採用的方法是( )

a.使兩物體的質量各減少一半,距離保持不變

b.使兩物體間距離增至原來的2倍,質量不變

c.使其中一個物體質量減為原來的1/4,距離不變

d.使兩物體質量及它們之間的距離都減為原來的1/4

答案:abc

3.設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物體在距離地心4r(r是地球的半徑)處,由於地球的作用而產生的加速度為g,則為()

a. 1 b 1/9 c. 1/4 d. 1/16

提示:兩處的加速度各由何力而產生?滿足何規律?

答案:d

三.引力恆量的測定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卻沒有給出引力恆量的數值。由於一般物體間的引力非常小,用實驗測定極其困難。直到一百多年之後,才由英國的卡文迪許用精巧的扭秤測出。

(1)用扭秤測定引力恆量的方法

卡文迪許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將不易觀察的微小變化量,轉化為容易觀察的顯著變化量,再根據顯著變化量與微小量的關係,算出微小變化量。

問:卡文迪許扭秤實驗中如何實現這一轉化?

測引力(極小)轉化為測引力矩,再轉化為測石英絲扭轉角度,最後轉化為光點在刻度尺上移動的距離(較大)。根據預先求出的石英絲扭轉力矩跟扭轉角度的關係,可以證明出扭轉力矩,進而求得引力,確定引力恆量的值。

卡文迪許在測定引力恆量的同時,也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

(四)、小結

本節課重點學習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表達式、理解以及簡單的應用重點理解定律的普遍性、普適性,對萬有引力的性質有深層的認識

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萬有引力的普遍性。它存在於宇宙中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不管它們之間是否還有其他作用力。

(2) 萬有引力恆量的普適性。它是一個僅和m、r、f單位選擇有關,而與物體性質無關的恆量。

(3) 兩物體間的引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 萬有力定律只適用於質點和質量分佈均勻球體間的相互作用。

課後習題

課本71頁:2、3

板書

萬有引力定律

1、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導:

2、萬有引力定律

①內容: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②公式:

g是引力常量,r為它們間的距離

③各物理量的含義及單位:

④萬有引力定律發現的重要意義:

3.引力恆量的測定

4.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①萬有引力f是因為相互作用的物體有質量而產生的引力,與國中學習的電荷間的引力、磁極間的引力不同。

強調説明:

a.萬有引力的普遍性.萬有引力不僅存在於星球間,任何客觀存在的有質量的物體間都存在這種相互吸引的力.

b.萬有引力的相互性.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對相互作用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c.萬有引力的宏觀性.在通常情況下,萬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質量巨大的星球間或天體與天體附近的物體間,它的存在才有實際的物理意義.

d.萬有引力的獨立性.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與它們本身的質量有關,而與所在空間的性質無關,也與周圍有無其他物體無關.

② r為兩個物體間距離:

a、若物體可以視為質點,r是兩個質點間的距離。

b、若是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相距較近,則應把r理解為它們的幾何中心的距離。

c、若物體不能視為質點,則可把每一個物體視為若干個質點的集合,然後按萬有引力定律求出各質點間的引力,再按矢量法求它們的合力。

③ g為萬有引力常量,在數值上等於質量都是1kg的兩物體相距1m時的相互作用的引力

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篇4

一、磁現象:

1、磁性:磁鐵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吸鐵性)

2、磁體:定義:具有磁性的物質

分類:永磁體分為天然磁體、人造磁體

3、磁極:定義:磁體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極。(磁體兩端中間最弱)

種類:水平面自由轉動的磁體,指南的磁極叫南極(s),指北的磁極叫北極(n)

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義: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②鋼和軟鐵的磁化:軟鐵被磁化後,磁性容易消失,稱為軟磁材料。鋼被磁化後,磁性能長期保持,稱為硬磁性材料。

二、磁場:

1、定義:磁體周圍存在着的物質,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特殊物質。

2、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生的。

3、方向規定: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北極靜止時所指的方向(小磁針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4、磁感應線:

①定義: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

5、磁極受力:在磁場中的某點,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

6、分類:

7、地磁場:

①定義:在地球周圍的空間裏存在的磁場,磁針指南北是因為受到地磁場的作用。

②磁極: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國宋代的沈括發現。

8、電流的磁場:

①奧斯特實驗: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流的磁效應。該現象在1820年被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該現象説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場與電流的方向有關。

②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一樣。其兩端的極性跟電流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極間的關係可由安培定則來判斷。

③應用:電磁鐵

三、電磁感應:

1、學史: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

2、感應電流:

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運動方向和磁場方向有關。

4、應用交流發電機

5、交流電和直流電:

四、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1、通電導體在磁場裏受力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有關。

2、應用直流電動機

滬科九年級物理教案篇5

一、教學目的:

1.會按照電壓表使用規則正確使用電壓表,會選擇電壓表的量程和試觸,會正確讀出電壓表的示數,會用電壓表測量電池的電壓。

2.通過實驗研究串聯電池組和並聯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電壓的關係。3.通過實驗研究串聯電路、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關係。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會按照電壓表使用規則正確使用電壓表

2.通過實驗研究串聯電池組和並聯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電壓的關係。

3.會用電壓表測量電池的電壓。

4、通過實驗研究串聯電路、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關係。

三、教具準備:

每組三節乾電池,電壓表,兩個阻值不同的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

進行新課:

研究乾電池串聯和並聯時的電壓關係;

串聯電路、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關係。

四、教學過程:

(一)、將兩節相同的乾電池按圖6-8並聯組成電池組,用電壓表測這個並聯電池組的電壓,將測量數據填入表2內。分析並聯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電池的電壓之間的關係,寫出結論。

表2:並聯電池組的電壓

乾電池Ⅰ的電壓(v)乾電池Ⅱ的電壓(v)並串聯電池組的電壓(v)

結論:。

第二部分:研究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電壓關係

一、按圖6-9將l1、l2組成串聯電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燈泡l2兩端的電壓u2,燈泡l1與l2串聯的總電壓u。要求:

先畫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的三幅電路圖,並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格,做好記錄後,分析實驗結果,寫出結論。

(二)、按圖6-10,將l1、l2組成並聯電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燈泡l2兩端的電壓u2,a、b兩點之間的總電壓u。要求:

先在作業本上畫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的三幅電路圖,並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格;做好記錄後,分析實驗結果,寫出結論。

實驗完畢,斷開電源,整理儀器,進行講評。

4.小結:由學生彙報實驗數據和所得到的結論。

(1)串聯電池組的電壓等於各節電池的電壓之和。並聯電池組的電壓等於每節電池的電壓。(2)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在並聯電路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並且總電壓等於各支路兩端的電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