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4W

想要提升我們的課堂效率和教學進度,我們就要提前準備好詳細的教案,通過寫教案,很多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5篇

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篇1

科學概念目標

1在實地觀察中,發現不同地點生長着不同的植物,它們有各自的特徵和名稱。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長在自然環境中。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實地觀察,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徵。

2在教師指導下,能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

3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對植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態度目標

1學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

2產生認識植物的興趣,養成珍愛生命、愛護植物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人類與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2植物可以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徵。

?教學難點】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師準備:一些植物的圖片、資料或者實物和課件。

教學設計

一、聚焦

1.教師出示一幅校園中的植物的照片,問學生,“你們見過這種植物嗎? 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在哪裏見過它?” 教師適時介紹植物名稱,幫助學生梳理植物各個部分的特徵。

2.教師再出示一張學生種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實物,請學生觀察和描述。這時教師初步形成班級記錄表。記錄內容可包括學生説到的葉、開花、有果實等,他們知道的植物生長的地點, 例如牆角、牆上、池塘裏等,以及生長需要陽光和水等。

二、觀察校園裏的植物

1.引導學生討論應做的準備和注意事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注意安全,不能邊走邊畫, 安全保管鉛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並提出要求:①活動時,小組一起行動;②不到有危險的地方去;③聽到老師的集合聲要及時回來;④注意不拔起、採摘或傷害植物。

2.首先把他們帶領到事先確定的一棵植物前,組織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觀察,再次明確觀察和記錄方法;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開展觀察、記錄活動。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安全,並巡迴指導,答疑解惑。

三、研討

1.交流我們觀察的植物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後,教師要組織學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學生分享觀察和記錄結果時,邀請學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畫下來的植物的特徵,説一説這棵植物的名稱以及在哪裏找到的植物,還有哪些新的發現。

2.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可能會在語言表達上有所不足,教師需要不斷追問、引導:“這棵植物長在哪裏?這棵植物長了些什麼?葉有什麼特徵?這棵植物開花了,以後會怎樣變化呢?”教師要及時記錄學生的回答,並補充在班級記錄表中。最後教師設疑:在觀察和記錄的過程中你們還遇到了什麼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繼續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篇2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準備: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裝在玻璃瓶裏的螞蟻,白紙、放大鏡、小盆子、小瓶蓋或小木塊,搭"橋"用的小紙條,記錄用的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過螞蟻嗎?螞蟻是怎樣的?能畫一隻大螞蟻嗎?讓我們仔細觀察觀察螞蟻吧!

二、觀察哪一隻螞蟻。

1.選擇觀察瓶裏的螞蟻,還是放在白紙上的螞蟻?

2.選擇瓶裏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選擇白紙上爬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

三、把螞蟻放在什麼地方好一些?

1.把螞蟻放在什麼地方觀察,既能看清楚,又不會到處亂爬?

2.用什麼辦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麼辦法可以使螞蟻不亂爬?

3.在盆子裏倒一點水,水中央放一個小瓶蓋或小木塊,讓一隻螞蟻爬到瓶蓋上。螞蟻只能停留在瓶蓋上,不能到處亂爬了。不過,用什麼辦法讓螞蟻爬到瓶蓋上去呢?

四、用放大鏡觀察螞蟻。

1.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觀察螞蟻的身體。

2.分發放大鏡觀察螞蟻。注意控制觀察時的呼吸,別吹走了螞蟻。

五、討論螞蟻身體的特點。

1.螞蟻的身體是怎樣的?

2.和蝸牛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3.和蝗蟲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六、試一試。

1.看看瓶蓋上的螞蟻的行動,試着解釋螞蟻怎麼不到處亂爬了。

2.如果再放一個瓶蓋,在兩個瓶蓋上搭一座"橋",猜猜螞蟻會怎樣?

3.試一試。

4.怎麼解釋螞蟻的反應呢?螞蟻想家了吧?如果把螞蟻放在教室地面上,螞蟻能找回自己的家嗎?

七、送螞蟻回家。

這些螞蟻原來住在什麼地方,我們就把它們送回什麼地方吧。在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中,請別忘了送小動物們回家,讓它們回到各自的生活環境中去。在送小動物回家的過程中,我們還可能會有新的觀察發現呢!

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温度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温度不再發生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發展思維。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結果,並對結果進行分析。

2.探究活動中,發展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

科學態度目標

形成尊重事實、重視證據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資源,形成保護水,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水加熱過程的變化。

難點:實驗器材的組裝和使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温度計、硬紙蓋、水、(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教學課件]

1.課件出示圖片

提問: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麼現象?

2.揭示課題:水沸騰了(板書)

二、探索:給水杯裏的水加熱(預設20分鐘)

(一)預測活動

(如果我們不停地給水加熱,會出現什麼現象?)説一説或畫一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記錄在書本的記錄框裏。

(預設:①説:水裏看見氣泡,水面上看見白色的氣體等;②用畫圖的形式。)

(二)給燒杯裏的水加熱

[材料準備]

教師準備:漏斗、塑料袋、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小組準備:三角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温度計、硬紙蓋、水。

1.給水加熱的實驗,我們的需要安裝什麼樣的裝置呢?

2.ppt展示實驗裝置,認識實驗器材名稱及作用。

3.結合微課或其他視頻瞭解酒精燈的使用。

4.結合ppt,學生了解測量水温的方法。(教師補充介紹。)

5.實驗安全提示。

6.分組組裝實驗裝置,開展實驗,在活動手冊上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屏幕出示電子計時器或分組提供計時器。)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18分鐘)

1.提問水在加熱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温度不斷上升,沸騰後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我們看見杯底有氣泡產生,氣泡上升並且不斷變大,到水面時氣泡破了,水面看見熱氣產生。

2.提問:水在達到什麼温度時沸騰?

正常壓強下是100℃。(同時讓學生明確温度計的100℃就是以水沸騰時的温度為基礎規定的。)

提問: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了什麼現象?

水在沸騰過程中我們看見温度保持不變。

3.演示實驗:水變成水蒸氣的體積變化

小結:水變成水蒸氣後體積會變大。

?板書設計】

2.水沸騰了

水中:氣泡產生

水加熱水面:氣泡破裂

水面上:熱氣產生

水沸騰:100℃

水變成水蒸氣,體積大大增加。

(響水不開,開水不響)

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識到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驗用的大試管、植物油、紗布、水果刀、小燒杯、記錄紙。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蔬菜、水果、雞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筆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朗讀小詩:“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遊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

2.學生猜這首詩是讚美誰的?為什麼呢?

3.揭示單元主題:“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學習:

1.生命離不開水。

(1)師生討論:水有些什麼用途?

(2)引導學生認識動物、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師生討論:哪些地方有水?

(2)認識植物體內有水。

(3)學生想辦法把帶來的植物體內的水擠出來,看看它們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好。比如手擠、刀拍、搗碎、壓汁機等等。

(4)讓學生感受植物體內有水。

(5)讓學生比較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多?哪種植物體內含的水少?

(6)我們在吃食物時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還補充了大量的維生素等等營養。

(7)注意事項:注意安全。小刀不要傷着手、損壞桌子等。

3.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課後作業:

課後觀察比較哪些動植物體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讓家長幫忙)

一年級科學貓和兔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能説出植物需要水分、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比較植物的特徵及其變化。

2通過蒐集證據證明植物是“活”的。

科學態度目標

1願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於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2培養學生認識和研究植物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珍愛生命,愛護身邊的植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教學難點】證明植物是“活”的。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自己種養的植物、學生活動手冊,以及有關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圖畫等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塑料花、植物、課件等。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一、聚焦

1.用課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視頻,據此提問:“兔和蝴蝶是‘活’的嗎?”請學生説説理由。學生會從兔和蝴蝶會動、會吃等動物具有的活動能力方面進行解釋。此時教師可以呈現一盆植物,提問:“這盆植物不會動,它是活的嗎?”

2.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及時將學生的回答記錄在教科書第15頁所示的“班級記錄表” 中。學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會有:有葉、有根、有莖,會開花、會結果、會長大、會生病、會枯萎、會死亡,長在土裏,需要陽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證據

1.活動一:學生把自己在第1課種養的植物帶到課堂上,結合自己1個月左右的觀察記錄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證據。先讓學生再次觀察植物,回顧1個月中植物發生了哪些變化,自己是怎麼照顧它的,然後讓學生組內交流哪些現象説明植物是“活”的。接下來讓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植物並交流。最後,教師小結,把“綠色”“有莖”等不能作為證據的理由劃掉。

2.為了幫助學生認識,教師可以準備帶葉的枯枝或非綠葉植物,問學生:“這棵植物是‘活’的嗎?它有葉嗎?它是綠色的嗎?”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活動,把“綠色”“長在泥土裏”“有葉”等劃去,幫助學生認識到“會長大”“要喝水”等説明植物是“活”的。

3.活動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櫻花的變化的圖片,指導學生按順序依次觀察圖中的櫻花,説説同一棵櫻花在不同的季節分別是什麼樣的,然後讓學生把四張圖片聯繫在一起,認識這棵櫻花一年中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讓學生説一説,下一年中這棵櫻花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又説明了什麼,幫助學生認識到植物會生長變化,這説明它是“活”的。

三、研討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讓學生説説理由。

2.我們為自己種的植物做了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