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認識圓柱體》教案5篇 「圓柱體認知」:提升大班數學課教學效果的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本教案適用於國小大班學生學習圓柱體的認識和特徵。通過多元素的引導,如圖片、演示和互動,孩子們能夠深入理解圓柱體的形狀和計算,增強數學概念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班數學《認識圓柱體》教案5篇 「圓柱體認知」:提升大班數學課教學效果的教案

第1篇

1、在操作中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它們的特徵。

(材料準備)手錶、1圓硬幣若干、鑰匙圈、皮球、木珠、畫有圓形的紙、電池、小鼓、杯子、藥瓶、胡蘿蔔、圖畫紙等

1、出示手錶、1圓硬幣、鑰匙圈,讓幼兒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圓形)

2、轉轉——將1圓硬幣豎起在桌上快速轉動◆思考:這圓圓的硬幣在轉動時象什麼?(象球)

4、滾滾——將硬幣扔在桌上,發現它不會滾動將木珠、皮球扔在桌上,發現它會滾動

5、説説——小結,歸納:平平的圓是圓形;立體的圓,會滾動的圓,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形的是球體。

6、找找——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形?

7、添添畫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思考,添畫幾筆,看看象什麼?其中幾個圓形變成球體了?

將硬幣疊起來,讓幼兒觀察硬幣疊起來後像什麼形狀?(圓柱體)

2、看看——圓柱體是怎麼樣的?讓它躺下,會怎麼樣?(滾動)

u小結:兩端是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是圓柱體。

3、找找——教師出示全部實物,讓幼兒尋找哪些是圓柱體?

重點:討論:藥瓶和胡蘿蔔是圓柱體嗎?(不是,因為它們兩端不一樣大,中間部分不一樣粗。)

4、説説——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體?

5、做做——出示長方形的圖畫紙,引導幼兒思考:能把它變成圓柱體嗎?(討論)

幼兒動手操作:引導幼兒注意將它製成兩頭一樣大小,中間一樣粗的圓柱體(望遠鏡)。

大班數學《認識圓柱體》教案5篇 「圓柱體認知」:提升大班數學課教學效果的教案 第2張

第2篇

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若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點。

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麼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表面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

⑶聯繫實際,請幼兒説説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

師:“這是什麼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和小朋友説一説!”

提問: “你有什麼發現?他摸起來怎麼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

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①請幼兒在筐子裏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瞭解這些物體儘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

②啟發幼兒説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

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

2. 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

在找找、做做、説説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第3篇

1、球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物體若干,簍子兩個。

1、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這裏有什麼?它們中哪些東西能滾動,哪些東西不能滾動?請小朋友玩一玩,試一試,把能滾動的東西和不能滾動的東西分開,各放一個簍子。

通過觀察和玩一玩,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

1、教師:這些能滾動的物品都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請你把一樣的'放一起。

2、請個別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按形狀進行分類,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開。

3、教師分別出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請幼兒説説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小結: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上下一樣粗,兩頭都是圓形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1)教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2)幼兒人手一個球體和圓柱體進行滾動,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4)師生共同小結: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不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通過提問、比較、分類等方法,進一步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並讓幼兒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2、嘗試用揉、捏、團、搓、壓等方法塑造球體和圓柱體,發展泥塑能力。

第4篇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若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點。

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麼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表面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

⑶聯繫實際,請幼兒説説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

師:“這是什麼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和小朋友説一説!”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他摸起來怎麼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

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①請幼兒在筐子裏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瞭解這些物體儘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

②啟發幼兒説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

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

2。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鞏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

在找找、做做、説説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於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第5篇

“認識圓柱體”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我把它放在上學期進行教學,在內容的選取上主要側重於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對圓形、球體已經有所認識。於是,我利用圓形的疊合自然地引出了“圓柱體”,然後通過與球體的對比,在遊戲“滾”和“疊”中,感知了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整個教學活動,在環節的安排上,從實物→圖形,從具體→抽象,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遵循幼兒的認知特徵。

2、在“滾”“疊”遊戲中,發展觀察、比較及概括能力。

1元硬幣人手6枚,球人手一隻,多媒體課件,幼兒用書

1、出示硬幣,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把這麼多圓形的硬幣疊起來會怎麼樣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幣要疊得整齊;雙面膠放在圓盤裏

4、小結:我們把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的物體叫做圓柱體。

1、滾一滾,説説它們滾起來有什麼不一樣?(交代要求:在桌上滾動)

2、小結:球體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前後兩個方向滾動。

球體可以在用任何一個面滾動;圓柱體只能用側面滾動。

球體碰到障礙物會換方向滾動;圓柱體碰到障礙物就停止了。

2、生活中還有許多圓柱體,你也可以在家裏、公園裏、超市裏、廣場上,繼續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圓柱體。

(四)延伸活動:尋找圖片中的球體與圓柱體(幼兒用書)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着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遊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