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後教學反思4篇 "自我反思之旅:探索教學中的上下前後"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3K

本文以“上下前後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深入思考,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通過反思教學經驗,不斷髮掘自身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實現有效的教學成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上下前後教學反思4篇

第1篇

這節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的第一課時,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上下前後完整地表達事物的位置關係,體會上下前後位置的相對性。體驗數學數學的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修訂稿》指出,數學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由於一年級學生對“上下前後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於他們理解數學知識也十分重要。同時,正是通過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才能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但是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需要將他們所具有的數學經驗系統化,規範化。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抓住這一特點去思考,根據學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桌子上放的是什麼,桌子下面是什麼?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上下前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只知道什麼在上面,什麼在下面,但是不能完整的説出誰在誰下上面誰在誰的下面,對於上下的相對性孩子剛開始就更加不熟悉,但是經過適當的點播之後學生很快的就會明白,引導孩子完整的説出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然後就地藉助教室裏的物體,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説一説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在練習鞏固的時候我主要是根據低年級兒童心理特點,採取遊戲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在玩中掌握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遊戲一,自我介紹:自己介紹我在xx的前面,我在xx的後面,我的前面是誰,我的.後面是誰。

遊戲二,按指令做事,看誰反應快。在遊戲活動中複習鞏固上下前後,我説xx前面的一個同學站起來,xx後面的同學情舉手,xx前面的同學請做一個鬼臉······。

幾輪之後之後又請小老師來發號施令,其他同學執行,這樣不直接點孩子們的名字,而是通過説xx前面或者後面的同學,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只有認真聽才能思考才能按照老師或者小老師的指令去完成。

遊戲三,猜猜我是誰。我説這個人在xx的前面,在xx的後面,讓孩子們來猜她是誰,被猜中了的就站起來。

遊戲四:動動你的小小手,看誰動作快。把書放在文具盒的上面,把書放在文具盒的下面。書在文具盒的上面,書在文具盒的下面,書在······

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孩子們基本掌握了上下前後的關係。課堂氣氛較活躍。通過課堂的反思我認為有以下不足:

1、把握課堂的能力不強,對學生活躍的局面有點招架不住。

上下前後教學反思4篇

第2篇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植根於現實”,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如:如:教學上下的時候,出示大橋的情景,同時讓學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麼,教室的下面是什麼,當有學生説出有垃圾的時候,又可以進行講衞生的教育。教學前後,通過排隊的情境,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前後的相對性,又能進行社會公德教育。

但是,這節課雖然學生説得很好,講的流暢,學的歡快,卻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參照物的概念要講嗎?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上,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對性,但是這感受是什麼程度呢?但教師提問,為什麼火車一會在上面一會在下面的時候,學生是很難講出來參照物不同的',我覺得只能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體會到相對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總結。

2、為什麼上課講得頭頭是道,而作業卻錯誤百出呢?在教學前後的時候,鞏固練習中,動物游泳比賽,有部分學生填了上下。説明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並沒有完全理解。而在樓層問題中,學生的第幾層的概念沒有發展完善,最高的一層有部分學生會認為是第一層。特別~~~在誰的上面,在誰的下面對學生來説也是難點。

第3篇

看到《上下、前後》這個題目,似乎我們覺得這樣的位置關係怎麼會不會呢?應該都懂的。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們對於“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只是表面的認知,只知道誰在上面,誰在下面,誰在前面,誰在後面。但是對於位置的關係進一步的理解,也就是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還沒有都達到。正是因為我們認為簡單,覺得沒什麼可教的了,往往學生對此位置關係不清晰,那也就談不上空間觀念的建立了。

這兩個位置關係我是分為兩節課來完成的。在設計時我也力求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如在學習《上下》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我的臉,説説臉上都有什麼?然後我問“鼻子在嘴巴的()面。”學生回答“上面”,我引導學生用我提問的句式來回答,把話説完整。接着,讓學生用這樣的句式來表述臉上的嘴巴、鼻子、眼睛、眉毛的排列位置關係。同桌互相説,小組內互相説,然後再找學困生同學彙報説位置關係。接下來讓學生自己觀察書上主題圖——南京長江大橋上的汽車、火車、輪船的位置關係,來自學並回答圖下問題。通過檢查,只有兩名學生答錯,但是口述的答案卻是對的。這讓我想到會説了還有會根據圖和題目來回答問題。那就得多練習一些題目,加深學生的理性認識。動手擺桌面上的書本文具來明確上下的位置關係,再到黑板前來回答我出的“()在()的()面”這樣的句式問題。

?前後》的教學也是如此,因為前後在做題時要求填寫這兩字,所以我先教學這兩個的書寫。然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前面和後面都是誰。再讓學生用“(我)在()的()面”來描述自己的位置,課堂氣氛馬上激情昂揚,都爭着説。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不光是數字的'計算問題,其實就是生活問題,數學就是生活,更來源於生活,對數學課充滿了信心。

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真的很重要。通過“看一看,找一找,説一説,做一做”等活動利用教室裏的場景,組織學生觀察交流表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關係,再表述物品的位置關係,建立空間位置的概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實踐能力解決問題,這就是數學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我想今後我會將課內的知識延伸到課外,不就教材教教材,而是更多的搜尋生活涉及多的問題來進行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既學習數學知識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4篇

這節課是讓學生認識“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上下前後完整地表達事物的位置關係,體會上下前後位置的相對性。

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中許多活動規範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於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正是通過經驗,學生才能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在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就抓住這一點去思考:學生對“上下、前後”並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但學生在理解“上下”時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他們只是瞭解到誰在“上”,誰在“下”, 誰在“前”,誰在“後”,也就是隻是表面地理解到“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但要從我們的數學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簡單的位置“上下、前後”,而是要理解到“上下、前後”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中我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動的素材,設計了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後面;同桌各用一種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後説出所擺物品的上下或前後位置;只説出一個同學的前面是誰,他的後面是誰,讓大家猜猜他是誰;兩位同學出來表演前後位置,並向後轉以及三個同學表演前後位置,讓同學體驗相對性;觀察畫面,體會上、下的相對性;拍手遊戲、按要求排隊、按要求給動物分房子、看圖用上“上、下、前、後”講故事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使原本枯燥地“空間與位置”教學變得富有情趣,對“上下、前後”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加深了對位置的理解,使他們在遊戲、活動、表演中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數學的生活魅力。

對“上下、前後”的認識學生能理解意思但表達不完整、不清楚。因此,我以學生的“説”來貫穿始終,如“自己小聲説,同桌互相説、集體交流”等。讓每個孩子都有“説”的機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