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4篇 "精細編排的七年級數學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4W

本文是關於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的介紹。國中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整個國中階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將為教師們提供七年級數學教案參考,幫助教師們更好地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4篇

第1篇

1.2有理數1.2.2數軸。這一節是國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從知識上講,數軸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應用於絕對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數運算法則的推導,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時,也是學習直角座標系的基礎,從思想方法上講,數軸是數形結合的起點,而數形結合是學生理解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帶見的用温度計度量温度,已為學習數軸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通過問題情境類比得到數軸的概念,是這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同時,數軸又能將數的分類直觀的表現出來,是學生領悟分類思想的基礎。

(1)知識掌握上,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2)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生對數軸概念和數軸的三要素,學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畫圖中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和生理特徵,學生的好動性,注意力容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研究新問題,是我們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國小裏曾學過利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為此我們可引導學生思考:把射線怎樣做些改進就可以用來表示有理數?伴以温度計為模型,引出數軸的概念。教學中,數軸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認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學生從直觀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直線、數軸都是非常抽象的數學概念,當然對初學者不宜講的過多,但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還是可行的。例如,向學生提問:在數軸上對應一億萬分之一的點,你能畫出來嗎?它是不是存在等。

2、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説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數。

1、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逐步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

1、使學生初步瞭解數學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服務於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畫數軸,給學生以圖形美的教育,同時由於數形的結合,學生會得到和諧美的享受。

1、重點:正確掌握數軸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本節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數軸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並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難點是正確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係。數軸的概念包含兩個內容,一是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缺一不可,二是這三個要素都是規定的。另外應該明確的是,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但數軸上的點所表示的數並不都是有理數。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用數軸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今後充分利用“數軸”這個工具打下基礎。

有了數軸,數和形得到了初步結合,這有利於對數學問題的研究,數形結合是理解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課知識要點如下:

1、教學方法: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始終貫穿“激發情趣—手腦並用—啟發誘導—反饋矯正”的教學方法。

2、學生學法:動手畫數軸,動腦概括數軸的三要素,動手、動腦做練習。

問題1:三個温度計.其中一個温度計的液麪在0上2個刻度,一個温度計的液麪在0下5個刻度,一個温度計的液麪在0刻度.

問題2: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杆,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動手操作)

師:這種表示數的圖形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數軸(板書課題).

師:與温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

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於温度計上的0℃);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麼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於温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師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3)表示+2的點在什麼位置?表示-1的點在什麼位置?

根據老師畫圖的步驟,學生思考在一條水平的直線上都畫出什麼?然後歸納出數軸的定義.

師:在此基礎上,給出數軸的定義,即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

進而提問學生:在數軸上,已知一點p表示數-5,如果數軸上的原點不選在原來位置,而改選在另一位置,那麼p對應的數是否還是-5?如果單位長度改變呢?如果直線的`正方向改變呢?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通過“觀察—類比—思考—概括—表達”展現知識的形成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領會數學思想和思維方法,並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歸納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師生同步畫數軸,學生概括數軸三要素,師出示投影,生動手動腦練習

(1)有人説一條直線是一條數軸,對不對?為什麼?

(2)下列所畫數軸對不對?如果不對,指出錯在哪裏?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數軸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數軸,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數軸上的點並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於數軸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後再研究.

1、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於生活實際,學生易於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律。

2、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3、注意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並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4篇

第2篇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第3篇

1, 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分類能力;

2, 瞭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瞭解“集合”的含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探索新知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在的數包括了負數,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和“負數”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對於數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而5. 1不是整個的數,稱為“正分數,,.…(由於小數可化為分數,以後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為分數)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後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它們分別是“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

按照書本的説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試一試: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的分類表嗎?你能説出以上有理數的分類是以什麼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和分數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於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於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並説出是什麼類型的數,與同伴進行交流.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説明.

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所有有理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有理數集.類似地,所有整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整數集,所有負數組成的數集叫做負數集……;

數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併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創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可分為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為什麼?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逐步得到如下的分類表。

有理數 這個分類可視學生的程度確定是否有必要教學。

應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後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於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於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説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課堂小結 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本課教育評註(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本課在引人了負數後對所學過的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提出了有理數的概念.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思想並進行簡單的分類是數學能力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關於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係,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的滲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要過多展開。

2,本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避免直接進行分類所帶來的枯燥性;同時還體現合作學習、交流、探究提高的特點,對學生分類能力的養成有很好的作用。

3,兩種分類方法,應以第一種方法為主,第二種方法可視學生的情況進行。

第4篇

1. 使學生在瞭解代數式概念的基礎上,能把簡單的與數量有關的詞語用代數式表示出來;

難點:弄清楚語句中各數量的意義及相互關係.

2?在代數裏,我們經常需要把用數字或字母敍述的一句話或一些計算關係式,列成代數式,正如上面的練習中的問題一樣,這一點同學們已經比較熟悉了,但在代數式裏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敍述的一句話或計算關係式(即日常生活語言)列成代數式?本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個問題?

分析:要確定的乙數,既然要與甲數做比較,那麼就只有明確甲數是什麼之後,才能確定乙數,因此寫代數式以前需要把甲數具體設出來,才能解決欲求的乙數?

分析:本題應首先把甲乙兩數具體設出來,然後依條件寫出代數式?

此時,教師指出:a與b的和,以及b與a的和都是指(a+b),這是因為加法有交換律?但a與b的差指的是(a-b),而b與a的差指的是(b-a)?兩者明顯不同,這就是説,用文字語言敍述的句子裏應特別注意其運算順序?

(1)被3整除得2的數是幾?被3整除得3的數是幾?被3整除得n的數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餘2的數是幾?如何表示這個數?商2餘2的數呢?商m餘2的數呢?

(這個例子直接為以後讓學生用代數式表示任意一個偶數或奇數做準備)?

(3)這個數的5倍與7的和的一半;(4)這個數的平方與這個數的 的和?

分析:啟發學生,做分析練習?如第1小題可分解為“a與5的和”與“和的3倍”,先將“a與5的和”例成代數式“a+5”再將“和的3倍”列成代數式“3(a+5)”?

(通過本例的講解,應使學生逐步掌握把較複雜的數量關係分解為幾個基本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室裏每行的座位數比座位的行數多6,教室裏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2)教室裏座位的行數是每行座位數的 ,教室裏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1)教室裏有6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麼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2)教室裏有m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麼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3)通過上述問題的解答結果,你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嗎?(總座位數=每行的座位數×行數)

(1)甲數的2倍,與乙數的 的和; (2)甲數的 與乙數的3倍的差;

(3)甲乙兩數之積與甲乙兩數之和的差;(4)甲乙的差除以甲乙兩數的積的商?

(1)比a與b的和小3的數; (2)比a與b的差的一半大1的數;

(3)比a除以b的商的3倍大8的數; (4)比a除b的商的3倍大8的數?

其次,教師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指出:對於較複雜的數量關係,應按下述規律列代數式:

(1)列代數式,要以不改變原題敍述的數量關係為準(代數式的形式不唯一);

(2)要善於把較複雜的數量關係,分解成幾個基本的數量關係;

(3)把用日常生活語言敍述的數量關係,列成代數式,是為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要求學生一定要牢固掌握?

(1)體校裏男生人數佔學生總數的60%,女生人數是a,學生總數是多少?

(2)體校裏男生人數是x,女生人數是y,教練人數與學生人數之比是1∶10,教練人數是多?

求:(1)這個長方形另一邊的長;(2)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已知圓環內直徑為acm,外直徑為bcm,將100個這樣的圓環一個接着一個環套環地連成一條鎖鏈,那麼這條鎖鏈拉直後的長度是多少釐米?

分析:先深入研究一下比較簡單的情形,比如三個圓環接在一起的情形,看 有沒有規律.

此時鏈長為,這個結論可以繼續推廣到四個環、五個環、…直至100個環,答案不難得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