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語文書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5W

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教案的撰寫中要求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詳細的規劃和安排,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九上語文書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九上語文書教案7篇

九上語文書教案篇1

知識與技能

1.弄清説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

2.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啟迪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科學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通過速讀、跳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弄清説明的層次和説明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生動、準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感情。

重點學習説明的層次、語言特色和寫法特點。

難點閲讀較長文章,把握説明的層次。

學法速讀法、跳讀法、“巧妙裁剪”法。

課時1課時

同學們,誰看見過時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把時間比作一去不復返的流水;“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這裏人們把時間比作為飛速的“箭”和“梭”……其實時間把它的腳印留在了許許多多我們不曾看到、不曾瞭解的地方。在那裏,隱藏着的不僅僅是時間的腳印,而且還有無數的寶藏。例如,那千萬年來躺在山野裏的巖石,便是一部歷史的教科書……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我國科普學家陶世龍的科普小品《時間的腳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進大自然。

陶世龍,1929年4月出生於四川省安嶽縣,1949年開始寫作普及地質礦物知識的文章,之後,陸續發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數百篇,部分結集《揭開大地的祕密》《地球的畫像》和《時間的腳印》出版。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關於巖石

巖石分為三大類: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沉積巖分為沙石巖和泥石巖,礫巖是沙石巖的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鵝卵石,和今天我們見到的雨花石,都是礫巖的一種。礫巖體積較大,內部有原始形態的鵝卵石和雨花石,質地較硬,稱為“礫”;在“礫”和“礫”之間,有質地較細較軟的巖石。它們緊挨在一起,形態有點像公園裏的鵝卵石小道。當礫巖中較細較軟的部分鬆動,原始形態的鵝卵石和雨花石就脱離開來,經過長期的水流搬運、衝擊,被不斷地磨圓,最後沉積在河牀的底部。

1.這篇課文中有一些字詞我們接觸較少,同學們在閲讀時要注意這些字詞中加點字的讀音(齊讀):

蹤跡(zōnɡ)腐蝕(shí)渾濁(zhuó)山麓(lù)

海枯石爛(kū)粗糙(cāo)帷幕(wéi)

龜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並用筆勾畫出重要環節。

3.巖石是如何從毀滅走向新生的?

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巖石

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容。

巖石有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

5.完成下列填空題,説説巖石是怎樣記錄下時間的腳印的。

從(“死”的石頭上)可以看出地殼的活動;(石頭的顏色不同)可以説明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化石)可以幫助認識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

6.小結:瞭解了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對現實生活也是有意義的,我們熟悉了這些石頭的歷史,便有可能踏着歷史的腳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寶庫,探尋它們,進而為人類造福。

1.本文的標題有什麼特色?

本文標題便很新奇,把“巖石”比作是“時間的腳印”。時間在不斷流逝、不斷前進,但卻看不見摸不着,把時間比作腳印,形象地説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巖石中都潛藏着時間的蹤影,以引起讀者的探究慾望和閲讀興趣。

2.課文主要介紹分析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為什麼不直接進入正題,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話?

討論明確:課文引用高士其的話開頭,把時間擬人化,一方面與課題照應,另一方面,通過引用,由生活時間引入地質時間,更切合讀者實際生活,吸引讀者。

3.第4自然段介紹北京故宮“銅壺滴漏”的內容是否偏離主旨?

沒有偏離主旨,因為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説明時間是如何被記錄下來的。山野裏每一釐米厚的巖層便代表着幾十年到上百年的時間,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許多種記錄時間的“重要的一種”,而“銅壺滴漏”則是這其中的另外一種,二者相互補充,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找出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段落,分析它們承啟了哪些內容?

第5自然段:巖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呢?(總領下文——巖石被自然界中各種因素改變)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爛”的時候(啟下——巖石毀滅的過程)

第18自然段:經過長期的重壓和膠結,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巖石(承上——總結上文巖石新生的歷史)

第22自然段:巖石保存了遠比上面所説的多得多的歷史痕跡(承上啟下——承上總結了巖石記錄時間方式之一:毀滅與新生;啟下談巖石記載歷史痕跡)

第24自然段:從“死”的石頭上,我們看到了地殼的活動(承上——總結“礫石”能夠記載地殼的活動)

第27自然段:化石是歷史的證人,它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啟下——列舉事例説明化石記錄地質時期)

5.根據承上啟下的段落,分析課文的結構,理清作者的思路。

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引出話題: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自然段):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

第一層(5~21自然段):巖石的厚度和生成順序可以記錄時間。

第二層(22~29自然段):巖石保存了歷史的痕跡。

第三部分(30~31自然段):讀懂巖石記錄的意義,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造福人類。

6.巖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這是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一種方式;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保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大家分組討論並閲讀第22~29自然段,然後回答問題:

巖石保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①地殼的活動;②氣候的變化;③古代生物的狀況;④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⑤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

7.閲讀第28~29自然段,然後回答問題:人類是怎樣根據化石來認識地球的發展歷史的?

三葉蟲化石——寒武紀——海洋寬廣

大樹木化石——石炭紀——温暖潮濕

長毛獸化石——第四紀——氣候寒冷

8.作者在文中採用了什麼説明順序?

文章從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巖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後寫了讀懂巖石記錄的重大意義,這種依據事物內在聯繫、逐層進行説明的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9.品味説明語??

(1)“根據計算,大約3000到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1米厚的巖石”,這一句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

説明方法是列數字。

加點詞語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巖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巖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

(2)“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這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笨重的石塊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地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務是介紹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目的是説明認識巖石這一奇異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激發青少年探索自然奧祕的熱情。

1.層次清楚,過渡自然。文章引用科普作家高士其的詩句,帶出時間的話題。主體部分從兩個方面分析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文章先説明巖石無論是毀滅還是新生都透露出時間的蹤跡,然後説明自然界中,地殼的運動、氣候的變化、生物的繁衍生息,都在巖石中留下了痕跡,成為地球上的一部“無字的史書”。

本文中有些獨立成段的句子,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有的承接上文,如“從‘死’的石頭上,我們看到了地殼的活動”概括了上面的敍述,有的啟下,如“真的有海枯石爛的時候”,引出“石爛”的話題;有的兼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巖石保存了遠比上面所説的多得多的歷史痕跡”。

2.擬人手法,生動有趣。

從語言表達上看,本文在敍述中,大量運用了擬人寫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把死寂的巖石寫得生動有趣。如“不要認為巖石是堅固不壞的。它無時無刻不經受着從各方面來的‘攻擊’”一句把“巖石”的被動與無奈表現得惟妙惟肖,令人同情。再如“狂風吹來了,洪水衝來了,冰河爬來了”這個排比式擬人手法,給讀者以形象的動感,把平時看做可怕的事物寫得輕柔可見。

時間的腳印

(一)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許多種記錄時間的方式。

(二)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1.巖石的厚度和生成順序2.巖石保存的歷史痕跡地殼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古代生物的狀況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

(三)讀懂巖石記錄,造福人類。

九上語文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敍事、繪景中領悟魯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們:m1.,掃除字詞障礙。2.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3.上網查閲有關紹興“社戲”的資料,瞭解“社戲”這種鄉村戲劇的文字及圖片。4.師生合作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初讀本篇課文,熟悉內容。

2.研讀本篇課文,整體感悟。

教學設計

導入

1.請多名學生們説出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不作闡發,意在勾起學生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教師語: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説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板書題目)

初讀本篇課文,熟悉內容

1.課件播放有關“社戲”的圖片(可從網上下載)

2.學生們介紹收集到的有關“社戲”知識。

3.放本篇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4.挑戰擂台,問題搶答。

男生女生分別挑出自己認為重要的本篇課文內容,向對方提問,以考查對方對本篇課文信息的獲取程度。回答的一方應先合上書。(此環節既可檢查提問學生們對本篇課文信息提煉和處理的能力,同時也可進一步熟悉本篇課文,調動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研讀本篇課文,整體感悟

1.整體感悟故事情節

a.學生們速讀本篇課文,進一步熟悉本篇課文內容,看看本篇課文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b.請學生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大意符合即可)。

本篇課文記敍了“我”在鄉村和農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歷。

2.整體感悟本篇課文意圖

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説一説自己對這篇本篇課文意圖的整體感悟。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對本篇課文意圖的感悟觀點。(學生們的感悟可以從多角度來回答,不作統一要求。)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發表自己對本篇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本文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裏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裏的人:聰明、能幹、熱情好客、純樸憨厚、無拘無束;那裏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魯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跳讀:品味語言,質疑答疑。

2.精讀:課堂討論,評析是非。

3.美讀:比賽朗讀,體會意境。

教學設計

跳讀本篇課文,品味語??

1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們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句子和語段勾畫出來,然後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們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們找的地方不夠準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們的旁批不夠精確,老師要注意歸納,學生們的發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九上語文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 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8個生字。

2、 瞭解標點符號的用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3、 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4、 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瞭解標點符號的用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些調皮可愛的標點符號,你們認識嗎?請大聲喊出他們的名字吧!這些標點符號平時都是友好地相處在一起,可是有一天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板書)標點符號的爭吵(齊讀課題) 這些標點符號到底在吵些什麼呢?讓我們到文中去聽一聽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師有感情範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2、 生自由讀一遍課文,並圈畫生字。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 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

三、研詞析句,品讀課文

1、誰能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從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麼?

2、學生彙報。

3、下面的句子並配有書中的插圖。

感歎號拄着枴杖直跺腳,小問號豎起大耳朵,芝麻粒一樣的小頓號急得又蹦又跳。

1)指生朗讀這句話。

2)請同學們結合這句話在圖中找一找這些標點符號。

3)(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的感歎號,————的小問號,————的小頓號。

(課件出示)觀察圖片,發揮想象填空

————的小逗號,————的小句號,————的省略號。

4)帶上表情動作朗讀這句話。

4、下面就讓我們去聽一聽,它們為了一件什麼事而爭吵好嗎?

1)自由讀文章的2—6自然段。思考:

標點符號們為什麼爭吵?

用直線畫出每種標點符號説的話,並試着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書,思考,圈畫。

3)它們為什麼爭吵呢?(學生彙報)下面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説了些什麼?(學生彙報標點符號説的話)同時(課件出示)這幾段文字。

請同學們自由讀感歎號的發言,説説從它的話語中你知道了什麼?(知道了感歎號的名字,它的用法,它很驕傲)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知道的呢?(學生彙報師利用課件把這些詞語變種顏色:鑼鼓敲、烈、重要)應該怎樣讀出感歎號強烈驕傲的語氣呢?學生試讀,指生讀。

聽了感歎號的發言其它標點符號同意嗎?請你代表小問號發言。(指生讀小問號的話)從它的發言中你知道了什麼?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知道的?(學生彙報師利用課件把這些詞語變種顏色:不服氣、連忙、哼、怎麼能)請同學們再次出聲讀這句話,體會小句號當時的神情和心理。

聽了感歎號和小問號的發言誰不幹了?它們是怎麼説的呢?(指生讀這段話)“反駁”是什麼意思呢?(説出自己的理由,否定別人的意見)從它們的發言中你知道了什麼?確實,如果沒有了它們,那麼句子將變得太長了,一口氣也讀不完呀!下面誰願意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

學問最深的省略號又説話了,聽老師讀。從這句話中你又知道了什麼?(省略號的樣子,省略號很深奧)

最後讓我們齊讀句號的總結髮言。你能用“只有.......才”説一句話嗎?請同學們一起讀一下這句話。

4)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每種標點符號説話時的語氣。

5)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帶上表情與動作。

5、那麼,它們到底誰最重要呢?讓我們聽聽書是怎樣説的。指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述:是呀,它們都很重要,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誰也不能代替別人。但是如果離開了句子,段落和文章,它們就失去了具體的意義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在集體中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集體你的力量就會很小。

三 鞏固識字

開火車遊戲:師點字,生開火車讀。

四、拓展延伸,擴大積累

1、 除了書中的標點符號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標點符號?(學生彙報)

五 總結

1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 小結:希望同學們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在我們寫文章時靈活運用標點符號。

評《媽媽的愛》

九上語文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初步瞭解該地風土人情。

2.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學會總結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3.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渲泄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

2.老師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助學

2.朗讀導學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劉成章的這篇《安塞腰鼓》。在中國呢,有很多地方有着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是一個標誌性的建築、歷史人物,或者是有着專屬於他們的活動。比如説起西湖你就會想到杭州,説起傣族就會聯想到潑水節。那麼同學們知道安塞腰鼓是哪裏的嗎?(同學們説了很多地方)老師聽見了好多地方,安塞腰鼓是陝西陝北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它可以由幾十人或上百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震撼,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安塞腰鼓!

正文:

師:同學們先自由朗讀這篇文章,並標出文章的自然段。

(開始朗讀,朗讀結束)

師:老師看大家都讀完了,那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小問題,有一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同學們知道是哪一句嗎?

學生一齊:好一個安塞腰鼓!

師:對,看來同學們都發現了。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作者一直在感歎,那同學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們感受到的是一個怎樣的安塞腰鼓呢?

(同學們舉手)

師:小趙同學,你來回答。

小趙:壯闊,還有充滿力量。

師:説的很好,請坐。還有同學想回答嗎

(小李舉手)

師:小李,你來説

小李:我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雄渾

師:很好,請坐。其實文中有一句話是作者直接説出來的,是作者對安塞腰鼓的感受。大家回到課本找一找,是哪一句話,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

生一齊:好一個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安塞腰鼓的真面目。

(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圖片)

師:我們同學們感受到的安塞腰鼓是壯闊、雄渾的,作者又説安塞腰鼓是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那麼作者是怎樣表現出安塞腰鼓的這些特點的呢?這個當作小組討論的問題,給五分鐘的時間討論,一會我來找同學回答。開始討論吧。

(時間到,討論結束)

師:好了,時間到了,三組派一個代表回答

三組代表:作者通過描寫安塞腰鼓的場面表達出安塞腰鼓壯闊雄渾的特點。

師:你是從哪找到的呢?

三組代表:從文章的第3~5段

師:同學們看一下他找的對嗎?

生一齊:對!

師:還有嗎?

三組代表:還有就是描寫安塞腰鼓的響聲,在第7~9段,安塞腰鼓的舞姿,在第11~13段,安塞腰鼓的後生,在第15~17段。

師:請坐,這位同學找的很好,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

師:有人這樣形容安塞腰鼓,説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衝勁,轉身有股狠勁,揮錘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了一股牛勁,那麼同學們,我們學習到了這裏,你們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這股勁了嗎?

(同學們有小聲嘀咕的,有人大聲説“感受到了”)

師:我聽見有同學在下邊説沒有呢,沒關係,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能表現出安塞腰鼓這股勁的段落,就是描寫響聲的這幾段,老師起個頭“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開始。

(朗讀結束)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的有氣勢啊!老師也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也能有這股衝勁和牛勁。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文中有一句話高度渲染了安塞腰鼓所渲染的生命的力量,大家都找一找是那一句呢?

(同學舉手回答)

同學: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師:非常準確,我們一起讀一下這句話。

生一齊讀。

師:最後老師留一個小作業,寫一下你們家鄉或者是你知道的某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事蹟等等,兩百字左右,下節課我們要簡單交流一下。下課!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初步瞭解該地風土人情。

2.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學會總結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3.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渲泄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

2.老師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助學

2.朗讀導學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劉成章的這篇《安塞腰鼓》。在中國呢,有很多地方有着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是一個標誌性的建築、歷史人物,或者是有着專屬於他們的活動。比如説起西湖你就會想到杭州,説起傣族就會聯想到潑水節。那麼同學們知道安塞腰鼓是哪裏的嗎?(同學們説了很多地方)老師聽見了好多地方,安塞腰鼓是陝西陝北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它可以由幾十人或上百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震撼,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安塞腰鼓!

正文:

師:同學們先自由朗讀這篇文章,並標出文章的自然段。

(開始朗讀,朗讀結束)

師:老師看大家都讀完了,那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小問題,有一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同學們知道是哪一句嗎?

學生一齊:好一個安塞腰鼓!

師:對,看來同學們都發現了。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作者一直在感歎,那同學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們感受到的是一個怎樣的安塞腰鼓呢?

(同學們舉手)

師:小趙同學,你來回答。

小趙:壯闊,還有充滿力量。

師:説的很好,請坐。還有同學想回答嗎

(小李舉手)

師:小李,你來説

小李:我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雄渾

師:很好,請坐。其實文中有一句話是作者直接説出來的,是作者對安塞腰鼓的感受。大家回到課本找一找,是哪一句話,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

生一齊:好一個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安塞腰鼓的真面目。

(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圖片)

師:我們同學們感受到的安塞腰鼓是壯闊、雄渾的,作者又説安塞腰鼓是壯闊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那麼作者是怎樣表現出安塞腰鼓的這些特點的呢?這個當作小組討論的問題,給五分鐘的時間討論,一會我來找同學回答。開始討論吧。

(時間到,討論結束)

師:好了,時間到了,三組派一個代表回答

三組代表:作者通過描寫安塞腰鼓的場面表達出安塞腰鼓壯闊雄渾的特點。

師:你是從哪找到的呢?

三組代表:從文章的第3~5段

師:同學們看一下他找的對嗎?

生一齊:對!

師:還有嗎?

三組代表:還有就是描寫安塞腰鼓的響聲,在第7~9段,安塞腰鼓的舞姿,在第11~13段,安塞腰鼓的後生,在第15~17段。

師:請坐,這位同學找的很好,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

師:有人這樣形容安塞腰鼓,説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衝勁,轉身有股狠勁,揮錘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了一股牛勁,那麼同學們,我們學習到了這裏,你們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這股勁了嗎?

(同學們有小聲嘀咕的,有人大聲説“感受到了”)

師:我聽見有同學在下邊説沒有呢,沒關係,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能表現出安塞腰鼓這股勁的段落,就是描寫響聲的這幾段,老師起個頭“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開始。

(朗讀結束)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的有氣勢啊!老師也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也能有這股衝勁和牛勁。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文中有一句話高度渲染了安塞腰鼓所渲染的生命的力量,大家都找一找是那一句呢?

(同學舉手回答)

同學: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師:非常準確,我們一起讀一下這句話。

生一齊讀。

師:最後老師留一個小作業,寫一下你們家鄉或者是你知道的某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事蹟等等,兩百字左右,下節課我們要簡單交流一下。下課。

九上語文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萌發、次第、翩然、銷聲匿跡、風雪載途等詞語,掌握意思並學會運用。

2、瞭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3、掌握説明文的幾種説明順序和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5、品味本文簡潔,準確,生動,科學的語言。

?設計理念】

讀説明文,重在準確地獲取文中的知識信息,以及作者解説這些信息時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學習中可運用摘要評析法來閲讀,先進行整體式閲讀獲取説明對象的各項知識,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評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課前準備】

蒐集一些農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探究局部説明順序,學習作者説明的技巧。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來交流,那麼大自然呢?它也有語言嗎?

展示收集的諺語,學生朗讀。問:這些諺語在告訴人們什麼?

同學們,以上説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有,睜開眼都能發現。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瞭解的大自然的語言(學生朗讀自己收集的諺語)。像這些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的現象,古代的勞動人們稱為物候現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聆聽她們的語言。

?新課講授

一、察言觀色:學生介紹竺可楨,教師補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地學系博士學位。回國後先任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成為我國近代氣象學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在貴州的窮鄉僻壤,他將浙大從一所地方性大學辦成了全國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寫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

二、狼吞虎嚥

1、範讀課文,學生聽讀,標好段序,標出難讀、難記的字詞,初步感知文意。

2、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出示小黑板)

辨別字形,讀準字音:

衰草連天 shuāi 連翹 qiào 緯度 wěi 銷聲匿跡 xiāo 蓑衣 suō 阻撓 náo 忌諱 huì 悄然無聲 qiāo

掌握下列詞語,並用詞語造句:

次第 銷聲匿跡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三、暢所欲??

你從課文中獲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並概括。自由交流:(補充)

1、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四、摩拳檫掌

通讀全文,就物候學寫出200字左右的解釋性、簡介性的文字。

學生課堂交流,師簡評並指出:物候學知識散佈在全篇課文之中。學習中應該仔細搜尋並且要將它們有條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養成習慣,將十分有利於做讀書摘要和積累專題資料。你們看,如果我們按物候學的定義~研究的範圍~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的順序來介紹,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五、各抒己見

(出示小黑板)對這篇課文的層次劃分,有四種不同的意見。選出你所贊成的一種分法並説明理由。

a、1~5 || 6~10 || 11~12

b、1~3 || 4~5 || 6~10 || 11~12 c 1 || 2~5 || 6~10 ||11~12 d 1~2 ||3~5 ||6~10 ||11~12

學生髮表意見。師明確,a、b兩種分法都是可以的。但同學們發現沒有,不論哪一種分法當中,6至10段始終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否可以探究一下這幾段之間的關係呢?

六、細嚼慢嚥

學生齊讀6至10段,提問:

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緯度,經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的?(抓住關鍵詞: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説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緯度影響,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後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説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於接受。

2、作者主要用什麼説明方法來分別説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明確:舉例子。(找出並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開20天。説明了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但有時為了使説明對象更透徹,可以舉更多的例子。

七、拋磚引玉:《大林寺桃花》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峯頂。詩人在初夏時節遊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現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後,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裏來了。

這首詩正好説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八、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説明,思路清晰明瞭:描述物候現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係──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佈置作業: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説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熟讀課文,把文中的雅詞美句摘錄下來。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

邏輯順序

現象~~~~本質

描述物候現象──做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係──闡述研究意義

九上語文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藴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理解本課的目的。

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後交流,瞭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幽靜:隱蔽,僻靜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吟詠: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2,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3,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四,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説些什麼呢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説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家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

5,體會寫法: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1)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①"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光,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之間的默契和情誼。

②"我腳下長出的鬚根,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a,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b,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2)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粧嗎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着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

a,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b,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裏"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採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c,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①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②"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中生生不息,從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變遷,生命的輪迴。可見,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巖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説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

①雨大嗎 下雨時的情景什麼樣子 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② 如何理解"誰能説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

③齊讀。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麼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香氣。"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着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着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後給作者的第一感覺就不同尋常,説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2)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1,找出你最喜歡的一位山中朋友,説説你喜歡的理由,並有表情地朗讀。

2,你從眾朋友身上得到了什麼啟示

3,在作者的眼裏,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説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4,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1,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2,假設你是一處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你最想成為什麼景物 你最想與遊人説什麼 (發揮聯想,5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古橋: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鳥兒呼喚我的名字

樹林: 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樹,我的知己

山泉: 清涼,要我梳粧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山中訪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樂,幸福

瀑布: 雄渾,有氣勢

懸崖: 身軀挺拔

白雲: 談風景

?北京的春節》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和2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3、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並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關於童謠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説説你們家鄉過春節的一兩件事嗎?

2、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標出自然段序號。

2、請學生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3、交流彙報,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元旦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閲讀説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細讀課文,瞭解習俗

1、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2、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填寫下表,主要事例寫得詳細一點。

時間 主要事例

臘八 臘八粥,臘八蒜

臘月十九 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意兒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祭祖,守歲

元旦 男人出門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廟會

元宵 懸燈結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況,老師相機在表格中板書關鍵詞。有不同意見的相互討論。

4、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嗎?

四、朗讀體會,感受民俗

1、通過閲讀填表,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元宵節)

2、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出相應的段落,試着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五、小結,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繫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臘月 熬粥 餃子 臘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廟會

1、對照課文檢查改錯,評出本次的聽寫冠軍。

2、講解易錯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豎不能和下面的一撇連成一筆;“醋”字的左邊不能寫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主要有哪幾個時間段?

指名回答,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

2、準備過年。

①在這五個時間段中,哪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請找出課文中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亂、緊張”)

③大人在忙些什麼?小孩兒在忙些什麼?他們這時心情怎麼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④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

⑤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⑥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幹些什麼。

3、過年時。

①交流: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都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元旦、元宵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找出文中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元旦:悠閒、快樂;元宵:紅火、美麗。

④品讀“除夕”一段,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⑤品讀“元旦”一段,進一步體會元旦的悠閒、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寫人們“逛廟會”的地方,來體會悠閒與快樂。

⑥重點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重點句子品讀:“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三、總結課文,領悟寫法

1、總結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敍了五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寫“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③如果讓你寫春節,你打算怎麼寫?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寫一寫。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明白題目的雙重含義。

2、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去發現寶石島的幾個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海島戰士在艱苦條件下紮根海島、改造海島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4、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5、學習運用文本吃西瓜細節描寫的方法,進行仿寫練筆;運用文末段進行想象練筆訓練。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瞭解邊防戰士愛祖國海島的獨特方式,體會戰士的愛海島、愛祖國的情感。

2.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3、依據文本特點,運用第一單元聯想和想象的表達方法進行深化練筆訓練。

難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後説的那段話的含義,感受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讀題存疑

1、導入:同學們季老先生留學在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祖母親;駐紮在海島的邊防戰士,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對祖國海島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一篇課文《彩色的翅膀》(師板書課題)看看課文是用哪些文字來表達自己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決心的。

2、指名讀題。誰的翅膀?(會飛的小昆蟲的翅膀,如蝴蝶。)彩色二字僅僅是説小昆蟲的翅膀是彩色的嗎?還有什麼別的含義?

3、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意圖:在略讀課文中,連接語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精讀課文中的課後題,他是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領路人,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但這些要求和方法又往往不是特別清楚明顯的擺在學生面前,所以在學生從連接語中提取出信息之後,我又引導他們從找到的信息中梳理加工。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確閲讀目標、閲讀重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實效;又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大氣、簡約,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面面俱到。)

二、檢查預習、交流

1、理解以下詞語: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靈:

2、交流如下問題:

(1)、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想想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

(3)、讀了課文,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通過預習的檢查,梳理文本內容,形成整體思路,為文本的學習感悟做好鋪墊。)

三、探祕小島

咱們中國有台灣島,這是我國的第一大島,那裏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島,是中國的第二大島,那裏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樹;咱們浙江的舟山島,是中國的第四大島,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這些島嶼不但風景優美,人文薈萃,而且物產豐富。那麼,文中的寶石島當年又是怎樣的一個島嶼呢?請你從課文的字裏行間找出這個島嶼的特點。

1、不毛之地

教師解釋海島田:寶石島屬於珊瑚島礁(由珊瑚礁沉積形成的島嶼),不適宜種植蔬菜,戰士們帶土上島和艦艇運土上島,壘出一塊塊可以種植莊稼的田地。

2、條件艱苦:西瓜嫌我們的島艱苦,不願在這裏安家。

飲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資需要從大陸運達。

3、遠離大陸:小島遠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

戰士們遠離家鄉,與親人朋友聯繫不便。

(文章用了幾句凝練的、極不起眼的文字描述了小島艱苦的生存環境,但正是這幾句從另一側面烘托出邊防戰士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愛國之心,足有給人一兩撥千斤之感。因此,做足這幾句文字,感受文字背後的深層次的內涵,對領悟邊防戰士的愛國之舉是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四、愛島深情

(指着板書)寶石島遠離大陸,條件艱苦,又是一個不毛之地,為什麼要在這裏建起了觀察通訊站?(寶石島雖小,但也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建立觀察通訊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衞祖國的領土。)

那麼,戰士們能在這裏安心守衞嗎?

根據學生的交流,理解並朗讀好以下句子: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裏緊緊地抱着一隻紙箱子。

有力地説明小昆蟲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扔與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②他們在巖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建島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播種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種子種下去,又指讓建島愛島的真情長留在海島上。

③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着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也不敢馬虎。

愛瓜即愛島。

④戰士們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

這兩句話寫出了戰士們收穫西瓜後喜悦、激動、自豪的心情,表現了他們對自己勞動成果的珍愛。

這一段話的細節描寫,對我們的寫作有什麼幫助,請以吃為題,仿着寫一段話。

⑤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願在這裏安居樂業。

句子表面上讚揚小昆蟲,實際上是小高內心的表白:自己熱愛祖國海島,決心用雙手把海島建設成美麗的家園。句子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五、導入練筆,思島景美:

是啊,這些小精靈怎能麼會不在這安居樂業呢?你看出示:

⑥第二天我醒來,天已經放亮了。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着一隻小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彩色的翅膀。

從彩色的翅膀體會到小高帶的昆蟲在島上安居樂業了。除了小高帶回的昆蟲的翅膀是彩色的,還有什麼是彩色的呢?(海島被建設的更美麗富饒,是彩色的;戰士們用各種方式建設海島,他們的愛的彩色的;戰士們對海島的希望是彩色的,海島的未來也是彩色的。)剛上課時有同學問翅膀為什麼是彩色的,彩色的翅膀是什麼意思,現在明白了嗎?

練筆:《我是一隻小小的蝴蝶》

這隻扇動着彩色翅膀的小蝴蝶,迎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來到窗前看望辛勞一天的戰士,因為這是一羣多可愛的戰士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一心改造着祖國的海島,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隻小小的蝴蝶,就讓我們也扇動着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

(1)學生練筆

(2)師生交流

(對比是最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的,採用以練筆的形式去感受海島今昔對比,即提升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又強化了對邊防戰士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守衞海島、建設海島,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的認識)

六、迴應課題

再次讀題。課文為何以彩色的翅膀為題?(點明瞭小昆蟲的美麗可愛,也反映了戰士們的美好心願,那就是建設海島,紮根海島,守衞海島。)

?夏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對生命世界的熱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積累本課生詞,並學會運用。

2、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藴含的意境美。

3、畫出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對自然、對世界、對生命的熱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夏日的午後你們曾經到大自然中去嗎?去觀察過什麼呢?你們有什麼收穫嗎?(全班交流)

2、師:每個人的心裏,都珍藏着許許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羅蘭的心裏,夏天的中午會有什麼特別的經歷呢?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反饋難讀的生字詞。

3、同學們,當我們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在你眼前出現。請同學們再次走入課文,靜靜地讀一讀,在作者描寫的畫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説説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後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麼?請把相關的自然段讀一讀。

三。理清文章條理。

1、同學們,一幅幅畫面是那麼生動、可愛,讓我們印象深刻。同學們,夏日的午後,人們往往容易睏倦,可是作者呢?他對於午睡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請快速瀏覽課文,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2、生反饋:“從小,我就逃避午睡。”

3、作者逃避午睡,相關的句子在文章中反覆出現了幾次,請找出來。想一想,這種感受分別是作者在什麼時候所產生的?

4、根據學生的回答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滿生命快樂的後花園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後,“我”仍逃避午睡,牽掛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的熱愛。

過渡:羅蘭的文字如行雲流水,優美流暢;羅蘭的童年如美麗的畫卷,賞來心情舒暢。讓我們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後的快樂生活吧!

四。指名讀文章1—3段:

1、兒時的作者是怎樣逃避午睡,跑到園子去的?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文章的1——3自然段,勾畫出相關的詞句。

2、學生反饋:

重點句子的賞析:

“母親總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卻常常在母親睡着以後,悄悄地爬起來,輕輕地邁過那一尺高的門檻,經過開着荷花的院子,打開通往後花園的小門,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畫出這段話中表示動作的詞語。

b注意作者描寫的動作的疊詞的運用,再現作者逃避午睡時的動作及神態。

(悄悄爬,輕輕邁,經過,打開,享受)

c指導朗讀。

d第三段在這裏起什麼作用?

(是下文的總起)

五、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認真讀書,抓住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兒時的作者雖然逃避午睡,可也樂趣無窮。當他悄悄地走到院子裏,享受到怎樣的快樂?下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的作者雖然逃避午睡,可也樂趣無窮。他到底獲得了哪些快樂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抓住情趣,賞析畫面。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什麼呢?從作者的文字背後你讀到了怎樣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筆,勾畫一下。

2、學生反饋:(在此部分的反饋時,教師要把握住訓練的重點,詳講“野花圖”“戲蟻圖”和“菜園趣”,而對於其它的畫面則通過以讀帶想的方式略處理。)

a“野花圖“片斷精讀:

“五顏六色的野花,紅的、白的、粉的、藍的、紫的,還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藍一半紅的。你簡直樹不清它們有多少種顏色!這些花在微風中搖動着,帶着孩子似的嬌羞。”

①指名讀句子,説説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引導:如果用我們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們的鼻子去聞……如果用我們的耳朵去聽……)

②你們是一羣會讀書的孩子,能夠將優美的文字還原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這讀書的能力又上了一層。請大家説説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預設:學生抓住描寫顏色的詞語和擬人的句子體會作者快樂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讀表現出來,讀書的能力更上了一層。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b“戲蟻圖”片斷精讀:

“我並不欣賞它們那細瘦的模樣,但我欣賞它們的動作,沉着、迅速而有規律。有時,我也擔心它們會迷路,當我看見一隻螞蟻走得太遠的時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輕輕地撥回來。我不知道這樣是否會擾亂了它的工作,耽誤了它完成任務。”

①讀這段話,思考:這段話寫了什麼?(“我”觀看地上的螞蟻。)

②根據上個片斷的學習方法,想像地上一羣螞蟻的忙碌和“我”與之親近的情景。

③讀出作者看螞蟻時的那種專注和逗螞蟻的樂趣。

c“菜園趣“片斷精讀:

“花園的左邊是菜園,種着剛從泥土裏鑽出來的小葱和被一個無形的嘴吹得

越來越肥胖的茄子。可愛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園中這一片寧靜”①你讀詩,眼前出現了什麼畫卷?

②你愛這寧靜的菜園嗎?用你的聲音表達出來

③作者呢?他愛嗎?那個詞讓你深切的感受到了這種情感?(板書:享受)

④讓我一起享受寧靜的夏午吧!全班齊讀。

3、重點朗讀,體會情感。

歌德曾説,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出示句子:“小時候的夏日中午,總是這樣過去,我從不厭倦那充滿生命快樂的花園。”

①聯繫上文理解“充滿着生命快樂的花園”。

②用相近的詞語來替換“總是”、“從不厭倦”,説説能從中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③聯繫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④讀句子,讀出童年的“我”對快樂的追求,對生命的熱愛。

三、品讀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後對午睡的態度。

1、成年後的作者仍不放棄對午後風光的享受。此時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樣的情景?又是怎樣的感受呢?指名讀15段。

2、你從中體會到什麼?(體會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讀出來嗎?

3、是啊,在這樣的午後,作者在享受着這樣美麗的景緻,難怪他會説出這樣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風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陽光裏。”)

①讀句子,説説這個句子中你最喜歡哪個字?(醒)

②説説喜歡的理由。

③你們對這三個“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滿生命快樂的畫面,那麼“我也醒着”又是什麼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這個“醒”的意思是説作者不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們看,一個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羅蘭的筆下竟然運用得這麼神奇,把她的情感表達得如此真切,多麼讓人讚歎!來,讓我們讀讀這個充滿夏日詩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讀最後三段,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睜大眼睛,共享這美妙時刻。他們似乎心靈相通,他們彼此欣賞。)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齊讀最後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讀最後一段。

四。全文小結:

夏日午後,也許會讓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卻在這午後感受到了別樣的美麗。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顆平靜的心,你也會享受到生命的美麗!

五。課後練習

1、摘抄文中的優美文字,積累幾個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夏午》的原文,你對羅蘭寫這篇文章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級讀書會的時間,與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讀書感悟。

以上內容就是差異網為您提供的6篇《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語文》,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

九上語文書教案篇7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

2.能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懂得詳略得當的好處。

3.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能複述課文。

4.通過語言文字,感受天然動物園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 35×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全文,瞭解文章內容。

2.認讀生字新詞,會寫,理解生詞的意思。

二、教學過程

(5分鐘)1.談話提題

(1)同學們一定去過動物園,動物園裏關着各種各樣的動物供遊人觀賞。(板書課題)

(2)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這是一篇遊記)還想知道什麼?

(5分鐘)2.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5分鐘)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正音。

(2)找出含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説説這個詞語的意思。

亭亭玉立、挑逗、有持無恐、絡繹不絕

(10分鐘)4.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可分幾段?

(2)指名説

(5分鐘)5.課堂練習

(1)指名板演下列生字,師生評議(民、薩、啃、邀)

(2)鋼筆描紅,臨寫。

(5分鐘)6.作業,做完評講

用“√”畫出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5分鐘)1.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評議。

(2)指名逐節讀文章,評議。

(15分鐘)2.精讀課文

(1)(出示投影)“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的樂趣是無窮的,無怪乎每年從世界各地前去遊覽的人絡繹不絕。”

指名讀。

米庫米天然動物園有哪些樂趣呢?下面學習文章第二、三兩段。

(2)①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段。

思考:哪幾種動物寫得比較詳細,哪幾種動物只是一筆帶過?

②指名回答:寫的詳細(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一筆帶過的(犀牛、鬣狗、黃牛)

(3)默讀描寫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的有關語句。思考:作者是如何寫這幾種動物的,寫出了它們怎樣的特點?

(4)指導朗讀

①自己練讀你最感興趣的一個自然段。

②指名讀,師生評價。

③自由練讀。

(5分鐘)3.小結課文,先請學生講。

(1)這篇課文寫了什麼?表現了什麼?

(2)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穫?

(5分鐘)4.複述課文

(1)根據板書的提綱,練習複述。

(2)同桌相互複述、評議。

(3)指名複述,師生評議。

(5分鐘)5.檢測

練習冊1—3

佈置作業:小練筆:介紹你的一家人,要注意有詳有略,寫出主要人物的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