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2W

一份完整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優秀的教案設計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參與度,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8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圓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具準備:

硬卡紙圓柱體,相應電腦課件,尺子,剪??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

或正方體嗎?説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

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台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徵。提問:誰來説一説圓柱有哪些特徵?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説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你對這個面有什麼感覺?説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並且同桌相互説一説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説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裏?試着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誰來説説圓柱的高在哪裏?説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

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徵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説明理由。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説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麼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然後展開,看看是什麼形狀。學生操作後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麼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看從第3頁最後兩行到4頁的想一想,並在橫線上填空。提問想一想所填的結果。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為什麼?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課件出示練習題

3.做練一練第3題。

4.思考

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

四、作業佈置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2

1、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將已學的“比的認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從而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2、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能夠正確熟練化簡比、求比值,並能合理地應用比的意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向學生滲透對各類知識點的整合、梳理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2、新設計

1、串聯信息,整合單元複習內容。

2、溝通聯繫,自主搭建知識網絡。

3、聚焦對比,分析説理易混知識。

4、數形結合,提煉方法優化思路。

3、學情分析

廈門市羣惠國小六(4)班學生善於思考,思維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了更好地以學定教,我通過前測,對學生平時學習中的薄弱知識進行查缺:求比值和化簡比混淆了;比的應用中,沒有掌握解答的關鍵與訣竅。針對學生學情和複習目標,本課設計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補缺+挑戰,並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引導學生自主複習,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建構知識網絡圖;能夠熟練比的化簡以及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複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並理出解題思路;

3、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係,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關鍵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複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找準單位“1”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學課件演示 教學意圖

一、基礎訓練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複習。大家想一下我們解答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麼?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説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並説出有關的數量關係式。

在每道題後追問:從信息中你還知道了什麼? 指名回答,並作評價:説一説你們找單位1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信息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説説,應該怎樣畫線段圖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數應該怎樣做?

常規性基本訓練,複習找單位“1” 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説説,根據線段圖應該這麼列式呢? 出示線段圖 【教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量關係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複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後教師指名回答)你是怎麼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用什麼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並要説出分類的依據是什麼?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説出分類的依據是什麼,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後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和比聯繫在一起會出現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的比是1∶4。誰來説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分數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並説説這兩道題有何不同?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係,然後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複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4

單元目標: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並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局部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同學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説説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外表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説説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籤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説些什麼?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係.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②同學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説出自身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麼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

③引導小結: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安排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 → 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 → 長方形的寬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5

一、創設情境,再現知識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回顧了用字母表示數,體會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這節課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請看他是誰?(師板書X)看到老朋友,你想到了關於它的哪些知識?

學生可能回答以下幾個方面(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等式、等式性質等知識)(師板書相關概念)

這節課讓我們和老朋友“x”一起回顧方程的有關知識,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字母x回憶起方程的有關知識點,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顧整理。把知識擬人化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二、梳理歸網,學習內化

1.回顧知識,自主梳理

①自己回顧每個概念的意義,同位交流。

②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又有什麼不同?你能舉例説明或畫圖表示嗎?(小組合作,整理在練習本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我回顧,憶起方程中各個概念的意義和聯繫,在舉例中進一步區分等式與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等易混概念。

2.交流展示,引導建構

①全班交流整理結果(展台展示,師及時點撥糾正存在問題)

②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

6x+8=11 8x-5x=15×0.2 30a+5b 7x-6

③你會解這些方程嗎?解方程的根據是什麼?(等式性質)

選擇幾個解一解。(展台展示交流)

如何判斷方程解的是否正確?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一些什麼?

④複習簡易方程的解法、步驟及檢驗方法、書寫格式。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兩點,第一含有未知數,第二必須是等式。方程的解是未知數的數值,解方程是求這個數值的過程。

3.提煉方法,認知內化

(1)列方程解應用題可以幫助我們很容易的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怎樣列方程解答應用題?關鍵是什麼?(找等量關係,設未知數,列方程)

(2)出示第101頁第4題及改編題

20xx年山東省應屆大學生本科畢業生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達到62300人,比20xx年增加了40%。20xx年應屆大學生本科畢業生報考研究生的有多少人?

①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學生板演,集體訂正)哪種方法更適合這道題?為什麼?

②如果已知20xx年的人數,求20xx年的人數,用哪種方法合適呢?

引領反思:用方程解決問題與用算術法解決問題相比,有什麼特點?相同之處是什麼?(用方程解決問題能使較複雜的思考過程變得簡單)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分別用方程與算術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兩種解答方法的基本思路及特點,體會兩種思路的區別,能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三、綜合應用,整體提高

1.判斷下面各題,哪些適合用算術方法解,哪些適合列方程解,為什麼

①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45平方釐米,底是12釐米,高多少釐米?

②在學校組織的數學競賽中,六年級得一等獎的有56人,得二等獎的人數比一等獎的人數的2倍還多8人,得二等獎的有多少人?(如果知道二等獎的人數,求一等獎的人數用哪種方法合適?)

2.我是“精選細算“小英才

課本101頁5—8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3.智力衝浪

課本101頁9—11題(這是含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用一個未知數表示兩個未知量。)

?設計意圖】練習時,讓學生思考用方程還是算術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感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

四、總結提升,知情共融。

這節課我們整理和複習方程的有關知識,誰來説一説有哪些收穫?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6

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包括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利用公式直接計算圓柱的體積,利用公式求:圓柱形物體的容積。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作鋪墊,採用遷移法,引導學生將圓柱體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再通過觀察、比較找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可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例4是圓柱的體計算公式的直接運用,是圓柱體積計算的基本,但這題又給學生設置了單位不統一的障礙,讓學生在直接應用公式計算的同時注意計量單位的統一。例5是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擴展練習,意在讓學生加深理解容積的概念,使之明確求水桶的容積就是求水桶內部的體積。例5除了在意義上擴展外,公式的運用中也有加深,水桶的底面積沒有直接給出,因此要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積,再求出水桶的體積。

教學目的:

1、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藉助因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理解這個過程。

2.會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和容積。

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藉助實物演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 具圓柱體、長方體彩圖各一張,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

學 具:小刀,用土豆做成的一個圓柱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説説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把這兩個體積公式統一成一個又是怎樣的?這個公式計算體積的物體有什麼特徵?

2.指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説一説圓柱有多少條高?有幾個底面?每個1自由的面積如何計算?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二、設疑揭題

我們能把一個圓採用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在能否採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評析:複習抓住教學重點,瞄準學習新知識所必須的舊知識,、舊方法進行鋪墊,溝通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銜接自然。新課引入教師引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思路,導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三、新課教學

1.探究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l)自學第43頁第二自然段,然後按照書中要求,兩人一組將於中的圓柱切開拼一拼,再説一説你拼成三個近似什麼形狀的立方體?

(2)請學生演示教具,學生邊演示邊講解切割拼合過程。

(3)根據學生講解,出示圓柱和長方體的彩圖。

(4)學生觀察兩個立體圖,找出兩圖之間有哪些部分是相等的?

(5)依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板書:v=sh

(6)要用這個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評析: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觀察中理解,在比較中歸納。教師的導、放、扶層次分明,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默讀題目,看題目告訴了什麼條件?要求什麼?想一想你將如何計算?誰願意試一試?

(3)請一名同學板演,其餘同學在作業本上做。

(4)板演的同學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説一説在做這道題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5)教師歸納學生所用的解題方法。強調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注意單位統一。

3.教學例5

(1)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半徑r t和高h,怎樣求圓柱的體積?請學生自學並填寫第44頁第一自然段的空白部分。

(2)出示例5,指名讀題。請同學們思考解題方法。

(3)請學生講解題思路討論、歸納統一的解題方法。

(4)讓學生按討論的方法做例5。

(5)教師評講、總結方法。

(6)學生討論。比較例4、例5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點。

[評析: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由觀察、分析、比較,再進行計算,達到運用新知、鞏固新知的目的。]

四、新知應用

1.做第44頁下面做一做的題目。兩人板演,其餘在自己作業本主做,做完後及時反饋練習中出現的錯誤,並加以評講。

2.剛才同學們在做例4時,還有下面幾種解法,請大家仔細思考,這些解法是對還是錯?試説明理由。

(1)v=sh=5o2.1=105

答:它的體積是105立方厘米

(2)2.l米=210釐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3)50立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l.05立方米。

(4)50平方釐米=0.005平方米。

v=0。00521=0.01051

答:它的體積是0.01051(立方米)。

五、全課總結

問:這節課裏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六、學生作業

練習十一的第l 、2題。

[總結實: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三個主要特點:一、利用遷移規律引入新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考、説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學習;三、正確處理兩主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學生學習的參與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總之,本節課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學得靈活,體現了重在思,貴在導,導思結合的原則,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的素質教育思想]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藉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與不等底等高的圓柱。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錐有什麼特徵?(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徵: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並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圓錐的體積可能和什麼圖形的體積有關?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髮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4)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 。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説明了什麼?(這説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還可以怎麼説?

板書:圓錐的體積=1/3×圓柱的體積=1/3×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1/3sh

拿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進行實驗。為什麼倒3次不能剛好倒,和剛才不一樣呢?

強調:“等底等高”。

問:sh表示什麼?為什麼要乘1/3?

練習:一個圓柱的體積是27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多少?

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5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後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説明:不要漏乘1/3,計算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於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於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麼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後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後,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後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後得數的取捨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後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①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②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

③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後,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後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後回答下面問題:

① 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多少?

②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麼?怎樣計算?

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④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後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篇8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説説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和-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和-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温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説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温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温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鑽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的位置,因為這樣便於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和—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麼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1;2+1;(—2);3—(—2)等於幾,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國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麼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