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篇 精選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這篇文章將介紹一份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該教案覆蓋了多個數學知識點,包括小數、分數、幾何圖形等,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好評。

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篇 精選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第1篇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並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估算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能力。

請學生交流: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練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切入主題,直接引起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回憶。)

(1)學生先觀察每組的兩個算式,説説自己的想法,可以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和合理猜測。(鼓勵學生進行有根據地猜測和推想)

(2)學生每人選做兩組題,計算後思考其中隱藏的規律。

(3)請學生先和同桌進行交流,再請幾位學生來説説自己的想法,如:每組題中的兩個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也是1,把這樣的兩個分數相加、減,得數的分母就是原來兩個分母的乘積,而分子就是原來兩個分母的.和或差。(教師及時學生交流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練習,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

(1)先讓學生進行估算,看看哪幾題的結果接近1/2,再計算。

學生認真看圖,收集從圖中獲取的信息,然後獨立思考並解答三個問題。

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及時瞭解學生解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講評。

1、食堂運來一批大米,第一週吃了總數的4/15,第二週吃了總數的7/60。這兩週一共吃了總數的幾分之幾?

2、張大伯收了1/2噸西瓜,第一天賣出總數的1/5,還剩總數的幾分之幾?

3、一個最簡分數,分子減去1,約分後是5/6,原分數是多少?

4、一個分數,分子、分母之和是29,如果分母增加13,約分後得1/6,原分數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後進行交流,同桌之間可互相解答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測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分數加減法知識的檢驗,找出存在的問題,訂正錯誤,並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悦。)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穫?練習過程中還有什麼問題嗎?

本節課是練習課,學生能熟練地運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還能運用已學的運算定律、性質等進行簡便計算,效果比較好。但在拓展練習中,很多學生受思維定勢,打不開思路,經提示和部分學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練習過程中,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練習,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通過測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分數加減法知識的檢驗,找出存在的問題,訂正錯誤,並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悦。

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篇 精選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範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於這一範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後你從中瞭解到什麼信息?你有什麼感受?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麼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敍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並記錄在導學案中。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裏?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裏?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並展開討論:想想為什麼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麼有關係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麼同樣分3份,為什麼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儘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儘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儘可能少。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第3篇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為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1.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學生觀察並提問:

教師出示兩個正方體的立體圖,一個有虛線,另一個沒有。

提問:誰能用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正方體為什麼這樣畫?

1.教師提問: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別是什麼形狀的圖形,把它們分別劃出來。

2.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學生以組為單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總結學生的發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2.智力遊戲:兩個同學為一組做遊戲,一個同學畫,另一個同學猜,負責猜的同學要想辦法通過你提問的問題確定這個物體是什麼,猜完後,在把物體拿出來驗證一下,看是否猜對了。

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1.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2.從一個面看到物體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擺放方式。

3.知道從兩個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以確定小立方體的個數範圍。

第4篇

1、讓學生經歷長方形、正方形等軸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的探索過程,會畫簡單的幾何圖形的對稱軸,並藉此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

2、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審美情操,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學生通過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師:多媒體教學課件,白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各一張,梯形和三角形。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特徵。學生在前面已經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一個圖形對摺,摺痕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且認識了對稱軸。所以針對這一具體內容,課的一開始就通過撕紙玩軸對稱圖形,學生對這一內容非常感興趣。

談話:如果給你一張紙,你打算怎麼玩這張紙?……你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麼玩這張紙?看好了,先對摺,對摺後有一條摺痕(板書:摺痕),然後從摺痕處撕開。怎麼樣,想試一試嗎?(把教師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1、仔細觀察你的作品,它是一個什麼圖形?(我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線,有一條摺痕,兩邊完全一樣,完全重合)板書:軸對稱圖形

提問:為什麼你覺得你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呢?(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2、談話:軸對稱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摺痕),而摺痕所在的直線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

提問: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那説明對稱軸是一條什麼?(直線)直線有什麼特徵?(無限延長)那麼對稱軸怎麼畫呢?

談話:畫對稱軸的時候我們一般用點劃線來表示。(板書:點劃線)也就是先畫一點再畫一橫,由於對稱軸是一條直線,並且是無限延長的,所以我們要把這條點劃線分別向上向下延長。

3、你能像老師這樣在你的作品上畫出對稱軸嗎?畫好了嗎?畫好後同座位之間相互看看。

4、沒想到吧,就這麼一張白紙,簡單的一折,一撕,居然創造出了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其實軸對稱圖形離我們並不遙遠。

1)這是一張長方形的紙,如果讓你找出這個長方形紙的所有對稱軸,你準備怎麼辦?(對摺)你贊同嗎?那我們就動手摺一折並畫出它的對稱軸吧。

3)通過對摺,我們發現了長方形只有幾條對稱軸?(兩條)

4)剛才我們用摺紙的方法找到了長方形紙的兩條對稱軸,(出示黑板上畫好的一個長方形),這兒也有一個長方形,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還能對摺嗎?如果要你畫出它的對稱軸,你有還方法嗎?小組內討論討論。指名説一説。

(先量出長方形對邊的中點再連線)提問:你是怎麼找到對邊中點的?(量一量)談話:我告訴你這個長方形的長是30釐米,怎麼找這條邊的中點?15釐米處。這條邊的中點跟上面的一樣。然後把兩個中點用點劃線連起來。

提問:對稱軸找完了嗎?請你繼續用這種方法找完長方形其他的對稱軸。

5)讓學生在書上畫一畫。畫好後提醒學生:畫好的同學把老師剛剛畫的這條對稱軸也畫上去。

由此可見,不管是長方形紙還是長方形的圖,它都只有兩條對稱軸。

1)研究了長方形,你覺得我們下面要研究什麼圖形了?(教師拿出正方形的紙)拿出正方形紙,請你用剛才研究長方形的方法,找到正方形所有的對稱軸並畫出各條對稱軸。

2)通過剛才的研究,你能畫出幾條對稱軸?(四條)哪四條?斜的這條你是怎麼找到的?你們和他找的一樣嗎?原來老師和你們找的也是一樣的,演示課件,是這四條嗎?

3)現在我們知道了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和長方形相比怎麼樣啦?(比長方形多)多幾條?哪兩條?(斜的兩條)

1、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找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對稱軸,知道了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出示書本62頁想想做做第一題中的所有圖形。這兒有很多我們學過的圖形,看看哪些同學能一眼就找到其中的軸對稱圖形,你覺得它是軸對稱圖形的用鉛筆在上面輕輕地打上一個勾。學生獨立判斷。

2、你判斷好了嗎?你覺得怎麼去檢驗你的判斷是對的還是錯的?(折一折)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這些圖形折一折,如果是軸對稱圖形的,請你在書上畫出它的對稱軸。

談話: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現在機會只有六個,每個同學可以選擇你最有把握的一個,説一説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的,有幾條?

4、談話:通過剛才的活動,大家都能準確的判斷這6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但是,吉老師覺得心裏有話要説,不知道同學們心裏有沒有話要説。我特別想説的是,就以梯形為例吧,1號圖是一個什麼梯形?(等腰梯形)雖然這個等腰梯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但是……不是每個梯形都是軸對稱圖形,比如6號梯形還有我手裏的這個梯形,他們都不是軸對稱圖形。看來一般的梯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只有等腰梯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好了,我的話説完了,剩下的圖形你們來説吧。

1、我給大家又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形。下面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嗎?是軸對稱圖形的在下面畫“√”。獨立完成,指名回答,你來説一説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出示第一個圖形。這個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呢?四人一組討論。指名回答,那你能把它畫出來嗎?和老師畫的一樣嗎?其他的兩個圖你能找到他們的對稱軸嗎?

1、出示前3個圖形,先仔細觀察題中的三個圖分別是什麼圖形?如果學生説第一個圖形是三角形,要追問是什麼樣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叫正三邊形)如果學生説第三個圖形是五邊形,談話:這個圖形不是普通的五邊形,它的5條邊相等,它是正五邊形

2、這3個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呢?你能在書上畫一畫嗎?學生在書上畫一畫。

3、反饋:正三邊形有幾條對稱軸呢?有沒有不同意見的?是這樣嗎?那正四邊形呢?對嗎?正五邊形呢?

4、教師手指着黑板,正三邊形有3條對稱軸,正四邊形有4條對稱軸,正五邊形有五條對稱軸。你發現了什麼?(正幾邊形就有幾條對稱軸)

5、根據這個結論,你能知道第四個圖形正六邊形有幾條對稱軸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六條。正八邊形呢?

今天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其實,大自然對於軸對稱的創造遠遠不止這些。仰望藍天,俯瞰大地,擁有生命的地方何處沒有軸對稱的足跡。看那花叢中飛舞的蝴蝶和蜻蜓,那翱翔天際的大雁和白鴿。就讓我們在幽雅的音樂聲中做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完成書本63頁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在一年前已經學習過了軸對稱圖形,有的學生可能已經遺忘。所以課的一開始,設計了教學複習,可以引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調動其已有的知識儲備,特別是教師畫對稱軸的畫法為學生畫對稱軸做了示範。這節課重點研究對稱軸的畫法,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新授的內容中,首先讓學生通過摺紙發現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然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研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這樣的程序可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進行思考。教師對可能出現的情況作了預測,以便在不同情況下實現難點的突破。教師的示範作圖和必要的講解使學生對對稱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試一試中,先放手讓學生嘗試摺紙和作圖。這樣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評議時關注後進生的認知狀況,啟發他們通過操作提高認知水平。

在練習的這個環節中,練習的操作程序清楚,而且題目講解到位。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很多學具準備的不夠充分,比如為學生準備的長方形紙和正方形紙太小,以致於在教學反饋時,坐在下面的學生根本看不到上面學生展示的作品,其實教師這時可以使用事物投影來展示學生的作品。並且多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非常的沉悶,沒有平時的課堂氛圍好,經教研員分析是教師對學生的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太少,導致學生的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在上完課之後,我努力嘗試了積極評價學生的回答,果然有不同反響。看來年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平時多上一些教研課,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第5篇

1.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引導學生髮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探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再通過比較、整合,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本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收穫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師:今天,老師帶着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裏玩一玩。

師:“分數王國”裏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裏呢?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麼?

師: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裏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導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以比較“分數王國”裏的與“小數王國”裏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裏的與“小數王國”裏的0.06哪個數大?

課件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説一説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節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第6篇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於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後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後填表,集體彙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説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裏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於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於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聯繫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稜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