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教版上冊教案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93K

在教案中,教師可能會考慮如何引入新知識、激發學生興趣,以及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編寫教案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和價值觀,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人教版上冊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參考。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最新7篇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節的第一課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有所接觸,本章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首先研究相交的兩條直線,這是後面學習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礎也為後面學面直角座標系奠定基石,因此本節課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和應用。

難點:理解對頂角性質的探索

(確定重難點的依據:本節的學習目的是研究兩條相交直線產生的四個角的關係,因此將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性質以及應用作為本節的重點。同學們剛剛開始接觸幾何,對推理説理不習慣也不熟悉,所以將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作為難點。)

4、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概念,能在圖形中辨認.

(2).掌握對頂角相等的性質和它的推證過程

(3).會用對頂角的性質進行有關的簡單推理和計算.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歸納、推理等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培養操作能力、動手能力。

(2).體會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思想方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感受圖形中和諧美、對稱美.

(2).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

(3).感受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

二、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對相交線和平行線有了直觀的感性認識,且對互補和互餘有了清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來學習鄰補角和對頂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充滿好奇與期待.

三、教法和學法:

教法:

葉聖陶先生倡導: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解放學生的時間.根據這一思想及我校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採取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及多媒體輔助教學 相結合的方法.

學法:以學生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課件,剪刀,紙片,相交線模型

2教學過程:設置以下六個環節

環節一:情景屋(創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

請學生欣賞觀察圖片,圖片中有大橋上的鋼樑和鋼索,窗户的窗格都給我們以相交線平行線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相交線平行線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由此產生研究它們瞭解它們的興趣和慾望,適時的給出本章課題:相交線和平行線

環節二:問題苑(合作交流,解釋發現)

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具體操作:

(1):動手嘗試:剪紙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紙過程中的變化

(2):給出問題,由剪刀這個實物抽象出幾何模型——兩條直線相交。

(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符合國中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興趣愛好)

(3):分析研究此模型:

設置以下一系列問題:a、兩直線相交構成的4個角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6對)

b、對各對角進行分析,首先從位置上去分析————結論:可把這六對角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哪些角?——特點?——它們有一條公共邊,它們的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引出概念——鄰補角。

另一類是哪些角?———特點?——它們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引出概念——對頂角

c、再從大小上進行分析——量一量——結論:鄰補角互補、對頂角相等。

d、你能闡述它們互補和相等的理由嗎?

(一堂好課,是由一系列的真問題組成的,本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由的發揮,通過觀察分析,交流 討論一步一步的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獲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環節三:快樂房(大膽創設,感悟變換)

(設置見投影,讓學生判斷形成的兩個角是否為鄰補角,這一變換讓學生充滿興趣,此時一定讓學生用鄰補角的特點去檢驗,達到知識的正向遷移,並理解鄰補角和補角的關係)

環節四:實例庫(拓展應用,昇華提高)

例子1:是一組不同形式的角,判斷是否為對頂角,此題的目的是鞏固對頂角的概念,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例子2:例子2是用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在這裏設置了一組變式題,而且變式題目不是教師直接給出,而是啟發學生自己編,讓學生過了一把編導的癮,學生一定非常的開心,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方面鞏固了對頂角的性質;另一方面説明幾何裏的計算題,需要用到圖形的幾何性質,因此,要有根有據地計算.例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比教師單純地講解效果會更好.儘管學生書寫格式不如課本上的規範,但通過集體講評糾正後,學生印象會更深刻).

最後安排一個腦筋急轉彎:見投影

(讓學生始終對課堂充滿熱情,通過此練習,體會到數學來自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環節五:點金帚(學後反思 感悟收穫)

通過本堂課的探究

我經歷了......

我體會到......

我感受到......

(學生暢所欲言,在“以生為本”的民主氛圍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幫助學生肯定自我,欣賞他人,同時把本節課的內容形成知識體系.)

角的名稱

特徵

性質

相同點

不同點

對頂角

①兩條直線相交而成的角

②有一個公共頂點

③沒有公共邊

對頂角相等

都是兩直線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個公共頂點,它們都是成對出現。

對頂角沒有公共邊而鄰補角有一條公共邊;兩條直線相交時,一個角的對頂角有一個,而一個角的鄰補角有兩個

鄰補角

①兩條直線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個公共頂點

③有一條公共邊

鄰補角互補

環節六:沉思閣(課後延伸 張揚個性)

此為課後作業:

(適當增加利用對頂角相等解決一些説理的題目,既讓學生感受到對頂角相等這個性質在解題中的獨特魅力,又為後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教學設計説明:

設計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過程設計:學生親身經歷從現實生活的圖形中提出數學問題,並抽象其藴涵的數學本質(相交直線),最後迴歸生活去運用所學知識的全過程。

設計目的:讓學生帶着興趣、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新的問題、帶着高漲的熱情離開課堂,進行不斷的探究。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1、瞭解鯨的形體特點、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運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表達方法寫簡單的説明文。

教學準備:鯨進化的圖片,和vcd;投影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2課,齊讀課題。

二、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鯨有了初步的認識,那麼你能告訴大家鯨可以分哪兩類嗎?(鬚鯨、齒鯨)

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三、學習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來就向我們介紹了鯨的什麼特點?(體形大)

請大家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説明鯨的體形大的?

根據學生回答,指導歸納説明方法並指導朗讀。

過渡:除此之外,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現在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個你們最感興趣的部分,根據剛才的學習方法展開學習。

(二)學習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學習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作者介紹了鯨的什麼特點,他是怎樣介紹的?

2、生自學。

3、彙報交流:哪組先來説,你們一組都讀懂了哪部分的內容。

吃食

(1)鬚鯨和齒鯨在吃食上有什麼不同?從中你體會到鯨吃食有什麼特點?(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説明方法?

(3)分男女生讀課文。

呼吸

(1)鯨呼吸時有什麼特點?(用肺,噴水柱)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2)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形狀也不一樣

(3)畫一畫鯨呼吸時噴出的水柱。出示學生的畫,判斷説明原因,用上“因為……所以……”説一句話。

(4)師引讀。

睡覺

(1)鯨睡覺時是什麼樣子的?(聚、頭朝裏、圍成一個圈)

(2)出示鯨的圖片,指明上台擺敗看。

(3)對鯨睡覺的樣子感興趣的同學站起來讀。

生長

(1)通過這一段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説明方法?

(3)齊讀課文。

(三)學習進化過程

你們知道嗎?很早以前鯨並不是這樣的?出示鯨的進化圖片,師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找找(陸地——淺海——海洋)

鯨的進化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指導朗讀。

默讀全文:説説為什麼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四、片段練習

通過課文,我們瞭解了鯨的體形、進化、生活習性方面的知識,課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識,如果你是鯨,最想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知識。

我們就來寫一寫

投影出示:

鯨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鯨,來自大海深處。

從你所收集的資料中,選擇一個方面進行介紹,注意運用適當的説明方法,將特點介紹具體,詳細。

學生練筆。

出示學生作品,集體評講。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3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長度單位,用釐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彙報:相同的課桌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麼?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釐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釐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釐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着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後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教師總結

1、釐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裏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釐米。

2、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板書

認識釐米和使用釐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釐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釐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身份證號碼中藴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通過調查、比較、猜測、交流等活動初步瞭解身份證編碼中藴含的一些簡單信息和編碼的含義,並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數字編碼思想的理解。

3、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領悟與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身份證編碼的規律,初步學會編碼。

教學難點:

如何科學合理的編碼。

教學準備:

蒐集身份證號碼,初步瞭解身份證號碼的信息、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大家都知道,數字只有十個,這小小的十個數字,在生活中被人們廣泛應用,給人帶來方便、樂趣。我們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順序把這小小的十個數字編排起來,就會有千變萬化,還會傳遞各式各樣的信息,這堂課就來學習神奇的數字編碼。(板書課題)瞧,這麼多的數字,我們把它們編成這個數字編碼,(課件出示身份證號碼),問:“大家認識這個數字編碼嗎?”對,這18個數字組成了身份證號碼。那麼身份證號碼如何證明了我們的身份,傳遞了哪些個人信息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二、探索身份證號碼的編制方法。

1、師:請同學們把課前收集的身份證號碼在小組內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這些數字分別表示了什麼?在小組內把自己知道的與同學們分享。

(1)小組討論交流,初步獲得身份證號碼的編排規律。

學生在小組內觀察比較,將瞭解到的身份證號碼的信息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彙報交流。

預設1:身份證號碼都是18位,從中我們可以找出每個人的出生日期,我的生日是…

預設2:我們組女生的身份證號碼的倒數第2位是雙數,男生的都是單數。

預設3:我們組有的同學前6位號碼一樣。

師:那麼再看看屏幕上的身份證號碼,你獲得了什麼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及時出示:

42 11 82 19760902 01 5 0

省城縣生日碼順性校

份市區序別驗

地址碼碼碼碼

(3)質疑辨析。

師:對於身份證號碼的編排,大家有什麼疑問?

學生自由質疑,如果沒有,師引導學生探索下列問題:

預設1:比較兩位同學的生日碼,你有什麼疑問?

突出“01——09”的月份,例如3月出生的為什麼要寫成03?

(如果是10—— 12月,就需要用2位數表示,而1——9月份的要用0來佔位,是為了保證位數的一致)。

預設2:再出示個身份證號碼,説説有什麼發現?

(這個身份證號碼最後一位的校驗碼是字母“x”,為什麼呢?)講解:這個“x”不是字母,而是羅馬數字的“十”。校驗碼是按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分“0、1、2、…9、10”共11個數字,當校驗碼為“10”時,為了保證身份證號碼統一為18位,所以要用羅馬數字“x”來表示。

預設3:如果是雙胞胎,倆人的身份證號碼會不會相同?

(雙胞胎的身份證號碼不同,雖然地址碼和出生日期都相同,但順序號和性別可能不同,即使性別碼相同,順序碼也一定不同,而且校驗碼也會不同)。

師:一個身份證號碼和一個人相對應,一個人的身份證號碼只有一個,一個號碼也只能代表一個人的身份。這就是編碼的“唯一性”。(板書)

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編碼?補充出示:商品的條形碼、銀行卡號、駕駛證號(車牌號、學生證號碼條:圖書編碼)。

這些數字編碼的編排也都有一定的規律,大家如果感興趣,課後可以選一種蒐集資料去調查瞭解難它的含義。

三、嘗試編碼體會基本方法

1、創設情景,完成小任務:登記跳繩成績。(準備兩張登記表,一份有編碼的一份沒有編碼的)師報名字,學生登記,比較兩次登記有什麼不同?

2、再出示:在三年級跳繩比賽中,只有16號的xxx同學跳了100個,你知道是誰嗎?

引導認知:有可能是其它班級的,這與編碼的唯一性是不符的。

3、那麼請你為xxx同學編一個號碼,能讓我們看到這號碼,就知道這是三年級五班的xxx同學,而不是其他人。你會怎麼編呢?

小組內共同討論再編。出示編碼説明書

彙報:有可能出現3516 30516。説明各個數字表示的意義。哪個編碼更好?

4、按照這個方法,給自己編個號碼。

再討論這樣編寫的號碼有什麼變化呢?

(會,只能保證今年學號的唯一性,但是年級升高了,學號也會變化,那樣在國小階段會有6個學號,而且現在的學號會是下一年級某個學生的學號,會有重複,不便查找。)

5、再為自己編個號碼,既能表明年級、班級、學號,又能用六年的號碼嗎?

學生小組內討論共同編號。

彙報。師提示:加入入學年份,可以保證每個學號只對應一個人,而且永久有效。

6、小結:我們在設計編碼時,注意選擇重要的,相對不變的信息,然後儘量用最少的數字表示出每個信息,注意保證位數相同。

四、總結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説説你的收穫。

板書:數字編碼

唯一性

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以上理念,我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字編碼中我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身份證號碼的編排方式,體會編碼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難點是怎樣科學合理地編碼。教學中,第一環節我以談話交流導入,引出課題,併為下面學生自行編碼奠定一定的基礎。第二環節,探究身份證號碼中的祕密,讓學生課外收集號碼,並瞭解相關信息,在自主探究、學習的情況下了解到底身份證號碼中隱藏着怎樣的信息。瞭解每個數字用幾位數表示,新舊身份證的區別,數字編碼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數字編碼。第三環節,練習,通過動手操作,初步學會編碼的方法。數字編碼這一單元是人教版數學教材第九冊的內容,它包含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但它與生活的聯繫是非常的緊密。我沒有按照過去的.傳統教法——課前將相關知識一一查詢蒐集,然後傳授給學生。而是給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然後在課上做彙報交流。同學們通過課前調查,在生生互動,相互交流這一環節,顯示了超強的信息量和驚人的創造性,課堂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設計創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勢,有效運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彙報和課後運用知識的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前我分小組給學生分配任務。

二、教學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學生通過上網、諮詢、調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許多編碼的知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編碼,例如:圖書編碼、商品編碼、運動員號碼牌、門牌號碼、銀聯卡、積分卡等等。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學習,還了解到不同的編碼表示的含義。

三、合作學習在課堂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課前,小組長帶領幾個同學把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整理。課中,小組代表彙報完後,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補充彙報。零零散散的知識在同學們的合作努力下變得條理清楚、概括完整。

四、本節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身份證號碼的知識之後,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上完這節課,我進一步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係。不要簡單地充當知識的傳話筒,也不要把學生當作知識的接收器。而是把自己放在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位置上,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問題的精神。他們課前通過做社會調查,上網蒐集資料,向家長諮詢等活動,逐漸走“近”數學——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不夠精煉,對有些問題處理的不夠及時準確,對學生的反應作出正確、及時的反饋與評價,還有一定的難度,我還需要不斷的提高。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5

教學重點:

第 一 課 時

多角度觀察與表現玩具。

教學難點:

運用繪畫工具,多角度表現玩具。

教學過程:

1、 活動一:分享與觀察。

説一説:我的玩具夥伴給我帶來的快樂。

看一看:我的玩具是由什麼形狀組成的?同學的玩具又是什麼形狀組成的?

摸一摸:我(你、他)的玩具是什麼質感?

想一想:看課本,思考小作者是如何表現玩具夥伴的?

小組彙報。

第 二 課 時

1、 動二:欣賞與發現。

看一看:大師想説些什麼?作品給你什麼感覺?哪些地方使你產生這種感受?大師然後表現物象的?在小朋友的畫中,你發現了什麼?

想一想:我哦準備向大師、小朋友學些什麼?

2、 活動三:創作與評價。

想一想:我準備用什麼工具、材料表現我的夥伴?

畫一畫:玩具的正面、側面、背面、、、 、、、各有什麼形狀組成?用什麼表現它的質感?

評一評:誰的玩具畫得最可愛?

教學後記:

色彩鮮豔,想象力豐富但部分同學畫面組織較差。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我的發現教學,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習慣。

2、積累對聯。

3、通過趣味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我的發現教學,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習慣。

2、積累對聯。

3、通過趣味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生讀對話,反覆讀,思考:

這段對話告訴我們什麼?

2、生反饋。

(讀文章,邊讀邊想象,能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3、師生共同再讀《觀潮》,邊讀邊想象,爭取在頭腦中出現畫面。

4、總結。

二、日積月累

1、生自由讀,思考:

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嗎?

2、生反覆讀,背自己最喜歡的。

3、生上台表演。

4、師生齊讀,再背。

三、趣味語文

1、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⑴ 生試着讀,看應該怎麼讀。

⑵ 生讀後,思考:

這樣讀有什麼意思?哪種讀法更有道理。

⑶ 師生小結。

⑷ 再讀。

2、練習:

⑴ 生自由讀:

分析每種讀法的意思。

⑵ 師生再讀。

⑶ 生收集其它這樣的例子。

?學法指導】架設課外知識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創設情境,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7

目標:

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説明文説明事物的特徵;

瞭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學會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進行細緻的描寫練習。

重點:

通過閲讀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瞭解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心、愛護動物的美好感情。(難點)

第一教時: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看過《人與自然》節目嗎?你喜歡其中介紹的動物們嗎?在這些可愛的精靈中你最喜歡誰呢?用一兩句話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呢?(用“我喜歡_____的_____”句式) 可以寫出許多如:(温順的小貓,忠誠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會唱歌的鸚鵡,憨態可掬的熊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2、引出新課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用多媒體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後,用簡潔的語言告訴老師,你喜歡這位剛認識的朋友嗎?你最喜歡它什麼?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説明文——《松鼠》。我們先認識一下作者:(多媒體:作者簡介) 經過同學們的預習,現在還有生僻的字詞嗎?那我們就來一個課前遊戲—— 二、課前遊戲(多媒體演示)

1、你能讀準下列生字嗎? 馴良( ) 矯健( ) 帽纓( ) 榛子( ) 橡慄( ) 蟄伏( ) 苔蘚( ) 櫸實( )

2、你能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馴良 矯健 蟄伏(通過叫學號等形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

三、整體感知(快速瀏覽全文)

1、自由朗讀課文,帶着問題分段閲讀課文:

(1)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小松鼠的?

(3)瞭解説明對象的特徵;

明確:第一段在全文中總寫。(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第二個問題以小組 合作解決

1、a組:(1)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2)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説説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b組:你在剛才的閲讀中發現了哪些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後,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説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a)為什麼説松鼠最不像四足獸? (b)為什麼説松鼠不是肉食類的動物?

(c)第6自然段起什麼作用?

四、才藝表演

假如你就是一隻最漂亮的松鼠,請你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動人的外貌、馴良的性格、乖巧的動作吧!(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導思路:順序、語言)(寫作—交流—點評) 面容 眼睛 身體 四肢 尾巴 體態吃相 清秀 閃閃有光 矯健 輕快 美麗 坐着,用前爪送吃 (剛才同學的發言,不僅注意了語言的準確,而且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儘量做到了生動,這也正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

五、比較閲讀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裏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釐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佈於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製衣,尾毛可制筆。

(讓學生了解平實的説明與用文學筆調描述這兩種説明方法的.不同。)

六、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第二教時

一、閲讀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勾畫一些準確、形象的詞語,然後再讓學生説一説文中其他類似的句子,特別是運用擬人寫法來説明小松鼠的句子,討論這樣寫的好處。(準確、生動、形象)

2、作者為什麼能準確、生動寫出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這些寫對我們有何啟示?學生很自然得出結論:這離不開認真細緻的觀察。點撥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認真、細緻、長時間、多方面多角度。我們寫作文也應如此。

二、遷移訓練:

以小白兔或小花貓等動物為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它的特徵,快速練習口頭作文,找幾個同學代表發言即可。

三、梳理鞏固

學生談收穫,教師總結:本文用細緻的描述,文藝的筆調,準確生動的説明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表現松鼠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動物。

四、寫作練習

以“我最喜愛的一種動物”為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多方面、多角度介紹動物的特性、習性,字數在300左右①本文是按先總説、後分説的邏輯順序安排的。善於把握説明的順序,大有益於思維的條理性。

②觀察和表達有着密切關係。只有對事物做了細緻的觀察,才能用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反過來説,生動準確的表達,要依靠認真、細緻的觀察。

課外活動:利用假日組織學生到動物園參觀,或就在自己家裏,細心觀察某一種動物,把觀察到的某種動物的特點或可愛之處,在小組裏給同學們説一説,相互交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