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教師應該不斷反思和改進教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我們的教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七年級語文下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5篇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1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中遇到疑難語句或意藴豐富的形象,可以採用質疑討論的方法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誦讀中,體會文中濃濃的母子情。

重點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難點

體會散文詩的寫作特色。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燭光裏的媽媽》。

2.作者冰心的簡介。

3.課文錄音。

4.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5.製成ppt演示文稿。

2課時

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一首母愛的頌歌。母愛是世上最偉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會因為時空的流轉而改變。同學們,當你沐浴着母愛的光輝時,你是否想過應該用什麼方式來回報母親的愛呢?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的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飛鳥集》等。

1.學生自由朗讀,先確定一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例句: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孩子的調皮、快樂)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裏呀?’”(母親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慮和欣喜)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説的話了。”(孩子的淘氣、撒嬌和對母親的愛戀)

2.小組賽讀,每組代表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

3.齊讀,再次感受語言美。

1.《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2.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

孩子:天真可愛、活潑淘氣、孝順機靈、天性善良。

母親:關愛孩子、沉靜安詳、善良慈愛、有修養,有生活情調、有虔誠的信仰。

3.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為了瞞着媽媽。

4.為什麼媽媽見了面,説“你這壞孩子”?

當媽媽一整天都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責怪孩子,但責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

5.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聖樹上的金色花讚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總寫“我”想變成金色花的願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戲場面。

母親禱告時,悄悄開花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尋找時,恢復原形跳到母親面前。

?金色花》用充滿童真的想象,細膩地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又稍帶頑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達了他與媽媽難捨難分的感情,表現了家庭之愛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個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的口吻來寫的。一開始,這個孩子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為什麼要長在樹的高枝上呢?“為了好玩”,這樣的回答就完全是兒童的邏輯了。當媽媽尋找他時,他“暗暗地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頓時,一個調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躍然紙上。最後一句又將孩子的調皮描寫得淋漓盡致。

2.清新雋永。

縱觀全詩,沒有華麗刻意的辭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語句,但卻絲毫沒有給讀者蒼白貧乏之感。相反,這些簡單清新的語句,更好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

3.意藴深刻。

?金色花》可説是一首雅俗共賞的好詩,作為讀者,我們既可以從我們平常的生活經驗出發,認為這是一首表現母子之愛的散文詩。也可以結合詩人的一貫風格,從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來分析本詩,把本詩的主題理解為敬頌神靈。

三次嬉戲母親孩子(金色花--聖樹)禱告散發香氣讀書投影書頁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純真的母子之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親情,在中外文學,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恆的主題。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泰戈爾的《金色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母親的依戀的。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説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冰心的著作豐富,小説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讀者》、《往事》等,詩集有《繁星》《春水》等。

1.老師示範朗讀,學生圈點勾畫,把握文章大意。

這是一篇借景寫人、託荷贊母的散文。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

2.理清結構層次。

文章從自家院子裏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於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於是藉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1.園裏蓮花有很多,作者選擇了其中兩朵來寫,這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

襯托兩朵蓮花,一白一紅,一謝一安然,以白襯紅,更突出表現了紅蓮在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廕下的幸福。

2.文章寫蓮,先作平平淡淡的敍述,“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紅蓮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點。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鋪墊,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認識,花瑞人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徵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筆。由父親的朋友送的蓮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紅蓮,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蓮花,但卻對九年前看到的蓮花記憶猶新,説明蓮花給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風雨中幾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紅蓮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一看紅蓮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蓮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紅蓮首次登場。

二看紅蓮

心情:不適意徘徊

環境:雷聲作了雨愈下愈大

紅蓮:左右攲斜無依無靠

三看紅蓮

心情:不寧的心緒散盡感動

環境:雨肆意地下??

紅蓮:在大荷葉的覆蓋下不搖動

由荷葉保護荷花自然聯想到母親對女兒的愛護,聯想豐富,文章結尾,昇華主題。

4.這一朵紅蓮正是在這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護之下,安全地成長着,如果沒有了荷葉的廕庇,紅蓮會怎樣呢?

學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風吹倒了,壓斷了)

是啊,如果沒有荷葉的庇護,紅蓮可能會像文中寫到的那朵白蓮一樣凋謝。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白蓮的句子。

品讀課文描寫白蓮的部分,指導學生朗讀時融入作者的情感。

5.你能找出文中表達作者心靈感悟、點明題旨的句子嗎?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6.文章結尾一段運用了什麼修辭?全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運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紅蓮,把母親比作荷葉。抒發了對偉大無私的母愛的讚美之情。點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得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文章結尾卒章顯志,昇華主題。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父親的朋友送我們兩缸蓮花,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繪雨中荷葉護紅蓮的動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母親由衷的感激與愛戀。

?荷葉母親》通過描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抒發了對母愛由衷的感激和讚美之情。

荷葉母親

寄寓→

荷葉―→母親

(無畏遮蔽)聯想(無私愛護)

紅蓮―→“我”

象徵→

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難

本課教學,由於兩首散文詩都有很強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表現力、熟悉文章內容。這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7篇《七年級語文散文詩兩首教案優秀範文錦集》,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2

《濟南的冬天》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薰陶的目的。掌握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並進行片段描寫。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並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後對濟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麼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閲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什麼?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温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2、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温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佈置作業。

掌握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鞏固詞語。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重點研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問題]

a.第3小節和第5小節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

b.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c.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麼寫得好?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明確]

a.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c.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過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説説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b.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儘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美的語句?為什麼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並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麼?

三、體驗反思。

[提問]為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緻觀察b.抓住特徵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閲讀,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徵;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導遊,冬季帶領遊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遊詞

五、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佈置作業。

1、寫作練習:借鑑課文的寫法,用你的筆描繪一副“校園秋景圖”。

2、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着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快速閲讀課文,7分鐘(大約3500字)

三、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6分鐘

提問: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2、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

3、百草園對於作者來講有什麼重要意義?

板書:樂園

四、分組討論:

為什麼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麼樂趣?2分鐘

五、用自己的話來總結。3分鐘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六、提問: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一般學生會回答泥牆跟一帶,捕鳥。

為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小結: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着永恆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裏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

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3分鐘)

六、快速閲讀“我”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2分鐘)

百草園是我用回憶美化了的樂園,三味書屋卻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學堂。板書:學堂

七、小組討論: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對於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於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緻的觀察生活,好奇心2分鐘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4、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説説你的見解。(3分鐘)

八、下面我們再一次認真看課文,請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鐘)

九、下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去,文章寫得非常美,我們大家找一個值得你學習的句子,模仿它寫一段話。(3分鐘)

十、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在我們學過的《風箏》一課中,在我們看到的魯迅的照片中,他卻是一個很嚴肅的,甚至有點不近人情的感覺。那麼魯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作業就是蒐集關於魯迅的文章、作品與資料,然後寫一篇《我眼中的魯迅》,時間是兩週。

板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樂園學堂

成長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領會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細節描寫。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學生蒐集有關“阿長和《山海經》”的資料。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x導入

(一)導語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祕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那麼,長媽媽是萬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

(二)作者介紹

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駭擄悚煌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煩瑣懼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閲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

明確: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

2、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麼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她的外形特徵,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哈福橘,説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2、説人死了必須説“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敍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師:這篇課文中,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生提出問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師補充: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託了她怎樣的願望?

生回答後,師明確:

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説:“阿媽,,恭喜……”之後,“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欣喜之態溢於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託着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並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裏”。

五、拓展延伸

元旦的古怪儀式中,特別傳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長的惶急情景,這裏只有動作和神情,動作先是“將我按住”,再是“搖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有豐富的潛台詞,你設想一下,阿長心裏最想説什麼?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穫。

2、教師結束語: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儘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七、佈置作業《導與學》

八、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事情: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矩講“長毛”的故事買《山海經》

形象特徵:饒舌多事不拘小節迷信但真誠、善良無知淳樸關心愛護、熱情善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麼?(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無知、淳樸,關心愛護我。那麼,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徵呢?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麼呢?

二、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齊讀第18—28自然段。

1、這裏,作者詳細敍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指名學生複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裏看到過,後來一直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小結: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2、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3、當阿長説“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4、“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為什麼會產生“新的敬意”?為什麼説“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麼説?

6、文中哪句話抒發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7、劃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8、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歸納作答。

明確2、“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説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説了。”説明我對從她那裏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説説而已。

3、“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説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表現了我極度驚喜、興奮的心情。

4、為我買來《山海經》,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5、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確問題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7、明確問題六:“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我給你買來了!”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穿着新的藍布衫”寫一人普通婦女的打扮。

“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寫她對我的關切、愛護之情。

“高興”寫為我買來了而高興,可見長媽媽的仁慈、善良。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寫出了一個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阿長。

8、“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三哼經”的説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所以當聽了這話時,“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就顯得真實自然,毫不誇張了。因此這處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地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徵,非常吻合人物的特點。

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一事,通過具體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9、畫出文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比較前後有什麼變化,這是一種什麼寫法,有什麼好處?

感情變化:討厭——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先抑)(後揚)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三、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本文的記敍線索是什麼?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的。

2、為什麼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繫的事?記敍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敍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着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敍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錶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係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敍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説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請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穫。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可以從描寫方法、寫作方法、基礎知識、情感等方面談。

2、教師結束語。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六、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寫作練習

七、板書設計

感情變化:討厭——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先抑)(後揚)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5

《雨的四季》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法,品析文章關鍵字詞、語句,體會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握文章中景物特徵,表達閲讀感悟;

2.指導學生反覆誦讀,注意誦讀時語調的輕重緩急,準確流利地朗讀文章;

3.通過誦讀、批註,體會作者對美麗神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生命的讚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和“圈點批註”,能夠品析文章關鍵字詞、語句,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充分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遣詞造句之妙,學習文章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技巧;啟發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學生文學鑑賞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圈點批註法等教學方法,同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反覆誦讀,使學生對文章的文辭美、畫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理解;

2.圈點批註,讓學生在誦讀理解之後,通過對關鍵字詞、語句進行批註分析,能夠更深入地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探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文章內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説到“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説“雨”是天使的眼淚,是文人墨客的寵兒。古人寫下了很多關於雨的詩歌,春雨温柔潤物無聲,杜甫寫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千古名句;夏雨熱烈動人心魄,蘇軾寫出“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傳世佳作……雨在古人筆下被寫得如此多情,這般美麗,那在當代詩人的眼中,它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領略“雨”的魅力。

展示課件並展示圖片素材“春雨潤物圖、夏雨臨湖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雨”的多情與美麗,激發學生對“雨”和大自然的認知興趣,同時激起學生對文章的閲讀興趣。

(二)作者簡介

學生介紹課前預習的作者情況,教師補充。

劉湛秋(1935—2014),當代詩人,他的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脱,立足於表現感覺和情緒,被譽為“抒情詩”。他兼創散文、報告文學及小説,也是的翻譯家、評論家,曾任《詩刊》副主編。著有詩集《寫在春天的信箋上》、《温暖的情思》等,詩集《無題抒情詩》獲過中國新詩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更好得了解作者及其寫作風格,便於對文章的學習。

(三)初步感知,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第1至3自然段,並提出聽讀要求,思考春雨和夏雨都有怎樣的特點?作者對“雨”懷有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醒學生關注老師朗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重音、停連,感受漢語的聲韻之美,同時聽讀過程中,展開想象,感受文本營造的畫面之美。)

2.學生“圈點批註”春雨和夏雨部分。首先圈點出體現春雨、夏雨特點的語句和關鍵詞彙;然後批註作者在此抒發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閲讀體會,並嘗試有感情地誦讀文段。

(引導學生運用“圈點批註”讀書法應從“找重點語句、抓關鍵詞語、關注修辭”三方面入手。從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動感的形容詞、名詞、動詞入手,同時重點分析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文段所展現的作者情感。)

?設計意圖】教師配樂朗讀,帶給學生最直觀的聽讀感受,對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學生“圈點批註”文本,並深情誦讀,既是對文本的理性認識,又是對作者情感的深入體會。

(四)誦讀品析,合作探究。

文章情感充沛真摯,作者對“秋雨”、“冬雨”的情感又是如何展現的呢?作者筆下情感充沛的語句又應該如何誦讀出來呢?

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誦讀體會,圈點然後分組進行討論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引導學生認真揣摩文中關鍵的詞句。

1.圈點批註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圈點體現秋雨、冬雨特點的語句和詞彙;然後批註作者在此抒發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閲讀體會,並嘗試有感情地誦讀自己喜歡的語句。

2.對比誦讀文章第一、六、七自然段,思考作者對“雨”的人稱變化用意何在?與其他文段相比較,作者的抒情方式有怎樣的變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人稱由第三人稱“她”轉變為第二人稱“你”,情感抒發更為直接、強烈。直接抒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讚美,對生命、活力的讚頌。)

?設計意圖】學生實踐運用“圈點批註”讀書法,分析文本,品讀文本,體會作者情感。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抒情方式的轉變,以及不同抒情方式的不同表達效果,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五)歸納總結

劉湛秋先生是當代的學者、詩人,他的詩歌往往能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的這篇散文也可以算是“文中有畫,文中有情”。

我們在學習文章的時候,要從誦讀入手,通過不斷的朗讀,對文本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感知文中“雨”的不同形象,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接着要運用“圈點批註”讀書法,關注關鍵字詞、文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品析文本,同時寫下閲讀感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作者對自然、生命的讚頌和熱愛。

?設計意圖】梳理文章內容,總結讀書方法,做到一課一得。

(六)佈置作業

1.朗讀品味、圈點批註自讀課本《我的四季》第6頁《夏天的旋律》一文,分析不同節氣裏自然景色的不同特點,分析文章修辭的表達效果,體會作者情感。

2.從《夏天的旋律》中選三五句自己喜歡的語句,做一些批註,寫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七)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是在教學過程中組建生成的,將師生課堂共同探討後的重點和知識點分列出來。突出了文章的情感脈絡,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

雨的四季

劉湛秋

“雨”特點情感圈點批註法

春:美麗、嬌媚

夏:熱烈、粗獷熱愛抓關鍵詞語:形象、色彩、動感

秋:端莊、深沉讚頌關注修辭:比喻、擬人

冬:自然、寧靜

熱門標籤